传言唐玄宗曾一日杀三子,是什么原因?
原创

传言唐玄宗曾一日杀三子,是什么原因?

好文

热门回答:

这不是传闻。而是确有其事。一日杀三子。实在太过于残忍了。李隆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既绝情又深情。

杀害皇子前的后位争夺站

三个皇子被杀。说到底还是与一个女人有关。

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是王皇后。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就娶了王氏为妻。当时王氏的父亲王仁皎只是一个五品的武将。

武将之后大多有胆有识。王皇后和她的双胞胎哥哥也不例外。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和诛杀太平公主的时候。兄妹俩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李隆基很是感激。所以即位后非常照顾岳父一家。也立了王氏为后。

然而。后宫女性要想长期得宠。不仅要有才华和颜值。更要有孩子。这样地位才有保障。可是王皇后啥也没有。没几年地位就变得岌岌可危了。最让王皇后感到危险的是。李隆基爱上了武则天的侄孙女、也就是李隆基的表妹武氏。

武氏的父亲恒安王武攸止很早就过世了。按照当时的惯例。武氏被接到了宫中抚养。这样一来。她就和李隆基成为了青梅竹马。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李隆基再次回宫后。就喜欢上了武氏。据《旧唐书》记载。李隆基是这样评价武氏的:

少而婉顺。长而贤明。行合礼经。言应图史。

简单来说就是武氏这个人性格好有知书达理。再加上武家的基因优秀。武氏肯定长得很漂亮。而且她和武则天一样。都非常有手段。她的出现。给了王皇后很大的压力。否则李隆基也不会动了废后的心思。

可是废后一向是大事。李隆基虽然有心。但是却很难办到。因为王皇后为人很好。后宫里的人都很喜欢这个皇后。所以李隆基也挑不出王皇后的缺点。他只好找宠臣姜皎来商量此事。

谁知姜皎却把这事告诉了王皇后的家人。李隆基一气之下就杀了姜皎。王皇后在后宫知道此事后。颇为恐慌。为了自保。她只能向李隆基打出了感情牌。据《新唐书》记载。王皇后是这样做的:

承间泣曰:\"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

阿忠是王皇后父亲的小名。这句话的意思是。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谁也想不到以后他会成为大唐帝国的皇帝。可是岳父仍然很疼爱他。李隆基过生日时。岳父没钱为他庆生。就把衣服给典当了。为女婿买了一斗面来为他庆生。

多情的李隆基听了这话后。就想起了以前的那段日子。便动了恻隐之心。就不在提废后一事了。王皇后也安稳地度过了一段时间。可是皇后一家仍觉得不踏实。于是他们做了一件事。为李隆基的废后提供了把柄。

李隆基的大舅哥兼妹夫王守一认为。妹妹之所以失宠。主要是因为没有孩子。为了求子。他替妹妹施行了厌胜之术。

古人迷信。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非常忌讳厌胜之术。王守一不会不明白。所以他肯定偷偷地做了这件事。然而事情还是泄露了。他被赐死了。王皇后也被废了。三个月后就去世了。

王皇后被废。武氏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这件事很有可能就是被武氏透露给了李隆基。

王皇后刚被废。李隆基便要立武氏为后。群臣皆反对。理由就是武则天家族的人不能当皇后。李隆基遂打消了这个念头。就给了武氏仅次于皇后的头衔。惠妃。

御史潘好礼还给出了一个不能立武氏为妃。据《新唐书》记载。他是这样说的:

今太子非惠妃所生。而妃有子。若一俪宸极。则储位将不安。古人所以谏其渐者。有以也!

