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用到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的来历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原创

在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用到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的来历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好文

热门回答:

谢谢邀答。姜的《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篇诗是姜夔廿十一岁时路经扬州。有感而作。开篇以。"名都"、"佳处"和"春风十里"等句勾勒出扬州往昔的繁华。反映出作者对扬州的深情向往。但当解鞍驻马之后。映入眼底的不过是"荞麦青青"和"废池乔木"、进入耳鼓的只是一片号角之声。虽然二十四桥得以幸存。但只有桥下的碧波洗荡着天上的冷月。"玉人"已不知去向。箫声呵。再也难以听闻了。面对桥边的红芍药花。止不住产生这样的感慨。你年年按时开放。倒底为谁绽开笑容。物是人非。伤国忧时的悲痛之情。。表现得含蓄。深挚。有力。

本篇善于抓住扬州城的特点。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来烘托词人凭吊国家残破的思想感情。这种对比。不仅表现在扬州城市面貌的变化上。而且表现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上。姜派词人。注重格律。句句讲求。字字推敲。不是从生活中提炼语言。而是善于从唐诗。从李贺、李商隐、温庭筠等晚唐诗人的句中提炼出好字面。这就往往把使事用典的范围弄得较为狭窄。本篇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就是这种创作思想的反映。但是。由于它用得通灵活脱。与内容、感情、意境结合得恰到好处。并且从"难赋深情"中。引出时事巨变。比一般引用似更深入一层。只要纵观全词。抓住上下片的内在联系。那么。就不能认为"青楼梦好"等句是在追求过去的好梦。词中"冷月"的"冷"字。"清角吹寒"中的"清"字。"寒"字。都较准确、鲜明。不仅烘托了环境气氛。且有助于意境的深化。这不是只涂饰字面所能达到的。

姜夔善"自度曲"。这不仅发挥了他精通音律的特长。而且丰富了词的形式和韵调。他的"自度曲"近似乐府诗的"即事名篇"。例如这首《扬州慢》。就可以看出作品的思想倾向。有时。标题无法反映词作的思想内容时。他还善于在词前冠以小序。古人认为他"小序甚可观。苦与词复"。(见周济《宋四家词选 序论》)这种评语是就他全部作品而言的。他做某些小序写得比词本身更有诗意。更加优美自然。原因是他的部分词作过分讲求词的格律。结果反而损害了调的内容和形象。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姜词"虽格律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即指这一部分作品而言。值得指出的是。本篇与下面那首巜暗香》的小序。却与词的内容配合的很好。有助于加深对词的理解。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巜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古代咏梅的诗词很多。但是。正如张炎在《词源》中所说"诗之赋梅。唯和靖(林逋)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巜疏影》二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张炎对林逋的《山园早挴》。和姜的《暗香》、《疏影》评价是很高的。姜夔这两首词虽无重大社会价值。但它能从现实的观感中引起诗兴。摘林逋的诗句为词牌名。并由此生发开去。立意超拨。另创新机。构思绵密。错综回环。而且自度新曲。叮当成韵。铸词造句。意到语工。丽而不淫。雅而不涩。在艺术上颇有独到之处。我们在这两首词中。选了前首《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了作者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暗香》、《疏影》与《扬州慢》一样前无古人。纯属自创。经过歌伎演唱实践检验。作者自诩为"音节谐婉"。当时曲谱。今己不传。但读起来仍能琅琅上口。叮当成韵这首词。词句秀美。用字精工。"冷"、"压"的准确鲜明。虚字的恰当适度。都有益于诗意的增强。全篇除"何逊"一句以外。没有其他典故。很难得出"过分雕琢字句"致使词意难明"这样的结论。丨

其他观点:

谢邀请:姜白石江西泒词人。辞句精美。典雅高远。冷艳灵如野云孤飞。去留️痕。精深华妙。独鹤与飞0⃣️此词名篇。乃诗人二十余岁路经扬州所见所感。用昔日的繁华。反衬今日的凄凉0⃣️淮左名都。竹西佳处0⃣️对偶用典。典出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0⃣️(黍离)乔木。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感伤周室颠覆。凭吊故国之意0⃣️

春风十里。黍离之悲。杜郎俊赏。青楼梦好。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写尽昔日的繁华。今日的胡马窥江。山河破碎。物是人非。诗人对往昔的留恋向往。现实的悲伤惋惜0

本人古风巜金陵怀古》也表达的思古之幽情:秦淮春色柳如烟。流初染金陵城0⃣️

寒水笼烟️色冷。紫雾迷离桃花津0⃣️

胭脂锁寂寞井。奢华竞逐王谢燕0⃣️

舞榭曲终玉树。隋宮余恨张丽华0⃣️

朱雀桥边红颜悲。凤凰台上️凄迷0⃣️

六朝繁华随逝水。天涯芳草起翠微0⃣️

️迷津渡春潮起。草長莺飞江南春0⃣️

新春伊始。春色繁。祝福天下朋友春风得意

❤️想事成。诸君教正一一流风之回雪正️十六日

其他观点:

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的词前小序。从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的描述中。作者提出了"黍离之悲"浓缩全序。

千岩老人指南宋诗人萧德藻。因欣赏姜白石才华。将侄女许配与他。"黍离之悲"指故国残破、都邑荒凉。出自《诗经·南风》中《黍离》首句:彼黍离离。

词的上片写战乱后扬州荒芜破败景色。竹西指竹西亭。扬州名胜之一。杜牧在《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杨州。"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两句出自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由此引出扬州盛景。和后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形成对比。

"胡马窥江"指高宗建炎三年。金兵侵犯扬州之事。扬州虽盛于唐代。但五代时几经兵火。早已破败。但作者巧妙避过此原因。而归因于不久前的金兵南侵事件。表达了作者反胡抗金的民族情绪。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词的下片杜郎即指唐朝诗人杜牧。他曾在扬州诗酒清狂。写过不少描述扬州的名诗篇。"豆蔻词。即指杜牧《赠别》中:"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设想如果杜牧重来。面对如今扬州的荒芜景象也会惊魂失魄。进一步突出昔盛今衰的伤感。

"青楼梦好"出自杜牧《遗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暖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春楼薄幸名"。指游冶声色场所的生活很浪漫。

"二十四桥"扬州名胜之一。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表现当年扬州二十四桥盛景。和后面"波心荡。冷月无声"形成盛衰对比。引发读者感叹!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盛产红色芍药花。这里又以桥边盛放的红芍对比人烟荒芜。这么美的芍药花。又有谁来欣赏呢?

全词引用典故的主要作用主要是对扬州的今昔盛衰作对比。抒发作者爱国仇金的愤慨之情。引起读者深刻的共鸣。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情多浓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6:37

    扬州,暗香,杜牧,二十四,十里,今昔,春风,作者,乔木,青楼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6:37

    没想到大家都对在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用到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的来历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6:37

    谢谢邀答。姜的《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篇诗是姜夔廿十一岁时路经扬州。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