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绘本读物?
原创

如何定义绘本读物?

好文

热门回答:

我是绘本读物的最大收益者。我们那个时候不叫绘本读物。叫小人书。我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读长篇小说了。三年级的孩子怎么看得懂红楼梦?但是那个时候有小人书。还是繁体字的那种。

小人书帮我打开了大书。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连环图、小人书、小书、公仔书等。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

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广义的连环画可以拓展到文人画的卷轴、庙堂的壁画、民间的花纸年画、建筑中木雕和砖刻。在连环画繁荣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娱乐生活相对简单。连环画寓教于乐的方式成为许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重要的读物。由于连环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题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一定的历史时期特色。使其与其他国家的漫画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的连环画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由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在马王堆汉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图连续描绘的“土伯吃蛇”、“羊骑飞鹤”等故事。莫高窟的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壁画有《九色鹿本生》、《阁肉贸鸽图》等佛本生故事。

魏晋时期的卷轴画已经具备了连环画的特点。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轴画上连续出现。构成故事情节。图旁还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与后来的连环画形式上十分相近。

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出现了用绢幡等形式来传播佛教。绢幡是条状的细绢。上面绘有图画和文字说明。常挂在道场或经台两边。这时在民间还有一种通俗的讲唱形式叫做“变文”。每段文字配一幅图。图的内容有佛经故事、民间传说等。这一问题后来影响到了“诸宫调”等民间文学。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连环画的形式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有插图的书本大量出现。插图的内容生动的表现了书本的精彩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宋嘉祐八年刊刻的《列女传》是最早的多幅故事插图。连环画的形式已大致成型。截止201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的明代万历二十年的《孔子圣迹图》刻本。就是全本大副白描的图画。详细描绘了孔子的一生。

明清时代。线描的插图大量涌现。章回小说中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画每一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每回前面附多幅有故事情节插图的被叫做“回回图”。

清末。石印技术的发展让图画的印刷更为方便。连环画这一形势也受到了更大的推广。光绪十年(1884年)。《申报》馆为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出版了新闻连环画《点石斋画报》。内容涉及当时的时政新闻。随报赠送。因为那个时期摄影作品很少。这些新闻图画侧重纪实。有许多内容反映了机械文明的新事物和当时的风俗街景。这些内容已经成为反映那个时代的最直接的史料。后来随着摄影事业的发达。这种形式的时效性已经无法能及。也就逐渐消亡了。1899年。上海文艺书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国志演义〉全图》。这是第一部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文学原著内容的作品。

民国时期。连环画开始迅速的发展。此前连环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称呼上不统一。南方称为公仔书、菩萨书、伢伢书。北方多称为小人书。1925年-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封神榜》、《岳传》的连环画书。题名上有“连环图画”。这是第一次是用连环图画作为正式名称。这一叫法一直使用到1950年代。后改为“连环画”。从1920年代开始。连环画多出版成64开本。这种形式成为此后连环画的主要版式。 这一阶段的连环画题材除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之外。由于舞台戏剧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连环画开始描摹舞台场面和故事。受到有声电影的影响。人口冒气添加人物对白的“口白”开始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上文下图的脚本构图形式。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王先生》以一个平凡小人做主角。用漫画的形式描绘了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点滴。从1929年开始。《王先生》先后在《上海漫画》、《上海画报》、《时代漫画》连载。前后共连载了十年。是迄今为止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画。1947年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发表。一个大脑袋、三根头发、蒜头鼻的男孩子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形象。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是个贫穷、正直的孩子。他倔强的性格深入人心。在普通民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张乐平还以三毛在新社会生活为题材。创作了新作品。

1930年代和1940年代。在共产党实际控制的地区。连环画也成为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有关共产党土地政策、抗日政策、宣传新婚姻法等内容的连环画作品。如吕蒙、亚君、莫朴创作的24开木刻连环画《铁佛寺》。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作品印刷受到当时条件的局限。流传下来的比较少。在1990年代后的收藏市场上十分抢手。

