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突厥,蒙古,契丹,鲜卑是不是能理解为一个民族的各个朝代?
原创

匈奴,突厥,蒙古,契丹,鲜卑是不是能理解为一个民族的各个朝代?

好文

热门回答:

谢谢邀请。绝对不能如此理解。

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突厥。是完全不同的民族。后来者也没有从先行者那里继承到任何科技和文明。当然。不能排除后来者中有先行者的基因和血脉。但只要没有文化上的认同。就不是先行者的继承人。

如果将这些游牧民族看作同一群人的不同朝代。那么与早些年土耳其、中亚流行的泛突厥主义有什么区别?下图是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非常搞笑的一个场面。他身后站着十来个仪仗队员。cosplay成不同时期的世界各地的游牧民族武士。泛突厥主义者将其一概视为土耳其人的祖先。贻笑大方。滑天下之大稽。如果将匈奴到蒙古的各游牧民族视同一个群体的不同朝代。其视觉效果。就像埃尔多安背后那群cosplay的小丑一样。

在蒙古高原的历史上。中部鲜卑取代匈奴。突厥语民族取代鲜卑。室韦-鞑靼-蒙古取代突厥语民族。基本都是人类品种的更换。而不是同一民族内部的王朝更迭。

匈奴人。是胡人。是黄白混血种人。在汉晋时代。不是北方所有少数民族都叫胡人。能叫做胡人的。除了中亚、新疆的西域白种人之外。只有匈奴、月氏、乌孙等少数几个。匈奴、月氏和乌孙生活习惯基本相同。政权组织方式也非常类似。他们是同一个品种的。早在汉代时期。胡人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羌族、鲜卑、丁零等民族。匈奴也好。乌孙也好。月氏也好。他们都有比较进步的科技水平。政权组织方式也很进步。有一个强大的家族作为全民族的共同领导。各个部落围绕在民族领袖周围。遵守领袖的号令。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切割粉碎。这三大胡人集团。都有长途跋涉、远程迁徙的经历。他们的主体都没有失散。但当时的羌族、鲜卑、乌桓、丁零都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都是部落林立。互为仇雠。民族远远没有统一。很容易被人分而治之。

从公元前128年开始。匈奴与汉朝之间持续爆发战争。汉武帝用了十年。将匈奴逐出漠南。匈奴远遁漠北;从前99年开始。汉武帝又用了十年。对漠北匈奴深入穷追。穷追猛打。虽然这一阶段汉朝损失很大。但匈奴损失更大。匈奴被打的人口锐减。内乱频仍。朝不保夕。危在旦夕。而且匈奴丧失了蒙古高原的宗主权。在汉昭帝时代。东部的乌桓把匈奴单于的祖坟都给刨了。壶衍鞮单于很愤怒。但汉朝出兵干涉。匈奴最终也没敢报仇。在汉宣帝时代。匈奴在西域也彻底失败了。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断匈奴右臂。于是。在握衍朐鞮单于时代。匈奴终于分裂了。呼韩邪单于干掉了握衍朐鞮单于。然后又冒出五个单于争雄。最后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兄弟争国。两个单于都像汉宣帝示好。但东部的呼韩邪单于尺度更大。他竟然亲自跑到长安。向汉宣帝称臣。时为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于是。汉朝支持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战败逃往西方。和西方的乌孙、丁零、坚昆几度交手。最终跑到了哈萨克的康居。西域都护甘延寿、陈汤追到康居。攻破康居。杀死郅支单于。留下一句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此。呼韩邪单于在汉朝扶持下统一了匈奴。并臣服于汉朝。此后。呼韩邪单于又两次来到长安面圣。分别拜见汉宣帝和汉元帝。在公元前33年那一次还得到了王昭君。此后。一直到王莽篡汉。匈奴一直臣服于中原。呼韩邪单于如此。他的六个儿子先后担任单于。也是如此。直至最后王莽欺人太甚而且中原大乱。匈奴短期内恢复独立。但不久就因为内部争权夺利而永久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时值东汉初期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裂之际。匈奴内乱频仍。连年蝗旱。赤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南匈奴投奔东汉。最终成为东汉得附庸。随后。在接下来半个世纪中。东汉、南匈奴共同对垒北匈奴。北匈奴越打越弱。南匈奴则越打越强。从三万人发展到了三十万人。最终。在公元89年。汉和帝时代。大将军窦宪北伐。勒石燕然。北匈奴大败。开始向西迁徙。此后数年。东汉政府对北匈奴连续追杀。迫使北匈奴余孽主力于公元91年四散奔逃。有的逃到了辽河流域。融入了东部鲜卑之中。是为后来的宇文部;北单于本部向西逃亡。一直逃到了哈萨克丘陵。最终取代了康居。是为悦般。但到了5世纪初已经突厥化或者铁勒化了。不再是匈奴人;还有一部分留在草原上。但是中部鲜卑人进入了草原。这些匈奴余孽被鲜卑化。从此都是鲜卑人了。而陕北、山西的南匈奴。则在汉朝的全面控制之下。日趋汉化。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南匈奴又一次兴风作浪。建立了汉-前赵政权。先后攻克洛阳和长安。灭亡了西晋。给中原汉族带来巨大灾难。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帷幕。但这些南匈奴基本都已汉化很久了。首领刘渊、刘聪、刘曜等人都有极其出色的儒学和文化修养。说话做事引经据典掉书袋。十分“酸腐”。南匈奴权贵大抵如此。而平民是种地的。不是放羊的。种地的匈奴人还能算是匈奴人吗?前赵被消灭后。南匈奴余孽大部分都被屠杀了。余部在山西吕梁山区还有。号称离石胡。对北方各国时叛时降。直至唐朝初年被李世民荡平。

