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鲜卑,突厥,柔然,契丹,女真,蒙古哪个汉化程度高?
原创

匈奴,鲜卑,突厥,柔然,契丹,女真,蒙古哪个汉化程度高?

好文

热门回答:

七个民族中。契丹漢化程度最高!

其他观点:

窃以为鲜卑汉化最彻底。自鲜卑建北魏之后。隋唐盛世甚至是宋朝都承其制。很难说的清是北魏汉化还是朝代北魏化。就农耕文明而言。的确也是鲜卑汉化的最为彻底。

匈奴的起源我们就不多说了。它从战国时期就开始对中原的王朝形成威胁。不得已之下秦、赵、燕三国才会起各自造了长城来抵御这些来去如风的游牧民族。赵国大将李牧曾一度在雁门关下覆灭十万余匈奴骑兵。此后中原王朝守在长城边上的卫兵胡子都白了。也没等到匈奴人的影子。可见是被李牧打怕了。秦始皇能席卷天下也得益于此。没有外敌的骚扰。秦始皇才能将兵力转为攻伐各国。

但是匈奴人在秦汉时期又开始发展壮大。他们在一个叫冒顿的首领带领下。建立了带有集权性质的匈奴帝国。对汉朝形成极大的威胁。汉高祖刘邦同志不服气。就率领大军与他们打了一仗。结果就有了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白登之围”。经过“文景之治”的汉朝总算恢复了元气。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西域三十六国。又派出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大将轮番对匈奴发起凶猛的攻击。匈奴逐渐式微。在汉宣帝时期发生了分裂。

其中北匈奴在汉朝以及乌桓人的夹击下。逐渐向西退却。命运多舛的他们终于在公元4世纪再次绽放了光彩。不仅在多瑙河、德涅斯特河附近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更是出现了让欧洲战栗不已的匈奴领袖“上帝之鞭”阿提拉。

等到阿提拉死后。几个儿子争权夺利陷入分裂。强盛一时地跨欧亚大陆的匈奴帝国轰然倒塌。匈奴人逐渐融入匈牙利、土耳其、罗马人中。再也不见。

而与北匈奴对立的南匈奴在南北朝也上演了一番建立王朝的好戏。但最终被强大的鲜卑、柔然所灭。匈奴人也逐渐融入鲜卑、汉人中。作为个体的匈奴族从此不见史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匈奴人其实是在亚欧两洲开枝散叶了。如果说它是被汉化也不完全准确。应该说是被其他种族征服才被迫融入的。所以匈奴人的汉化程度并不是太高。

鲜卑人其实在战国时期也有。不过它当时的名字叫“东胡”。他们生活在辽河上游。以渔猎为生。但打仗与匈奴一样。皆是人人骑马。来去如风。机动性强。但是“鲜卑”其实是随着曹操北征乌桓才出现的。也就是说乌桓人消失后。鲜卑人才出现在历史舞台。可见他们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公元4世纪时。匈奴人在欧洲以征服者的身份出现时。鲜卑人也充满野心向着富饶的中原前进。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五胡乱华”时代。

白鲜卑人慕容氏在这个时期建立了前秦、后燕、西燕、南燕等国家;而鲜卑乞伏氏建立了西秦;鲜卑秃发氏建立了南凉;鲜卑拓跋氏建立了代国、北魏;而宇文氏建立了北周。所以说鲜卑族是南北朝的主角。这话一点也不为过。不过这些国家中真正成了气候的是拓跋氏建立的北魏。

人的价值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是在于如何打好一手烂牌。拓跋珪就是这样一个能将烂牌打好的牛人!他奋力将部落从独孤部、贺兰部、匈奴铁弗、柔然等强大势力中带出。打造了一个十六国中的一个中等势力的国家。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这话同样适合用在北魏其他几代皇帝身上。到了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当政时。北魏已经灭掉了夏、北燕、北凉等小国。基本统一了北方。

