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史书和后人对其的评价基本都是赞美之词。比如一代英主、励精图治、雄才伟略、沉毅有智等等词语。我们可以对其生平大事进行分析。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2. 稳定政局后。宇文邕便大刀阔斧地开启了改革之路。军事上。推行府兵制。取消兵源种族限制。扩大军事力量;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原大冢宰等过大的权力。同时打击地方豪强的割据发展;经济上强力推行均田制。兴修水利。重铸货币。稳定社会发展。这些措施都为北周的强势崛起做好了基础工作。或者可以说隋朝的强大富有是继承了宇文邕的大部分家底。
3. 理性灭佛。南北朝时。历代君主笃信佛教造成佛教过度发展。失去原有弘扬佛法的初衷。以致当时佛寺有四万余、僧侣300万。几乎占掉全国人口1/6。寺庙不仅不参军、不纳税。还趁机圈占大量土地。加重国民负担。宇文邕看到当时佛教泛滥的弊端后。决心大力灭佛。但是他吸取了魏太武帝灭佛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更加理性。先后几次召集有为高僧、道士、百官等坐而论道。探讨儒、佛、道之优劣。而后才钦定国策。废佛而尊儒。灭佛时只是毁寺而不杀僧。众多的僧侣还俗和土地回笼促进了国家的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恢复。也使得国家日益富强。
4.合理制定统一天下国策。宇文邕有统一天下的雄心。但不急躁。他北与突厥和亲。南与陈朝交好。先集中有生力量消灭北齐。而后做好准备发兵出征突厥。只可惜英年早逝。病倒在出征之前。未能宏图大展。可以想象。如若北定突厥。那么征服南方羸弱的陈朝、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5.除了英年早逝。宇文邕还有一大憾事就是对儿子的教育。太子宇文赟继位后没有珍惜父亲的成果。整日沉湎酒色。大肆修建宫廷。1年多后便撒手而去。向父请罪去了。只可惜留下孤儿寡母。听人摆布。历史就是这样奇怪。好像冥冥之中父子二人都是在为杨坚的登基让路。
其他观点:
宇文邕。宇文泰第四子。北周最重要最伟大的帝王。
公元560年。宇文邕在宇文护拥立下即位。十二年后。宇文邕诛杀权臣宇文护。独掌朝政。
即位后。宇文邕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军事上改进宇文泰建立的府兵制。将府兵的指挥权收归皇帝所有。
公元577年。宇文邕率军灭北齐。一统北方。此时的南陈只剩下江南一隅之地。
公元578年。宇文邕分兵五路。讨伐突厥。可惜病于出征路上。还军长安后病逝。年仅36岁。
宇文邕比杨坚尚小两岁。正常来说杨坚绝无机会篡位。如果宇文邕没有英年早逝。天下不会有隋朝。统一天下的便是北周。
北周武帝宇文邕与近400年后的后周世宗柴荣一样。都是英年早逝。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奈何!
其他观点:
宇文邕是中国历史是一位少数民族杰出的英才之主。历史看似要赋予他机会。却最终没有给予他时间。他灭北齐。使整个北方成为一体。完成了局部的统一。和将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在其传记中常见“登城搏战”之类的用词。他勤与政事。生活简朴。后宫佳丽仅有10余人。那时候的南陈政权已经岌岌可危。他完成全国统一的愿望就在眼前的时候。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5岁。留给后人的只能是遗憾。后继者的无能、残暴注定了大周政权不能完成历史的使命。也暂时推迟了中国统一进程。
北周武帝的改革青史留名。他让汉族同胞看到了少数民族的智慧。但是。历史总是那么的偶然与必然。让一代人强大起来。然后让下一代人完成更为神圣的使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1683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宇文,北周,英年早逝,突厥,佛教,北齐,府兵制,均田制,都是,天下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评价北周武帝宇文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史书和后人对其的评价基本都是赞美之词。比如一代英主、励精图治、雄才伟略、沉毅有智等等词语。我们可以对其生平大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