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同为唐诗。同为写庐山瀑布。为何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为千古神作。而徐凝的《庐山瀑布》却被苏轼称为恶诗?如果没有苏轼拿着两首诗一较高下。单独去看的话。哪一首更好?
大都都知道。肯定李白的好。
可是好在哪里?徐凝的“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在和白居易的诗会中也是艳惊四座。拉了张祜的脸子的。为什么却不能和李白的抗衡?
我们具体分析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如不知。
因为徐凝这首作品知名度相对小。我们先看这首:
庐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不知道大家读完什么感觉。先不说内容。一遍读下来。气息是不顺的。就好像开着车在路上走。石头真的有点多。平仄如此不畅。这诗必然不是格律诗。当然。也可能是古今发音变化比较大。不过我们即便用上承唐韵的平水韵来检验。虽然是押韵的。平仄问题还是极多。
譬如首句“虚空”、“落泉”。“空”字虽然是多音字。但和“虚空”共用。必然是发平声。则首句“二、四”位置上都是平声。“雷奔”、“入江”也是这样。而且上下句也没有相对。
这就是一首古体诗。不像有的古体诗。虽然不合平仄格式。但是却发音流畅。这两句其实从如今的朗读层面来讲。是非常失败的。跟是否合平仄。是什么诗体没有关系。
所以徐凝自己在诗会上也只提后面两句。诗是韵文。内容。修辞再好。在声律上出现违背发音规则的现象。叫做反自然。肯定是不讨喜的。
而三四句的发音“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为“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仄仄平平仄”是律句倒装。明显朗朗上口。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平仄?并不是说一定要写合平仄的诗。而是有些诗句的问题在哪。我们需要搞清楚。
我们再来看内容。首句写瀑布入眼形象。“虚空落泉千仞直”。千仞山壁。飞泉直落。气势震撼壮阔。第二句写瀑布的声威。“雷奔入江不暂息”。如奔雷入江。永不停歇。第三句转开。“今古长如白练飞”虽然还是写瀑布。却化动为静。第四句“一条界破青山色”。把瀑布比成白练。镶在青青的山色中间。从色彩和视觉上又写出了新奇和柔和。
诗的内容简单。就是写景。只不过运用了比喻从各个方面来描写瀑布。比喻新奇而有特色。形、声、色俱全。算是写景诗文的佳作。特别是后两句横空而来。让人猝不及防。可惜一首好诗。让前两句的发音影响了地位。
我们再来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们抛开诗仙的身份和成见。来和徐凝的诗作做个对比。
大家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会有不顺畅的感觉吗?没有。虽然“川”字和“天”字在今天不能算同韵母。但是吟诵下来。简直是可以摇头晃脑的。
这就是格律的作用。“日照香炉生紫烟”。平仄为“仄仄平平中仄平”。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平”。推出整诗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其中“看”、“三”二字为多音字。所以这是一首合格律的七绝。当然。这个并不重要。可是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是不是一气呵成。朗朗上口?为什么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的诗能流传这么多年。能流传这么广?和好读、好念、好懂是分不开的。
音律上。李白的诗完胜徐凝作品。
再看内容。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写景开头。却和瀑布没有关系。只是交代了太阳天。环境清幽。这种起笔的方法和徐凝一开笔就直写瀑布谁更好?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简单直白。我远远地看见瀑布就在前面山上挂着。这里写明了是远看。所以没有徐凝诗的“奔雷”音效。倒是像极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感觉。
和徐凝诗相反。李白这是由静起笔。而在三四句由静态的画面进入动态的描写。并匹配了他无与伦比的想象。“飞流直下三千尺”。要不要写形?要不要写声?都在“飞流直下”里面了。“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的赏析不写也罢。其中味道。大家早就领悟得透彻了。
很显然。徐凝写的近景。详细。颜色丰富。类似于工笔画。李白写的远景。而且字词精炼。想象丰富大气。两句出来的山水泼墨和奇想远远超过了徐凝四句的功力。“白练”和“银河”。“青山”和“九天”。高下立判。
徐凝的《庐山瀑布》虽然并不是苏轼所说的“恶诗”。也有其文学特色。但是无论从音律还是内容、层次方面都无法与李白的作品相提并论。
以上是本人更喜欢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原因。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其他观点:
看到这个题目。好多人会马上诵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对于徐凝的《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则不是很熟悉。而由这两首诗引发出的白居易屈举徐、东坡贬诗、苏轼留诗、杨基评诗等一些有趣的事情。好多人则更是不得而知了。至于到底是哪首诗更好。我也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出了自己的理解。让我们先来看看发生在这两首诗之间的一些趣事。