这样一来。随着他们入主中原。汉人文明的影响也不期而至。到了北魏第六代皇帝孝文帝拓跋宏当政时。鲜卑人的游牧本性自然失去。所以他借势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少数民族主动汉化的改革。在史书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

就这样鲜卑人将他们的马蹄声留在了草原上。而把心交到了汉文明之中。一个伟大的民族隐没在从平城到洛阳的古道上。如此一来使得北方各族加快了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他们将自己豪迈坦荡的性格融入到温雅文明的汉人血液中。再也不分你我。从而造就了伟大而开放的隋唐盛世。

可以说。北魏改革奠定了多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根基。它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交汇到一起。更使中原文明多了些彪悍的精神内涵。这就造成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儒家的单极文化格局被冲破。中华民族迎来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从而兼收并蓄。博大精深的崭新时代即将来临。

突厥这个名字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南北朝西魏大统八年。追溯其源头到现在仍然没有定论。《北史》称其发源地为咸海。《周书》则认为其发源于漠北索国。同时《隋书》说其是北凉杂胡。而在唐朝。史学家们又认定海东的阿史那部是真正突厥人。

不管其原始出身怎样。但它于隋炀帝时期已经拥有战卒百万的大势力。后来让唐朝受尽苦头的吐谷浑。让宋朝闻风丧胆的契丹都是它的小弟。可想而知它是如何的强大。某种意义上来讲。隋炀帝的灭亡跟突厥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他的天下处处烽火时。其精锐部队困在北方无法调动平叛。直接让所谓的“十八路反王”将其政权推翻。

真正对突厥头疼的是唐朝的李渊。他被突厥人逼的没办法。只能数次通过行贿突厥将领。高价雇佣突厥兵士才算将突厥安置下来。但到了太宗时期。随着突厥的分裂。这个局面被打破了。

西突厥向西而行。其中一支公元626年流浪到欧洲。征服了保加利亚。建立了“大保加利亚”。为融入当地社会。自称“古保加尔人”。还有一部分逐渐征服了西方诸多地盘。已经向南推进至克什米尔。向北到达了阿尔泰山。西方已经侵吞了萨珊王朝部分地区。但随着唐太宗的用兵。西突厥的“都陆”、“弩失毕”两个最大的部落投降唐朝。唐朝的边境就此延生到中亚。你以为西突厥就此销声匿迹了吗?答案是错误的。

公元13世纪。西突厥一支分支进入了小亚细亚。依附于塞尔柱人建立的鲁姆苏丹国。这支突厥分首领叫埃尔托格鲁尔。他的儿子叫奥斯曼。奥斯曼在公元1300年自封为苏丹。从此对拜占庭帝国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而为了扩大影响力。奥斯曼将自己的部落的名字改成自己的名字。即奥斯曼人。他建立起的国家就是后来的“奥斯曼土耳其国”。其中“土耳其”的字面意思就是“突厥”。

还有一个向西行进的突厥部落在中亚建立了萨曼王朝。而后来又建立了伽色尼王朝。这个王朝曾17次征服印度。其首领马穆德甚至将旁遮普省并入了伽色尼。又极力推行伊斯兰教。这个影响一直到了近代。也是“印巴分治”的根源。当然突厥人在印度的影响远不止此。后来中亚强大的帖木儿帝国与印度的莫卧尔王朝都是突厥人建立的。印度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泰姬陵”就是突厥君主沙杰汗为其宠妃建造的。

再说回东突厥。薛延陀以及吉利可汗在贞观三年先后臣服于大唐。但随着内迁进定襄和长安地区。草原上的东突厥逐渐式微。唐玄宗时最后一个东突厥部落投降大唐。其帝国从历史长河中消失。东突厥就此沉沦了吗?答案并非如此。

唐末时期。突厥人李克用建立了后唐。臭名昭著的突厥人石敬瑭建立了后晋。沙陀突厥人刘志远建立了后汉……之后随着后周和北宋的讨伐。东突厥才算真正完全融入汉人之中。再也难分彼此。

