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2013年6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再次来到秦陵博物院参观。这是他第五次来看兵马俑。已经90岁高龄的基辛格当时是坐着轮椅参观的。当时他发出感慨:“中国的辉煌永远不会结束。兵马俑就是中国将会拥有光辉未来的证明。”
1974年。兵马俑横空出世。震惊世人。许多外国政要来到中国都必定要去兵马俑看一看。比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法国前总理希拉克、美国前总统卡特、克林顿、里根、丹麦女王、伊丽莎白女王、普京总统 、法国总统萨科齐、马克龙及夫人等等。可见兵马俑的魅力所在。
我们都知道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那么这名字是如何来的?这要感谢法国前总理希拉克。他曾在1978年和1991年两次参观兵马俑。参观过后他不禁感慨:
“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因为希拉克的这句话。兵马俑的名气更大了。越来越多政要来到这里参观。它也顺理成章成了“世界第八大奇迹”。与金字塔、奥林匹亚宙斯神像、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摩索拉斯陵墓、亚历山大港灯塔一起走上神坛。彪炳史册。
参观兵马俑的人络绎不绝。人们会发现兵马俑坑里有一堵堵厚厚的墙。这些墙究竟有什么用处?为什么不拆除掉?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其中奥秘。
秦始皇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的面积。
世人皆知兵马俑坑其实是秦始皇的陵寝。秦始皇在公元前246年即位。那时候的他只有13岁。他即位不久就开始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墓。古今中外。许多统治者都是如此。比如埃及法老。他们不仅希望自己生前享有富贵。为自己的身后事也是操碎了心。
墓地规划设计由当时的丞相李斯负责。监工由大将章邯担当。历时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帝陵”修建完成。成为当时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帝王陵。
修建秦始皇陵。劳民伤财。当时只有区区2000万人口的秦国。一共动用了70万精壮劳力。日夜不停劳作。许多劳工都因积劳成疾而死。为了缔造这一举世闻名的奇迹。无数劳动人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地宫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封土堆。把这神秘的帝王陵完好的隐藏在地底千百年。里面有坚固的土墙。秦陵周围地下还存在规模巨大的阻排水渠。还有起防御作用的水银渠。东西两条墓道。它的修建体现出我过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据史书记载。关中地区历史上曾遭受过8级以上的大地震。而秦始皇陵墓室却完好无损。这足以说明秦始皇陵的坚固程度。其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的土墙功不可没。
这些土墙全都是工匠们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因为它的坚固程度超出人们的想象。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些土墙上有被箭头射击的痕迹。因此推断。当初在修建土墙时。为了测试土墙的坚固程度。士兵可能会站在远处用弓箭射墙体。如果箭能插进墙体。那么就是不够坚固。修好的宫墙必须推倒重建或者进行加固。
宫墙都是用多层细土夯实而成。每层大约有5-6厘米厚。工匠利用特定的工具。一层一层不断加固。
宫墙东西长约168米。南北141米。南墙宽16米。北墙宽22米。
墙主要起的是支撑作用。有了它这一地下土木工程才能建立起来。
坑里的构造类似于早年间百姓民房的构造。土墙的两边排列着许多高大的柱子。这些柱子是木制的。深深插入土里。柱上放置横木。横木比较粗壮。横木和土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比横木要细许多。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
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非常大。现在我们的楼房。内部高度大概是2.6米。而兵马俑坑坑底到坑顶的高度为3.2米。兵马俑被放入坑道。工匠用宽大的立木封堵道口。这样一个封闭的地下坑道就完成了。
只不过。如今木制的柱子、横木、棚木、立门。早已经腐烂了。但是土墙却越来越坚固。屹立千年不倒。
秦陵地宫占地面积1665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里面的兵马俑不计其数。最早发现了1号坑里就有兵马俑6000多个。
这些兵马俑在土坑里挨挨挤挤。排列整齐。想要拆毁土墙就要动用大型机械设备。土墙坍塌就会毁坏兵马俑。有人说。在拆毁土墙前把兵马俑挪出坑道。这更是不可取的。兵马俑每一个都价值连城。每一次挪动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更何况兵马俑数量庞大。想要挪动更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保留土墙是明智之举。
兵马俑被发掘以后。完好保存它是重中之重。我们都知道参观兵马俑不可以拍照。因为照相机的闪光会对兵马俑表面色泽产生破坏。兵马俑刚被发掘时色彩还是很丰富的。发掘出来后。兵马俑表面的颜色经过氧化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现在人们所见到的土灰色。
兵马俑接触空气过后。15秒后就会氧化。4分钟内便会脱水、卷曲。这也是考古学家不敢轻易挖掘兵马俑的原因。我们目前只是挖掘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据说兵马俑的整体数量有10万个左右。
这些兵马俑暴露在空气中。气流的流动也会让其表面产生细微的变化。产生风化反应。而土墙的存在。把兵马俑分隔开来。减少了空气的流动。对兵马俑起到了保护作用。
土墙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保留土墙是对秦始皇陵墓的完整呈现。秦陵的设计。独具特色。让人们对古代人民的才华叹为观止。
中国古代的墓穴目前发掘出来的也不少。但是有许多都经过了破坏。有的是因为陵墓本身设计不合理。早早坍塌。有些却是遭到了人为的破坏。而像秦陵这样大型的陵墓却能完好保存。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对于我们日后的建筑设计能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更何况。原汁原味的保存古迹。减少人为破坏和改动。才能向世人完整展示它的魅力。
千古一帝秦始皇不仅开创了伟大基业。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文化财富。兵马俑是我们文化史上的瑰宝。必将永远熠熠生辉。
其他观点:
为什么兵马俑中间的墙不能挖。里面有什么宝贝?(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去之前特意了解了一下兵马俑。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参观期间刻意请教了一下我们的导游。没想到。兵马俑之间的土墙作用还真不小。
那天虽然是周末。但是人并不是太多。买票进入后。导游嘱咐不要把票丢掉。因为景区还要验票。
走过一片草地和树林就到了兵马俑所在地。我们首先跟着导游参观了展览馆。大概了解下兵马俑的历史和发掘过程。然后就到三个馆参观。由于四号坑还没有发掘。可能是技术原因。目前处于保护状态。所以。我们就参观了三个坑。
这是一号馆。基本已经全部发掘完成了。里面真的好大。非常震撼。在这张图片的另一头有很多的兵马俑摆放在上面。有很多工作人员的电脑和各种工具。在那个位置可以近距离的看到兵马俑。
这是二号馆。感觉大小和一号馆差不多。二号馆绝大部门都没有发掘。兵马俑都埋藏在下面。第一张图片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有一层比较薄的土层盖在兵马俑上。听导游说。这些兵马俑建好后。上面铺着厚厚的席子。然后往席子上撒土。现在席子已经腐烂消失了。但是这些封土上仍然留着席子清晰的印迹。
这是三号坑。这个坑比起一号和二号来说就小太多了。大概有一号坑的二十分之一大小把。三号坑也全部发掘完成了。这个坑里面有马和车辆。但是损坏也是比较严重的。很多兵马俑都没有头颅。
一号坑和二号坑里面兵马俑之间的土墙究竟有什么用呢?
