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有什么著作?
原创

钱谦益有什么著作?

好文

热门回答:

首先根据读秀。现在在市面上可以看到的钱谦益的论著大致有这些:

《绛云楼书目》 中华书局1985

《绛云楼题跋》中华书局1995

《二学集碑传》明文书局1991

《钱牧斋箋注杜诗》无出版社

《牧斋初学集》文海出版社

《国初群雄事略》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1

《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

台湾地区还有《列朝诗集》等。还有一些诗人的年谱。就不一一列举。

另外根据网页上相关资料。可以发现钱谦益还有史学著作《明史稿》(毁于火)文学著作有《牧斋诗抄》、《有学集》、《初学集》、《投笔集》(清代版被禁毁。但现在来看部分还是留存下来。并影音出版)《楞严经蒙抄》、《金刚心经注疏》等(这些似乎都找不到了)

应该客观说。钱谦益虽然后世对其有很多不太一样的评价。但是这个人的才华还是值得肯定的。在其一生中。著述不少。且很多对当下学术界有所价值。至少可以通过这些书籍。重新审视明末清初那一段时光。

其他观点: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钱谦益学问渊博。泛览子、史、文籍与佛藏。论文论诗。反对明代“复古派”的模拟、“竟陵派”的狭窄。也不满“公安派”的肤浅。他一面倡“情真”、“情至”以反对模拟;一面倡学问以反对空疏。所以他既说:“文章者,天地英淑之气,与人之灵心结习而成者也。又说:“根于志,溢于言。经之以经史。纬之以规矩。而文章之能事备矣。”(《周孝逸文稿序》)总的主张。是认为写作必兼具“独至之性。旁出之情。偏诣之学”(《冯定远诗序》)。“深情蓄积于内。奇遇薄射于外。轮囷结?。朦胧萌析”(《虞山诗约序》)。然后流露;既要能“陶冶性灵”(《范玺卿诗集序》)。又不能抹杀“古人之高文大篇。所谓铺陈始终。排比声韵者”(《曾房仲诗序》)。所以他的文章。常把铺陈学问与抒发思想性情糅合起来。纵横曲折,奔放恣肆,其意图是合“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为一体。从具体作品看。虽内容比较驳杂恢诡。但规模阔大。足以转变明文的衰微格局。振作明末清初的文风。《汤义仍先生文集序》、《游黄山记》、《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孙公行状》、《忠烈杨公墓志铭》、《徐霞客传》、 《答唐训导汝谔论文书》、《袁伯应<南征吟>小引》、 《读苏长公文》、《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梅村先生诗集序》、《楞严志略序》等篇。都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气格和论学与评诗文的见解。钱谦益是文坛奇才。诗文妙笔生花。如“而羽书之旁午。民力之凋敝。持筹蒿目。又迸逼于胸中。故其为诗曲而中。婉而多风古人。感怀讽谕缠绵恻怆之致。往往交惊杂作。”(《袁伯应<南征吟>小引》)等句。即今读之。犹酣畅淋漓。为之一新。

  钱谦益的诗初学盛唐。后广泛学习唐宋各名家。转益多师。不拘一格。他学杜甫、元好问诗以树骨力。学苏轼、陆游诗以行气机。学李商隐、韩偓诗以运用辞藻与比兴。加上他才学兼资。藻思洋溢。往往写成庞大的组诗。明亡后的诗篇,寄寓沧桑身世之感,哀感顽艳与激楚苍凉合而为一。尤有特色。《徐州杂题五首》、《狱中杂诗三十首》、《己酉岁宴集连宵,于时豪客远来,乐府骈集,纵饮失日,追欢忘老,即事感怀,慨然有作四首》、《读梅村宫詹艳诗有感书后四首》、《西湖杂感》20首、《哭稼轩一百十韵》、《左宁南画像歌为柳敬亭作》、《后秋兴》13叠104首等,可为代表。著作有《初学集》110卷、《有学集》50卷、《投笔集》2卷、《苦海集》1 卷及外集等多种。各集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为最完备。此外有《钱注杜诗》20卷。另编选《列朝诗集》77卷(顺治间刊本作81卷)。《吾炙集》 1卷。又钱陆灿节录钱谦益所作诗人小传为《列朝诗集小传》一书另刊。