一、白居易屈举徐
中晚唐时期。举子们不能在自己家乡获得举荐。于是便拿上自己的诗文到处找被举荐机会。这叫“冒籍取解”。类似于今天的高考移民。张祜和徐凝都是那个时代的高考移民。
白居易在杭州主持政务的时候。张祜和徐凝同去杭州取解。张祜自以为水平最高、名声最显赫。觉得解首非己莫属。在宴席上白居易让他和徐凝二人进行文词相辩。看看谁的最好。于是张祜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日月光先到。山河势尽来”和“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而徐凝则以自己的瀑布诗:“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赢得了白居易的肯定。后来作者皮日休在他的散文《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里写了这件事情。
二、东坡贬诗
时间过去二百多年以后。到了元丰七年。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从黄州移汝州时游览庐山。看到了偶像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瀑布。很是兴奋。于是想起徐凝的诗。随之对徐诗起了厌恶之情。并写了《戏徐凝瀑布诗》怒怼:“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翁方纲说。这首诗被白居易称赞是因为其中“一条界破青山色”化用了孙绰《天台赋》中“瀑布飞流以界道。”之句。
而明人杨基在他的《舟抵南康望庐山》 中表达的评价就很中肯:“船头春山重回首。世上虚名一杯酒。李白雄豪妙绝诗。同与徐凝传不朽”。
五、我本人观点
我本人认为。苏轼最后的留诗《题诗林壁》还是有道理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心态、文化程度、对事物的理解、所处环境不同。导致写出的诗词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同时作为评价者的理解和评价也不同。我们先看徐凝的庐山诗。前两句“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是写修长的瀑布如奔雷入江永不停歇的动态美;后两句“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是写瀑布如练与青山相映衬的静态美。而李白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以夸张豪迈的手法。大胆大气的想象。写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和磅礴气势。相较而言他们的诗有几点不同:
一是炼字表达不同。徐凝的诗比较趋于平直。而李白的诗刚劲豪迈。
二是比喻手段不同。徐凝的诗比喻表达比较通俗。李白的诗在比喻上则想像力大胆。
这样去看。我觉得徐凝的诗的确有逊色于李白的诗不少地方。尤其是我也特别喜欢豪迈奔放的诗。但换做我们。即使是再简单平直一点。也难以达到徐凝的水平啊。大家说对吗?喜欢写诗的不妨也来一首凑凑热闹。反正也不会再有一个苏东坡来骂我们的。写庐山瀑布一首:
李徐诗狂庐山名。万丈玉瀑擎宇空。
若非天帝遣银河。定是雄山诞白龙。
其他观点:
前言:
关于徐凝的《庐山瀑布》诗故事挺多。先是在白居易那里。徐凝因为这首诗胜过了张祜。
但是到了苏轼的眼里。徐凝又被拿来和李白是对比。竟然被东坡居士批评成了一首“恶”诗。
苏轼这首诗是这样评价的:《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又伪作乐天诗称美此句有赛不得之语乐天虽涉浅易然岂至是哉乃戏作一绝》: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一、徐凝 张祜斗诗
这一段故事最早见于唐五代时期。王定保的《唐摭言 》卷三:
白樂天典杭州。江東進士多奔杭取解。時張祐自負詩名。以首為己任。既而徐凝後至。郡中有宴。樂天諷二子矛楯。祐曰:僕為解元宜矣。凝曰:君有何佳句?祐曰:甘露寺詩有‘日月光先到。山河势尽来。’又金山寺詩有‘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凝曰:善則善矣。奈無野人句云:‘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祐愕然不對。於是一座盡傾凝奪之矣。
白居易在杭州时。高考移民们纷纷跑去杭州希望得到白乐天的推举。其中张祜自视甚高。认为第一名非我莫属。白居易故意让二人比试一番。
张祜说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日月光先到。山河势尽来。’和‘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没想到徐凝说出了自己用瀑布诗:‘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于是一座叹服。都认为徐凝更好。。
另有范摅《云谿友议》记载白居易选了徐凝为解元。并且点评徐凝《庐山瀑布》诗胜过张祜。徐凝的《庐山瀑布》全诗是: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在徐凝出生时。大诗人李白(701年—762年) 已经去世几十年了。 杭州宴席上的诗人们自然都知道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既然大家对于徐凝的《庐山瀑布》如此叹服。可见时人并不认为徐凝的诗是”恶诗“。苏轼又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评价呢?