大家可以看到。大约四路兵马俑之间就有一道土墙把这些兵马俑隔开。很多人不由得联想到。这些土墙里面是不是藏着什么宝贝儿。或者是更加珍稀的兵马俑在里面没有发掘?
其实。真是想多了。里面什么都没有。他就是土墙。只不过又宽又大而已。这些土墙经过当时人工的处理。非常的坚硬。
究竟有什么用呢?
第二。分类保存。我们知道。这些兵马俑都有不同的级别。古人非常注重身份。不同级别的兵马俑会放到不同的区域。通过这些夯土墙把他们区分开来。这样就不会混淆了。
上面的三张图就是三个不同身份的兵马俑。他们身上的盔甲都有细微大差别。第一个兵马俑右下角的介绍中写得很清楚“高级军吏俑”。
第三。保护作用。之所以用土墙把兵马俑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除了怕兵马俑倒塌引起连锁反应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分区保护。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淹、火烧等灾害。如果发生水淹的情况。这些土墙就会通过隔离作用。将损失降到最低。
据介绍。当初。考古学家发掘的时候可是费了很大的功夫的。一般情况下都是使用手铲刷子。等接近陶俑的时候就用手术刀片和小竹签等小工具清理。几千年过去了。任何的疏忽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所以不要小看这些看似简单的夯土墙。它早就和这些兵马俑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里面蕴藏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有了这些聪明和智慧。我们才能够建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迹。
其他观点:
先说结论:兵马俑中间的墙之所以不能挖。不在于其中是否有宝贝。主要在于保护兵马俑的完整性。即“欲得其形。必承其重”
为了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兵马俑坑的建造过程说起:实际上你完全可以将兵马俑坑看做是一座地下土木结构坑道式的大型建筑。简单说其结构是这样的:
以夯土隔墙和竖立的木柱作为整个地下空间支撑;在枋木和夯土隔墙上方用圆形棚木搭建坑道顶部。同时以草席覆盖棚木防止上方封土漏下;在坑道底部则以青砖墁铺。如此一来。就在地下构建起了一个高约3.2米的空间。其中用以放置陶俑和陶马。
之所以采用这种建筑结构。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首先。数十道夯土隔墙的存在。可以有效的分散来自上方封土的巨大重力。防止坍塌造成的兵马俑损毁。
2.其次。夯土隔墙的自然分隔。既可以形成不同军阵的单位分割。又可以防止庞大的地下军阵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3.最后。隔墙与棚木以及地砖。构成了一个完整封闭的地下空间。这可能出于秦始皇死后灵魂出游巡视的需要。
接下来。我们看一些以上所说的几处关键细节:
1.夯土隔墙
这些隔墙并不是之前没有挖掉的生土墙。而是由人工用黄土夯筑而成。土质纯净。夯层厚度多在10厘米左右。有的夯迹比较明显。当然仅靠隔墙是不够的。所以在隔墙的两侧还需要竖立木柱。平均间隔1.5米。以及在隔墙顶部也有为了搭建棚木而特意开的土槽。
2.顶上棚木
很多棚木因为被火焚烧的缘故。所以基本只留下了炭迹。这些棚木基本上为圆木。少数为方木。一般长度在8-12米左右。径20-40cm。有的棚木在其一端还有凹槽。可以与夯土隔墙上凸起的泥块相合。借以防止棚木的移位。
而在棚木之上其实还覆盖了一层席子。用来防止细小的土渣漏进去。这些席纹是在当时翻开棚木上覆盖的硬土壳的背面时发现的。有粗细两种席纹。采用人字形的编织方式。
3.青砖铺地
这种用于铺地的砖基本上是青灰色。密度很大且质地坚硬。表面并不是光滑的。而是装饰了细绳纹。基本上有图上所示的四种规格。最大的一种长42cm。宽19.5cm。厚度9.5cm。一块青砖重达14.5kg。
总结:之所以不挖隔墙是因为没有挖的必要。毕竟它只是前人夯筑起来的土墙而已。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858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兵马俑,土墙,隔墙,夯土,坑道,横木,都是,席子,地下,作用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兵马俑中间的墙不能挖?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2013年6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再次来到秦陵博物院参观。这是他第五次来看兵马俑。已经90岁高龄的基辛格当时是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