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初一了,语文成绩很弱,才考60多分,文言文阅读基本答不到得分点,怎么办?
原创

孩子上初一了,语文成绩很弱,才考60多分,文言文阅读基本答不到得分点,怎么办?

好文

热门回答:

我孩子目前初二。去年刚上初一的时候语文曾考过几次60分+。这里结合我的经验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如果孩子今年刚上初一。到现在为止应该还没有正式月考。期中考。可能孩子经历的只是开学摸底考。或者分班考。依照我的经验。这两次考试是属于“下马威”性质的:直接用了类中考的题型。好多题型孩子们小学根本没接触过。这样考试的目的是给孩子们先泼点冷水。挫挫孩子们的浮躁和轻浮气。我们孩子去年这两次摸底考都是60分+。他班里孩子们普遍都是60、70分。而孩子们小学语文基本都是80、90分+。这天悬地隔的成绩难免会让父母焦虑。

基于此。刚升初一的语文考试成绩低的话家长需要正确对待。孩子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初中语文考核的重点。思路和题型都不同于小学。家长和孩子们需要适应的过程。

其次。谈一下语文学习方法。

我在孩子经历了初一语文刚开学时成绩的“”滑铁卢”之后。通过对他试卷的分析。主要从三大块加强了训练和引导。

第一、阅读理解环节。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这两个环节采用的练习题型都是中考真题(开始主要用的参考书是53。后来就用了中考专项。)具体路径为:周末或寒暑假。采用固定频率让孩子定期练习。现代文阅读每周2-3篇。古文一周4-5篇。现代文阅读先让孩子自己做在一张空白纸上。做完后对照答案自己琢磨错点在哪里。然后再完整抄写正确答案。古文阅读由于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孩子的文言文阅读积累。词汇量都远远不够。所以我开始采用的是我带孩子导读的方式:先让孩子答题阅读一下。然后不懂的我和他一起查阅字典。直到弄懂全部意思和重点词汇。

这样坚持了一年的结果:孩子的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都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孩子的踩分点技能在不断提高。最近初二的一次开学考。孩子的现代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环节。几乎没有失分。

第二、基础知识环节。这个我是从两方面帮助孩子强化的。第一方面是告诫孩子紧跟老师步伐。听好课堂内每一节课。对老师强调的基础知识。做到100%无盲点。第二方面是每天挤出一点时间让孩子做一些中考基础知识真题。比如修改病句。选词填空。标点符号等。对孩子错的地方及时讲解。重点标注。以便以后重点复习。

第三、作文环节。我现在对孩子作文环节的指导是。平时让孩子尽可能地多练习。认真对待学校老师布置的每一篇作文。孩子写完初稿后。我会给孩子在遣词造句上进一步完善润色。力争把孩子的每一篇作文都打造成范文模板。然后到考试场上套用。

相比较于其他科目。孩子语文相对是他的弱项。所以我也特别关注语文学习方法的摸索。经过实践。上述方法我认为比较有效。孩子语文成绩虽然还会有起伏。但稳定了很多。孩子初一期末语文考试成绩是89。全班第二。

以上。供参考。

其他观点: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

文言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几千年来人们使用的书面语言。“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留存和刊印的书籍。都是不加标点符号的。所以韩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也”(《师说》)。现在我们读到的文言文。都是“五、四”之后的学者加了标点符号的。阅读起来要比不加标点符号的古籍容易懂得多。

很多学生说起文言文都是生畏的。原因就是它已经有一百年不再作为书面语言被人们使用了。它的面孔是熟悉而陌生的。说它熟悉是因为几千年来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民俗以至文学都是用文言文记录的。是割不断的金带。我们必须要去面对它。说它陌生是因为它消失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是必备的交流工具。

文言文有它不同于白话文的特点。笼统地说。即言简意赅。具体说应该有以下几点。要让孩子慢慢体会、学习、积累。

[A]、单音节词居多。

[B]、古今异义词居多。

[C]、词义消亡和缩小的词居多。

[D]、通假字居多。

[E]、活用的词居多。

[F]、虚词居多。

[G]、省略的内容居多。

[H]、使动、意动的句子居多。

正因为文言文中有这些白话文不具备的特点。所以学生学起来就很困难。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学好文言文呢?

