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时,如果郭嘉未死,曹操能否取得战役胜利?
原创

赤壁之战时,如果郭嘉未死,曹操能否取得战役胜利?

好文

热门回答:

若奉孝在。孤不至于此。

这是曹操在赤壁战败后的感叹。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有点像:如果郭嘉在。我就不会有此惨败。

反过来说就是如果郭嘉在的话。赤壁之战就能赢。

大家都知道。如果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那他离一统天下也就不远了。

有人分析过。曹操其实是通过力捧郭嘉来打压在座的谋士。有很大的甩锅成分。

不管怎样。因为曹操这话。郭嘉的粉丝暴涨。后世对郭嘉的评价也是直线上升。各种郭吹话题也由此而诞生。

郭嘉真能助曹操赢下赤壁之战吗?

这是不可能的。

赤壁之战前的天下形势以及曹军的优势和劣势。曹孙刘三家的谋士(程昱、贾诩、诸葛亮、鲁肃、周瑜等)都有过透彻的分析。

得出的结论就是如果打。曹军必败。

贾诩曾就力劝曹操停止发动对吴战争。贾诩建议曹操先稳定荆州。对江东以防御为主。不可施以过大的军事压力。因为强大的军事压力非但不能瓦解江东内部。反而可能促成孙权、刘备的结盟。

其实贾诩这一策略。郭嘉生前用过两次。一次是对付张绣、刘表。一次是对付袁谭、袁熙。

最终的效果都非常好。

同样的情况。曹操能采纳郭嘉的建议。为何就不听贾诩的话呢?

有两个原因。

第一:此一时、彼一时。这是曹操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战。加上曹操年岁已大。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急迫感。

第二:曹操对郭嘉的期望不同于其他人。

在当时曹操的嫡系谋士阵容中。郭嘉是最年轻的。曹操甚至想在自己百年之后。将后人托付于郭嘉。

这份信任、这份期望不同别人。所以同样的建言。郭嘉说的效果要好于其他谋士。

贾诩力劝。曹操未必会听;荀彧力劝。曹操可能会听;郭嘉力劝。曹操一定会听。

如果郭嘉还在。以他对形势、局势、敌我态势的分析。他也会给出和贾诩相同的建言。那就是先稳固荆州、安抚人心。对于孙刘。伺机逐个击破。

所以说即便郭嘉在世。曹操也打不赢赤壁之战。因为赤壁之战压根儿就不能打。确实是因为当时的曹军是忧大于优。根本不能急在一时。

郭嘉的存在只能让曹操不至于惨败。不大可能会取胜。

至于曹操不可取胜的原因。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都分析过了。就不复述了。

其他观点:

郭嘉如果还在。即便曹军在赤壁不会取胜。也不至于败的那么惨。郭嘉英年早逝。实属曹操折一左膀右臂。郭嘉在世时候。为曹操出谋划策。赢得很多胜利。郭嘉做事细心稳重。看的很远。战场上出谋划策很少失手。如果他还活着。曹操征讨孙权。郭嘉会从头至尾发现问题。像船与船用铁环相连。他会阻止的。郭嘉深受曹操器重。他的话曹操会听的。

没错。曹操赤壁之战大战前夕。庞统没安好心。忽悠曹操把每艘战船用铁链铁环绑在一起。美曰其名的说这样一来。战船上铺木板。如履平地。可以防止北方军士晕船。曹操手下曾有人提醒过以防孙权他们火攻。世上很多事。同样一句话。看是谁说了?有的人说出来就是金玉良言。有的人微言轻。说同样一句话却狗屁不是。在曹操的心目中。郭嘉最值得他喜欢和信赖。他要是活着。规劝曹操。结果就不一样了。同样的事例在刘备为关羽报仇率大军讨伐孙吴。诸葛亮赵云等人苦心规劝都没用。诸葛亮哀叹。若是马良还活着。他是唯一能劝住刘备的人。马良就是那个后来失街亭。被诸葛亮挥泪斩杀的马谡亲哥哥。马良官职并不大 。是刘备的一个账下幕僚。但此人是个战略家。布兵打仗不如诸葛亮。他擅长纵观全局的发展。考虑问题很远。刘备当初得到西川。有了自己稳固的江山。离不开马良的功劳。深得刘备欣赏和喜欢。大小事总爱和他商量。连诸葛亮都赶不上。只可惜和郭嘉一样。都是英年早逝。

郭嘉和马良两人的英年早逝。给各自服务的曹魏和蜀汉两大政权。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巨大的。尤其是蜀汉。几乎是灭顶的。赤壁之战以曹魏大败。军力锐减。从而形成三国鼎力对峙格局。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夷陵之战让蜀汉元气大伤。一直到蜀汉灭亡前都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三国演义是高度美化刘备。关羽。赵云。诸葛亮。淡化了郭嘉。曹操的历史地位。马良这个人才能不在诸葛亮之下。诸葛亮是运筹帷幄帮着刘备打天下。马良这个人则是帮着刘备治理天下。俩各有千秋。维护政权才是最难的。马良活着的时候。刘备和他形影不离。大小事都依靠马良。虽然三国演义突出诸葛亮。淡化马良。但是马良在西蜀刘备政权中的巨大作用连作者罗贯中都无法掩饰的。刘备到了西川。得到马良后。他的霸业达到他的人生巅峰。刘备用欺骗手段得到西川。驱逐刘璋。西川那的人上下心里不服。马良的治国安邦良策起到巨大作用。很快西川就稳定下来。刘备当时对马良的认可已经超过诸葛亮。这一点连诸葛亮都清楚。

马家二兄弟。马良是治国英才。马谡是军事帅才。可惜兄弟俩一个命不长。一个时运不佳。马谡大意失街亭。成了历史遗憾。诸葛亮地位被罗贯中拔高。他说啥都是对的。马谡守街亭。军事主导思想没错。就像秦末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用少量的军队战胜王离的大军。韩信用几万新兵背水一战。在井陉击败了赵王歇。陈余的二十万大军。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项羽。韩信。马谡。三人同样运用置于死地而后生战术。为啥前两人能成功。马谡却失败?这就是国运所致。项羽。韩信军队那时正是势头正兴。军士无不以一当十。马谡带的蜀军。经过诸葛亮连年征战。每次都没啥好的结果。军队已经厌战。士兵斗志早已经磨没了。人们都不想再打仗了。马谡带着这样的军队。面对强大的。风头如日中天的司马懿大军。他的士兵一个个恐惧怕战。失败不是马谡所能左右的。马谡面对司马懿优势兵力。直面硬刚没点胜算。只能采取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战术。可惜蜀国国运衰竭。无法起死回生了。就是项羽。韩信替换马谡守街亭。也是一样的下场。马谡就是一个背锅侠。[尬笑]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一路有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46:00

    刘备,蜀汉,马谡,项羽,赤壁之战,谋士,都是,这是,西川,赤壁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46:00

    没想到大家都对赤壁之战时,如果郭嘉未死,曹操能否取得战役胜利?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46:00

    若奉孝在。孤不至于此。这是曹操在赤壁战败后的感叹。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有点像:如果郭嘉在。我就不会有此惨败。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