以此可以看出。突厥人不仅是汉化。更多的是融入了世界各地。如今的保加利亚人、土耳其人、印度人、中亚人等等许多地区都有突厥人的血统。要说其汉化程度真的不如其他历史上的少数民族。

柔然是一个昙花一现的草原民族。自身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好像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让人摸不着头脑。

“柔然”从字面意思来看是“天堂”的意思。他们没有明确的来源。据史学家们推测。他们极有可能是草原各部落的混血儿。北魏道武帝天兴五年。柔然人突然冒了出来。建立了柔然帝国。其首领是社伦。他们没有文字。传说用羊粪蛋记录兵将数量。用刻木记载军国大事。就这样一个民族。成了继匈奴、鲜卑之后的第三个草原帝国。

历史对其记载不多。但是它是如何分裂灭亡倒是提了一笔。大统十三年。突厥人联合高车。突然对柔然发起攻击。已经沉寂好久不曾打仗的柔然人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柔然王被迫自杀。西部柔然王子带领一批人投降了北齐。东部柔然后来投靠了西魏。而属于柔然人分支的阿尔瓦人趁突厥人南下之机。到了南俄草原收容了匈奴人阿提拉的后代。之后有了他们著名的首领巴颜。

他们以匈牙利平原为基地。四处出击。导致了欧洲具有深远影响的大迁徙。欧洲历史称其为“第二次黄祸”。然而随着他们对君士坦丁堡进攻的失利。阿尔瓦汗国开始沉沦。公元791年。日耳曼人查理曼率领着他的军队推平了阿尔瓦人的城堡。这些最后的柔然人的后代被迫放弃多瑙河北岸。撤往地广人稀的班诺尼亚。现在的他们生活在阿塞拜疆和达吉斯坦两个地区。也是有柔然血统唯一留于世的民族。

柔然在中国的历史来的快也去的快。我们很难知道现在哪个民族是他们的后裔。但南迁的柔然人绝对避免不了被汉化的结局。但是他们在欧洲仍然有着存在于世的后代。所以说汉化并不彻底。

将这两个民族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有着前后的延续关系。且都是草原一时的霸主。

先来看契丹:契丹民族诞生于唐朝的松漠都督府。在唐玄宗时期一度被安禄山揍成了孙子。直到他们的伟大领袖耶律阿保机出场。但是就算他厉害。也从未敢与江河日下的唐朝起冲突。而是在唐朝政府的命令下。不断出兵室韦、女真等地。直到唐灭之后。建国称帝。

当五代十六国乱世更迭。耶律阿保机的野心也涌现出来。他也想逐鹿中原。但在征高丽之后便一病不起。没有完成其雄心壮志。徒留一声叹息。皇位不可避免的传给了太子耶律倍。他是一个受过儒学严格教育的契丹人。所以在他的任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全面向中原王朝看齐。使得契丹这个游牧民族较早的进入了封建时代。

但是随着金国的崛起。封建化极深的契丹王朝已经是腐朽不堪。保大五年。辽天祚帝被金人擒获。立国219年的契丹就此灰飞烟灭。作为一个国家的契丹虽然灭亡。但作为一个民族的契丹却还有着坚强的韧性。耶律大石沿着匈奴、突厥走过的路西行。在叶密立城建立了西辽。

西辽的成名之战是“卡特万会战”。这是中亚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战役。它使得突厥势力从此退出了中亚地区。而耶律大石也将契丹重新带入高光时刻。建立了东起哈密。西至咸海。南抵阿姆河。北达叶尼塞河的庞大帝国。

但是这种高光时刻没有维持多久。到了耶律大石孙子执政时期。蒙古大将哲别带着大军来到此地。西辽迅速被蒙古人消灭。部分契丹人逃到了如今的伊朗克尔曼省建立了“儿漫王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后西辽。

