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通过钻研理工科而当上大官的可能性有多大?
原创

在我国古代,通过钻研理工科而当上大官的可能性有多大?

好文

热门回答:

首先。感谢邀请。因没早看到这邀请。没能够第一时间作答。非常抱歉。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个以劳耕为主的社会。生产力长期低下。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缓慢。而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权者的统治思想导致的。

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极力推崇“忠孝仁义”。以儒治国。以理治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延续和方便自己的统治。所以古代读书人想要出人投地。唯有苦读圣贤之书。通晓孔孟之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这一统治思想的作用下。理工科人才无疑被划作劳力者。而能够提高生产力的技巧自然而然就被视为奇技淫巧。因而无论是理工人还是世人眼中的“奇技淫巧”。都不受世人的待见。

我国古代还是有很多优秀发明家的。如鲁班、蔡伦、李春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惜这些理工科人才。社会地位低下。不受重视不入流。只被管理者纳入工匠的行业。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所以身处不重视科技。不重视提高生产效率的时代。是理工类人才的悲哀。要说他们能当上大官。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理工跃龙门。难如上青天。

其他观点:

在古代。选拔人才主要用的是科举考试。科举考试选人。大多是选拔文笔巧妙、博学多才、通晓古今、能言善辩的人才。其根本目的是为治理国家。为皇权服务的。

理科人才研究的是自然科学。在古代是不受人们重视的。常被人贬低为\"机巧偏门\"。很多理科人才一般都是在民间自学成才。比如医学大师华佗。再比如\"四大发明\"。都是在民间研究成功的。理科人才在民间自学成才之后。获得好的名望之后。才会引起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为他所用。依然是为皇权服务。

还有一小部分人不是走的科举考试之路。而是被别人推荐、被人发现的。在取得了功名利禄之后。还是不忘研究理科知识。最有名的就是三国的诸葛亮。孔明先生能夜观天象。通晓气象学。才有后来的\"草船借箭\"。发明了孔明灯。

其他观点:

我对历史懂得太少。感觉每个朝代大多数都在争权夺势。文官跟武官比较吃香。古代的帝王如果能懂得珍惜科技人才。中国的发展会比现在要强很多倍。所以重视科学尊重人才才是发展硬道理。感谢邀请!答的不好呵呵!见谅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陌上柳絮倾城雪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1:10

    人才,重视,理科,科举,不受,的是,奇技淫巧,古代,是在,自学成才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1:10

    没想到大家都对在我国古代,通过钻研理工科而当上大官的可能性有多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1:10

    首先。感谢邀请。因没早看到这邀请。没能够第一时间作答。非常抱歉。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个以劳耕为主的社会。生产力长期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