在东汉时期。1世纪末2世纪初。北匈奴被东汉政府灭亡。匈奴余孽主体都从蒙古高原上逃走了。补充进来的是东方大兴安岭森林中的鲜卑人。进入漠北的是中部鲜卑。他们非常原始和落后。发展程度完全比不上匈奴人。但进入漠北后。他们迅速进化。很快就对汉朝形成巨大威胁。但是。鲜卑与匈奴不同。他们始终未能统一。各部落各行其是。没有一个领袖群伦的类似于匈奴单于、突厥可汗的人物。所以他们对汉朝的威胁主要是骚扰缘边地区。但到了2世纪五六十年代。汉桓帝和汉灵帝之间。鲜卑突然出了一条好汉。叫做檀石槐。竟然奇迹般的再度统一了漠北高原。尽据匈奴故地。各鲜卑部落都听其号令。对汉朝的威胁陡增。汉灵帝曾派护乌桓校尉夏育、护羌校尉田晏、护匈奴中郎将臧旻各带一万人出塞讨伐檀石槐。结果战败。损失惨重。这是两汉时代对漠北游牧民族最大的一场败仗。亘古未有。檀石槐死后。他的儿子和孙子没出息没本事。他们家的政权很快就拉倒了。鲜卑又恢复到部落林立的年代了。汉末三国时期。中部鲜卑又出了一条好汉。叫轲比能。他在大量汉人和护乌桓校尉阎柔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击败了檀石槐的后人步度根、泄归泥等。再次称雄鲜卑诸部。但影响力还是不如檀石槐。轲比能与曹魏政权乌桓校尉田豫、牵招等几次交手。各有胜负。曹魏为之头疼。最终。幽州刺史王雄想了一招。他派了个刺客去把轲比能干掉了。然后中部鲜卑又土崩瓦解了。从汉末以来。由于中原战乱。中部鲜卑开始大规模向南迁徙。他们的主流都到了内蒙古阴山、河套一带。在五胡乱华时期。在逃到北方的山西汉人的支持下。中部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最终在4世纪末河套平原上建立可北魏政权。在5世纪初成功入主中原。统一了北方。