人物评价:

钱谦益是个思想和性格都比较复杂的人。他的身上。不乏晚明文人纵诞的习气。但又时时表现出维护传统道德的严肃面貌;他本以“清流”自居。却而为热衷于功名而屡次陷入政治漩涡。留下谄事阉党、降清失节的污名;他其实对忠君观念并不执着(《陆宣公墓道行》诗有云:“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延龄在何许?”)。却又在降清后从事反清活动。力图在传统道德观上重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进退维谷、反复无常的尴尬状态。给自己造成心理的苦涩。虽取得南明诸王及明遗民的谅解。但仍被后世清朝皇帝所憎厌。尤其在乾隆时期。乾隆帝的一道道谕令。将钱谦益打入最低谷。不仅彻底否定了其人品。也否定了他的学问“文章哪有光?”首开对钱评价中“以人废言”之先例。此后。不仅钱本人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其著作也被禁而长期不能流传。甚至和钱同时与之有交往的人。其著作中有钱氏一序。或者有酬和之诗文。“亦在禁毁之列!“ 钱基博在《明代文学》中评价“钱氏以明代文章钜公。而冠逊清贰臣传之首。人品自是可议!” 在他身上。反映了明清之际一些文士人生态度的矛盾。但他在学界文坛的宗主地位。未因此而动摇。当其八十华诞时。归庄仍送寿联云:“居东海之滨;如南山之寿。”黄宗羲在钱逝世后所作的《八哀诗》中。仍将其引为“平生知己”。且肯定其“四海宗盟五十年”的学术地位;即使是像顾炎武至死不仕清廷。不愿列名于钱的“门生”的人。仍肯定其是“文章宗主”。近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撰写了一部百万字的史学名著。以钱谦益小妾柳如是为书名。叫做《柳如是别传》。表面上是柳如是的传记。实际上写的却是钱谦益在降清之后如何与郑成功合作反清复明。当然。也有很多人质疑、挑战陈寅恪的观点。至今仍无定论。这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 陈子龙:“阁下雄才峻望。薄海具瞻。叹深微管。舍我其谁? ”黄道周:“虞山尚在。国史犹未死也。”黄宗羲:“四海宗盟五十年。心期末后与谁传?凭烟引烛烧残话。嘱笔完文抵债钱。红豆俄飘迷月路。美人欲绝指筝弦。平生知己谁人是?能不为公一泫然。” ““王弇州后文坛最负盛名之一。”阎尔梅:“绛云楼外凿山池。剪烛春宵念昔时。鼎甲高题神庙榜。先朝列刻党人碑。邵侯无奈称瓜叟。沈令何言答妓师。大节当年轻错过。闲中提起不胜悲。”归庄:“先生通籍五十余年。而立朝无几时。信蛾眉之见嫉。亦时会之不逢。抱济世之略。而纤毫不得展。怀无涯之志。而不能一日快其心胸……窥先生之意。亦悔中道之委蛇。思欲以晚盖。何天之待先生之酷。竟使之赍志以终。人谁不死。先生既享耄耋矣。”徐鼒:”谦益负文章重望。羽翼东林。主持坛坫;百年后。文人犹艳称之。论者徒诮其不死国难。而余事无述焉。而不知其名辱身危者。非一日之积矣。献台之媚。瓦砾盈舟;同乘之羞。招摇过市。身死未寒。破巢毁卵。夫岂无罪而获斯报于宗族乡党也!纯庙之谕曰:’谦益一有才无行之人‘。真万世斧钺之公哉!“乾隆帝:“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至钱谦益之自诩清流。腼颜降附;及金堡、屈大均等之幸生畏死。诡托缁流:均属丧心无耻!若辈果能死节。则今日亦当在予旌之列。乃既不能舍命。而犹假语言文字以自图掩饰其偷生。是必当明斥其进退无据之非。以隐殛其冥漠不灵之魄。”纪昀:“首鼠两端。居心反复。”邹镃:“牧斋先生产于明末。乃集大成。其为诗也。撷江左之秀而不袭其言。并草堂之雄而不师其貌。间出入于中、晚、宋、元之间。而浑融流丽。别具炉锤。北地为之降心。湘江为之失色矣。”周星誉:“时我世祖定鼎已六七年。而牧斋谬托于渊明甲子之例。于国号纪年皆削而不书。已悖甚矣。”“是时残明遗孽。犹假号岭越间。江浙遗民。与海上之师互为影响。故牧斋自附于孤臣逸老。想望中兴。以表其故国旧君之思。真无耻之尤者也。”赵尔巽:“钱谦益……博学工词章……为文博赡。谙悉朝典。诗尤擅其胜。明季王、李号称复古。文体日下。谦益起而力振之。”刘声木:“自知大节已亏。欲借此以湔释耻辱。此所谓欲盖弥彰。忏悔何益?”张鸿:“先生以外家顾氏之产。置红豆山庄。托迹啸咏。人不措意。实则密使往来。传达消息。招募志士。调达军令。特为枢钥。读集中时有流露。否则吕留良、黄宗羲、归庄、邓起西、吴之振及松江、嘉定诸遗老。志节贞介。若稍有异趣。必至割席。何肯往来如家人兄弟乎?”章炳麟:“郑成功尝从受学。既而举舟师入南京。皖南诸府皆反正。谦益则和杜甫《秋兴》诗为凯歌。且言新天子中兴。己当席蒿待罪。当是时。谓留都光复在俾倪间。方偃卧待归命。而成功败。后二年。吴三桂弑末帝于云南。谦益复和《秋兴》诗以告哀。凡前后所和百章。编次为《投笔集》。其悲中夏之沉沦、与犬羊之俶扰。未尝不有余哀也。

