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不是学心理学或社会学的。只能用自己浅薄的知识谈一谈。
首先要引入一个概念: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心理学中的一种现象。当一个人的观念不自洽。出现了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的时候。就出现了认知失调。为了解决认知失调。人们会主动地为某种观点和基于这一观点的决策找理由。并最终对支持的观点表现出比未发生认知失调而支持该观点的人更加强烈的支持倾向。
但这里面。冲突的观点不一定是自己形成的。认知失调后调整的结果也不一定是自己选择的:即使是被迫做了不愿意的事情或承认不认同的观点。也会产生认知失调。
回过头来看“恐同”。
对同性恋者。其“喜欢同性”的感情是客观存在的。ta自身可以清楚认识并且无法拒绝。但社会环境或是接受的伦理道德教育告诉ta:这种感情是禁忌的。是不道德的。是错误的。于是。“不应该存在”的感情客观存在无法否认。就形成了认知失调。
同时。社会环境迫使ta成为异性恋者。从而给出了认知失调的调整方向。于是即便自身并不能从根本上认可这一结果(指无法喜欢异性)。但也会主动为自己应该去喜欢异性找理由。又因为这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所以最终表现出来的对异性恋的“支持”——或者说。对未被选择的观点(即同性恋)的否认。很可能会比那些未发生认知失调的人(即异性恋者)更加强烈。较为明显和极端的就成为了我们说的恐同。
不过在这种观点下。同性恋者中出现恐同者的概率应当高于异性恋者。即 P(恐同|同性恋)>P(恐同|异性恋)。而“恐同即深柜”这句话说的实际上是 P(同性恋|恐同)>P(异性恋|恐同)。这里面差一个贝叶斯(和具体概率大小与同性恋总人数比例有关)......不过至少说明。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
其他观点:
这句话说的太过于片面了。有一部分恐同是因为自己是同。害怕他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另外一部分是因为不了解这个群体。就像当时国家还没开放。外国人的蓝眼睛。老百姓看到了害怕。觉得是妖怪。人对未知的事情带有惧怕是很正常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338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认知,观点,异性,同性恋,的人,这一,是因为,也会,同性恋者,不愿意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怎么看“恐同皆深柜”这句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不是学心理学或社会学的。只能用自己浅薄的知识谈一谈。首先要引入一个概念: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心理学中的一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