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将马歇尔两次拒绝元帅军衔,是矫揉造作吗?
原创

美国名将马歇尔两次拒绝元帅军衔,是矫揉造作吗?

好文

热门回答:

▲图为马歇尔在延安

历史上马歇尔两次拒绝元帅军衔发生在同一年:1943年;第一次是以欧内斯特为代表的一众美高级将领认为。在同盟国范围内的军事交流、会议上。其他国家派出的基本上都是元帅;出于对等考虑。建议美军也设置、颁授元帅军衔。

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对这个建议是比较认可的。他曾计划授予欧内斯特和马歇尔元帅军衔(一个海军。一个陆军)。但当征询马歇尔本人的意见时。他却认为不妥。给出的理由是彼时士兵们都在前线战斗。自己却在后方忙着晋升。传出去既影响士气也有损声誉。

第二次则是在1943年的下旬。当时美国会鉴于马歇尔的功绩。决定授予他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陆军元帅衔。但这一决定却再次遭到马歇尔的婉拒。马歇尔解释道。元帅一词(Marshal)和自己的姓氏马歇尔(Marshall)同音。如果晋升后读起来就非常的别扭。

实际上。马歇尔以单词同音为由拒绝只是一种委婉的推托之词。他的本意是不想在军衔上齐平或者高于自己最崇敬的将领潘兴:1919年。潘兴被授予陆军特级上将军衔。相当于别国的大元帅。而且截至目前。美国历史上仅有两人获此军衔。一位是潘兴。另一位是乔治·杜威。(乔治·华盛顿被授予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特级上将军衔。级别上要高于潘兴和杜威)

▲马歇尔等待帮助从车上下来的人

常言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名好士兵。对于任何一名职业军人来说。戎马生涯如果最终能够达至元帅级别应该是其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情。马歇尔两次拒绝是否有些做作呢?其实。如果回看马歇尔的一生就不难发现。他这样做并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品格使然。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马歇尔。称他是当代美国最后一位伟人。毫无疑问。马歇尔对于美国陆军以及二战进程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但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军事战略家。生前却不曾留下一本回忆录;而诸如麦克阿瑟、巴顿、艾森豪威尔等同时期的美国名将都出版过自己的回忆录。由此可见马歇尔对自己传奇的一生是何等的低调对待。

按理说。像马歇尔这样的伟大人物去世后其葬礼的规格一定也很高;关于这一点。其实从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等人的葬礼上就能够了解。但马歇尔在临终前留下的遗言却是一句“将我简葬”。他去世后。既没有隆重的悼念仪式。也没有星条旗盖棺。只是让一辆很普通的殡仪车把遗体运到了阿灵顿国家公墓下葬而已。

其实。从回忆录和葬礼这两件事情上就能够看得出。马歇尔是一位非常务实且低调的伟人。他并不十分在意那些于别人看来倾尽一生也要追逐的名利。那什么才是马歇尔所认为重要的呢?开篇那段话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克服一切困难。在战争中尽可能地展现才华、转败为胜。

我是军武最前哨!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带来精彩内容!

其他观点:

二战中的美国将领中。大家熟知的巴顿、艾森豪威尔等名将。他们的名气比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要大。但按照贡献来说。马歇尔在美军中无人能及。为此。是否由他担任盟军总司令。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致使在美国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波。

然而。马歇尔以国家利益为重。放弃了毕生追求。继续留在国内担任参谋长。这件事。从他个人来说是十分痛苦和委屈的。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纷纷赞美“高风亮节”的参谋长。当然。他在美国人心目中地位高。还有其他原因。

马歇尔全心全意为美国利益服务。是美国人离不开的陆军参谋长。

在美国。如果说任何一个战场的指挥官都可以调换。但陆军参谋长非马歇尔莫属。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自参加二战以来。在他的努力下。美军从最初的13万人。短短几年功夫。发展成800多万人的军队。遍布全球各个战场。

首先。建立一支能应付全球战争的军队。作为一个热爱军旅生涯的职业军人。马歇尔凭借深厚的参谋功底。以及敏锐的直觉。建立了一支包括空降兵、装甲师等特种部队在内的现代化军队。遍布全球6大战场。是盟军中的实力最强的军队。

其次。建设一支优越感和尊严最强的军队。在马歇尔的治军理念中。军人不仅仅是发一支枪就行了。而是全方位的支持。包括武器、装备车辆的定型。后勤的便捷化。甚至服装的设计等等。他都能充分发扬民主。听取作战部队的意见。

于是。二战中美军士兵的军装既漂亮而实用。伙食既营养而丰富。更难得的是。他们拥有当时最高的待遇。是一支各国羡慕的、有尊严的军队。这都离不开马歇尔的远见卓识和指挥才能。把这一切管理得井然有序。

更为重要的是。坚持军事和政治分开。尽管说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但马歇尔坚持在处理事务中不参与政治。军人只干军人的事情。反而让他在与各战区、陆海军、盟国以及与总统、国会之间。保持着不偏不向的公正位置。人人信服。

