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清朝打过缅甸。小冲突不算。大规模的战争打了四次。
第一次发生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
起因是缅甸贡榜政权屡屡在边界挑衅。破坏当地土司与清廷之间的宗藩关系。(也就是逼迫土司在给清朝缴纳保护费时。给缅甸也缴纳一份保护费)
乾隆忍了几次。但缅甸继续咄咄逼人。乾隆后来忍无可忍。便发动了反击。
不过由于乾隆自负。认为缅甸乃蛮夷。不足为虑。便没有派精兵参战。只是让云贵总督刘藻遣云南地方部队去应付。
而刘藻的心态也和乾隆一样。认为缅军只是乌合之众尔。不做备战准备。所以这第一次清缅战争。清军打得很糟糕。
一万多清军竟然被几千缅军吊打。死伤惨重不说。还丢城丧地。沦陷了好几座县城。
事后。刘藻被降职。乾隆随后又委派陕甘总督杨应琚任职云贵总督。负责对缅作战。
杨上任后。心高气傲。觉得首战失利。全赖刘藻无能。他才华横溢。肯定不会再败。
再加上。缅王当时又盯上了泰国。集中主力侵略泰国。清缅边境的缅军兵力较少。可以趁虚而入。
于是。杨应琚就主动给乾隆打申请。递交作战方案。希望能一战雪耻。
乾隆不想打击云南官员的积极性。再加上他自己也想雪耻。于是就批准了方案。第二次清缅战争爆发。
这一战。清廷上下还是傲慢自负。
乾隆没有调援兵参战。杨应琚也觉得不用从外地调兵增援。只靠云南绿营就足够了。
可是他新官上任。哪里知道:云南绿营长期不满编。虽然号称有四万人。然而却只有两万人在编。
再加上。第一次战争又死伤了五千多人。
所以实际上。杨应琚手上只有一万多人。
而且就这一万多人。普遍还战斗力低下。
虽说当时缅军兵力更少。但缅军兵源素质高于清军。将领素质更是碾压清军将领。而且缅军还有火力优势(缅军装备的燧发枪比清军的鸟枪先进)。小部队打遭遇战时。缅军经常能打得清军不敢冒头。
因此这第二战。清军又被吊打。堪称第一次战争的翻版。杨应琚是颜面扫地。
眼见战败已成定居。杨应琚慌了。为了保住官位。他竟然跟乾隆撒谎。说自己已经打得缅军主动求饶。
然而。撒谎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毕竟乾隆又不傻。
你杨应琚说前线几战几捷。还说杀了多少多少缅兵。可缅军主力在泰国方向啊!滇缅边境的缅兵才多少人?按你杨应琚的说法。几次大捷下来。缅甸全国兵力都全军覆没了。
糊弄小孩子呢?!
于是。乾隆便暗中派侍卫福灵安到前线摸底调查。搞清楚真实情况。
这一调查。不得了。乾隆的肺都要气炸了。
盛怒之下。乾隆直接把杨应琚赐死了。
第二次清缅战争。又以清军惨败告终。
连遭惨败。乾隆心有不甘。于是。军机大臣明瑞调任云贵总督。负责对缅作战。
明瑞到任后。乾隆增调三千八旗兵。八千四川绿营和一万贵州绿营兵入滇助战。
为了压制缅军的火力优势。乾隆还给前线调去了很多大口径的火炮。
几个月后。各省援军陆陆续续赶到云南。
随着明瑞的一声令下。第三次战争开始。
按理说。此时的乾隆已经不自负了。新统帅明瑞也确实有两把刷子。在新疆期间。他的指挥水平是有目共睹的。
再加上。增援的清军还都是精锐。
这第三战。清军应该不会再败了。
然而。战争结果让清廷上下再次被打脸。
战争开始后。缅军见清军气势汹汹而来。便坚壁清野。层层狙击。然后派小鼓部队绕到清军的后方。抄断了清军的退路。
明瑞不知是计。还以为缅军不堪一击。便一味向前突击。等清军攻击到离曼德勒只有七十里处时。粮草吃尽。实在攻不动了。再加上后方传来消息。说后路被切断。明瑞此时才发现不妙。赶紧下令撤退。
然而。为时已晚。最终包括统帅明瑞、总兵胡大猷等人在内。清军共有几千将士战死在了缅甸。
幸亏。缅军不善于打歼灭战。未能及时收紧包围圈。清军主力这才侥幸逃回了云南。
再次战败的消息传回北京后。乾隆气的简直无语了。在杀了一批官员后。乾隆任命小舅子傅恒为经略。两大心腹重臣阿里衮和阿桂为副统帅。负责对缅作战。
傅恒上任后。连打了三次申请。
第一次是增兵申请。乾隆准奏。征调了两千索伦兵。一千锡伯兵。一千吉林八旗军。四千驻防八旗兵。一千蒙古厄鲁特骑兵。九千贵州绿营兵和四千四川绿营兵入滇助战。
第二次是增调水军的申请。傅恒认为应该水陆并进。水军专门用于对付缅军构筑的水上防御工事。乾隆准奏。从福建调两千精锐水师远赴云南参战。并在独龙江造船训练。
第三次是增调炮队的申请。傅恒认为前线的火力配属不合理。缅甸多山。大口径火炮并不能完全适应战场需要。需要调一批工匠到前线按实际需求造炮。造一些小口径的劈山炮(小长管炮)。九节炮(一种可以自由拆卸组装的轻炮)。子母炮(也就是大号的火绳枪)。冲天炮(适合抛射的臼炮)等。以保证清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在火力上压制住缅军。乾隆认为合理。便也批准了。
可以说。前三次的失利。让乾隆有了掏老本的心理冲动。他当时的内心OS是:你们尽管提条件。寡人还就不信了呢。我堂堂天朝上国。还拿不下个区区蛮夷小邦?
