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西厢记》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写的。而非元稹所著。
当然。王实甫所写的这出戏剧《西厢记》。就是根据唐朝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而成的。
元稹写的《莺莺传》相当于是自传体小说。在这小说里元稹把他同美女莺莺的恋爱经过写出来。公布出去。
元稹虽是当时世人公认的才子。在最高雅和最通俗的两大文学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实际上元稹就是一个薄情寡义的劈腿的渣男。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业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外。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这该是多专一的情感呀!世人都觉得这是一首写真情坚贞不变的诗。
这首《无题》是元稹在发妻韦丛去世之后写的。他在诗中感叹说。自己因为修道兼爱妻去世。对男女之情已经心灰意懒。
当年巩俐、林青霞合演的改编自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同名电影。就用这首诗来表现逍遥子对沧海的不变真情。
因为这首诗。人们也往往认为元稹是个重情重义的痴心汉。觉得他对元配妻子韦丛很专一。
事实上。元稹是真情种、真专一吗?
诗中的“花业”所谓何事?(“花业”一些版本作“花丛”)世人常以花喻美人。“花业”或“花丛”就是一大堆美女。
一心要塑造自己对亡妻“守身如玉”形象的元稹。在妻子死后仍然流连女人堆。这与他自己标榜的爱妻死后心灰意懒。不再动情。出入之大。令人咋舌。
或许是考虑到社会舆论。元稹将这种主动的“流连”粉饰成被动的爱恋。实在有太多女人喜欢我。这不是我的错。我还是一个思念亡妻而无心花丛的好男人啊!
元稹这种粉饰自己。责在他人的伎俩。就在《莺莺传》这部传奇小说里用过。因而显得更为炉火纯青。
元稹发达前结识了一个姑娘。名叫崔莺莺。两人同宿同居。莺莺容貌美丽。富有才华。元稹深为迷恋。但是不久元稹进京赶考。与莺莺分手。并写了艳诗来记录两人的恋爱过程。坦白的说。就是把他们啪啪啪的经过写成诗歌传播出去。这大约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璩美凤光碟事件。
这段恋爱。被他自己写成传奇小说《莺莺传》。流传千古。王实甫的《西厢记》即是根据此改编的。
在《莺莺传》的结尾。化名为“张生”的元稹。一边在酒桌上向朋友们展示莺莺情诗的热烈与身体欲望的暗示。一边感叹莺莺这样的女人实在是祸水妖孽。自己作为一个大丈夫。应该动心忍性。与之断绝。这一番言论。顿时赢得满堂男性的一片掌声。
自己始乱终弃。却说别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自己行为薄幸。却自我粉饰成“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用“忍情”为自己的无耻行径辩解开脱。渣男一个!
于此同时。元稹诗名远扬。荣登京兆尹、太子太保韦夏卿座上宾。最后娶了韦丛为妻。成为韦府东床。
几年后他赴四川上任。结识有“女尚书”美誉的才女薛涛。薛涛比元稹大11岁(一说9岁)。但这不妨碍才子对才女的怜惜与懂得。一千年后。张爱玲载在胡兰成手里。估计也是逃不开才子式的怜惜与懂得。
元稹和薛涛恩爱缠绵数年。奈何发妻韦丛病死。元稹需回家打点丧事。只好分开。临走前。元稹承诺一定会来接薛涛的。这承诺相当于今天男人对二奶说:“别急。我老婆就要挂了。大房的头衔迟早是你的。”
可是。这一去。元稹再无音信。等他数年后想起薛涛准备去接她时。路过南方。遇见乐人刘彩春。被她一首歌唱动了心。就淹留于彼地。缱绻忘返。
元稹对韦丛是懂得。他懂得韦丛作为一个门阀贵族世家女子的价值。凭借韦家。他才有了进阶的底气和身家。有了沾沾自喜的荣耀。
元稹对莺莺是懂得。他懂得莺莺作为娼家女子的价值。他对莺莺。先是耽于美色。意图亲近。后是通晓内心。意图亲密。他也懂得莺莺年轻单纯。想要脱离娼籍。终身有托的梦想。却始乱终弃。对元稹来说。莺莺是自己困顿时生理和情感的寄托。是自己腾达前酒桌上的谈资。更是自己流连花丛。风流但不下流。人品贵重的最好人证!
元稹对薛涛也是懂得。他懂得薛涛作为当时最负盛名的女诗人的价值。他初到四川。精神空虚。薛涛是他最好的文学伴侣。是与自己在文学文化上最能对话的女人。她的“女尚书”名号也不是空给的。自然还是自己当政四川时最合适的“左膀右臂”。他也懂这个情感漂泊的女人内心最深切的渴望。所以许以婚姻。可是郑重的许诺。却成了一场笑话。何其轻薄!
元稹对刘彩春还是懂得。他懂得她作为彼时最有特点最善歌吟女歌手的价值。听着自己的诗词变成小调。清婉地从她的歌声中传送出来。那种熨帖与满足是什么都比不了的。
元稹作为一代才子。从不吝啬自己对女人的懂得。他续娶的裴氏。出身贵族。同时他忙着添置妾室。生儿育女。把婚姻当成自己官宦生涯的铺路石。连陈寅恪先生都指摘他“宦婚”。
元稹于女人的懂得。是他人生最成功的投资。可惜。这懂得。与尊重无关。与怜惜无关。更与爱情无关。
从根本上来说。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欢迎关注“周公子曰”。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其他观点:
故事梗概大约是:
张生来普救寺。遇见姨母一家人。姨母女儿就是崔莺莺。
张生和崔莺莺相遇。互相倾慕。(《会真记》中最具价值的是描写二人感情部分别具情致。)
张生想和崔莺莺在一起。丫鬟让张生去找媒人说和婚事。张生说:“索我于枯鱼之肆。”(出自《庄子·外物》。意思是我等不了那么久。渣男苗头)。于是崔莺莺抱着自己的枕头去找了张生。就是自荐枕席。
张生赴京赶考没成功。回来后再去赶考。离开了崔莺莺。
张生薄幸崔莺莺。始乱之终弃之。最后却还说崔莺莺是妖孽。说自己是忍情。抛弃崔莺莺是及时悔过。(渣男实锤)
鲁迅先生评价《莺莺传》。主要有三点:
元稹以张生自居。
有些部分写的十分有情致。
“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故亦可观。”
3.最后文过饰非。(文章掩饰自己的过错)
“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除了鲁迅先生。还有一些人也认为《莺莺传》的原型就是元稹和他的表妹崔莺莺。
宋代的王性之认为张生就是元稹。崔莺莺是元稹的表妹。依据包括:
元稹的外公叫郑济。
唐代《崔氏谱》中写到。永宁尉崔鹏。娶了郑济之女。生了崔莺莺。
但有些人认为。崔莺莺姓崔。崔在唐朝是大姓。元稹为了攀高枝娶了韦丛。舍弃了崔莺莺不合理。
总之。元稹很可能就是张生本人。做了始乱终弃的事儿。但是实际情况也不能轻易下结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1779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莺莺,自己的,西厢记,女人,花丛,才子,始乱终弃,妖孽,巫山,文过饰非
没想到大家都对元稹写的《西厢记》,真的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西厢记》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写的。而非元稹所著。当然。王实甫所写的这出戏剧《西厢记》。就是根据唐朝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