所以。就有了作为三军总司令的罗斯福。需要国会批准庞大的军费开支。以及援助盟军的物资。都需要马歇尔前去协调关系。当然。也正因为纯粹的军人立场。让他在处理各种关系上驾轻就熟。成为总统和美国人离不开的参谋长。

他忠于职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延续至今。

凡是去过五角大楼的人。都理解了为什么美国人和总统离不开马歇尔。在这里。他肩负着十分繁重的任务。指挥各个战场的美军。处理成堆的问题。他发出的每一条指令都可能涉及千、万人的生死。这都需要建设一个高效、有序的参谋机关。

二战伊始。马歇尔就开始对陆军参谋部进行颠覆性改革。建立了空军、陆军、后勤司令部。将作战部建成总参谋部里的参谋部。为他工作的官兵有3000多人。这些人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善于创新的年轻军人。他特别重用他们。

但马歇尔对部下十分严格和讲原则。这是业界公认的。他对办事拖拖拉拉、犯错误的军人。一定会臭骂一顿。和他的官阶根本不相符。曾有一名调去不久的年轻军官送文件时。被他严肃的表情吓得扔下文件。夺门而逃。

不过。在这里。不论官阶大小。人人都能直接向他汇报。这些有“灵气”的军官们。深知马歇尔的脾气。知道他反感那些“驴唇不对马嘴”。罗里吧嗦的汇报。于是。他们经常4点就起床。整理头天夜里从各战区发回的电报。以取得他的赏识。

每天的“情况汇总会”。是马歇尔高效指挥的一个创举。它与如今一些单位的“每日例会”有些类似。他每天上午9点。准时到达会议室。各部门的军官将最新的战争态势汇报的一览无余。令到过这里的各路高级将领羡慕不已。

就连专横、目中无人的麦克阿瑟也心悦诚服。作为西南太平洋司令。经常向马歇尔提一些无理要求。要人要物资。一次。马歇尔邀请其使者列席参加“情况汇总会”。得知物资不但没有被克扣。反而比其他战区还多。从此。再也不提过分要求了。

再有。马歇尔不是沽名钓誉的人。两度拒绝元帅衔。

尽管他在部下面前严肃而易怒。但在公众和国会面前。常表现得十分谦虚谨慎。尤其是在名利面前。更是适可而止。退让盟军总司令就是很好的例证。当然。让民众对他普遍赞扬和称颂的。是他两次拒绝国会授予的元帅军衔。

一是。早在1943年2月。海军总司令金上将提出。在与各国进行军事合作时。各国派出的大都是元帅衔。美军将领与他们在一起时。十分尴尬。既然美军主导盟军的军事行动。在军衔上也不该落后于对方。以免难堪。

按理说这不是一个过分的要求。罗斯福总统同意并考虑提升金上将为海军元帅。马歇尔为陆军元帅。当国防部长史汀生征求他个人意见时。遭到拒绝。在他看来。前方将士浴血拼杀、默默无闻。后方却在忙着升迁。他过意不去、于心不安。

二是。1943年的下半年。为了便于统一领导盟军。国会和公众舆论主动提议。晋升马歇尔为元帅。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他不用担心影响。可以欣然接受。但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以“马歇尔”与元帅发音相同不好听为由。再次拒绝。

其实。拒绝的背后。是他对一位老人、上级的尊重和祝福。原来。在美国历史上。只有潘兴一人的军衔是陆军特级上将(相当于元帅)。而潘兴是马歇尔的老上级、保荐人。两人保持最紧密的“战友情”、“师生情”。马歇尔怎敢造次。

况且。潘兴作为一战名将。对马歇尔的军人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十分尊敬这位前辈。一天。潘兴对他说。总有一天他也会当上陆军上将的。这让马歇尔十分的不自在。他回答道:“美国历史上只有一个潘兴。无人能超越”。

更何况。这位老人正躺在华盛顿的陆军医院里。身体十分虚弱。对于傲慢、自信、珍惜军人荣誉一辈子的潘兴来说。当得知马歇尔获得元帅军衔。超过了自己。一定会极其失落。这是马歇尔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

当然。也因为马歇尔的拒绝。使得美国历史上不再元帅军衔。五星上将成为最高军衔。反观马歇尔这段鲜为人知的秘密。与其说他是信守承诺、有诺必行的人。倒不如说他具有高风亮节。有着高尚的人格品质。这也是美国民众爱戴他的原因。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马歇尔》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其他观点:

我是雪松。我来告诉你:不要别开生面标新立异。美国军队根本没有元帅这个军衔。即使是五星上将都是可数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眼泪、说拜拜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43:20

    马歇尔,元帅,军衔,美国,军人,参谋长,盟军,上将,艾森豪威尔,的人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43:20

    没想到大家都对美国名将马歇尔两次拒绝元帅军衔,是矫揉造作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43:20

    ▲图为马歇尔在延安历史上马歇尔两次拒绝元帅军衔发生在同一年:1943年;第一次是以欧内斯特为代表的一众美高级将领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