潘好礼确实有远见卓识。此时的武惠妃与皇后之位失之交臂。她便想为自己的儿子谋求太子之位。然后此时的太子李瑛不是她的亲生儿子。为了扫清障碍。那她只能除掉李瑛。

武惠妃也是个可怜人。自从她被李隆基纳为妃子后。一连生了二子一女都夭折了。夫妻二人伤心坏了。等到第三个儿子李瑁出生时。两口子不敢抚养了。就把他送到了李隆基的哥哥宁王那里生活。

开元12年。王皇后被废。开元13年。7岁的李瑁就被接回了宫。开元14年的时候。太子李瑛的生母赵丽妃去世了。并且同年李隆基就要立武惠妃为后。幸亏有群臣反对。否则李瑛的太子之位就保不住了。

然而让李瑛没想到的是。还有更大的考验在等着他。

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长大后。武惠妃为她物色了弘农杨氏出身的杨洄。杨洄是唐中宗与韦后的外孙。背景很好。更重要的是。他愿意帮助岳母来打压太子李瑛。

只有一个杨洄还不够。武惠妃又与奸臣李林甫联手。她负责在后宫讨好李隆基。杨洄负责获取李瑛的情报。李林甫负责在外廷为李瑁说好话。

没多久。李瑛终于被杨洄找到了把柄。他对武惠妃说:“太子和他的弟弟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个人经常一起数落皇帝的不是。他们认为皇帝有了武惠妃以后。就冷落了他们的母亲。”

武惠妃一看机会来了。就哭着跑去向李隆基添油加醋道:“太子一直对我心怀不满。现在他竟然勾结他的两个弟弟来企图谋害我!”

李隆基深爱武惠妃。却冷落了其他人。这本来就是他的过错。他却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再加上历代的皇帝都很猜忌太子。于是李隆基一气之下。便要废了太子。

此时唐玄宗的宰相是张九龄。刚正不阿的他断然反对。并表示太子的废立是大事。不可轻易做决定。李隆基只好作罢。

这下武惠妃着急了。他派宦官牛贵儿去买通张九龄。张九龄便交好此事告诉了李隆基。李隆基终于有所悔悟了。所以张九龄被免官前。李瑛一直都很安全。

不幸的是。开元24年年底。张九龄被李林甫赶走了。李林甫接替了宰相一职。

张九龄刚离开没多久。李隆基便开始准备废掉太子。至于原因吗。《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杨洄诬陷李瑛与两个弟弟图谋不轨。

《新唐书》则记载。武惠妃假称宫里有盗贼。就请太子进宫捉拿。太子和两个弟弟带兵进宫后。正好被李隆基看到了。他认为儿子们图谋不轨。就把他们给废了。

《新唐书》的内容令人生疑。武惠妃本就与太子不和。太子怎么可能傻到亲自带兵去为武惠妃捉贼。这不是落人口实吗。

所以李隆基很有可能是再一次听信了武惠妃的馋言。当他询问宰相李林甫的意见时。李林甫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此盖陛下家事。臣不合参知。

李隆基一听就明白了。他将三个儿子都贬为了庶人。并且流放。当三个皇子到达了城东驿的时候。就接到了赐死的命令。

李隆基一天之内杀了三个儿子。与武惠妃脱不了干系。三个皇子死后。武惠妃病倒了。她总是能看到这三个人的鬼魂。武惠妃有武则天的智慧。却没有武则天那样强大的内心。她竟然被活活吓死了。

结语:武惠妃一死。就再也没有人帮助李瑁了。李隆基听从了高力士的建议。立了第三子李屿为太子。即后来的唐肃宗。

不仅如此。武惠妃去世后。李隆基闷闷不乐。就纳了李瑁的妃子。这个妃子就是杨玉环。是武惠妃生前亲自为李瑁挑选的妻子。

武惠妃做了这么多努力。最后却是替他人做嫁衣裳。

其他观点:

被杀的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没有皇帝的首肯。没有人能杀得了这三位王子。其实这三位就被自己的亲生父亲给处死了。

一:唐玄宗李隆基为何想要换掉太子李瑛?

