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一九三九年冬。豫南大雪。被困山中的豫皖敌后游击队。与日军隔河对峙。早已断炊。
腊月二十四。眼线来报。说是明天。腊月二十五夜晚。敌人有一批粮食和年货由县城运往据点。游击队当即派人核实情报。见敌人正召集民伕。决定孤注一掷。在县城通往据点的必经之路赵山洼设伏。志在夺取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赵山洼是几个小士丘。是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简易的工路夹在土丘和小河之间。中间地带宽不过二十余米。最窄处仅容一辆马车。是设伏的极佳地点。天刚黑。游击队五十余人。除极少数留守人员及游动哨外。全体出动。悄悄地埋伏在士丘附近。专等运粮车的到来。可是。等了一个多时辰。没有等到运粮车。却等来了留在营地的游动哨。哨兵报告说。不少鬼子和伪军摸到了老鹰嘴。老鹰嘴是进山的必经之路。易守难攻。隘口处只需一挺机关枪谁也别想过去。平时。游击队就是仗着这点优势。让进山的日军损兵折将。如今却落入敌手。若不是游动哨。岂不成了自家的坟场?原来。鬼子运粮是假。调虎离山。然后设伏聚歼是真!
队长张星奎立即组织撤退。打算绕道从后面回营地。再想办击溃设伏的日军。但一个叫赵永贵的班长不同意。他是从军两年的老兵。胆大心细。曾在城里徒手将一个解手的鬼子闷死在茅厕里。他建议。伏兵主力不动。只派十余人直奔鬼子据点。此时据点兵力一定空虚。能拿下更好。拿不下佯攻一阵也行。同时。派人将河上游鬼子回援时的必经小石桥拆掉。逼其经士丘从下游另一座小桥上过河。若鬼子企图徒涉。则我潜伏人员迅速出击。配合打据点的兵力。前后夹击。
队长张星奎觉得够理。既然来了。决不空手回去。与其困死山中。不如放手一搏!于是。派赵永贵带八个队员摸向据点。只是将拆毁小石桥改为埋设炸弹。由一人见机拉弦。赵永贵的奇袭异常顺利。在被窝里揪出了留守的三个鬼子。七个伪军。胆大的赵永贵居然拿出据点里所有的麦面。天快亮时烙了百余斤大饼。让人捎过河去。然后潜伏在敌人归路的石桥边。专等对岸枪声。
老鹰嘴设伏的日军迟迟不见“抢粮”归来的游击队。他们明明探得游击队倾巢出动。这人都去哪里了?忽然觉得势头不对。急匆匆拆回。晚了。刚上石桥。便一声巨声。当场炸翻了几个。石桥断裂!日军不愧训练有素。不用指挥。自动形成战斗队形。朝下游另一座桥赴去。并势图占领土丘。但迎接他们的是一通机枪和雨点般的手榴弹!这群企图偷鸡的黄鼠狼终于赊了一大把米。侥幸逃过河的几个也被等待在对岸的赵永贵截杀!是役。游击队仅以两死五伤的微小代价。歼敌四十二人。其中日军十二人。伪军三十人!
战斗结束后。游击队转战苏北。赵永贵加入新四军开赴皖南。解放战争后期己升为营长。解放后转业地方。任县公安局特派员。直至一九八0年离休。
(网络图片。侵权立删)
其他观点:
原本想伏击对方。结果却被对方反包围反杀的经典战例虽然不多。但还真有。
远的不说。就说一个发生在解放战争末期。时任国民党军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预伏解放军45军135师。却被四野实施反伏击战术。一举歼灭其5个主力师的经典战例。
渡江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是一败涂地。四野由湖北进入湖南、江西。发起了对白崇禧集团的追击。此时白崇禧集团尚有5个兵团11个军。20余万人。分别集结在衡阳、宝庆一线。试图阻击我军南下。
针对白崇禧的战略意图。四野林总深谋远虑。兵分三路。准备给白崇禧来个千里大迂回的包围战。
做为中路军的四野12兵团。已开至衡宝一线。对白崇禧部展开牵制性进攻。为东西两翼大军实施大迂回战略创造有利条件。
白崇禧“小诸葛”之称也不是浪得虚名。当他侦知我军的战略意图后。准备放弃衡阳。退往广西境内。
林总识破了白崇禧的鬼计。为了麻痹和拖住白崇禧在衡宝一线。遂决定中路军停止进军。在衡宝北面待命。12兵团接到林彪电令后。便将此电令传达给兵团各师。并让各师上报当前的具体位置。各师的回电接连报到兵团部。可唯独45军前卫135师始终联络不上。这让兵团司令萧劲光心中十分焦急。一面让电台昼夜不停联络135师。一面向四野总部电告135师失联的消息。
此时林彪原本就虚弱的身体。由于长途行军。又加南方酷暑天气。一病不起。是躺在车里行军。指挥作战的。参谋长萧克接到135师失联的消息后。怕林总着急上火。便没有告诉他。只是急电12兵团和45军继续不停的联络。同时让他们派出数只侦察分队。分多路深入敌后。侦察135师的具体位置。有情况马上汇报。