五十年代。由于毛泽东提倡艺术要为广大工农兵服务。因而。政府对连环画的出版单位进行了重组。此后的出版工作主要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进行。1951年底。一个以连环画为内容的期刊《连环画报》创刊。这期间的连环画作品呈现出有计划和有规模地进行选题、编绘和出版。这一时期政治上主张绘画从业者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另一方面由于连环画的发行量比较大。绘图者的报酬与其它以绘画为生的行业相比更为丰厚。这两种因素使许多人投入到连环画的创作中。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的连环画作品也有出现。由丁斌曾、韩和平绘画的10册套《铁道游击队》(刘知侠原著。董子畏改编)从1955年到1962年出版完毕。此后这套书共再版20次。印数达到3652万册。在那个时代有很大的影响。也是迄今为止印量最大的作品。1957年。连环画《三国演义》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套共60册。7000多幅画图。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多的一套连环画作品。不计其数的画家们暂时搁置了个人艺术创作。投入连环画的创作当中。其中不乏像王叔晖、刘继卣这样的国画大师。另外由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所处的国际形势下。如朱宣咸所画的《伟大的友谊》这类反映中苏友谊及苏联专家到中国来援助建设新中国题材的连环画。也流传甚广。连环画的创作者们不仅将各种古典小说、历史、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更由于当时从事这项工作的几乎都是顶尖的一流画家。所以创造了中国连环画史上无以伦比的艺术高峰;除了已谢世的一些画家。凡寿致八九十年代的几乎都成为了中国画坛上的领军人物。足见从事这项工作的画家的实力非比一般。名家的作品一方面提高了连环画的艺术水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后来的收藏品市场。 八九十年代后。人们屡屡提及要重创连环画的辉煌。但是时过境迁。现代从事连环画的画家实力已经今非昔比。要想恢复昔日辉煌已不可能。所以那一时期的连环画已成绝响。乃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从影响上来说。这一时期的连环画确实起到了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作用。对提升当时人民的文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环画风光不再。青黄不接。越来越走向“文物”。据了解。如今还在连环画领域坚持的艺术家与三四十年前连环画鼎盛时期相比。比例为1:100。在贺友直曾工作过的连环画重镇——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已经没有一位专职的连环画师。

上世纪90年代起。连环画突然以收藏品的身份重回人们的视野。成为继字画、瓷器、邮票、古玩之后的第五类热门收藏品。1999年武汉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套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四册装连环画《山乡巨变》就从当初定价的0.94元飙升至4900元成交。40年升值5000余倍;2008年举办的连环画精品收藏拍卖会上。以民族故事为题材的连环画《布克奇传》以9680元成交;前不久刚刚举办的上海国拍第四届连环画拍卖会上。登场的560种近千册连环画拍品成交率高达97%。其中上海世界书局1927年6月初版全套24册(连函套)《三国志》以2.3万元成交。一套程十发《欢迎毛主席》12开精装本以1.2万元成交。

与有着成千上万印数的连环画出版物相比。作为画家创作原始记录的连环画原稿。有着独一无二的收藏属性。更是物以稀为贵。2004年北京荣宝第47期艺术精品拍卖会上。戴敦邦16幅彩绘《逼上梁山》连环画原稿以22万元成交;2005年中国嘉德四季第三期拍卖会上。程十发创作于1957年的彩墨中国画40开册页《召树屯和喃诺娜》连环画原稿以1100万元成交;2006年北京华辰秋季拍卖会上。沈尧伊创作于1989年的5集926幅长征史诗连环画原稿《地球的红飘带》以1540万元成交。创下国内连环画原稿拍卖纪录。

可惜。连环画阅读市场却连年萎缩。据了解。现代连环画在选题和绘画手法上落入窠臼。选题依然沿袭数十年前。多为古今中外名著和革命传统故事。却少了对当下的关注。缺乏原创性。如今。连环画新品屈指可数。能被读者认可的更是寥寥无几。由此导致连环画印数急剧下降。像至2018年为止仅存的连环画画刊《连环画报》。销量从二十世纪80年代的128万份降到2000年以来的1万份。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李新告诉记者。2000年后。该社出版的连环画印数多在3000册至5000册之间。而在连环画鼎盛时期。这个数字是数万乃至近百万。他感叹:“连环画不能有藏家没读者。拍场上价格再高也只代表曾经的辉煌。我更希望连环画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读物。”他认为连环画脱离读者进入收藏领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对于连环画的未来。李新倒是持乐观态度。“我到好多幼儿园做过实验。现在的孩子不知道连环画为何物。但是当我告诉他们。拿连环画给他们看。发现没有人不喜欢这种读图形式的。”他们通过农家书屋使得2006年出版社的连环画销售额大幅增加。达到600万元。“我觉得连环画还是有生命力的。像民工书屋、社区书屋和中小学校图书馆。都是未来连环画的潜在市场。”