”徐世昌:“牧斋才大学博。主持东南坛坫。为明清两代诗派一大关键。

”柳亚子:“及去秋武昌发难。沪上亦义军特起。余为寓公斯土。方闭户吟虞山《秋兴》诸诗。以当铙吹。

”陈寅恪:“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纵回杨爱千金笑。终剩归庄万古愁。”顾诚:“降清的官员也不能一概而论……钱谦益就是一个相当特殊的例子。”“幕后联络东南和西南复明势力高层人物的正是钱谦益。

”钱仲联:“有清一代诗人。工七律者无过牧斋……然则牧斋志节。历久不渝。委曲求全。固不计一时之毁誉也。

”钱海岳:“谦益清流领袖。首先迎附。皆为国罪人。乃失身于前。归正于后。”吴晗:“人品实在差得很。年轻时是个浪子。中年是热中的政客。晚年是投清的汉奸。居乡时是土豪劣绅。在朝是贪官污吏。一生翻翻覆覆没有立场。没有民族气节。除了想作官以外。从没有想到别的。”“就钱牧斋对明初史料的贡献说。我是很推崇这个学者的。二十年前读他的《初学集》、《有学集》、《国初群雄事略》、《太祖实录辨证》诸书。觉得他的学力见解。实在比王弇州、朱国祯高。”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先生。早在1965年就曾发表长文——《钱谦益与清朝的经学》。文中指出:“钱谦益是明末清初17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学或文明史的巨人。他不仅是文学家、批评家、理论家。也是政坛巨子。但他却未能受到重视。研究论著很少。“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夜深时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54:15

    诗集,的人,文章,梅村,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末清初,礼部,著作,清流,而不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54:15

    没想到大家都对钱谦益有什么著作?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54:15

    首先根据读秀。现在在市面上可以看到的钱谦益的论著大致有这些:《绛云楼书目》 中华书局1985《绛云楼题跋》中华书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