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皇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
原创

清代的皇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

好文

热门回答:

清朝的皇族与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朝代都不一样。并不是一个整体。也就是所谓的爱新觉罗家族。而是在整个爱新觉罗家族的基础上。根据血缘亲疏又进行了二次划分。将皇族分为了宗室和觉罗两个部分。即常说的黄带子和红带子。

宗室。即所谓黄带子。指的是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后裔。也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弟弟舒尔哈齐、穆尔哈齐、巴雅喇的后代(雅尔哈齐绝嗣。即便有所谓后代。也是过继其他几位的儿子所生)。这些人属于皇族里的第一阶层。以金黄色(皇帝为明黄色)腰带加以区分。因此也被称为黄带子。

觉罗。即所谓红带子。指的是清景祖觉昌安兄弟六人(也称“六祖”)。除了塔克世系(宗室)以外的其他后裔。这些人属于皇族里的第二阶层。以红色腰带加以区分。因此也被称为红带子。

实际上。除了“六祖”后裔。爱新觉罗家族还是有一些零散的远支存在的。但是这些人因为血缘过于疏远。并没有被清王朝认可为皇族。而没有被纳入宗室、觉罗的范畴。这些人的地位基本上与旗下的平民无异。除此之外。清朝中前期又规定:被革除宗室者及其后裔也以红色腰带加以区分。称为革除宗室红带子。待遇参照觉罗。但是姓名附于玉牒宗室卷之后。不列入玉牒觉罗卷。被革除觉罗者及其后裔以紫色腰带加以区分。称为革除觉罗紫带子。待遇比觉罗低一些。但是仍然高于旗下的普通百姓。这些人的姓名附于玉牒觉罗卷之后。仍然被认可为皇族成员。

清朝的宗室拥有诸多特权。俸禄也比其他贵族、官员优厚许多。即便是地位最低、没有爵位的“闲散宗室”。在乾隆年间起也被赏穿戴四品武职顶带袍服。而且。宗室还享有独立的封爵系统。也就是说这一套爵位只有宗室才能获得。觉罗也无法染指!此外。宗室爵位又有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之别。所谓入八分指的是享有八项礼仪性待遇。即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不入八分者不能拥有这八项礼仪性待遇。在封爵的同时。入八分者还会被拨给数量不等的牛录。即所谓的旗份。不入八分者只有爵位、没有旗份。而这些拥有旗份的入八分宗室王公们。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小旗主。

入八分者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入八分镇国公)、奉恩辅国公(入八分辅国公)。

不入八分者为: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和一至三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以及奉恩将军。没有爵位者称“闲散宗室”。

这其中不入八分辅国公及以上爵位为超品。即在正一品之上。镇国将军为正一品、辅国将军为正二品、奉国将军为正三品、奉恩将军为正四品。可见。即便是爵位最低的奉恩将军。其品级也是正四品。而这个品级在清朝对应道员、略高于从四品的知府。可见宗室的地位和待遇还是相当高的。

同样姓爱新觉罗的觉罗们就没有这么优厚的待遇了。他们并没有专门的爵位。和在旗的、不在旗的其他官民一样。必须有卓著的功勋才能被授予爵位。而且授予的并不是宗室爵位。而是另一系统。即所谓的功臣爵位。也就是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那一套。没有卓著的功勋是得不到爵位的。而且。这些人也没有宗室那样可以直接安排工作的特权。除了有“荫”者。都必须老老实实走科举之类的途径(后来的捐纳也算是一个途径)。当然。毕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自家人。觉罗在政治待遇、司法待遇和生活待遇等方面还是有相当多的特权的。只是要比宗室差一些。至于那些比觉罗血缘更加疏远的爱新觉罗家族成员。就只能跟旗下的普通老百姓一样了……

其他观点:

清朝皇族定义及等级划分


宗室之内男子按照爵位高低又分有十二等级。从上往下分别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女子也有八个不同级别。以上往下各为: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六品格格。

皇族特权

皇族们依仗着祖先的这条大腿。一出生就注定与常人不同。他们享有入仕当官、司法豁免(皇族犯法不能够直接按照《大清律》依法办理。只能够送往皇家专用法院“宗人府”办理。其结果也大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俸禄优厚等等。