而留在原来地方的契丹人则比西去的契丹人更惨。被金国、蒙古、宋朝连番追杀。最后被迫融入女真、蒙古、汉族之中。少数人融入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土族、朝鲜族之中。14世纪之后。“契丹”这个名字已经完全消失于历史中。再也难觅踪影。

再来看蒙古:蒙古族是继契丹以后。又一个草原霸主。这个伟大民族的祖先应该是室韦。他们深受契丹人的欺压。所以结成了以塔塔儿为首的“反辽联盟”。12世纪。塔塔儿联盟已经瓦解。蒙古部在合不勒的率领下异军突起。与塔塔儿人发起了战争。1162年。蒙古人最伟大的英雄铁木真诞生。他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逐渐走向成功。

到1206年。铁木真已经成为草原上真正的主人。在不儿罕山大会中。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人走上了世界舞台。

之后。“成吉思汗”几乎成为世界史上征服者的代名词。他轻而易举的将中亚说一不二的花剌子模征服血洗。道人丘处机有一句诗“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说的就是这个国家的遭遇。就这样花剌子模人从这个世界上完全的消失。此后更是大举进攻高加索地区。基辅等一大批俄罗斯城市沦为废墟。

元太宗八年对欧洲的西征更是让整个人类世界瑟瑟发抖。保加尔人、钦察人、阿兰人、波兰人、匈牙利人等等。都受到了羞辱性的征服。看看蒙古人在中国之外建立的几个汗国就知道了。钦察汗国为现代俄罗斯奠定了基础;察哈台汗国为现在的新疆和乌兹别克斯坦奠定了基础;窝阔台汗国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伊尔汗国最终融入波斯。对现代伊朗影响巨大。

而进入中原的蒙古人。在耀武扬威不足百年之后。被乞丐出身的朱元璋给逐出中原。回到漠北。继续在草原称王称霸。但后来也经历了分裂。东蒙古被称为“鞑靼”。西蒙古被称为“瓦剌”。之后更是交替对明朝形成威胁。有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也有于谦主持的“北京保卫战”等。这都是明朝与蒙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到了清朝。蒙古人依附于满清人。形成了满蒙通婚的习俗。将两个民族的利益牢牢绑在一起。但仍然避免不了野心家的出现。如葛尔丹、阿拉布坦等等。

到了民国。最令人痛惜的事情发生了。1924年。外蒙古在苏联的支持下。非法通过了独立国家宪法。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之后由于日寇的入侵。国民政府为了得到苏联的支持。被迫承认了外蒙古独立的事实。

到了现在。蒙古族仍然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比较多的。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建设国家奉献出各自的力量。应该得到尊敬。

总而言之。契丹与蒙古。是与汉族接触比较多的少数民族。尽管两者一度都将儒学作为自己的文化根基。但其自身的生活习惯以及语言文字都相对独立。与鲜卑完全融入汉族来比。融合度是稍微差了些的。

女真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唐朝时候的黑水靺鞨。到了辽代有了女真之称。第一次女真人走上历史舞台是1115年。他们的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一度将北宋灭亡。岳飞一生都在与他们打仗。但金朝没有学习农耕民族的先进文化。推行野蛮政治。很快被后起之秀蒙古人给灭掉。之后余部退回白山黑水之间。以图东山再起。

明朝末年。女真族一个划时代人物出现。他的名字叫努尔哈赤。他统一了女真各部。重新建立了先祖建立的“金国”。史称“后金”。1635年。其继承人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族。并在次年改国号为“清”。我们最熟悉的少数民族就这样走上历史舞台。

1644年。大清入主中原。开始了对中国长达二百多年的统治。他们运用汉人文化来统治国家。但满人自身却以特权阶层存在于整个国家上层。“八旗制度”就是他们独立于汉人之外的一项基本制度。

随着辛亥革命。清政府被推翻。满人特权也不复存在。大量纯正血统的满人逐渐融入汉人之中。抗战结束后。我国对实行了一次人口普查。纯正的满族人仅剩八万余人。可见满族人血统蜕化之快。