说来也巧。做为前卫部队的135师。由于所携电台出现故障。没能接到兵团转来的林总电令。仍然按照兵团原有命令:向衡宝以南挺进。直扑洪桥。切断白崇禧集团退往广西的通道。
正在退与守之间摇摆不定的白崇禧。获知解放军135师脱离大部队。孤军深入到永丰、青树坪一带的报告后。大喜过望。当即决定集中5个师的优势兵力。在永坪、灵宫殿地区伏击已成孤军的135师。并同时电令一线部队边打边撤。将135师引到伏击圈后。欲将其急速歼灭。
平津战役结束后。经过休整。四野大军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可由于当面之敌白崇禧。狡如脱兔。一追就跑。四野部队只好像撵兔子一样。跟在后面撵。因而好久没有打过像样的大仗了。
此时135师师长。人送外号“丁大胆”的丁盛。面对敌人的“诱敌深入”之计。仍然是一往直前。大胆穿插。当部队赶到永坪、灵宫殿地区时。突然四面枪炮声大作。好似敌人的主力部队向自己袭来。
丁盛此时是兴奋异常。心想终于抓住白崇禧的主力了。岂能轻易放过。于是连忙命令各团就地抢占制高点。构筑环形防御工事阻击敌人。以待友邻部队支援。消灭敌人主力。同时命令赶紧抢修电台。以便于与军部联系。
苍天有眼。此时已坏了2天的电台。很快被修好。当军部听到丁盛上报的具体位置和敌情通报后是又惊又喜。惊的是丁师已脱离主力部队160余里。喜的是他们目前建置完好。已抢先占领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阻击敌人。于是45军一面命令丁盛就地坚守防御。一面将丁师被围的情况紧急上报给兵团、四野总部。
萧克接报后。军情火急。也顾不上许多。连忙将135师的情况报告给卧床养病的林总。林彪一听。精神大振。从病床上挺起。决定敌变我变。当即指挥部队提前发起衡宝战役。同时命令丁盛绕开军、兵团两级指挥。直接听命他的指挥。
就这样。尚在病中的林彪抓住着稍纵即逝的战机。充分发挥丁盛师“楔子”的作用。命令各部队昼夜进军。对伏击135师的白崇禧4个师。实施反伏击战术。可怜的“小诸葛”。不但没能成功伏击到135师。反而被四野一举歼灭包括“钢七军”在内的5个师。损兵折将达到4.75万人。
衡宝战役。白崇禧伏击不成。反遭伏击。至此以后。白崇禧就向一只受伤的兔子。只有亡命的份。在也无力对四野大军有所做为。不久。在四野大军的不断打击下。白崇禧不得不带着部分亲信乘飞机逃亡海南。“小诸葛”的美名就此遁于无形。
其他观点:
明永乐帝朱棣亲自指挥的忽兰忽失温之战。算的上一场破围反杀的经典战役。
朱棣虽贵为天子。但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最出色的将领。朱元璋在的时候。朱棣就多次率军出征。天子之位更是他发动“靖难之变”从侄子手里抢过来的。
在打仗中。朱棣绝不是藏在后面指挥士兵冲锋的领导。而是身体力行。最喜欢率先提刀冲锋。玩一把骑马与砍杀的游戏。而且经过多年锻炼。基本只有他砍人。别人很难砍到他。绝对是个猛人。
朱棣登基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来自于北方的蒙古。当时。蒙古主要分成了鞑靼和瓦剌两部。
永乐八年。明成祖第一次北征。在斡难河和阔滦海子两战打垮了鞑靼部。鞑靼太师阿鲁台向明朝称臣进贡。明朝北疆获得安宁。
但好景不长。瓦剌接收了溃逃的部分鞑靼部众后。实力逐渐强大起来。瓦剌首领马哈木暴富后。马上露出了一副暴发户的嘴脸。开始趾高气扬。渐渐不把大明放在眼里。
面对瓦剌的步步紧逼。永乐十一年。朱棣亲率大军五十万。开始了第二次北征。当然。所谓五十万大军只是号称。实际人数应该在十万左右。
见到明军雄厚的兵力。瓦剌的马哈木选择避其锋芒。明军一路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很快就抵达了成吉思汗的龙兴之地双泉海。在这里明军前锋击溃小股瓦剌骑兵。还捉了几个俘虏。而俘虏供述说马哈木在忽兰忽失温一带。而且没有什么准备。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和杰出的将领。朱棣对目前得到的情报高度怀疑。他的直觉告诉他。在忽兰忽失温等待他的不是待宰的羔羊。而是一张大网。
经过深思熟虑后。朱棣还是亲率精锐部队直奔忽兰忽失温。与其在草原上盲目的寻找瓦剌主力。到不如去闯一把。
而此时在忽兰忽失温瓦剌的全部精锐正在严阵以待的等待明军入网。
瓦剌首领马哈木此时信心很足。因为他身边的部队是三万装备精良的重骑兵。