不过。在美术评论家谢春彦看来。或许人们应该正视连环画的式微。“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样式。作为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的绘画形式。连环画发展的黄金期是与特定时代联系在一起的;如今社会改变了。传播故事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不能指望现在的连环画还和从前一样。”他希望注重民俗特色文化的连环画能够为今天的艺术家保存、传承下去。“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市民阶层需要代言人。当然。不一定非得以连环画的形式。”





其他观点:

结合色彩。构图和故事传递生活文化审美。

其他观点: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以为绘本是儿童读物。其实绘本不单单是儿童读物。最早时候它是以画来记录和叙述事件的。虽然我过古代时候就有在岩石上、陶器上、壁画上、青铜器上、木板上、骨头上等。但是当时只是拿来记录事件。并没有行成读物。也没有从儿童的视角来讲故事。

绘本它最开始是在七十世纪时候诞生的。诞生地是欧美。在亚洲。日本。韩国。中国发展的都很好。尤其是日本。他们把绘本定义为“画出来的求”。指的是以绘画为主。辅以少量的文字的书籍。绘本也是日语里的“绘本”汉字写法。我不会写日语。不好意思。

绘本是用大量有趣的图画和简短的文字。构造描述出跌宕起伏的故事。风趣活波。构图巧妙。造型生动。色彩优美。比较符合幼儿的审美和兴趣。大大的受到了小朋友的欢迎和喜爱。

而且绘本富含节奏韵律感。风趣幽默。运用各种夸张的语言。能够引起儿童情感的共鸣。图片相对于文字来说。更直观。对于儿童来说。文字他们可能还没有解除。但是如果换成图片。那么很多事物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都见过。就算没有见过。但是图片表现的更形象更贴切。色彩更鲜明。小朋友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然后借助图片加以少量文字建立相应的联系。能达到更容易阅读和理解的效果。而且在看绘本时候很多奇妙的地方都能引起小朋友们的注意。还能开发幼儿的动脑能力和发现新事物的能力。

绘本的多姿多彩能培育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他更好的识文认字。为将来学习更多的文化打下基础。

我们家宝宝几个月的时候我就给她买一些图画卡片给她看。一些水果。动物。人物。植物等等。所以当她会说话之后。她就已经认识很多小动物。水果什么的了。这对于培育孩子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还有女儿上幼儿园了。我发现她们学校发了蛮多书的。都是绘本类的。我本来以为孩子小。去学校肯定主要是让老师带着他们玩。后来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翻来树。能自己对着书讲书本里的故事。还会唱里面的儿歌。还能从书中学会一些礼貌和道理。这让我很是惊喜。

没想到小小的娃娃。竟然能在短时间内从学校发的书(绘本一类的)上学习到那么多东西。而且她还一直兴趣盎然。这说明什么?说明绘本真的很适合孩子。

绘本的绘画者根据孩子的心理。运用巧妙的绘画技巧。通过优美的图画。绘画出既有色彩。线条。构图的美。想象的美。又有语言。韵律和故事情节的美。吸引了孩子。绘本的内容又包罗万象。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等都有描述。对于阅历不多。经验有限的小朋友来说。是无比有吸引力的。它像百科全书一样。提供各种观察性。思考性与感受性的认知学习经验。

绘本不光能帮助孩子认识事物。还能培养孩子的图像概念。提高思考连贯性。丰富想象力。很多时候绘本还能够启迪孩子。就拿我女儿来说。当她看到绘本上有小朋友吃东西的画面。她会说有好东西要分享。我有好吃的也要分给别人尝一尝。女儿落叶时。她会说秋天叶子光了。会落下……。

绘本是最适合孩子读的书。对于现在孩子的教育不可缺少。现代社会对于绘本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就行成了一个系列。应该就统称为绘本读物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渭城曲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49:05

    连环画,这一,故事,连环,图画,形式,孩子,上海,万元,作品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49:05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定义绘本读物?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49:05

    我是绘本读物的最大收益者。我们那个时候不叫绘本读物。叫小人书。我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读长篇小说了。三年级的孩子怎么看得懂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