现在的满族人。遍布东三省、华北、新疆、甘肃等地区。在各行各业都有着成就。如书法家启功、我们熟知的歌唱演员那英。著名作家王朔、演员关之琳、吴京等等。都是满族人。可以说他们完全融入到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很难再分满汉。

从以上来看。无论是国家体制还是民族文化。民族融合程度最高的莫过于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其他民族尚且可以找到后裔或者现存的纯正血统。而鲜卑族则已完完全全融入汉族。再无一丝涟漪。显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在古代历史中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正式国号。更不特指所有的民族和疆域。正是有匈奴、鲜卑、柔然、蒙古等等所有的少数民族的加入。才形成如今正式的“中国”。无论是哪个民族的融合。如今来看都是中华民族一大幸事。

历史的赞歌应该献给那些主动拥抱文明。甘愿奉献血统的民族。他们都是中国民族日益兴旺的本源。

参考资料:《中国民族史》、《另一半中国史》、《匈奴帝国》、《蒙古帝国》等

其他观点: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目前拥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灿烂的中华文化。也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

漫长的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与交流是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融合的方式也多样化。融合的领域也多样化。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一直没有间断过。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也不少。比较重要的民族融合有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宋时期等。

古代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汉民族吸取少数民族的某些因素。少数民族也积极汉化。中华民族如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汉族是传统的农耕民族。北方还有不少游牧(渔猎)民族。双方基本上以长城为界。汉民族会积极学习游牧(渔猎)民族的某些长处。比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游牧民族为了进一步发展。也会积极采取汉化政策。比如孝文帝改革。

古代汉民族的文明程度较高。一些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也比较合理。强烈吸引了周边少数民族。不少少数民族为了进一步发展会采取积极的汉化政策。将汉文化与本族文化交融。我们分析北方游牧(渔猎)民族汉化程度的时候。将其界定在建立政权时期。而不是看整个民族发展过程。如果看发展过程的话。那些已经和汉族融合的民族无疑汉化最深。所以我们只看当这个民族建立政权时期的汉化程度。

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这些少数民族哪个民族的汉化程度最高呢?

这些民族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汉民族影响。有些民族甚至最后与汉民族融合。成为汉民族的一部分。或者与其他民族融合。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柔然

柔然的汉化程度应该是最浅的。匈奴、鲜卑之后。柔然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柔然面对的不是汉族政权。而是鲜卑政权。鲜卑政权汉化都有一个过程。那么柔然汉化的程度更加有限。所以我觉得。柔然是以上民族中汉化最浅的一个。

突厥族的汉化程度也不深。突厥崛起时期处于北朝后期和唐朝前期。北周和北齐时期。突厥政权最为强大。当时北周和北齐政权都要好好侍奉突厥。突厥族当时的政权汉化程度也比较浅。隋朝建立以后。和东西突厥基本上处于战争阶段。突厥政权的汉化程度也比较浅。基本上还是以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隋朝。

唐朝建立之后。双方也基本上处于战争状态。唐太宗时期攻灭了东突厥。唐高宗时期攻灭了西突厥。突厥政权被攻灭之后。一部分与其他民族融合。一部分西迁。突厥政权存在期间。汉化程度有限。

匈奴族的汉化程度也不是特别深。看匈奴要分阶段来看。匈奴没有分裂之前。汉化的程度相对比较浅。那时匈奴和汉朝长时间处于战争阶段。匈奴在中行说的建议下减缓了汉化过程。匈奴基本上还是生活在大漠一带。与汉朝的交往相对较少。匈奴基本上保持着自己的原生状态。

匈奴分裂之后。情况出现了变化。北匈奴继续保持着自己的习惯风俗。汉化程度相对比较浅。南匈奴的一部分则内迁。与汉民族融合。这部分匈奴人的汉化程度比较深。十六国时期。建立了一些汉化的匈奴政权。十六国之后。这一部分匈奴人与其他民族融合。