虽然明朝将铁器作为“战略资源”。对瓦剌实行禁运。但是地处西北的瓦剌。还是向中亚购买了大量铁器。组建了一支数量庞大的重装骑兵队。这些瓦剌重装骑兵着全身札甲。配合锁子甲及部分布面铁甲。甚至还有一些板甲加强部件。如板札式腿甲、护臂甲和胫甲。其战马也披金属铠甲。瓦剌重装骑兵的主要兵器是长矛。此外还有作为前锋的重型弓骑兵。并且每名骑兵还携带从马三、四匹。战斗力极强。
马哈木选择忽兰忽失温做为和明军的决战场地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忽兰忽失温在今天的蒙古国温都尔汗西北。蒙古语的意思是红山嘴。顾名思义。其附近多山。有利于骑兵隐藏。
马哈木将三万骑兵藏在山头上。占据制高点。企图趁明军立足未稳之际冲下山。凭借骑兵的高速冲击。一举将明军击溃。
六月初七日。永乐帝朱棣带领明军精锐进入了忽兰忽失温。一场设伏与破伏反杀的大战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看完马哈木精心选择的决战战场。朱棣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此地山岭险峻。植被茂盛。是打伏击战的天赐福地。
看到了明军。马哈木也很兴奋。更让他高兴的是。明军打头的不是精锐重骑兵。而是一些步兵。只要冲下去。肯定能打开突破口。大破明军之日就在此时。
随着马哈木一声令下。瓦剌三万精锐骑兵借着山势冲了下去。
而明军在此时也迅速变化了队形。原先打头的步兵迅速退到了两翼。而队伍后另一支步兵迅速补到了前面。
与其他步兵不同的是。这些步兵手里拿的武器是火铳。阵中还有数门黑洞洞的火炮。
瓦剌骑兵不太在乎明军部队的变化。但见过世面的马哈木已经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在山上大喊:“这是神机营。快退!”
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随着神机营指挥官安远侯柳升的一声令下。枪炮齐放。
瓦剌重骑兵的厚甲可以有效的阻挡箭矢的攻击。但却挡不住火铳。在天崩地裂一般的爆炸声中。瓦剌骑兵人仰马翻。死伤无数。史书记载:寇死者无算!
仗打到这个时候。已经退不回去了。没被击倒的瓦剌骑兵更加拼命的向明军冲去。因为火铳再次攻击是需要时间装填火药的。如果他们能冲进明军阵内。仍有胜算。
但明军此时又进行了变阵。神机营没有装填火药。而是不慌不忙的退到了两翼。明军的精锐重骑兵从后面冲出。和瓦剌骑兵展开激战。
而朱棣此时又是身先士卒。率先冲锋。带领明军骑兵把瓦剌骑兵冲得七零八落。
而此时。最开始退到两翼的步兵也开始了攻击。他们手持长矛等很长的制骑武器。对落单的瓦剌骑兵发起了围攻。瓦剌大败。
下网捕鱼。没想到来的是头鲨鱼。网破了。鲨鱼开始咬人了。马哈木见势不妙。马上率领余众掉头逃跑。但没想到朱棣不依不饶。带领明军紧追不舍。跑了一百多里也没甩脱明军。马哈木只能收拢部队。回头再战。结果又被明军击败。
马哈木只好发挥游牧民族的优势。拼了老命继续逃跑。一直逃过土剌河才摆脱明军的追击。
忽兰忽失温之战。明军大获全胜。杀瓦剌王子十余人。斩虏首数千级。尽收其牛羊驼马十余万而归。并赐名忽兰忽失温为“杀胡镇”。
此后几十年。瓦剌都不敢进犯明朝的边境。可以说是一战打出了几十年和平。
朱棣指挥的忽兰忽失温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也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步兵、骑兵、炮兵等多兵种共同作战。
三百年后。一个来自法兰西的小矮个也采用了“先用大炮轰。再用骑兵冲。最后步兵上”的方式横扫了欧洲。这个小矮个就是拿破仑。只是他可能一直也不知道。他自以为是他自己独创的战术。其实三百年前就已经被中国的永乐大帝应用的炉火纯青。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373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骑兵,兵团,白崇禧,的是,马哈,部队,步兵,游击队,四野,据点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有什么设伏没吃掉对方,却被对方反包围反杀的经典战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一九三九年冬。豫南大雪。被困山中的豫皖敌后游击队。与日军隔河对峙。早已断炊。腊月二十四。眼线来报。说是明天。腊月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