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姓起源在哪!求解答?
原创

柯姓起源在哪!求解答?

好文

热门回答:

柯姓有两大分支。一支起源于河南。一支起源于浙江。

柯姓。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或以先祖名字为氏。或以邑为氏。远在黄帝时期。黄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孙吴国国王名叫相。因与诸侯会盟柯山。故号柯相。吴国柯卢是柯相的曾孙。其后代遂以“柯”字承接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姓氏源流:1、柯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吴国公子柯虏(卢)。以先祖名字为氏。柯氏始祖仲雍(虞仲)是吴国的第二任君主。为周武王的叔父。与周氏、吴氏、蔡氏等为同一族系。皆出周族姬姓。周成王会诸侯于柯山。柯相仕周为大夫。同与其会。当时指山为姓。吴国传至柯相之下第四世孙柯卢。袭封吴伯。为吴王第九世。在位五十九年。他为了纪念曾祖父柯相会诸侯柯山之盛典。确定本氏家族后裔正式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柯氏。尊柯相为得姓始祖。史称柯氏正宗。2、源于姜姓。出自齐国始君姜子牙的后裔子孙。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周庄王六年(公元前691年)。鲁国攻卫国。夺取了卫国的柯邑(今山东东阿)。到了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齐襄公姜诸儿打着为卫国讨公平的理由。与鲁国之间展开了“乾时之战”。夺回了柯邑。为此。第二年齐、鲁两国之间又爆发了著名的长勺之战。结果齐军在鲁国大夫曹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之谋下大败。周庄王八年(齐襄公九年。公元前689年)。卫国发生了内乱。齐襄公姐姐宣姜的儿子卫惠公姬朔被卫国左右公子赶出国境。遂求救于齐襄公。齐襄公联合了宋、鲁、陈、蔡四国共同出兵讨伐卫国。诛杀了卫国的左右公子。卫惠公得以复辟。乘此机会。齐襄公占据了卫国的柯邑。成为齐国的一个城邑。其后。齐襄公将柯邑封给自己的一个儿子。其后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柯氏。世代相传。3、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期国柯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柯。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个地名。在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南部。原来是卫国的一个邑。还有一个大湖。称柯泽。后为齐国吞占。4、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史籍《古今姓氏书辩证》《后魏·官氏志》中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鲜卑族拓拔部中有柯拔氏、柯只氏、柯祗氏等部落。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至二十年(493-496)迁都洛阳后的汉化改革过程中。皆改汉姓为柯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5、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郑国柯陵。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柯陵。是春秋时期郑国西部地名。周简王姬夷十一年(晋厉公姬寿曼七年。楚共王熊审十七年。公元前574年)农历六月。晋厉公为了与楚共王争夺霸主之权。邀集了齐、鲁、宋、卫、曹等诸侯国在郑国的柯陵会盟。计划联合攻伐楚国。史称“柯陵之会”。“柯陵之会”后。郑国所辖柯陵的大夫即以此历史事件为姓氏。称柯陵氏。后裔子孙省文简化为单姓柯氏。世代相传至今。6、源于职业。出自春秋时期职业工匠柯工。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柯工。就是伐木工人。春秋、战国乃至汉朝时期皆称“柯工”、或简称“柯”。柯。实际上就是斧柄。在柯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柯氏。世代相传。7、源于羌族。出自汉朝时期羌族部落首领之后裔。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古代北方羌族中柯氏。出自汉朝时期右北平郡、上谷郡羌族部落大人(首领)的称呼“柯最”。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在后来的鲜卑民族部落中。亦有沿称部落首领为“柯最”者。