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满足。从理论上讲必然导致处在精神世界顶端的“艺术”和“美”大放异彩。
但是。世俗的一切。远没有理论上如此脉络清晰。它常常与理论产生不可思议的逆转和偏移。
艺术和“美”。是某些人的本质需要。也是所有人的终极需要。但是能否出现引发终极需求的“触控点”。这才是关键。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和深究。在这里简单表述一下我的个人看法。仅作参考。
读哲学和美学的应该都知道张世英教授。他把人生分为四种境界。我以我个人的理解。做一个比较通俗的解读、以及结合现实的分析。
第一境界是欲求境界
欲求境界原本是指处在“主客没有二分”时期。在婴儿阶段。我们只有满足个人“最低生存需求”时的境界。
但是。成年人当中。也不乏一些以“欲求境界”为主导的人。
而如今。这种“我行我素”。打着“人性”的幌子去追求自我满足的人、那些动不动就害怕被“道德”绑架的人。往往就是这种处在“欲求境界”的人。
这时候人的境界。“与动物无异”。也就是说。是最不具备“人性”的时候的特征。所以。谈何人性呢 ?
第二种境界是求知境界
求知境界就是我们人类由“主客不分”到达了“主客二分”。有了“我”的意识。于是就开始了对“我”本身以外的一切未知的探索需求。
求知境界。就是我们对知识和经验的探索和存储过程。这同时也是我们的精神成长过程。
第三种境界是道德境界
道德境界是我们知晓了自己“对他人负有责任和义务”的、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意识。
这种道德意识。不是多数人都具有的。
很多人他根本不明白。我们对他人是负有道德责任和义务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对他人进行道德监督的责任、同时也有履行道德品质和道德言行的义务。
而绝大多数人都把这称之为“道德绑架”了。
他们不承认自己是可以被“道德”约束的。并称:道德只能律己、无权律他。否则你就是道德绑架。
所以。如今多数人已经卡在了道德境界上。于是。多数人最多只抵达了求知境界。乃至降低至欲求境界。
可以衡量一下。我们自己的境界。到了哪一层。
这就到了题主所提问的。对艺术对美的需求。是我们的本质需求吗?
我会对审美境界多做一些解读和探讨。
审美境界。是继欲求、求知、道德之后的最高境界。
这是在“道德境界”的基础上。才能够抵达的真正的审美之境。
所以我一向认为。真正有“审美境界”的人也一定是“有道德境界”的人。
所以。某些看似抵达了审美境界的“艺术家”、“诗人”等艺术家…… 其实根本就没有抵达审美境界。
艺术家不一定有“审美境界”。
更何况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的那些艺术骗局。更是赤裸裸地反映了如今太多的所谓“艺术家”。其实就是工于“宣传和运营”技巧的骗子而已。
并不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就一定抵达了“审美”境界。就懂得了艺术和美
倘若没有道德境界的加持。艺术家。最多也就是一个和泥瓦工没有什么区别的艺术匠人而已。
其本质与艺术、与审美、与美根本无关。也有些。甚至是极其“丑陋”的行为。
我个人推荐可以读一下河清教授的《艺术的阴谋》。
深度剖析一下当代艺术当中的某些糟粕。(当然。真正的当代艺术。那是艺术的殿堂和美的升华。)
我们每个人往往都会穿行在各个境界之间。但是。你总会有一个“主导”境界。
而那个主导境界。就是我们所谓的:你的精神境界。到达了哪个“层级”了。
比如。以欲求境界为主导的人。也可能他早就到达了审美境界。但是他的三观。让他乐于让自己处在欲求境界为主导的生活中。
那你说他的境界到底是高还是低呢?
以哪个境界为主导境界。那就是他的个人境界。
这也就是平时我们常常说一个人“低级趣味”的原因。以欲求境界为主导的人。就是所谓“低级趣味”的人了。这就是理论依据。
而那些随着物质基础的提高。有了基本的对艺术和美的需求的人。以及本来就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如果想要抵达“艺术和美”。他们都必须跨越的一个门槛。那就是“道德境界”。
而真正抵达道德境界。则需要我们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和修习。以提高我们的个人素质和教养。这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而是需要长年累月的实践和累积。
否则。永远不可能抵达“艺术和美”。
最后:
社会上那些“伪装”的审美和艺术。不过是一些物质基础得到极大丰富的人。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一种手段罢了。
与艺术和美何干?
所以。我一开始已经回答了。艺术和美。是一部分人的本质需要。这部分人就是最终真正抵达了审美境界的那些人。
而引发人们对艺术和美的终极需求的“触控点”。就是:我们人类的道德观念。
-END-
其他观点:
人与世间万物的根本区别是人是有思想的。人的“思想”使人不仅有物质上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决定了艺术和“美”是人的本质需要。因此可以说。人的物质需求越满足。对艺术和“美”的需要就越高。
有人说。艺术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于人是可有可无的。是不能视做人的本质需要的。我觉得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或者说是孤立的看待艺术的存在的。
诚然。物质是基础的原理没有错。人们首先要解决了衣食住行然后才可以考虑其他。这话没毛病。但这并不是说人们在解决衣食住行的过程中不需求艺术。恰恰相反。人们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在追求精神的满足。而艺术是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的。
远古和农耕经济的时代。生产力落后。物资匮乏。很多人为吃饱穿暖疲于奔命。但即便在这种情景下。人们也没有忘了艺术。远离了艺术。也会在农闲的时候“读诗赏画听箫鼓”。也会在过年的时候往屋里贴两幅年画往门墙上帖一幅春联的。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裕满足。人们对艺术和美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人们对艺术和美的需求已不像过去那样只是吟诗观画听音乐听戏了。而是更加的丰富多彩日新月异。人们欣赏艺术的方式也大大改变了。过去要到图书馆艺术馆影剧院画廊等地方或者通过收音机才能看到听到的艺术。现在人们只要一部手机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无所不包的艺术和“美”了。
其他观点:
人的物质需求越满足。对艺术和“美”的需要就越高。“美”是人的本质需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691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境界,艺术,的人,道德,和美,需求,主导,本质,艺术家,物质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说人的物质需求越满足,对艺术和“美”的需要就越高?“美”是人的本质需要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满足。从理论上讲必然导致处在精神世界顶端的“艺术”和“美”大放异彩。但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