唐玄宗上位之后。立发妻王氏为后。但王皇后没有儿子。因此赵丽妃的儿子李瑛便被立为太子。而鄂王李据的母亲是皇甫德仪。光王李据的母亲是刘才人。

(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李隆基本人风流好色。赵丽妃年经渐老。慢慢地不受宠爱了。而武惠妃年轻漂亮。慢慢地她得到了李隆其的欢心。武惠妃趁着受到宠爱的机会。便经常蛊惑李隆基要立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为太子。并且还经常在李隆基的耳边说太子李瑛的坏话。

这枕头风一吹起来。便是绵绵不绝。于是李隆基便起了“换太子”的心思。这是史书记载的说法。

但我们一沉思就会发现。李隆基也算是一代英明神武的君主。他后来确实是怠政了。但并不能说他就老糊途了。其实。换掉太子对李隆基也有利。因为换掉太子。不仅可以敲掉太子的势力。因为太子的势力大。保不准“玄武门事件”会再次发生。

(唐玄宗和武惠妃)

大唐开国百年。每一任皇帝无不踏着鲜血上位。这成了李唐皇室的宿命。李世民诛杀兄弟。逼父亲退位;李隆基也一手发动了“唐隆政变”、“先天政变”。诛杀韦皇后。斩太平公主。然后逼父亲退位。逼长兄让位。用冷酷无情铺就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帝王之路。

因此。换掉太子瑛。既符合李隆基的利益。又能博得爱妃一笑。何乐而不为呢?

二:想换掉太子李瑛。必须先敲掉太子的外援张九龄。

公元735年。李隆基提出了要换掉太子李瑛。结果遭到了贤相张九龄的极力反对。对于李隆基这种随心所欲的作法。张九龄可谓是痛心疾首。他大力反对。而张九龄在国家大事面前的这种毫不妥协的态度。最终也惹怒了李隆基。于是李隆基便有了换相的心思。

(贤相张九龄)

换相和换太子是一而二。二合一的事情。想要换掉太子。就要敲掉太子的外援。即张九龄。而换掉张九龄之后。那以后朝堂上更没有人可以反对皇帝了。皇权又可以得到伸张。再加上这个时候的李隆基早就开始放羊在“开元盛世”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了。他已经不需要张九龄。他更需要一个听话的宰相。

这个时候。李林甫出现了。他以“保护寿王李瑁”为由。搭上了武惠妃这条线。并且以“换太子是帝王家事”等等话语进行政治投机。在他的努力之下。最终进入了李隆基的视线。

开元二十三年。即735年。李林甫拜相。736年。李林甫向李隆基进谗言。张九龄被罢相。贬为荆州长史。而失去了张九龄保护的太子李瑛。从此之后就要独力面对武惠妃和李林甫的算计了。

(李林甫)

三:太子李瑛被杀。太子同党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同样被杀。

开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的一天。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同时接到了“进宫捕捉盗贼”的命令。而向他们们传递这个信息的人称。“宫中有贼人欲行刺皇上。威胁到了皇上的生命安。让他们立即带兵进宫”。

于是。这三兄弟不辨真假地带兵入宫。然而却中了武惠妃的计谋。被以“带兵入宫。谋逆篡位”的罪名拿下。然后被贬为庶人。送入大牢。跟着李林甫向李隆基进谗言。就这样这三兄弟最后都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

而这一年。武惠妃也死了。到738年。太子之位最终却由李亨拿下。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李隆基仍在玩平衡的戏码。从后来他一遍遍地收拾李亨看出。其意思也很明白。当了太子就老老实实的。别想发展什么势力了。好好地等着朕百年之后。再来继承大位吧!

