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感觉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兵力对战,想问一下古代真能有这么多兵力么?
原创

古代打仗,感觉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兵力对战,想问一下古代真能有这么多兵力么?

好文

热门回答:

这得分时代。

以中国来看 。这种动辄出兵几十万。主要集中在春秋战国时代。

这主要是当时的军事科技过于落后。士兵们的武器简陋。虽然弓弩已经大规模使用。但决胜的往往还是冷兵器肉搏。

由于双方兵器都差不多。所以士兵多少意义非常大。

大家也知道秦军非常厉害。战斗力是七国中最强的。

但是。李信率领20万秦军去攻打楚国。仍然被楚军打的惨败。

后来。王翦带了60万秦军。这才灭了楚国。

然而。从汉代开始。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弓箭手、骑兵、步兵战术的演变。军队的数量不在是唯一要求。

同时。出动大量军队。还会有严重的后勤补给问题。

大家要知道。大部分军队主力对阵。只要陷入持久战。往往看谁的后勤能够支持得住。

比如长平之战。由于40万赵军需要的军粮是天文数字。必须依靠后方源源不断运输。

一旦被秦军切断粮道。赵军数量太大。无力维持粮食消耗。很快就完蛋了。

相反。如果军队数量少但战斗力强。需要的后勤补给就会比较少。对战斗是比较有利的。

所以。实际上后来的军队往往不会太多。

比如著名的官渡之战。袁绍其实只有11万军队。曹操有4万多人。

赤壁之战。小说上曹操是83万大军。号称百万。

其实曹操兵力大概20万。其中还有六七万是刘表的降军。孙权有4万精兵。刘备大约有2万。

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军队有8万人。前秦实际上同东晋交手的军队只有前军。总兵力25万人。所以。前秦虽然强行征兵。凑集了所谓87万大军。实际上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其他观点:

历史上记载的古代战争。双方投入的兵力都非常多。动辄几十万到上百万。但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

说穿了就是虚报人数。达到吓唬敌人的目的。

因为在实战中。自己出动多少人马。这是高度军事机密。是不可能让对方轻易掌握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旦自己的兵力被对方掌握那就是要命的事。

所以在开战前。一方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兵力。

是战争就有胜负。最后战争结束了。谁还能掌握对方出动多少兵力?

失败的一方还会告诉胜者。老大。我们此战出动多少兵力。被你们打败了。

战败的将领回国后都要被问责。轻者降职重则开除甚至掉脑袋。

为了减轻或者免于处罚。回国后。战败的将领都要拼命夸大对方的兵力。以告诉领导:不是我无能。实在是对方兵力太多。寡不敌众。

一般来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失败者没有资格写历史。

胜利者往往都要把每次战争中失败者的兵力尽量往多出写。以衬托自己的英明伟大。

胜利者也不是没有打过败仗。在书写他们打败仗的时候。也要把对方兵力往多里说。以说明失败是因为以少战多。是客观因素。

而两军要过招。讨伐对方的时候。为了能震慑对方。先声夺人。给敌人压力。都要夸大自己的兵力。“号称”多少万。十几万、几十万。

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将都知道这个套路。他们在决策的时候。不是看对方声称出动多少人马。而是看对方有多少灶火。从灶火多少来判断对方参战人数。

战国时齐国名将孙膑非常狡猾。在跟自己师兄魏国将领庞涓交战的时候。故意采取减灶的办法隐瞒自己兵力。麻痹了对方。最后战胜了庞涓。

也许有人会说。在战国的时候军事科技非常落后。士兵们的武器特别简陋。虽然弓弩已经在战斗中大规模使用。但交战中往往还是冷兵器肉搏。

这种观点是非常荒谬的。经不起推敲。从战国到汉唐。甚至到明清。一直都是冷兵器时代。作战方式都是近战肉搏。从来没有任何改变。战国的时候各国总人口更少。出动几十万兵力并不比后代容易。

我们拿东汉末期的三国为例。从战国到东汉时间过了几个世纪。人口增加很多。尤其是曹魏政权采取休养生息、屯田等政策。人口得到恢复。那时候三国兵力有多少呢?

魏:总兵力在40-45万左右。西线雍凉为6-7万。南线荆豫10万。东线徐州10万。洛阳及各据点10-15万。

当时魏国占了中原地区的百分之八十。也就是说面积大致相当于战国赵国、秦国、燕国、韩国、魏国几个国家面积的总和。而且魏国所处的也是争霸时代。面临两国强敌。当时魏国实行的是先军政治。拼命扩军备战。兵力宁多不少。

但魏国总兵力才40到45万。而关于长平之战。史书上说赵国出兵45万人。秦军投入兵力50万。用脚指头想想都太多水分了。

我们姑且相信秦军投入兵力50万。按照每人每天消耗1.5斤粮食计算。战斗人员每天就要消耗75万斤粮食。

战争打了多久呢?

说法多种。一说是打了两年——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打了五个月—— 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 ;一说是打了九个月。

我们姑且按照第二种说法。战斗进行了五个月。大概是150天左右。

在此期间。一个士兵要消耗225斤粮食。50万士兵一共消耗粮食11250万斤。50万士兵要不要喝水。要不要睡觉。要不要洗衣服。如果没有人伺候怎么打仗?

这些粮食要多少人、多少匹马来运输。运输的人和马到路上要不要吃东西。而且战场上的兵器在作战中都会消耗、损坏。后勤必须及时向前方提供兵器。

大致算下来。担任后勤保障的人数不能低于三十万。

而战国时秦国的人口一共才有300到500万人。秦国四面环敌。和赵国交战的时候。必须要在边境保留大量驻军。以防别人背后捅刀子、腹背受敌。

秦国国内还要有一定数量的治安部队。首都要有卫戍部队。

我们不必再算了。结果大家都心里有数了。所谓的几十万大军。应该是出动的总人数。战斗部队不可能这么多的。

所以说在古代时候。出动那么多兵力 是不靠谱的。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记载当代历史的史书。记述战争的时候。兵力就没有那么多水分了。

比如赤壁之战。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说曹操总兵力是83万。但正史《三国志》记载说曹兵一共约20万。这就比较可信了。

所以说。当史书上说。双方在战争中投入多少兵力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动动脑子。千万别被误导了。

其他观点:

根据历史记载。古代打仗确实有几十万几百万的兵力对战。但是这里的兵力并不都是能征善战的一线军队。

一、兵力多多是存在的。但是结构太复杂

历朝历代。虽然国家的兵力数量巨大。但结构往往很复杂。真正具有战斗力的部队实质数量并不多。

北宋郭逵在攻打交趾的作战计划里。曾向神宗皇帝建议。需要军士十万人。战马一万匹。但是民夫却需要四十万人。

二、冗兵——士兵的数量不是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

历代冗兵多只会对战争费用带来沉重的负担。以宋朝为例。其军事制度就是国家把军人家属和军人一起养起来。都住在军营里。这样的兵力数量对战争来讲只是负担。所以。历代都有很多人主张裁减冗兵。

唐代韩愈在讲到淮西战争时候。谈到“必胜之师必在速战。兵多而战不速则所费必广。”

所以说。古代打仗确实有几十万几百万的兵力。但不是我们所想到的大规模军队的对阵列战。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风流种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09:01

    兵力,魏国,秦国,军队,自己的,战争,战国,几十万,数量,打了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09:01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打仗,感觉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兵力对战,想问一下古代真能有这么多兵力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09:01

    这得分时代。以中国来看 。这种动辄出兵几十万。主要集中在春秋战国时代。这主要是当时的军事科技过于落后。士兵们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