第一。要多积累。

记忆是学习文言文必不可少的途径。学习过的文言文中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常用实词的意义和通假字要积累。活用的语法条件要记忆。使动、意动的句子特点要记忆……只有记住了文言文中特有知识。才能有基础去阅读文言文。才能有条件学好文言文。

我们看下边的例子。就能明白了。

[例一]:虚词“所以”。

白话文里只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与“因为”搭配使用。

文言文中却有三种基本用法:

[A]、表示原因的。翻译成“……的原因”。

例如: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B]、表示凭借、目的的。翻译成“用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C]、表示工具的。翻译成“……的工具、方法”。

例如: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

[例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这个句子中的第一个“老”和第一个“幼”的词义就与第二个“老”和“幼”的词义不相同。为什么呢?因为第一个“老”和“幼”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话用的条件是带了宾语“吾老”和“吾幼”。翻译为“敬爱”和“爱抚”。

[例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这个句子中的“牺牲”一词。就不能拿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来解释了。它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猪牛羊”。这就是古今词义的消亡。

以上三个例子只不过是基础知识的代表而已。只能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虽然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内容比较多。但它们都很多规律。积累起来不是十分困难。关键是要有恒心。要喜欢它。

第二。把学会把单音节的词变换成双音节的词。

文言文之所以简。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了单音节词。它不像白话文以双音节词为主。比如“学而时习之”。用白话文表达。应该是“学习了知识(道理)就要径常去实践练习它”。可见。文言文就是用大量的单音节词让文章变得短小精悍。所以。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就要学会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节词。

请看下边的例子。

[例如]: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这段文字中除了“千里、江河、君子”之外都是单音节的词。翻译的时候就要把它们变成双音节的词。怎么变呢?有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即以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为前缀或后缀。组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然后根据前后文意判断使用哪个双音节词。如果不能变换。则说明这个词可能是古今异义、通假。或者活用。

我们变换“假舆马者”这个句子。“假”字可以变换成现代汉语中的“ 放假、请假、假期、假如”等双音节词。“舆”字现代汉语已经不常用了。只能组到常见的“舆论”一词。“马”字现代汉语也单用。“者”字现代汉语也不常用。文言文中有两个主要用法。一是表停动和判断。一是有不定指代作用的“的人、事和物”。

我们拿变换后的双音节词进行翻译。就会变成“放假(请假、假期、假如)舆论马的人”。看来是完全不通的。所以“假”和“舆”就可能是古今异义了。

变换成双音节词的时候。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

一种是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像“假”文言文里的意思是“借助”的意思。

另一种是活用和通假。比如“水”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游泳”。

掌握了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的方法。我们就能有效地去学习文言文了。

第三。要掌握填补省略的成分的方法。

省略是文言文常见的现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省略介词。另一种是省略句子成分。

请看下边的例子。

[例一]: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石钟山记》)

这个句子就是省略介词“于”。填出来是: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例二]: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赤壁之战》)

这个句子中省略谓语和宾语。补充完整应该是: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迎操)也。

介词不只是“于”。还有很多。句子成分还有主语。补语、定语和状语。它们都有可能省略。因此。了解了文言文常见的省略方式。就能给我们学习文言文提供很大的帮助。

第四。要学会推断词义的要领。

我们不可能记住很多文言实词的意义。因此推断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推断有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以字形推断本义。汉字的造字法以形声字为主。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所以就可以通过形旁推断它的本义。

请看下边的例子。

[例一]:①金就砺则利(《劝学》)。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③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秋水》)。④生而眇者不识日(《日喻》)。

[推断]