皇族发展趋势

体制原因

一、皇族之所以一步步走向腐败堕落。与清朝对他们采取的“包养”政策有很大关系。作为皇家的龙子龙孙。天生就拥有诸多常人所不具有的特权。即便他们违反了法律也不受国法制裁。甚至连死刑都给免除了。大不了也就是被判处“流刑”发配到边疆充军。这无疑提供给了他们为所欲为的客观条件。

三、皇族人受教育程度低导致他们精神境界不高。大家别以为皇族成员出身高贵就一定才学出众、品略非凡。其实清朝的教育严格也仅仅只针对皇子。目的是把皇帝的教育从娃娃抓起。至于那些一般的皇族。其教育统治者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流于形式罢了。这才导致了有清一代三百年间才出了崇琦这么一个旗人状元。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此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充分显示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而失去了良好教育的皇族。又怎么能奢望他们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呢?因此他们停留在物质享受这个低水平的状态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正是因为皇族弊端太大。嘉庆、道光两代皇帝才一直在严惩他们中的一些典型(如嘉庆朝的敏学)。以为这样就能杀鸡儆猴、杜绝后患。但是却没有触及最根本的体制问题。因此最终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忙的不亦乐乎效果却不甚明显。

其他观点:

据史书上记载。在顺治年间。爱新觉罗氏的男丁共有958人。等到清朝灭亡时。其男丁加起来共有27884人。

这些新觉罗氏的男丁。共同构成了大清朝的皇室成员。也就是俗称的皇族。那么。在这些皇族成员中。又是如何来划分等级的呢?

最初。在皇太极时期。清廷是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来进行划分。他将皇族划分为宗室和觉罗两个等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带子和红带子。

宗室:简单点说就是指努尔哈赤和他几个亲兄弟的直系后裔。这些人属于皇族里的第一阶层。平常他们腰间都会系金黄色(皇帝为明黄色)的腰带加以区分。因此宗室又被称为黄带子。

觉罗:简单点说就是努尔哈赤父亲的六个兄弟的直系后裔。也就是努尔哈赤叔叔伯伯们的直系后裔。这些人属于皇族里的第二阶层。以红色腰带加以区分。因此又被称为红带子。

当然。除宗室和觉罗外。爱新觉罗家族还是有一些零散的远支存在。但这些人因为血缘过于疏远。并没有被清王朝认可为皇族。因而没有被纳入宗室、觉罗的范畴。这些人的地位基本上与旗下的平民无异。

后来。等到康熙时期。他又对皇族进行了第二次等级划分。他给自己的嫡系子孙起名时用了特定的字。其中最常见的是这样几个:“胤、允、弘、永、绵、奕、载”。后来一共扩充到26个字。

也就是说。以康熙皇帝位界限。凡是他的直系后代。其名字中都会带有这些特定的字。他们被称为近支宗室;至于非康熙直系后代的人。不允许在名字中带有这些特定的字。他们被称为远支宗室。在这种背景下。皇族就被划分成为三个等级:近支宗室、远支宗室、觉罗。

在清朝。宗室拥有诸多特权。俸禄远比觉罗、其他贵族、官员优厚许多。即便是地位最低、没有爵位的“闲散宗室”。在乾隆年间起也被赏穿戴四品武职顶带袍服。而且。宗室还享有独立的封爵系统。也就是说这一套爵位只有宗室才能获得。觉罗也无法染指!

这一套爵位。共有十二个等级。也就是传说中的铁帽子王、亲王、世子、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这十二个爵位。除铁帽子王可以世袭罔替外。其他都是降级世袭。也就是说。如果父亲是郡王的爵位。那等儿子继承时。该爵位就自动降一级变成贝勒。以此类推。直到没有爵位。

至于觉罗。就没有这么优厚的待遇。他们并没有专门的爵位。并且他们和其他官民一样。必须有卓著的功勋才能被授予爵位。而且授予的并不是宗室爵位。而是另一系统。即所谓的功臣爵位。也就是公、侯、伯、子、男这一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眼角痣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25:51

    宗室,爵位,皇族,爱新觉罗,将军,带子,八分,清朝,贝勒,努尔哈赤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25:51

    没想到大家都对清代的皇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25:51

    清朝的皇族与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朝代都不一样。并不是一个整体。也就是所谓的爱新觉罗家族。而是在整个爱新觉罗家族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