数月后。援军赶到。各式火炮也造好。傅恒正式挂帅出征。这便是第四次清缅战争。
实话实说。这一战。缅军是全方位吃亏的。
打陆战。缅军打不过清军。缅军虽然有不少英制燧发枪。但清军有火炮优势。战场上大炮一响。什么枪都是浮云。
打水战。缅军水师也打不过清军水师。
并且。清军这一次的战略思路也很稳健。在傅恒看来。清军一连多次被缅军抄后路。这种低级失误不能再犯。他背靠云南。稳扎稳打。不给缅军任何偷鸡机会的战法。让缅军很难受。
然而清军虽然纠正了心态自大和战略战术错误的问题。却无法克服缅甸的瘟疫。
清军此次出征。大概三万人左右。死伤约两万多。根据战后统计。真正在战场战死的才几千人。而染病倒下的人。却将近两万。
如总兵吴士胜、水师提督叶相德。副统帅阿里衮等。都是在前线染上瘟疫。病死的。甚至就连统帅傅恒。也在前线染上瘟疫。被迫送回京城养病。(几个月后也病死了)
也就是说。清军从入缅作战开始。就被瘟疫缠上了。每天都有人病倒。
清军可以不惧缅军。但无法不惧东南亚恶劣的自然气候。
乾隆见到傅恒。知道实情后。心里顿时动了退兵的打算。
后来。临时接管指挥权阿桂意识到。再打下去的意义已经不大了。于是。他便在没有取得乾隆同意的情况下。私自与缅军主帅达成了议和停战。
事后。乾隆算了算帐。四次大战。花了国库九百万两白银。这个支出。已经超出了他的心理预期。
尽管他之前有掏老本的冲动。但冲动终究只是冲动。冷静下来的乾隆。还是回归理智。
为了一个缅甸。花这么多钱。不值当。
于是。乾隆也就没有追究阿桂私自与缅军停战的责任。并在缅甸方面没有正式奉表纳贡的情况下。单方面叫停了战争。(缅王十八年后才派人向清朝奉表纳贡。等于说。乾隆忍了这口恶气)
长达七年的清缅战争也因此结束。
除了打缅甸外。清朝与越南也有一次战争。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统治越南北部的安南发生内乱。一个叫阮惠的将领造反。篡了原国王黎维祁的王位。
黎维祁在大臣的保护下。乘船。走海路逃至广西。并向乾隆求救。
作为安南宗主的乾隆知道后。大怒。认为阮惠的叛乱是对清朝宗藩体系的挑战。便令广西巡抚孙永清出兵越南。助黎氏复位。
阮惠得知清朝进兵的消息后。不肯就范。起兵抵抗。于是清越战争爆发。
战争爆发初期。清军势如破竹。八千兵力仅用半个月就攻陷了河内。扶持黎氏又重新夺回了王位。
但被击败的阮惠不服。逃到越南南部后。招兵买马。扩军八万。偷袭清军。把清军又打出了越南。
事后。乾隆本想报复。但阮惠又多次向派人到广西谢罪称臣。表示可以全盘接受乾隆提出的四项乞降请封条件(一是送清军士兵回国、二是处死残害清军的越军大员、三是在越南为清军阵亡将士建祠宇祭祀、四是阮惠本人要亲赴北京面见乾隆)。乾隆认为阮惠态度诚恳。
再加上。乾隆考虑到。那个黎维祁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自己为了这种废物耗费钱粮。属于不值当。
于是。乾隆也就忍了这口恶气。承认了阮惠为越南的新君主。
从四次清缅战争和一次清越战争。我们不难看出。清朝并不是没有打过东南亚。乾隆也不是没有吞并缅甸和越南的打算。而是吞并东南亚的难度对于清朝而言。太大了。
也就是说。经过几百年发展。与清朝同时代的东南亚政权。实力普遍都不弱。清朝如果想强龙压地头蛇。必须要付出一定代价。而这种代价在清朝皇帝看来是不值当的。
就拿清缅战争来说。九百万白银的开支。真的很高吗?
