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是七七年开始做生产队会计的。对当时每个劳动力一年的总收入还记忆犹新。那时候都实行大寨记工法。就是记时不记分。不管壮劳力还是半劳力。出勤一整天都记10小时(早工2小时、上午3小时、下午5小时)忙的时候也能实行包工。能干的人每天能挣30多工时。每月底开全体社员会评一次工分。最髙分每10小时为13分工。半劳力一般8分或9分工不等。年终核算时记工员把记工表送我这里进行核算。我记得有十多个人每年都挣5百多到6百个工日。77年劳动单价5毛8。最多的人也就是300来块钱。78年劳动单价7毛2。79年是8毛1。80年小岗风刮到了我们那。把人心刮散了。分田单干了。刚买1年多的手扶拖拉机废铁价钱卖给人家去了。大队50马力的拖拉机以及那么多的配套农机具都放那锈成废铁也卖了。大队综合厂也倒得了。
其他观点:
我生长在乡场上。虽不是农民。但周围邻居。一条街上95%都是农民。因此。对六七十年代农村还是比较熟悉。
当时。农村干活。集体出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凡年滿16岁。都可以出工干活。每天由生产队记分员登计记工分。一般青壮年。做一天。记10分。年龄大的。记工8分。天晴才出工。下雨天休息。没有工分。每个农民。实行年终诀算。10分为一个工。除去雨天和节假日。一个人。一个月最多也就25个工。条件好的生产队。有副业收入。每个工(10分)。约有七八毛。上1块钱的生产队极少。一年下来一个全劳力也就200多元。算比较富裕的生产队了。条件一般的生产以。每个工约五六毛。一年下来也就150元左右。条件差的生产以。每个工在兩三毛左右。一年来还不到100块钱。有的家庭人口多。全劳力少。干了一年。年终诀算收入为负。不仅没有一分钱收入。反而要倒补生产队的钱。称为“倒补户”。
当时。全国农民生活都极其艰苦。粮食不够吃。收入很低。生活质量差。普遍日子都不好过。改革开放几十年。取消了人民公社。实行包产到户。发生翻天覆地巨变。才有了今天农民幸福生活。
其他观点:
曾经和老农民聊过天。淳朴。正直。善良的老农民告诉我。在六七十年代干一年活的工值钱也买不到一辆自行车。现在出去打工。一天的工值钱就能买到一辆自行车。老农民并且还说:在那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心里总在想。如果什么时候能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做梦也没有想到能过上今天这么幸福的生活!这就是纯朴。正直。善良的老农民岀自内心的心里话!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130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生产队,农民,也就,小时,的人,块钱,收入,年终,工分,最多
没想到大家都对在六七十年代一个农民干一年活,到底总收入有多少?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是七七年开始做生产队会计的。对当时每个劳动力一年的总收入还记忆犹新。那时候都实行大寨记工法。就是记时不记分。不管壮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