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史记》给史学发展带来了什么深远影响?
原创

司马迁的《史记》给史学发展带来了什么深远影响?

好文

热门回答: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中国古代最著名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历史。与后来《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那么《史记》具体在哪些方面对中国史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史学编撰方式方面:开创了“纪传体”体例。创造性的将“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融为一体。纪。指本纪。即皇帝的传记;传。指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传记。司马迁在前人基础上。在《史记》中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 “本纪”按年代顺序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绩;“表”按年代谱列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世家”载述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列传”记载各种代表人物的活动。司马迁创造性地把这五种体裁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二、史学记录的原则方面:忠于历史。秉笔直书。客观表达。以信史闻名于世。对后世史学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史记》忠于史实。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按照历史本来面貌撰写。《史记》明确表示反对那种“誉者或过其失。毁者或损其真”作法。 即使对于先秦法家和秦代暴政。感情上愤恨。但能做到不因憎而增其恶。相反。对法家改革和秦代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都予以充分肯定。其史学记录的客观原则规范。使得《史记》一直以信史闻名于世。

三、史学记录的内容方面:拓展了历史学的研究范畴。涵盖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类似百科全书的通史。历史上司马迁第一个为经济史作传:《平准书》、《货殖列传》;又第一个为少数民族立传:《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还第一个为卑微者列传:《刺客列传》、《游侠列传》。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研究范围之内。开拓了历史学研究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发展。

四、史学的价值观方面:注重个体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且能够做到结构化分析社会各层次人的历史价值。这点比以往单纯的记录和强调帝王的史学记录要高出一个层次。强调人是历史的中心。写帝王将相的同时、注意为社会上的各种人立传。尤其是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放到与王侯功臣以及封建社会的圣人孔子同等的地位来写。所以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后世价值判断的一种规范引导。

五、通过通史研究的影响力巩固了史学在中国文化领域的独立地位。以往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的。没有独立地位。如在刘歆《七略》和班固《艺文志》里。史学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自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专门史学著作才不断涌现。到晋朝的荀勖根据历史发展需要。最终将历代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至此史学一门。才在中国学术领域取得独立地位。 六、建立了史学的文学传统。使得史学更加丰富。司马迁文学修养深厚。艺术手段高妙。化简为繁。用词机妙。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故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基于以上六点的贡献。司马迁以其进步的史学思想和严谨的治史方法。使得《史记》成为我国史学史上一座巍峨的里程碑。其本人也赢得了“中国史学之父”的美名。

其他观点:

《史记》是

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后来被鲁迅先生称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这部著作问世以后。中国史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影响深远。从此以后。再没有人能忽视这部著作的存在。直至今天。可以说。每一个史学学习者、研究者都从这部著作中吸取了营养。具体说来。应该有这么几点:

1、 由于《史记》的出现。中国史学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门类。《史记》之前。我国有史官。史学记述多散落于其他门类的作品中。有的貌似流水账。读者很难看请历史事件、人物的演变发展。《史记》出现以后。史学便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眼中、浩瀚的文献之中。

2、《史记》是部通史。记述了我国自上古至汉武帝时的历史。使得我国上古至秦汉的历史出现了较为清晰的面貌。使得我国上古历史由传说成为可信的有记载的历史。如果没有《史记》的记述。我们今人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是无法开展的。我们今天的考古探索也会困难很多。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史记》创立的纪传体编修史书的体例。奠定了我国官修史书的基本体例。

4、《史记》良好的编写风格。使得史学著作富有强烈的文学性。增强了史学著作的可读性。

一句话。《史记》极大地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史学。套用一句话说。《史记》出现以后。中国的史学从此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其他观点:

司马迁的先祖“世典周史”。史官的家世传承及其父亲的遗命赋予了他编著“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史书的使命;他在中青年时期对中国各地民俗、历史遗迹及其他社会状况的考察和深入了解。对其个人历史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史记》一书的撰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因“李陵之祸”的牵连而受宫刑后。他对封建统治者的看法及著作动机有了一些改变。

另外。在当时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的情况下。文化的发展和兴起成为必然。这都为司马迁著书立说提供较好的创作条件。

司马迁的这些经历、创作动机。及当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都对《史记》的撰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最终形成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这也是鲁迅从史学和文学两个角度对司马迁所著的这部《史记》所给予的高度评价。