其实不高。清军平大小金川叛乱。花了七千万军费。乾隆都没说什么。
平定准噶尔。康雍乾三朝六十年。前后花的银子。少说也有一亿两。为此伤亡的士兵不下五十万。可是康熙、雍正、乾隆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他们认为花这个钱。是值当的。
这跟现在很多人消费。买双鞋子。几千块都不觉得贵。但让他们买会员听歌。即便是十几块钱。都觉得贵。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说到底。这就是个心理预期问题。清朝皇帝认为蒙古诸部的态度关乎国体。满蒙一体的国策是不能动摇的。所以对准噶尔的战争就不能停。西藏、青海、内蒙、外蒙乃至新疆。都是必争之地。花再多的钱。死再多的将士。也要拿下。
大小金川也一样。乾隆不能容忍有国中之国的存在。所以花再多的钱。也要打掉。
但对于东南亚国家。清朝皇帝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清朝皇帝眼里。缅甸也好。越南也罢。都是外国。它们的存在。对清朝的正统地位不够成威胁。一般情况下。只要它们老老实实的。按期奉表纳贡。清朝皇帝可能压根都懒得看他们一眼。
至于所谓的战争。往往也是因为它们挑战了宗藩体系而引发的。
如果战事顺利。清军势如破竹。清朝可能就吞并它们了。
如果战事不顺利。它们愿意称臣纳贡。态度诚恳。清朝也就不追究了。会主动停战。
当然。如果历史按另一条线发展。比如南明往东南亚发展。征服了中南半岛。征服了马来半岛。征服了印尼、菲律宾群岛。那历史走向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因为南明(或者打明朝旗号的势力。比如台湾郑氏)也是清朝的眼中钉。是清朝正统地位的威胁。也是清朝皇帝花再多的钱。也要消灭的对象。
其他观点:
清朝的疆域已经达到“最己阵”(最强人已在阵中)。从东北到北部。到西北再到西南。基本上占据了山川险要之处。实现了中国农耕、游牧两大部分的统一。(下图:清朝疆域示意图)
要知道。东南亚最强三国的来源。其实都来自中国。是被中原人挤压了生存空间才去到东南亚称王称霸的。缅甸的主体民族是缅族。在历史上缅族是中国羌氐人的一支。住在甘肃一带。后来南迁到云南。再后来到了现在缅甸地区成为征服者。所以。到现在。从语言学上。汉语和缅语统称汉藏语系。(下图:汉藏语系分布图。红色:汉语。黄色:藏语。绿色:缅语)
泰国主体民族是泰族。在中国有傣族。都是相同的民族。包括老挝以及缅甸东北部的掸邦都是泰语民族。泰人的祖先在中国古代叫“哀牢”。住在云贵高原。在西汉时期地图上。我们能够看到哀牢位于现在云南西部。(下图1:西汉时期地图。下图2:泰语族群迁徙图)
越南的主体民族是越人。在我国叫京族。一般来说。越人被认为是古代百越人的后代。并与历代迁入的汉族人融合到一起。形成了越人。古代的到现在从语言、风俗习惯都和中国很相似。在清朝。越南也是藩属国。(下图:春秋战国以前百越族群分布)
现在。东南亚最强的三国主体民族其实都是从中国迁徙过去。成为当地主体民族。并且在清朝时期臣服于中国。所以。清朝没有必要再向东南亚征服。
清朝的扩张。更多是从地缘上获得更多安全保障出发。西藏、新疆、蒙古、东北。这四个地区对于中原形成了很好的地缘上的安全屏障。向东有朝鲜、琉球。所以。清朝疆域还是很不错的。如果把日本也纳入进来。会形成更好的海疆屏障。
其他观点:
周边都试过的。
乾隆的小舅子都战死在对缅甸的战争了。
要知道乾隆时候国力是最强盛的。
问题还是在于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好。
大军一到就开始各种水土不服
瘟疫从前可能是个历史名词只是两个字而已
但是现在我们经历了新冠疫情。大家该知道瘟疫多么可怕了吧?
东南亚诸国他们的人种对当地病毒与细菌基本都有抗体
所以历史上我们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不光清朝。就连唐太宗李世民这么厉害的人物
亲帅大军前往半岛也差不多无功而返。。。
今天我们疆域的扩大。多半都是清朝带来的。
所以这个朝代辛亥革命能善终。与它带来的蒙新西青等嫁妆有关。
老夫并非历史大人。觉得老夫说的有理请关注哦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9102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乾隆,缅甸,清朝,清军,越南,都是,战争,东南亚,云南,绿营
没想到大家都对清朝有很强的“扩张欲望”,为什么却不敢吞并东南亚国家?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清朝打过缅甸。小冲突不算。大规模的战争打了四次。第一次发生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起因是缅甸贡榜政权屡屡在边界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