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毛泽东主席曾于1923年写给妻子杨开慧一首诗词《贺新郎·别友》。描绘了这对青年夫妻之间感人肺腑的爱情生活。在所有的毛泽东诗词中别具独特的柔美风情。不逊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婉约派诗人。我们从而知晓伟人毛泽东对于爱妻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炙热的情与爱。
《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杨开慧是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教授的女儿。两人相识已久从而产生感情。于1920年冬结为夫妻。
1923年11月。杨开慧刚刚生下次子毛岸青。尚在休养之中。12月毛泽东就受党中央的派遣要去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边是娇妻幼子。一边是革命大业。真是欲走还留。诗人毛泽东于是从心底流出了这首表达真情实意的佳作。
题目“别友”的友当然是杨开慧。他们既是恩爱夫妻。也是知心朋友。更是志同道合的战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起始首一句诗人就巧妙地引用李白和柳永的诗意道出了不忍离别之苦。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无情未必真豪杰。相爱的夫妻之间也充满了柔情蜜意。
“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1923年杨开慧不过是年仅22岁的年轻女子。放在如今也就是刚毕业的大学女生的年纪。我们可以想象也许杨开慧曾经看过什么文字。使得她对毛泽东产生过误会。发过脾气。
毛泽东还是一副温厚的丈夫模样。开导年轻的妻子。那文字只是一场误会。如云烟过眼即逝。在当今人间咱们夫妻俩人才是一对真正的知己。
“人有病。天知否”。诗人放心不下虚弱的妻子。祈求苍天照拂。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下阕开始写景。霜重残月。诗人信手拈来“东门”“横塘”之典进一步抒发离别的伤感。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诗人回到自身感受。以 “断肠孤旅”“愁丝恨缕”宣告了自己与妻子离别后难耐的相思愁绪。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诗人持续烘托气氛。将心中的离愁别绪比喻成昆仑山绝壁崩塌。又如同台风过境横扫世界。多么轰轰烈烈的感情。读到这里。诗人请收下我的膝盖。
“重比翼。和云翥”。收尾的末句诗人盼望待到重逢日。与妻子在云间比翼双飞。这是一幅多么奇情浪漫的画面。
纵观全词。年轻的毛泽东真切描写了与爱人离别时的凄苦。大胆抒发了心中对妻子的真挚情感。是一首情景交融格外动人的爱情诗篇。
我们当然知道这对革命夫妻在随后的岁月中聚少离多。毛泽东奔走革命出生入死。而年仅29岁的杨开慧于1930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长沙。相爱的伴侣此生不复相见。后来人面对他们的凄美爱情岂能不为之洒下一掬热泪?
其他观点: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销魂梅花三弄!
其他观点:
《蝶恋花》纳兰性德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
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
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
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798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诗人,妻子,绝壁,残月,热泪,一声,台风,苦情,如许,凄清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觉得哪一首爱情诗写的最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毛泽东主席曾于1923年写给妻子杨开慧一首诗词《贺新郎·别友》。描绘了这对青年夫妻之间感人肺腑的爱情生活。在所有的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