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大家好。我是襟亚。先容我拉个关系吧。我是济南人。和李清照算是“邻区老乡”。李清照是章丘人。章丘现在是济南市下辖的一个区。我属于另一个区。所以自称“邻区老乡”。
有了这层关系以后。凡是有关李清照的话题总忍不住要凑上来。
据考证。这首词是李清照和赵明诚新婚不久之后写下的。所写的内容是闺中的相思之情。
公元1103年。赵明诚“负笈远游”。外出寻访碑刻。当时李清照(1084-1155)只有19岁。在那个年纪爱过的人一定懂得那种思念怎么一寸寸地噬咬人的灵魂。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喜欢这阙词的原因总的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语言上的魅力:词面典丽工整又简白如话。调度各种感官。情绪感染力极强。
1.红藕的视觉、香残玉簟秋的味觉、轻解罗裳的触觉从各个感官上带动读者进入深秋的凄凉季节。从而体会作者那种孤独忘我的相思之情。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三处对偶工整又简洁。读来朗朗上口。意味明确。
3.李清照善于化用前人的词句。而能做到浑然天成。自成一格。我们来看这两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前人唐崔涂《春夕》有“水流花谢两无情”的句子;北宋范仲淹《御街行》有“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句子。到了李清照这里点化新洗后别具一番风情。李清照是这方面的圣手。这样的实列在其它作品中也不胜枚举。
第二情感上的魅力:词背后的真挚的相思以及带给读者的心灵照应。
李清照细腻委婉的表达手法是她的词作特有的魅力。词中说:等到月满之时雁阵才掠过。能不能给我带来他的消息呢?我们知道那就是:爱到不知所以。忘了我自己。
所幸的是:那时爱情刚好还你侬我侬。相思虽苦还有苦尽甘来的希望。所以。写的虽是愁。实质上则是充满期待的爱。就如同那些大团圆结局前的短暂黑暗。读的人知道过不了多久就会乌云散尽鸟语花香!(读者都知道:李清照和赵明诚在婚姻最初的那几年。是一对多么琴瑟和鸣的贤伉俪。)
一寸相思一寸灰。谁不又想在灰烬里看尽希望的星火呢?
读这样的词。不绝望。她的不绝望能照应你的不绝望。痴情而终有可盼……
这是我喜爱它的另一个原因!
隔着900年和李清照攀乡亲。好歹也是做济南人的特权吧!攀就攀一回吧……
其他观点:
我最欣赏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原文: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在这首词中。“昨夜雨疏风骤”可以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昨夜雨疏风骤”。可以延伸为我们人生在世所经历的风雨坎坷。让我们猝不及防。“浓睡不消残酒”我们人生不如意之时会“借酒消愁”。反而更愁!“海棠依旧”。我们可以将“海棠”人格化。经历风风雨雨仍然傲立的人格。“知否 知否”抒情化。反复让读者加深思考。也是对于在风雨之中。困难之中人的安慰与劝慰。我们再在“绿肥红瘦”之间分析主体和客体。“红花还须绿叶配”。我们人生在世。最主要的是让自己强大。做不了主角。那就做个配角。可能配角“花红”。可能是花瓶。可能是花朵。却经不起风雨。
在一个人的职场工作中。有些人天生能说会道。讨好领导。被领导提拔。而那些扎实苦干的“绿叶”只能当配角。“绿叶”。吸收养分。努力成长。衬托“花红”。多数时候也只是依靠“绿叶”。当在经历风雨之后。主角就可能“红廋”下去。那些绿叶就更加的“绿肥”。
其他观点:
题主您好:
李清照的词众多。而且可以与苏轼、陆游、辛弃疾相媲美。更是中华文坛女词人中的佼佼者。
李清照
李清照本就出生书香门第。年少就有才名。书画也可。诗词更行。词中有她爱的花。和她爱的酒。更是敢饮敢醉。敢爱敢恨。有她女人婉约之味道。还有她不亚于男儿的豪情壮志。
她的一生有寻得知己。把酒吟诗作对;还有过让人怜惜的彻骨悲凉。但是无论经过多少的风吹雨打。这些都不能消减李清照的个人魅力。
李清照的词
一首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莲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随心而出的寥寥几句。读出来的确实一种自然地美。更看出了这位少女的纯真。灵动。和俏皮的场景完美的显现出来。这首《如梦令》是她十六岁时的初试笔墨。
同时期的还有另一首《如梦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声声慢》是我最喜欢的
《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丈夫死的时候四十九。而她四十六。
虽然生死两隔。但深情仍在。这一年的秋天更是写出了她是格外的凄凉。画地为牢的孤独感。眼前的光景和身处的环境。正是开头连叠七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这种无助。
结语: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了。这首词不光光是抒发了她的感情。而最开头的叠字更是用的巧妙。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其如此。”短短的十四个字。就把她的处境非常清楚地表达。
以上纯是个人见解。如有不同意见一起讨论。谢谢。
参考文献:《李清照词传》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756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李清照,绿叶,昨夜,海棠,绿肥红瘦,风雨,寻寻觅觅,知否,章丘,卷帘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最欣赏女词人李清照哪阙词?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大家好。我是襟亚。先容我拉个关系吧。我是济南人。和李清照算是“邻区老乡”。李清照是章丘人。章丘现在是济南市下辖的一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