契丹建立的辽国政权。存在时间比较长。长达两百多年。辽国虽然没有入主中原。但是辽国却占领了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是传统的汉地。辽国为了统治这一区域采用南北面官制。采用汉制治理汉人、国制治理国人。

辽国虽然采用一些汉制。但是辽国的汉化程度并不是特别高。契丹国制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相对来说。契丹汉化的程度并不是特别深。

蒙古建立的元朝是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王朝。蒙古入主中原之后。建立了统一王朝。蒙古人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汉化政策。不仅元朝采取了汉化政策。蒙古其他汗国也纷纷本地化。元朝统一全国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比如。中央设立中书省、御史台、枢密院。地方设立行省制度。文化上一定程度上采用儒家文化。经济上适应农耕文明。

蒙元统治者对于汉化一直都持相对保守的态度。在蒙古留着大本营。蒙古人实行四等人制。汉人和南人处于第三和第四等。蒙古人则高高在上。这种情况下。蒙古人的汉化程度也相对有限。蒙古人在汉化的同时还保持着自己原有的特点。一方面蒙古人在汉化。另一方面蒙古人也影响了汉人。

鲜卑族入主北方以后。在开始推行全面的汉化政策。经济上鼓励农耕。政治上采用汉制。文化上研习儒家经典。孝文帝改革更是将汉化推向了高潮。冯太后主政时期。变更鲜卑旧制。仿照汉制。大力推行政治、经济改革。在地方推行三长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度。恢复发展农业。

孝文帝主政之后。全面推行汉化政策。将都城迁到洛阳。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改鲜卑的复姓为汉姓。比如拓跋氏为元氏;孝文帝仿照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以身作则促进胡汉通婚。此外孝文帝还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孝道。

孝文帝改革之后。鲜卑族基本上汉化。成了一个汉化程度非常深的民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融合。推动了鲜卑社会、经济、文化进步。

女真族(满)的汉化程度比较深。女真族的汉化其实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金国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清朝时期。

金国时期。女真占据了北方地区。与南宋以淮河为界。金朝的统治区域是传统的汉民族北方政治核心区域。宋金疆域稳定之后。金国的首都有时候在中都(北京)。有时候在汴梁(开封)。这些地区都是传统的汉地。金朝为了统治这一区域实行汉化。比如采用汉族的谥号、庙号制度。中央官职。地方行政制度等多方面也都采取汉化。

金朝大力推行儒家文化。推动文化进步。女真贵族改汉姓、著汉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女真的文字、语言也都纷纷汉化。金朝推行汉化政策。形成了不同于宋朝的独特文化风格。不少人认为女真族已经实行了全面汉化。史称:

南渡后。诸女真世袭猛安、谋克往往好文学。喜与士大夫游。

金朝中后期各个皇帝的文化素养也非常高。金章宗更是被称为小尧舜。

清朝是另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王朝。清朝统治近三百年。清朝统治期间。汉化程度很深。清朝的方面政策与制度和汉族王朝没有什么区别。清朝文化就是汉族文化。清朝没有汉化的地方可能就是发型、服饰等人少数方面。清朝皇帝和汉族皇帝在本质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清朝也以儒家文化为正宗。清朝实际上是满汉地主联合统治的政权。

清朝中后期以后。满族本民族的语言基本上被摒弃。全面使用北方方言;满族文字也基本上被摒弃。使用汉字。满族人的姓氏也逐渐汉化。虽然皇帝一再禁止改用汉姓。但是效果一般。辛亥革命之后。满族基本上改用汉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寄心梦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4:11

    突厥,汉化,匈奴,契丹,鲜卑,民族,女真,蒙古,王朝,汉族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4:11

    没想到大家都对匈奴,鲜卑,突厥,柔然,契丹,女真,蒙古哪个汉化程度高?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4:11

    七个民族中。契丹漢化程度最高!其他观点:窃以为鲜卑汉化最彻底。自鲜卑建北魏之后。隋唐盛世甚至是宋朝都承其制。很难说的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