这是中部鲜卑的情况。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两股鲜卑人。人数众多。但那时没有进入漠北。其一是最发达的鲜卑部落。东部鲜卑。他们成群结队的生活在辽河流域的草原上。或者放羊。或者种地。分为众多部落。他们在汉魏时期是边患。但到了西晋时期。已经臣服于中原。西晋时期。东部鲜卑主要分为三个部落。分别是段部、慕容部和宇文部。其中宇文部是由东迁的匈奴和本地鲜卑融合发展而来的。东部鲜卑靠近河北与辽东。当地文化发达。汉人众多。所以东部鲜卑汉化严重。特别是段部和慕容部。汉化程度非常高。在永嘉之乱的时候。大量北方汉人向东北逃窜。就来到了慕容部。更是加速了慕容部的汉化。东部鲜卑几经洗牌。互相仇杀。最终。段部被慕容部和羯族后赵联合歼灭了。余部逃到山东。最终被前燕屠灭。宇文部则与慕容部屡战屡败。最终分崩离析。不复存在。而4世纪50年代。后赵灭亡。北方大乱。慕容部趁机南下中原。建立了前燕政权。慕容部的南下。与南匈奴和羯族对中原的破坏完全不同。他们是汉化的文明民族。同时一起跟着回来的是大量北迁的北方汉人士族。他们给久经战乱的北方带来了一股清风正气。在十六国时代。在连绵不绝的战乱中。慕容部鲜卑人最终基本死绝了。主要杀他们的是氐族、汉族。以及慕容部亲手扶植的中部鲜卑拓跋部。除了东部鲜卑之外。还有一股鲜卑人。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如果说辽河流域的东部鲜卑文化最先进。那么黑龙江流域的鲜卑发展最落后。他们是室韦人。也是部落林立。渔猎为生。他们一直到9世纪唐朝末年才进化成型。虽然落后。但他们厚积薄发。其后代将在13世纪撼动地球。

鲜卑人进入漠北的同时。突厥语民族也开始进入漠北。汉朝时他们被叫做丁零人。生活在匈奴的西北。从阿尔泰山到贝加尔湖一带。他们比鲜卑人还要落后的多。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这些丁零人逐渐被叫做敕勒人、高车人。最后定为铁勒人。到了4世纪末。铁勒人等突厥语民族已经成了蒙古高原的主体。鲜卑人已经走光了。铁勒人部落林立。发展极其落后。除了放羊什么也不会。所以。虽然突厥语民族遍布草原各地。但他们的时代还要再等一等。

4世纪。一股从拓跋部逃出来的鲜卑奴隶在首领木骨闾的率领下。从漠南来到漠北。逐渐发家致富。其子孙后代统治了漠北的突厥语民族。号称柔然。也被翻译做蠕蠕。蠕蠕到了木骨闾六世孙社仑的时代。也就是4世纪末。开始强大起来。柔然兼并了各个突厥语部落。打败了匈奴余孽。占据了整个草原。东至朝鲜。西至焉耆。尽有匈奴故地。柔然首领自称可汗。这是可汗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同时。拓跋部的北魏政权也开始崛起。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日益增多。到了5世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之初。决定彻底解决柔然问题。于是几次兴师北伐。大破柔然。大檀可汗积郁成疾而死。从此柔然由盛转衰。此后。北魏日益强大。柔然日益衰弱。柔然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柔然也逐渐丧失了对突厥语民族的优势。比如。5世纪末。铁勒副伏罗部就成功摆脱柔然统治。逃到天山北麓草原上独立建国。即高车国。与柔然抗衡。甚至在战场上杀了柔然可汗伏图。但高车国不重要。重要的是阿尔泰山北麓的一支强大的突厥语部落。