现就对《史记》对史学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做下面几点阐述。

一、创制五体体裁。开创叙史体系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整部书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等五种编写体裁。

其中。本纪记载了历代帝王的政绩;表概括了各历史时期的人和事;书记载了包括礼、乐、立法、天文等各种典章制度;世家记载了各诸侯和勋族的兴亡。涉及的有编年体、纪传体和国别体等多种体裁;列传里把人臣事迹分为专传、合传、类传、附传、附见等五种。

通过本纪、世家、列传这样一个纵向的体系架构。加上表、书、世家、列传互相穿梭的纬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立体的叙史著作。这也是之前的史书说不具备的。宋代史学家郑樵曾这样评价:

“诸子百家。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而司马迁父子世司典籍。工于制作。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蓍人。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书。”

司马迁联合运用这五种史学书写体裁对中国历史进行了全面立体地展现。正因为《史记》开此五体体裁的先例。所以后世在修史、撰史中搭建叙史框架时。也根据这种体裁来进行仿效。

二、突出各层阶级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里曾说。《史记》最异于前史者一事。曰以人物为本位。意思是。《史记》与之前史书最大的不同。就是以人为本位。

事实确实如此。《汉书·艺文志》里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里的“言”指的是《尚书》。“事”指的是《春秋》。因为这些《史记》之前所撰史书中的人物大多是君王、贵族等统治阶级。比如《尚书》主要记载的是虞夏商周各代中一些帝王的功标青史。而且多带有些神话色彩。这反映了其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的思想倾向。而《春秋》所记载的大多也为公室贵族等上层人物。

与上述史书相比。《史记》则以人为本。用笔墨加大了人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将弘扬礼、仪等经义的孔子编入世家中。把起义领袖陈涉记入世家中。更是把游侠、佞幸、滑稽、货殖等所涉及的普通人物编入列传中。这都是之前史书所没有记载过的。

对此。翦伯赞评价说:“司马迁几乎注意到历史上社会之每一个阶层。每一个角落。每一方面的动态。而皆予以具体生动的描写。”

三、拓展了历史领域研究内容

《史记》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观。开创了一部经天纬地、无所不包的纪传体通史。它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风化、军事、历法、天文、地理等诸多内容。

1. 学术领域

司马迁对诸子百家的学术成就和思想进行评价和整合。并将其纳入《史记》思想体系。这不但对后世各流派学说的发展产生了很深的影响。甚至为后世对经义典籍的整理和撰写在思想架构上提供了方向。

比如班固所著的《汉书·艺文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里面有着对《史记》思想体系的继承和发扬。

2. 水利领域

出自《史记》的《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里面承载了作者在江淮河济等众水系和地区的经历。此书系统介绍了古代水利及其对国计民生的影响。是后世历代史书编述水利专作的楷模。正史和地方史都将水利作为专篇。使其成为一个单独的大类。意义可谓不一般。

3. 民族领域

《史记》还首创编纂了匈奴、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大宛等少数民族系列的历史发展。以及与汉朝的对外关系。

4. 经济领域

不仅如此。司马迁还编写了《货殖列传》这一经济史传。这反映了作者的经济观和物质观。这里的“货殖”包括手工业、农牧渔、矿山、冶炼等多种行业。翦伯赞曾评价他“以锐利的眼光。注视着社会经济方面。而写成其有名的《货殖列传》”。史学家也公认:“历史思想及于经济。是书盖为创举。”这些评价不可谓不高!司马迁对农工商虞(虞即采矿)一体的看法。为今后史学届重商思想的启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司马迁的《史记》对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包括体裁方面、人物方面。还包括学术、水利、民族和经济等领域方面内容;这之后。史书所用的纪传体也成为了后世国史正体。比如我们熟知的二十四史。

《史记》所述的这些研究领域、内容、书写体裁、史学思想。为后世史学的发展开启了良好的开端。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以文学史家郑振铎的评价作为最后结尾来概括以上分析:

“自司马迁以来。便视历史为时代的百科全书。所以司马迁取的材料。范围极广。自政治以至经济。自战争以至学术。无不包括在内。其所网络的范围是极其广大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一桥孤寂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20:07

    史记,史学,列传,司马迁,纪传体,历史,体裁,史书,中国,后世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20:07

    没想到大家都对司马迁的《史记》给史学发展带来了什么深远影响?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20:07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