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其实拥有几十万军队跟组织几十万军队出征是两个概念。虽然说战国时期向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以及后续的秦灭六国之战。都出现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军队的大规模战争。这样一看好像说汉朝作为一个大一统之后且修养生息数代的帝国组织个几十万人马还是很容易的吧。但事实上这并不容易。为什么这么说呢?
虽然说汉朝的家业比起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来说都要大。实力上也更加雄厚。但是正因为家大业大。所以需要用人的地方也就更多。即便说汉朝拥兵百万。但是分担到各地驻军。各地防守之下后。真正的可以随时抽调出来的流动性军队并不多。这就好比说。你家里资产上百万。但是让你一下子拿出五六十万来说。你也是很吃力的。需要时间周转。而且如果采用征兵的话。新征召而来的军队。一来战斗力不高。而来对于财政压力也更大。而且几十万军队作战的军需压力也非常的巨大。尤其是这种长途的对游牧民族的征战。动用的民夫又何止百万。而且这种对战与战国时期的几十万人的对战。消耗上也是更大的。即便是对于休养生息数代的大汉朝也是非常吃力的。这也就是为嘛在秦始皇最为强盛的时候。对于匈奴也只是采用了防守。而非主动出击的策略的原因所在了。
另外。我们要知道。对付匈奴。常规的步兵能做到的只能是驱逐。很难做到有效杀伤。只有强大的骑兵才能有效地击垮匈奴。而养一名骑兵的代价是步兵的十几倍。如果是更为精锐的骑兵的话。代价还会更高。而且。汉朝为了对付匈奴。训练了至少十几万的骑兵。这点从元狩四年的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步卒数十万的漠北之战可以看得出来。当然这个数字只可能更大。这么大规模的骑兵部队不是说拿出来就能拿出来的。尤其是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所以说。汉朝对付匈奴与战国时期的对战。难度上是不一样的。虽然说汉军的军队也只有几十万。但是消耗却抵得上战国时期上百万的消耗。
所以说。为什么强大的汉朝组织几十万人打匈奴如此的困难。因为这是一场举全国之力的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一场大对决。双方都是卯足了劲的想要击垮对方。而且双方都是处在自己最为强大的一个时期。自然艰难无比。
其他观点:
为什么战国七雄每个国家都有几十万军队。而汉朝组织几十万打匈奴都难?
这个问题其实有逻辑错误啊!
有多少军队和组织多少军队去发动千里远征是两个概念。有些类似。你家总资产有几十万。但为啥花几十万买车那么费劲?
而且战国七雄带甲几十万其实都是策士的约数。比如“燕……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赵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魏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齐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楚地方五千馀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都出自《史记·苏秦列传》。都是苏秦当说客时说的约数。不能真当历史的。
而根据出土的岳麓秦简。“凡三乡。其一乡卒千人。一乡七百人。一乡五百人”。以及《孙子兵法》。“凡兴师十万。……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等记载来看。战国时代各国的实际兵力远没有那些策士与说客形容的那么多。最多是战国七雄的可动员兵力能达到这种规模。但这种极限动员必然会让国家经济大受打击的。
另一方面。汉帝国根据现代研究。实际保有的正规部队也是在六十万人规模的。所以汉帝国的动员能力肯定是比战国七雄强的。
所以。真正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汉帝国有几十万军队。却没法全部投入对匈奴的远征?
回答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因为人是要吃饭的。比如根据乾隆三十三年的一份奏折估算。四万士兵。十个月就需要粮食四十二万石。约合现在两万五千吨。
平时这些士兵分散在各个驻扎地。粮食问题还好解决。但当他们集中出征。问题就来了。因为你需要把大量的粮食输送到前线!而输送能力是有上限的。同时运输粮草的人也要吃饭啊。所以越是大规模远征。距离越远。粮食消耗越大。按照《梦溪笔谈》的说法。“三人饷一卒。极矣。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复加矣。”
具体到汉帝国时代。《史记》记载。“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而之前秦帝国的蒙恬北击匈奴。“率三十钟而至一石”。“钟”是秦汉时代的容积单位。“一钟”是六石四斗。“率三十钟而至一石”和“率十余钟而至一石”。意思是路上要消耗“十余钟”甚至“三十钟”粮食。才能将一石粮食送到前线。也就是说。北击匈奴这样的千里远征。前线战士每吃到1斤粮食就要在路上消耗掉64斤甚至192斤。
而且最大的问题是运力是有限的。你哪怕有再多的粮食。由于运输的道路每天能过的车马人员是有数的。所以你能运到前线上的粮食也是有上限的。
这个问题。其实大家回想一下“双十一”或春节购物后的快递爆仓就能理解了。
也因此。拥有六十万军力的汉帝国。发动对匈奴的最大规模千里远征。也只能是保持前线一共十万骑兵。当然后勤保障和动员的步兵力量。也高达几十万。
其他观点:
不能这么看!以汉朝的实力。组织几十万人的军队一点难度也没有。事实上。汉武帝时期军队数量至少三十万。但是跟匈奴作战。军队数量的考量绝不是第一位的。更不能拿这个问题对比战国时期。
一、对匈作战的难度
1.汉匈生活方式的差异。决定了汉人的劣势
汉人就不行。农耕文化不具备游牧民族的军事优势。军队人数。解决不了这个根本性差距。
2.匈奴人四处漂移。汉人想跟匈奴作战。连找到作战对象都困难
跟匈奴人作战。有点像捉迷藏。军队迷路是经常发生的大概率事件。很难想象。庞大的军队在茫茫大漠迷路的场景。
3.匈奴人生活在大漠。离汉朝边境太远。战争补给不易
如果说防守。尚可以凭借人数优势打防御战。但进攻。需要千里奔袭。那就意味着后勤补给成了大问题。
军队规模越大。补给越成问题。一是耗费人力财力。二是很容易被截断补给线。
汉武帝的漠北大战。主力部队都是一人三匹马。十万大军按常规作战方式。后勤补给部队恐怕要达到三十万。
二、以快制快。匈奴人优势丧失
卫青和霍去病之所以能成为抗匈名将。我觉得跟西汉战争模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即吸收匈奴人骑兵机动性的优势。采取大迂回。大纵深的主动进攻方式。
这种模式。导致匈奴人的战争优势彻底丧失。而汉朝综合实力强。武器先进的优势就突显出来。
以快制快。强调的是机动性、突然性。人数太多反而影响速度和隐秘性。
三、七国战争是势均力敌的肉搏战
综上所述。军队数量。对于对匈作战。既无必要。也非必须。更无法做到。战争的特点决定的。不能简单类比。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399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匈奴,军队,汉朝,几十万,作战,骑兵,都是,帝国,粮食,万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战国七国每个国家都有几十万军队,而汗朝组织几十万打匈奴都难?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其实拥有几十万军队跟组织几十万军队出征是两个概念。虽然说战国时期向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以及后续的秦灭六国之战。都出现过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