这个部落。就是突厥。真正的突厥人。历史上。突厥长期受制于柔然。为柔然打铁制造兵器。在6世纪中叶。突厥逐渐崛起。并将高车国的余部收降。在西魏的支持下。开始反击柔然。很快。突厥就把柔然灭了。柔然人四散奔逃。其主要权贵分别被北周和北齐捕杀。甚至于7世纪出现在东罗马帝国的阿瓦尔人。据说也是远遁的柔然余孽。他们将马镫传到了西方。但这支阿瓦尔人不太可能是柔然人。所以通常叫他们伪阿瓦尔人。突厥实力非常强大。估计是崛起速度最快的游牧民族。短短几年就尽有匈奴故地。征服了全部的铁勒部落。而且趁着中原的分裂。一度对北周和北齐确立了相对优势。同时。木杆可汗时期。突厥征服了西域。灭掉了称雄中亚的嚈哒。击败了波斯帝国。向西与东罗马帝国也有纠纷。而且。突厥非常顽强。不同于包括匈奴在内的其他游牧民族。突厥在历史上三起三落。统治草原和西域达二百年之久。第一起。就是从突厥开国可汗伊利可汗开始。经过乙息记可汗、木杆可汗、他钵可汗兄弟三人。到沙钵略可汗。约三四十年之久。除了北齐文宣帝高洋能镇住突厥外。突厥谁都不怕。第一落。就是581年隋朝开国。隋文帝对突厥大加离间。制造内乱。同时出动大军打击突厥。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被迫投降隋朝。经过莫何可汗、都蓝可汗、启民可汗。一直到始毕可汗为止。在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隋朝更是直接干预突厥内政。专一扶植亲汉但实力弱小的染干。每当染干战败的时候。隋朝的兵马钱粮接着就到了。杨素统帅大军。哪个突厥人不服就削哪个。都蓝可汗和西突厥达头可汗先后被隋朝搞掉。染干稳坐可汗宝座。被隋朝册封为启民可汗。并将义成公主下价给启民。这期间。突厥不是没有想过要崛起。比如沙钵略可汗临死的时候。放弃了儿子。而是让自己最讨厌的弟弟继承汗位。是为莫何可汗。因为只有莫何可汗有能力复兴突厥。不过莫何可汗命不好。在消灭堂兄弟阿波可汗的时候中箭战死了。突厥的第二起。就是隋末唐初的天下大乱。主要是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他们兄弟三个。他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但这个时候突厥已经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抓住中原大乱。坐镇北方。力压群雄。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危害。不过他们遇到的对手是唐朝。所以突厥很快就有了第二落。在度过最初的艰难之后。贞观三年。唐太宗命李靖北伐。次年一举灭掉东突厥。将突厥人整体迁徙到漠南管理。突厥的第三起是在半个世纪以后。682年。突厥遗民阿史那骨咄禄兄弟率众反叛。逃回漠北。重建了突厥汗国。是为后突厥。后突厥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骨咄禄可汗、默啜可汗兄弟时期与唐朝的全面对抗。时值武周至唐玄宗初年。毗伽可汗时期的和平阶段。突厥父事唐朝。时值唐玄宗开元中期。毗伽可汗之后的突厥衰落直至最终灭亡。包括伊然可汗、登利可汗、阿史那骨咄叶护、乌苏米施可汗和白眉可汗时期。时值唐玄宗开元末期、天宝初期。这也是突厥的第三落。在唐朝和回鹘、东部葛逻禄的打击下。东突厥彻底灭亡。余孽大部分南下融入唐朝。少部分被回纥收编。这是东突厥。

另外。还有西突厥。由突厥经略西域的偏师发展而来。主要由少量突厥人、异姓突厥(大概是乌孙后人)、葛逻禄、处月等突厥语民族组成。西突厥可汗是突厥开国的伊利可汗的弟弟室点密可汗的后人。室点密的儿子达头可汗在隋朝时期曾参与突厥内乱。最终被隋朝击败。达头可汗的孙子射匮可汗在隋末唐初之际建立了强大的西突厥汗国。历经统叶护可汗、肆叶护可汗、咄陆可汗等几代人。在咄陆可汗死后陷入内乱。而唐太宗趁机经略西域。插手西突厥内乱。连削带打。致使西突厥陷入近三十年的内乱。最终。在唐高宗时期。657年。苏定方灭掉西突厥。此后。西突厥沦为唐朝附庸。阿史那突厥人几经反复。最终失去了在西域突厥语民族中的地位。数万突厥人内迁进入唐朝。异姓突厥(主要是突骑施)和葛逻禄等成为西域主体游牧民族。

东突厥灭亡后。占据漠北蒙古高原的是铁勒人。铁勒人已经来到蒙古高原几百年了。但由于太过落后。一直处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地位。但在唐朝征服突厥的过程中。铁勒诸部得到了唐朝的大力扶植。在东突厥于630年第一次灭亡以后。铁勒中的薛延陀部首领夷男就被唐朝册封为新的珍珠毗伽可汗。但没过多久。薛延陀与唐朝关系恶化。被李勣、执失思力攻击。又被铁勒其他部落背叛。最终在贞观末年消亡。后突厥的灭亡。也离不开唐朝对铁勒诸部的扶持。最终取代后突厥的。是铁勒中的回纥部。在天宝初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被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此后一百年。漠北是回纥等铁勒人的天下。大部分铁勒部落融合成了统一的回纥族。后改名回鹘。回鹘。可能是有史以来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小的游牧民族政权了。因为它的成长和发展完全离不开唐朝的支持。在安史之乱时。回纥两度派军协助唐朝平叛。在唐代宗和唐德宗初期。因为唐朝战后国力尚未恢复。回纥英义可汗妄图欺压唐朝。双方关系一度紧张。在英义可汗死后。双方关系基本恢复正常。840年。回鹘内乱。黠戛斯趁乱入侵。回鹘灭亡。主要余部南下投奔唐朝。因为不老实而被唐朝消灭。活下来的主要融入了汉族和契丹人之中。还有一部分选择西迁。有的到了河西走廊。发展为甘州回鹘。最后被西夏灭亡。有的到了吐鲁番。发展为高昌回鹘。最终被蒙古征服。有的到了七河流域。发展为葱岭西回鹘。与葛逻禄等其他突厥语民族融合。