(唐玄宗、故太子瑛、唐肃宗李亨)

四:太子李瑛被杀是因为他能威胁到李隆基的帝位。

在唐朝。太子既立。那么太子是可以开府的。太子府即东宫。一旦“开府”。那么就说明太子就能合乎法理地招收人才和扩充自己的力量。当年的李世民。也是因为“开府”。然后势力大增。最后以一“将军幕府”的力量。就可以取代满朝公卿。最终坐上了皇位。

唐朝东宫的大致结构为:设太师、太傅、太保和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均为太子导师。设太子宾客作为太子侍从官。设詹事府总管东宫官吏和政事;设左春坊负责侍从规谏;设右春坊负责文书启奏。具体有崇文馆、司经局、典膳局、药藏局、内直局、典设局和官门局等等。这就相当于中书、门下、尚书六部。也算是一个小朝廷了。而在文官系统之外。东宫还仿照十六卫建制设有十率府军队。各设率一人。副率一至二人统管。下辖一定数量的府兵。作为太子的禁卫部队。

(东宫文武官员)

东宫。其实就是一个小朝迁。有句话说的好。“一个中心为忠。两个中心为患”。虽然古代王朝都是这么一个模式。但谁叫李世民开了个坏头呢?因此。防备太子。就成了唐朝皇帝心中的噩梦。

天家无亲情啊。如果仅仅是把太子贬为庶人。那东宫旧臣肯定会奔走相救。而这些东宫旧臣。一般都是由世家贵族子弟充当。想要将他们一一屠戮。那问题将会更严重。那最后只剩下一条路了——处死太子李瑛等人。然后把罪过全部推到李林甫的身上就好了。

文——千古

其他观点:

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是一个为了权力。可以秒天秒地秒空气的主。在神龙政变的时候。为了把父亲扶上皇位。他杀掉了韦皇后、安乐公主。一个是他的婶娘。一个是他的堂妹。

在先天政变的时候。他为了独掌大权。杀掉了亲姑姑太平公主。这是他昔日的政治伙伴。为了得到军队拥护。在马嵬坡又逼死了自己最爱的女人杨贵妃。

其实这都不算什么。唐玄宗为了权力。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而且是一口气杀三个的那种。就问你服不服气。

武惠妃想要把寿王李瑁扶上太子之位。所以给太子李瑛设局。

唐玄宗的长子李琮打猎的时候毁了容。所以错过了太子之位。所以唐玄宗的第一个太子是他的次子李瑛。

开元三年李瑛就被封为了太子。可是唐玄宗是个长寿的皇帝。这就很尴尬了。自古长寿皇帝的太子。都没什么好下场。比如说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康熙的太子胤礽等等。

因此李瑛也别想能捞着什么好处。他安分守己地做了二十来年太子。等到武惠妃得到唐玄宗宠幸的时候。局面发生了变化。

武惠妃一口气给唐玄宗生了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而且唐玄宗的原配王皇后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因此被废为庶人。武惠妃就俨然成为了后宫最重要的女人。

得到宠爱的武惠妃。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皇位。所以她必须要对李瑛动点心思才行。当时她的前两个儿子已经早逝。寿王李瑁是她活着的儿子里最有出息也是最年长的。因此武惠妃希望把寿王李瑁扶植为太子。

为此武惠妃便给太子李瑛设了一个局。开元25年。已经做了22年太子的李瑛连同兄弟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被武惠妃召入宫中。理由是宫中有盗贼。让他们来拿贼。

等到他们穿着铠甲带着士兵入宫以后。武惠妃却跑到唐玄宗那边诬告李瑛等三人要造反。而且已经带着士兵闯入宫中了。

唐玄宗联想起了过去一系列政变的往事。心里完全没底。彻底相信了武惠妃的话。所以就把这三个人给抓了。

二十五年。洄复构瑛、瑶、琚与妃之兄薛锈异谋。惠妃使人诡召太子、二王。曰:“宫中有贼。请介以入。”太子从之。妃白帝曰:“太子、二王谋反。甲而来。”帝使中人视之。如言。遽召宰相林甫议。答曰:“陛下家事。非臣所宜豫。”帝意决。乃诏:“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同恶均罪。并废为庶人;锈赐死。”---《新唐书》

此后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等三人。都被唐玄宗废为庶人。不久之后在武惠妃添油加醋之下。这三人都被唐玄宗给赐死了。

