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鲁迅和朱安成婚于1906年7月6日。
按鲁迅的说法。是他在日本一封又一封地接到家书。得知母亲病得很重。于是风尘仆仆远渡重洋回到绍兴。但看到的。却是婚礼准备就绪的宅院。和硬朗的母亲。
原来。有人对鲁迅母亲说。看到鲁迅和他的日本妻子抱着孩子在街上散步。
鲁迅的母亲是传统老式的母亲。她听了心里焦急。想着早就为鲁迅定下的婚约。万一毁婚。那是要遭人戳脊梁骨的。所以她只能骗鲁迅。说她病得很重。为的是把鲁迅骗回来结婚。走循规蹈矩的人生路。
(朱安旧照)
鲁迅母亲给鲁迅定下的女方就是朱安。
朱安家虽说靠经商为生。但祖上做过知县。是极讲规矩的人家。朱安从小接受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传统旧式教育。她不识字。性情温和。知礼识矩。
鲁迅家虽然家道中落。生活日渐窘迫。不过好歹是做过京官的体面人家。因此。在亲戚的游说下。鲁迅的母亲终于替鲁迅张罗下这门亲事。只等鲁迅读完书后。就回来完婚。
当时鲁迅18岁。朱安21岁。“女大三。抱金砖”。这话在绍兴地方上很流行。因此。众人都对这门婚事称赞不已。
3年后。鲁迅学业结束。也到了迎娶朱安的时候。偏偏他拿到公费留学日本的奖学金。
朱家觉得这是让他们脸上有光采的事情。通情达理地同意把婚期延后。
鲁迅到了日本后。曾写信向朱安提过两个要求:一是放脚;二是进学堂读书。
不过。朱安表示。脚已经定型了。放不了;女人进学堂。那是不符合规矩的事。不能去。
之后。鲁迅再也没有给朱安写过只言片语。
然而。在鲁迅母亲看来。朱安的回答是让她满意的。儿子的行为。倒是让她惴惴不安。唯恐儿子会有做出什么不合规矩的行为。
1906年。朱安已经29岁了。这样的年纪还久久未嫁。已经被左邻右舍议论不已。何况。还传言鲁迅不要朱安了。他娶了日本婆娘。还生了小孩子。
朱家听到传闻。为着朱安的名誉。一遍一遍催促鲁迅的母亲。希望能早点举行婚礼。堵住悠悠之口。
鲁迅的母亲也觉得说不过去。于是做好一切结婚该有的准备。使了手段。把鲁迅给骗了回来。打算逼他和朱安完婚。
(年轻时的鲁迅)
对于这件事。鲁迅的族人亦出奇地热心。大家唯恐鲁迅这样的新派人物不肯屈服。所以考虑了婚礼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还考虑好了应对的策略。打算鲁迅若有反抗。便好好教训他。
到了举行婚礼这天。大家如临大敌。
然而鲁迅却任人安排。丝毫没有反抗的意思。直到繁琐的婚礼结束。鲁迅都配合得无可挑剔。这不免让族人大失所望。就连他那捏着一把汗的母亲。都颇觉意外。
当夜。鲁迅歇在书房。3天后。他便以“要完成学业”为由。去了日本。
一直到离开。鲁迅都没有认真看过朱安的模样。
鲁迅再与家人团聚的时候。已经是1919年。
当时。绍兴老家的房子已经卖掉了。由于还有弟弟们同住。鲁迅买了北京八道湾的一处大院子。同住的。自然还有朱安。
在新家。鲁迅每天回来必定去陪母亲说话。然而他从不到朱安的房中。对朱安也非常冷漠。
按说。作为长房媳妇。应该掌管家里的财政大权。不过鲁迅压根没想过要把钱交给她。而是交给了弟媳羽太信子。让羽太信子来打理一家老小的生活开销。
后来。鲁迅被周作人和羽太信子轰走后。又买了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一处小院子。
(右一为朱安)
鲁迅曾给了朱安两条路:一是和弟弟弟媳们住;一是回绍兴娘家。
鲁迅的意思。是希望朱安可以主动离开。
但朱安表示。她哪儿也不去。就侍候婆婆。而鲁迅的母亲也很喜欢这个对她言听计从的儿媳妇。鲁迅很孝顺母亲。只得把朱安带去同住。
对于走到哪里跟到哪里的朱安。鲁迅曾悲哀地表示:“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朱安的存在。不仅使鲁迅痛苦。还使她自己也很难过。
先前在乡下的时候。她还能一心一意服侍婆婆。
后来到了八道湾。周作人和羽太信子知道鲁迅对她很冷漠。所以。他们对她也没有该有的尊重。特别是羽毛太信子。一口一声喊她是“孤老太”。并经常教唆孩子别去中院(鲁迅和朱安住的地方)。说让孤老太冷清死好了。话里话外。都带着讥讽朱安生不出孩子的意思。
这种时候。鲁迅照例是沉默。任由朱安受挤兑。
后来。朱安随鲁迅搬出去。天天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操持着一家人的吃喝用度。鲁迅写文章时。有小孩子来耍。朱安就会拦住小孩。让他们不要打扰鲁迅。
可是。朱安的贤惠。并没能打动鲁迅。
有次。鲁迅的母亲看到鲁迅还穿着留学时的旧衣服。便给朱安出了个主意。要她给鲁迅做条棉裤。
朱安做好后。怕鲁迅不要。故意放在鲁迅的衣服里。结果鲁迅发现后。还是给扔了出来。
尽管如此。朱安依旧细心照顾着一家人的生活。她勤劳、寡言、待人宽厚。做媳妇真是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直到鲁迅43岁时。朱安得知他和学生许广平恋爱了。后来又怀了孩子。朱安这才绝望地说。她虽然早知道大先生不喜欢她。但她总觉得自己慢慢地爬。总能爬上去。现在看来。连这个机会也没有了。
可是。46岁的朱安。尽管断了念想。她又能去哪里呢?