与其他称谓如弥加、阙机、素利、槐头、阙居、慕容等地位相当。其后代子孙皆称柯氏至今。8、蒙古族柯勒特氏。亦称克哷特氏。世居锡喇穆楞(今内蒙古东部克什克腾旗喇木伦河流域、吉林西部一带)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erutHala。清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柯勒特氏多冠汉姓为柯氏、包氏等。9、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的社会组织》《黑龙江志稿·人物志》等的记载:满族葛哲勒氏。亦称格哲氏。满语为GejeleHala。汉义“刨平(木头)”。人口甚少。世居黑龙江北岸流域。所冠汉姓即为柯氏。 满族柯齐礼氏。亦称科奇哩氏、郭齐里氏。满语为Keciri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阿库里(今乌苏里江上游支流俄罗斯境内阿库里河流域)等地。所冠汉姓即为柯氏。柯姓主源有两支。一支源起于河南。一支源起于浙江。秦汉魏晋时。柯姓在济阳郡(今山东东明、河南兰考一带)、齐郡(治今山东淄博)、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阳)、钱塘县(治今浙江杭州)繁衍得格外兴旺。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并以此四地为主源。逐渐散居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后晋天福元年(942年)。柯宝。自水沟巷分居莆阳;留居观西。下传五世。为泉州之望族。明靖康之变后。柯姓家道衰微。不得已分散播迁。据福建济阳谱系记载。南宋时。有兄弟三人由河南济阳府固始县相率入闽。初居于福州下大风陈张勤乡。此后分姓分居。辟地开族。长兄入辛姓。三弟入蔡姓。分居惠安、泉州一带;次子则入柯姓。分支泉州东门外。后再分永春诗山一带。源自三千年前吴国公族的柯氏。初期蕃衍于故国所在地的江浙一带。然后。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向四面八方发展。尤其在地利优越条件下。向南播迁的最多。所以成为南方各地。特别是福建省境内的一个名门望族。另一支先世居广信府贵溪县(今属江西)的柯姓。始祖曾任潮州太守。遇北宋金人之乱。乃隐于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五都都良村。支派分衍。遍及闽南。可见宋元乱世正是柯姓遍及江西、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湖北等南方诸多省份的重要原因。明以后。有柯姓移居台湾。清康熙中期。柯姓三十六始祖柯增光由江西迁河南商城。子孙散居豫皖交界处。当代。柯姓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南、西北、东北各地。世系传承:元始祖:黄帝。公孙轩辕。生于姬水改姓姬。死于荆山(江南)葬于桥山后改龙门(陕西黄陵)。先始祖:后稷。黄帝第五世孙。原姓姬名弃。性好耕耘。尧舜禹皆授以农师传代。官阶后稷。以教民驯养种植为主。从游牧进入农耕。史称赞他:“奠定姬周根基。扎下五千年农业国的基础”。太始祖:古公亶父。倡仁行义。修后稷之业。为免除子民受杀戮之灾。携私属徙于歧下(陕西天柱)举国老幼遂之歧下。他国闻者亦多归之。所以古公派下传四十姓氏。周文王姬昌是古公的幼孙有轩伟气质。王者风度。昌为季历之子。季历却排行幼弟、欲授以王位恐不合传统。季历的长次两兄。乃有三次逊国让位的美谈。孔夫子歌颂这是至德之行。传世始祖:仲雍(即虞仲)。古公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二人为了成全幼弟继位以传文王。便借采药为名而遁迹深山。再次逃赴长江口梅里。国号句吴。孔子曰:“三以天下让可谓至德也矣”。兄死无子。仲雍继立。为传世柯氏始祖。得姓始祖:柯相。是吴王仲雍六世子。周武王会诸侯于柯山。相乃指山为姓。郡受济阳(济阳古郡在今兰改县东。豫、鲁、皖、苏四省交界处)。济阳是柯氏的“郡望”。定姓始祖:柯卢。吴王九世子。为纪念得姓之举而确定以柯为姓。卢的长子周繇继吴王十世子位。次子柯能字相卿。为柯氏立姓始祖。已三千年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入了迷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10:35

    始祖,济阳,满族,姓氏,吴王,河南,羌族,汉姓,吴国,后裔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10:35

    没想到大家都对柯姓起源在哪!求解答?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10:35

    柯姓有两大分支。一支起源于河南。一支起源于浙江。柯姓。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或以先祖名字为氏。或以邑为氏。远在黄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