没办法。唐朝父子兄弟结仇的政变实在是太多了。

唐太宗李世民给唐朝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因为他的皇位是篡位得来的。他诛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全家。又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这才得到了皇位。

此后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也打算模仿李世民。选择带兵作乱。结果兵败被李世民废为庶人囚禁了起来。

唐高宗李治被自己的老婆给架空了。武则天被自己的儿子李显给逼迫退位了。唐睿宗李旦的皇位。也是迫于无奈禅让给了儿子李隆基。

很显然唐朝初年的这些皇族之间。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融洽。他们为了权力可以父子相争。可以夫妻反目。

况且唐玄宗本人也经历了很多政变。他是感同身受的。所以当得知儿子李瑛等三人造反的时候。他似乎想都没有想。就认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后来唐玄宗的遭遇。的确是印证了这一点。他的干儿子安禄山。在唐玄宗无比信任的情况下。果然选择造反。他的亲儿子李亨。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提前登基。架空了唐玄宗。

因此。我们没办法说唐玄宗到底有没有做错这件事。怪只怪李瑛这个人没有脑子。穿着甲胄带兵进入宫中。是个人都会觉得他们在造反。如果唐玄宗没有及时制止的话。或许一场新的政变还真的就这么酿成了。

一件尴尬的事情。让武惠妃没有得偿所愿。

武惠妃入宫以后。真的是宠冠后宫。太子李瑛的生母赵丽妃瞬间就失去了宠幸。开元14年34岁的赵丽妃去世。太子李瑛从此失去了保护伞。

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太子李瑛的地位就已经受到了威胁。因为武惠妃能生啊。生了4个儿子都对李瑛的地位有威胁。

在李瑛被赐死以后。武惠妃还想着把寿王李瑁扶上太子之位。可惜她的命也薄。可能是因为坏事做多了。因此她在同一年也去世了。

这么一来寿王李瑁也就没有了保护伞。但是这不是他无法成为太子的理由。真正让寿王李瑁无法成为太子的原因。是杨玉环这个人。

当年武惠妃还活着的时候。邀请唐玄宗一起。给寿王李瑁赐婚。将杨玉环嫁给了李瑁。此后李瑁和杨玉环幸福地生活了6年时间。

在武惠妃死了以后。百无聊赖的唐玄宗想起了杨玉环的美色。便想了个办法把杨玉环给弄到了道观做道士。没多久就弄进宫成了杨贵妃。

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真得幸。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迎意辄悟。帝大悦。遂专房宴。宫中号\"娘子\"。仪体与皇后等。---《新唐书》

父亲抢了儿子的老婆。还是明媒正娶的正妻。这在唐朝也是破天荒的第一遭了。因此李瑁心里当然很不爽。可惜哥哥李瑛等人的例子在这里。他只能选择接受。估计武惠妃知道了。得再死一次。

因此可以断定。自从唐玄宗纳了杨贵妃以后。李瑁就跟太子之位彻底绝缘了。因为唐玄宗担心以后李瑁会打击报复自己。这就得不偿失了。

总结:李瑛的死。也怪他自己没脑子。

李瑛这个太子是做得太安逸了。周围又没什么文臣武将指点他。赵丽妃的外戚势力也不大。因此李瑛根本就属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既然如此。这件事也只有李瑛和李瑶、李琚三兄弟在策划这件事。他们认为法不责众。带兵入宫是权宜之计。所以才会大胆这么做。

可是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可不会怜惜三个儿子的性命。相比较而言。还是权力重要得多。毕竟儿子可以再生。可权力丢了就很难回来了。唐玄宗有37个儿子和29个女儿。杀了3个他真的不心疼。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心太野╮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44:10

    太子,皇后,玄宗,自己的,开元,儿子,的是,东宫,张九龄,庶人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44:10

    没想到大家都对传言唐玄宗曾一日杀三子,是什么原因?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44:10

    这不是传闻。而是确有其事。一日杀三子。实在太过于残忍了。李隆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既绝情又深情。杀害皇子前的后位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