①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与后边的“利”联系起来。应该是“磨刀石”。

②骐骥。马旁。可能是一种马。与“跃”和“十步”联系起来。应该是“骏马”。

③涘。水旁。应当与水有关。与\"崖之间”联系起来。应该是水边义。

④眇。目与少合义。联想到少目的含义。可推知为眼盲。

二是依据前后文意义推断。一些词语的意思。前后文中必定有与之相关的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就能推断出词义。

请看下边的例子。

[例二]:隆庆时。绍兴岑cén郡候有姬方娠shēn.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冯梦龙《古今谭概》)

你能推断出“弄璋”和“弄瓦”的意思吗?

可以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我夫人有娠”(娠:怀孕);“果双生一男一女”;“璋也弄,瓦也弄”。

依据上边三句句义可推断弄璋的意思是生男。弄瓦的意思是生女。

古人把璋给男孩子玩。璋:一种玉器;把瓦给女孩子玩。瓦:原始的纺锤。

推断词义是在我们没有积累到某个词的意义时使用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考试中更能帮到我们。所以。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经常使用推荐的方法。就会熟能生巧。

我们掌握了上述四种方法。就能够有效地学习文言文。使文言文成绩有效提升。

[原创文章。引用需说明]哈哈

其他观点:

初一的孩子语文考试成绩才得60多分。这说明语文的卷面每一部分都有丢分了。可以说基础知识比较差。

我也不兜圈子。直接上干货吧。

一、提高基础知识最快的办法

初一的语文考试。基本上还是以课本为基础的。基础知识薄弱的孩子。一定是书下注释没有掌握牢固。所以。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必须重视书下注释。必须得背会所有书下注释。

讲真。初一语文所学的内容并不多。而且也比较简单。如果孩子智力没有问题。背起来也是很快的。家长应该负担起监督及检查的责任。

甚至要跟孩子一起背。以便于家长随时拎出所背内容来检查孩子掌握的情况。也可以说是温故而知新。

二、必须重视课后要求背诵的所有文章

课后要求背诵的所有文章。都在考试考察的范围内。这些是不能偷懒。必须得背会的。家长应该督促孩子。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去攻克所有必背文章。除了会背诵。还要会默写。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子。如果只会背诵不会默写。考试的时候写不出默写填空。也是会丢分的。

特别是诗词与文言文。永远在考试考察的范围内。完全拿不到采分点。说明既不会默写。也没搞懂文章的意思。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本上学过的。如果背的很顺畅。其实就已经能大概理解文章的含义。

那么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就不难拿到采分点了。如果文言文的书下注释没有掌握。那么文言文肯定是读不懂的。读不懂怎么做阅读理解呢?又怎么能够拿到采分点呢?

三、海量阅读、海量阅读、海量阅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在孩子的整个9年义务教育学习生涯中。有点见识的家长都知道海量阅读的重要性。

海量阅读是促进语文学习成绩的重要法宝。不但能增加词汇量。还能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等。

如果孩子根本不爱读书。那么千万不要推荐他读名著。因为有些名著的开头不见得特别吸引。只选他喜欢读的类型推荐给他的。

只有读书的兴趣培养起来了。才去读有深度的东西不迟。

鼓励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摘抄好词好句。做素材积累。如果家长能陪孩子一起读更好。可以跟孩子讨论读所读的内容。引导孩子学会思考。

读书很重要。思考更重要!只有思考了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综上所述。只有以上三个方面都做到了。成绩才能提高。语文成绩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只有认真坚持才能看到收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取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归属感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47:08

    文言文,孩子,都是,音节,推断,语文,词义,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孩子们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47:08

    没想到大家都对孩子上初一了,语文成绩很弱,才考60多分,文言文阅读基本答不到得分点,怎么办?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47:08

    我孩子目前初二。去年刚上初一的时候语文曾考过几次60分+。这里结合我的经验来谈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如果孩子今年刚上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