回鹘灭亡后。漠北草原暂时沉寂下来。新崛起的游牧民族不在蒙古高原核心位置。而是在东南一隅的辽河上游。这就是契丹人。早在4世纪。鲜卑和匈奴融合而成的宇文部。被慕容部打的灰飞烟灭。四分五裂。但宇文部的后人始终在辽河上游放羊。也就是内蒙古东南部。其中一股。在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契丹人。契丹由八个部落组成。原始而落后。几百年间没什么大作为。偶尔向中原朝贡或者制造小规模边患。契丹闹的最大的事就是696年武则天时期的一次造反。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叛。极大的冲击了东北地区的秩序。此后。契丹基本生活在唐朝幽州节度使和漠北的后突厥与铁勒的阴影之下。直至唐朝末年。在韩延徽、韩知古、卢文进等汉人的帮助下。耶律阿保机逐渐掌握了权力。带领契丹人步入封建社会。逐渐建立起强大的汗国。在与五代、渤海国等政权的反复厮杀中。契丹最终做大做强。吞并了库莫奚、霫等周边类似民族。在草原上建立起强大的辽帝国。开创游牧民族之先河。契丹曾经被后唐暴打了三次。但后唐、后晋的灭亡都是契丹造成的。而且后晋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后。其国运更是气势如虹。北宋建立后。双方几度交手。各有胜败。最终达成《澶渊之盟》。双方握手言和。直至12世纪初。辽被东北崛起的女真人所灭亡。

在辽国雄起的同时。另一股鲜卑后裔进入了漠北高原上。他们就是室韦人的后代。在回鹘走后。草原为之一空。黑龙江中游、小兴安岭一带的室韦诸部溯江而上。来到了蒙古高原东部。由于其中的鞑靼部过于强大。这群人被统称为鞑靼人。另外。在高原西部。还有一群突厥语民族的遗民。逐渐与鞑靼交融在一起。由于突厥语民族发达且人口多。被称为白鞑靼或者熟鞑靼。室韦诸部落后且人口少。油污不堪。被叫做生鞑靼或者黑鞑靼。鞑靼人在唐末就一直在蒙古高原上。与李克用集团关系密切。辽国、金国、西夏时期他们时叛时降。鞑靼诸部互相仇杀。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落是蒙兀室韦的后人。蒙古部。他们开始很小。但越来越兴旺。到了13世纪初。在金国的扶持下。蒙古乞颜部的一条好汉铁木真逐渐成材。做大做强。统一了草原诸部。建立起大蒙古国。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蒙古铁骑横扫半个地球。建立起强大无比的蒙古帝国。不过到了14世纪中后期。蒙古人在世界各地的统治基本都被推翻了。在中国的蒙古人被逐回草原。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最终成长为现代蒙古族。

以上。就是蒙古高原历代各个游牧民族的概况。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虽然彼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实际上是互不相同的品种。每一个游牧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语言和独有的生活方式。早期干净清洁的匈奴人与晚期浑身油污的蒙古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很大。每一个后来的游牧民族。基本没有从上一个离去的游牧民族那里继承到什么东西。后来者一切都要从头进化。也就是说。上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崩溃消亡之后。后一个游牧民族还要一步不差的完整走一遍游牧政权的发展流程。从林立的部落开始。到部落联盟。再到汗国。有本事的再发展到帝国。也就是说。上一个游牧民族盛极而衰至于消亡之后。取而代之的下一个游牧民族并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强大汗国。而是一群零散落后原始的小部落。还要一步步重复前人的努力。最终才能再发展为新的汗国。宋朝的汉族。其文明是远远高于汉朝时期的汉族的。因为这是同一个民族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而宋朝时期的蒙古人。其文明程度远远比不上汉朝时期的匈奴人。因为蒙古人与匈奴人无关。在匈奴已经消亡千年的时候。蒙古人的先民还处于蒙昧时代。这样的发展规律说明。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各不相关的不同品种。而不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朝代。