郁郁寡欢了几天。朱安又和往常一样。安心侍奉婆婆。一心要给婆婆养老送终。她还高兴地和别人说。大先生的孩子。自然也是她的孩子。等她百年后。她的孩子自然会给她斋水。不会让她做孤魂野鬼的。
(参考史料:《朱安传》)
其他观点:
鲁迅和朱安新婚之夜之后的次日清晨。周家仆人王鹤照发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周家的人都说。鲁迅先生是很不高兴的。因为印花被的靛青把他的脸染青了。
结婚那时。是夏天。其实是不大需要盖被子的。被染青了脸。大约只有一个可能——
夜里。鲁迅哭了。
第二天。新婚夫妇是需要去拜祠堂的。但鲁迅没有去。从第二天开始。他就搬到书房。拒绝上楼和朱安同房。
从旁观者的角度。我有时候真的觉得。鲁迅对朱安。真的太残忍了。她做的棉裤。怕他不穿。趁着他去上班了。偷偷放在他一堆衣服里。他回来看见。居然扔了出来。她做的饭菜。人人都夸赞好吃。只有他说:干菜太多。她只好每天靠鲁迅的剩菜来判断。那些菜他吃得多一些。她就认为他喜欢。下次再做。那些菜他吃得少一些。她就不敢做了。
在日记里。书信里。他从没有唤过她的名字。只写过“妇”。我靠这是个什么鬼称呼啊。不是妻子。不是太太。仅仅就这么一个字。
他的母亲曾经问他。到底两个人有什么问题。他说聊不来。举例说明。原来他说起日本有个什么吃的很好吃。她就说她也吃过的。鲁迅对母亲说。实际上这个东西。在中国不可能吃到。她这样说。根本就是无聊。
她不是无聊啊。她只是想要假装。和你有那么一点共同话题。
鲁迅时刻是想要抛弃掉朱安的。在卖掉绍兴祖屋出发去北京之前。在八道湾和周作人兄弟失和要搬出去之前。他都问了朱安。要不要回到娘家?要不要待在八道湾(朱安和周作人羽太信子的关系更好)。
朱安拒绝了。她说。你搬走。也要有人给你做饭洗衣服的。我和你一起走。
她人生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错误。大概就是鲁迅曾经要求她上学和放脚。她都没有遵循。如果她去上学了。大概就能够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悲哀。就是像她一样。嫁到夫家去。却得不到一丝一毫的爱情。她明明知道鲁迅不喜欢小脚。却坚持不放脚。是她坚持自己那旧时的价值观——在结婚那天。她穿了一双大鞋。塞了很多棉花。伪装自己放了脚。结果。鞋子从轿子里滑出。大家都说。这太不吉利了。
她的价值观。似乎一辈子没有变过。她最大的抗争。是有一次鲁老太太过生日。她走出来。对婆婆磕了一个头。对所有的宾客说。我知道。大先生不喜欢我。我这辈子。就是侍奉婆婆了。鲁迅对朋友们说。你们看。旧式家庭的女子。狠起来还是蛮狠的。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对于朱安最大的痛心。是她得知许广平已经怀孕。她对一个院子的俞芳说:
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儿一点儿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
其他观点:
关于朱安。鲁迅说这是我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不知道爱情是什么。
和胡适江冬秀一样。鲁迅和朱安也是包办婚姻。只是胡适和江冬秀算是强强联合。胡适小时候就聪明得四乡八村皆知。江冬秀的母亲注意到他。一定要把女儿嫁给他。胡适母亲则心有顾虑。一是江冬秀家境明显强于胡家。再就是江冬秀比胡适大。但江冬秀的母亲极具远见卓识。想方设法要把这桩婚姻促成。
鲁迅曾经试图改造未婚妻。提出要她放小脚和识字。都被朱安方面以“姑娘大了”“怕人笑话”等说法拒绝了。等到鲁迅从日本回来。对这桩婚姻基本不抱希望。新婚之夜是如何度过的。如今已经不得而知。周作人说。第二天有人注意到蓝花的枕巾染了鲁迅的面颊。也许他夜里曾经哭过。
不管他有没有哭过。他都无法逃脱这婚姻了。朱安是被社会戕害的人。是弱者。但弱者身份。也是她可以凭借的。她不用考虑其他出路。拒绝离婚的提议。无视鲁迅的冷落。比如说鲁迅几乎从不理睬她。朱安也不予追究。反正她是鲁迅的妻子。他必须和自己捆绑在一起。
许广平生子的消息传来。朱安打心眼里高兴。说。羽太信子再也不能嘲笑她和鲁迅是孤老人了。好像许广平生子也是她的一种福利。这种精神胜利法被鲁迅所不屑。但是他也没办法。朱安就是靠着这个。度过了一生。虽然她感慨自己像一只蜗牛。一直艰难地往上爬。但她的路径和鲁迅无关。各种努力。都不过是原地踏步。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1222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鲁迅,母亲,胡适,绍兴,日本,婆婆,一是,的人,孩子,孤老
没想到大家都对鲁迅真的从没爱过他的正室妻子朱安吗?朱安为什么备受冷落还愿意守在他家?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鲁迅和朱安成婚于1906年7月6日。按鲁迅的说法。是他在日本一封又一封地接到家书。得知母亲病得很重。于是风尘仆仆远渡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