苏轼说徐凝是恶诗。其他人又怎么看?
三、苏轼评价徐凝 《庐山瀑布》是恶诗
时间过去 200多年以后。元丰七年(1084年)。苏东坡从黄州移汝州时游览庐山。看到了寄来的陈令举《庐山记》。对李白和徐凝的咏《庐山瀑布》进行了点评: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先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东坡志林·记游庐山》)
苏轼游览庐山时。本不想作诗。但看到“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于是耐不住性子做了几首绝句。游览过程中收到了陈令举《庐山记》。其中提到了徐凝、李白的庐山瀑布诗。于是苏轼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苏轼可算是毒舌了。他的诗中说:上天安排了银河从天而降。千古以来只有李白的诗能够配得上。不知道这条瀑布有多少流水。竟然不(屑于)去洗掉凝的这首恶诗。
评价完了这两首诗以后。苏轼还在山中逗留了一段时间。最后还写了那首著名的庐山诗:
首先要说明的是。苏轼并不相信白居易会称赞徐凝的这首诗:
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又伪作乐天诗。称美此句有【赛不得】之语。乐天虽涉浅易。然岂至是哉。
【赛不得】之语出自惠洪《冷斋夜话》:
米芾元章豪放。戏谑有味。士大夫多能言其止作。有书名。尝大书曰:‘吾有瀑布诗。古今赛不得。最好是一条。界破青天色。’人固以怪之。其后题云:‘苏子瞻云:此是白乐天奴子诗。’见者莫不大笑。”
宋人魏泰在《隐居诗话》中认为白居易鉴赏水平有待提高。并拿徐凝的这首诗作为例子。另外魏泰觉得刘禹锡诗佳处甚多。但是白居易选出并点评的诗却不是刘禹锡最好的作品:
若白居易。殊不善评诗。其称徐凝瀑布诗云:“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又称刘禹锡“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此皆常语也。禹锡自有可称之句甚多。顾不能知之耳!
五、其他人如何看待苏轼评价徐凝呢?
关于苏轼看不上徐凝的诗。后人多有评价。例如清胡寿芝《东目馆诗见》说
徐凝新隽。多摆脱处。自东坡憎其《庐山瀑布》“一条界破青山色”。谓是恶诗。人遂劣之。此诗只平直。何便至恶? 《东目馆诗见》(清胡寿芝)
胡寿芝说苏轼批了徐凝以后。因为苏轼的权威性。以至于影响到了后人。结果大家都认为徐凝的这首诗很低劣。但是这首诗仅仅是“平直”而已。怎么算是“恶诗”呢?
乾隆时翁方纲在《石洲诗话》说:
徐凝《庐山瀑布》诗;“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白公所称。而苏公以为恶诗。《芥隐笔记》谓本《天台赋》“飞流界道”之句。然诗与赋。自不相同。苏公固非探文之论也。至白公称之。则所见又自不同。盖白公不于骨格间相马。唯以奔腾之势论之耳。阮亭先生所以与白公异论者。其故亦在此。
翁方纲说。这首诗被白居易称赞。被苏轼贬低。其中“一条界破青山色”是化用了孙绰《天台赋》“: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之句。
另外。诗赋虽有不同。但苏轼并不是在这方面论是非。至于白居易称许徐凝。是因为白居易论诗不是从“骨格间相马(内在)”而是看其外在的形势与姿态。王渔洋说这首诗是“恶境界”也是这个原因。
结束语
老街以为。徐凝诗和李白相比。气势上略输一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夸张式的比喻显示了诗人奇妙的想象能力。不过李白诗过于张扬。老街更喜欢徐凝的“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这两句画面感更强。我在很多影视剧中见过这种场景。是那种飞机上航拍的镜头。
对于徐凝和李白《庐山瀑布》的诗。明人杨基《舟抵南康望庐山》 的评价就很中肯:
船头春山重回首。世上虚名一杯酒。李白雄豪妙绝诗。同与徐凝传不朽。
杨基说。大家不要争了。两个人的诗都不错。
@老街味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9349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庐山,瀑布,李白,青山,的诗,苏轼,银河,白居易,平仄,自己的
没想到大家都对徐凝的《庐山瀑布》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你喜欢哪一首?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同为唐诗。同为写庐山瀑布。为何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为千古神作。而徐凝的《庐山瀑布》却被苏轼称为恶诗?如果没有苏轼拿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