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中国古代诗人之所以用梧桐和芭蕉来抒发愁怨。从源头上来说。中国古典文学中讲求“比”、“兴”手法的运用。朱熹《诗集传》曰: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文中“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是因为彼物和此物有着类似的特点。所以二者才有互相烘托的意境。
古人又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自然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类的发展规律。自然事物的荣枯对应者人类事物的兴衰。而人的社会属性又会对自然之物加之以投射。于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自然事物“梧桐”、“芭蕉”就变成了一种象征。变成了一种文化的载体。
从本体上来说。梧桐在秋天是最早落叶的。据记载南宋市情风物的著名笔记《梦粱录》所记。梧桐在宋代宫廷里专门用来报秋。《广群芳谱•木谱六桐》也有载:“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在萧瑟与孤寂的秋天。风吹叶落。雨滴梧桐。秋雨凄凄。秋风习习。对于古代的文人骚客来说。真是触目成愁。到了后世。梧桐成了文人墨客笔下孤独忧愁和离情别绪的意象。
而芭蕉也总是唤起人们的愁苦心绪。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芭蕉总是和雨相伴而来。雨打芭蕉。打去风流。只剩凄苦。于是芭蕉夜雨也成了文人笔下各种难言愁绪的载体。
孤独寂寞之梧桐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末代国君李煜李煜兵败降宋。被囚汴京时所作。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感情真挚。形象生动。被称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词中钩月、寂寞梧桐、锁清秋几个意象描绘出了词人清秋夜晚所见之景。特别是其中的梧桐。茂密的梧桐树叶已被薄凉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光秃秃的枝丫和零落的几片残叶在秋风中叹息。即便这寂寞的梧桐和凄清的秋色让人伤感。但也被“锁”在这深院中无人顾及。词人更是暗喻自己孤寂落魄。思念故乡的愁绪。
离情愁绪之梧桐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梧桐也多用来表达离情愁绪之苦。比较著名的当属唐代著名诗人、词人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两句是这首诗的神来之笔。闺中思念不归人的女子。漫漫长夜。辗转难眠。三更夜雨。滴落梧桐。一声又一声。梧桐树叶承受不住这么多雨水。滑落边缘。又一滴又一滴。砸向那无人眷顾的石阶。没完没了。直到天明。
文中通过对梧桐、雨水、空阶等意象的描述。将闺中怨妇的离情愁绪蔓延开来。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给人无限的想象力。回味无穷。
相思不尽之芭蕉 |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芭蕉也多用来表达相思之愁。比较著名的如郑板桥的《咏芭蕉》: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芭蕉叶子总是那么多情。一片叶子才舒展开后底下又有新的叶子生长。舒展不尽。而诗人赋予芭蕉的思念之情也绵延不绝。前句写芭蕉的缱绻多情。引人相思惆怅。后句写风吹雨打芭蕉叶。声声作响。砰砰不停。更让人愁绪满满。秋思顿生。
在历史的长河里。梧桐和芭蕉的诗句数不胜数。文人墨客赋予梧桐和芭蕉不同的情感色彩。穿越历史的迷雾。透过他们清冷的诗句。还原了诗人们当时的心境。让我们有幸体会到他们的愁绪。带领我们走进一个不一样的历史时空。
其他观点:
总得有一种事物做为思想的寄托。这是古人的发明。比如\"章台\"是指柳。借以离别。当然是从典故里来。玄都花指桃花;桂华代指月亮等等。
其他观点:
1.梧桐:这个意象象征高洁美好品格。象征忠贞爱情。同时又寄托孤独忧愁的情感。
主要是因为一到秋天。雨滴梧桐。风吹落叶。一派凄清悲凉的景象。于是梧桐就成了愁怨的意象。
例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
又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描写南渡后词人晚年寡居的凄凉与愁苦。
2.芭蕉: 此意象常与忧愁、凄苦的心境相连。芭蕉经常被用以喻指自己的愁思。
一因为芭蕉叶半蜷。好像人受委屈低下头不开心时的样子。往往是愁苦心情的象征;二因为芭蕉青绿时。往往是梅雨季节。春去夏来。雨打芭蕉。滴滴哒哒。给人愁苦之感。
举两例说明。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写女子不得与情人相会的愁思。幽怨。
又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无情的时光已催红了樱桃。染绿了芭蕉。更是把青春韶华人生抛在后头,使人惆怅,心头泛起更重的忧愁。
自然界。梧桐叶落。芭蕉雨愁。容易引人愁思。诗人们灵心善感。多愁善感。由物及人。触景生情。他们笔下的梧桐芭蕉等代表愁苦。成了愁怨的象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172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芭蕉,梧桐,愁绪,离情,意象,一叶,清秋,愁苦,寂寞,词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古代诗人为什么经常用梧桐和芭蕉来抒发愁怨?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中国古代诗人之所以用梧桐和芭蕉来抒发愁怨。从源头上来说。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