之所以会产生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是否是不同朝代的严重错觉。可能还是无法跳出汉民族的发展规律。不自觉的拿汉族的独有规律套用在其他民族身上。从古至今。文明不曾断绝的只有汉族。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在考古时。挖出一个几千年的古墓。里面躺着的人和将其挖出来的人属于同一个品种。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在汉族中才存在的独特现象。包括游牧民族在内。他们的历史都不是连续的。朝代这样的概念。不适用于游牧民族。也不适用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

其他观点:





除了匈奴。就是鲜卑。鲜卑不必说。影响力在东汉和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突厥重要说一下。它也是蒙古国的匈奴之后最有威望的北方草原政权。突厥虽然起家阿尔泰山。可他却一部分历史在外蒙古。另一部分在中亚及其他西亚地方。也包括中国。突厥要比匈奴影响更广。先是归附于柔然。为其炼铁奴。徙于金山南麓(今阿尔泰山)。 因金山形似战盔“兜鍪”。早在南北朝时就朝贡于西魏。

突厥在隋唐时一直是威胁北方的强大草原政权。所以蒙古国把它作为延续不足为怪。它建立了西到里海东到东北的大帝国。后又在西亚建立塞尔柱帝国。奥斯曼帝国。在亚。非。欧各国影响很是深远。而蒙古国却只拥有它一方面而已。

突厥在草原退却以后就是契丹 辽。说也也是。蒙古国把辽当成他们历史却实有点说不过去。毕竟人家统治核心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但不管怎么说。早期蒙古人还是受辽文化影响特别深 。比较辽朝统治过外蒙古。建立了西北招讨司。蒙古不用说。是它本国史。建有大元还有四大汗国。等等影响世界。所以它把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纳入朝代不足为奇。因为这样证明完全是想把它与中国历史的秦汉隋唐宋等对立着看。这样也就有本国曾经的辉煌。

其他观点:

不能。

因为匈奴、突厥、蒙古、契丹、鲜卑并非同一群人。他们之间有的并没有血统上的传承关系。在语言、风俗上很多也不一致。

首先。蒙古、契丹、鲜卑是“近亲”。

蒙古、契丹、鲜卑的祖先都是东胡。

东胡是指活动于内蒙古东部从昭乌达松漠到额尔古纳河流域的部族。其后裔包括鲜卑、契丹和室韦-达怛人。

其中。室韦-达怛人就是蒙古的前身。例如。《隋书》有云。“契丹之类也。其南者为契丹。在北号室韦”。

成吉思汗的祖先孛儿帖·赤那正是率领着蒙兀室韦部。离开额尔古纳河流域后。方才迁徙至不儿罕山。

既然蒙古等族都是东胡之后。就不可能是匈奴的后裔了。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匈奴在古代史籍中被称作是“胡”。因此——“东胡”与“胡”显然不可等同。前者指的是位于“胡”东边的部族。

最后再说说突厥的事。

突厥。包括阿史那氏的蓝突厥(Göktürk)与非阿史那氏的黑民(Kara budun)。他们的前身都是铁勒(敕勒、高车)。

铁勒也就是突厥史料中的乌古斯人。正如《阙特勤碑》所言:

Toquz oɣüz bodun käntü bodunum ärti(九姓乌古斯为吾之人民也)。

据说。铁勒人的祖先是匈奴单于的女儿与天狼交配所生。或许与匈奴有联系。

但是。《阙特勤碑》还明确指出:室韦-达怛和契丹与突厥为敌。可见他们与突厥不是一回事。

总而言之。这些民族史的问题不可凭想象定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明天的阳光美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39:36

    突厥,匈奴,鲜卑,可汗,契丹,单于,游牧民族,蒙古,漠北,唐朝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39:36

    没想到大家都对匈奴,突厥,蒙古,契丹,鲜卑是不是能理解为一个民族的各个朝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39:36

    谢谢邀请。绝对不能如此理解。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突厥。是完全不同的民族。后来者也没有从先行者那里继承到任何科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