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山东人为什么要闯关东?关东当时是什么情况?
原创

民国初年,山东人为什么要闯关东?关东当时是什么情况?

好文

热门回答:

很多文献把闯关东行为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其实就是穷的没办法、没活路以后的无奈之举。自古历代政权就围着土地转磨。始终没有脱离这个圈子。原因无非是没有有效解决土地分配问题。你方唱罢我登场。无论造反前是什么身份。最终还是皇帝成为了最大的地主。开国后。对功臣良将、王公贵族的分封赏赐多以土地行赏。列土封疆也不算鲜见。再经过若干年权贵们的侵占。土地又成了要致命的问题。而中原文明从来都是农耕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封建王廷的基本收入来源就是土地。相互依存却又“相爱相杀”。比如明亡原因之一就是土地问题。

清朝走了明朝的老路。土地的过度集中造成大量世代务农的庄稼汉无田可种。无奈之下背乡离井的闯关东。而民国初年开始的闯关东。其实一直持续了将近40年。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迁徙人群多以山东人为主。这与山东的特殊情况有关。

民国年间山东的土地耕种面积是一亿亩。但是人口也有三千多万。平均耕地是有3亩左右。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百分之十的地主占据了百分之七十的土地。这样一来。所谓“人均”就毫无疑义了。更何况即便平均也很难维持生存。而到了解放前的两三年。土地情况再次恶化。某些地方。地主阶级加富农阶层占两成人口。却占据了百分之九十八的土地。

后来的大灾荒和战乱造成山东六成的平民直接闯关东。而这仅仅是一个小高潮。到了张宗昌盘踞时期。连年的大灾荒外加胡乱加税摊派。人口又迁徙了一部分。又到了日本人占领时期。日本人的三光政策、汉奸、水灾、旱灾、蝗灾。加在一起。很多地方已经成了无人区。短短几十年。共逃亡关外1800万人。而迎接这些人口的自然是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土地肥沃。虽古代稍显偏僻。但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变成了聚宝盆般的存在。农业优势只是其中之一。森林资源。煤炭、铁等资源也极其丰富。张学良沦为丧家之犬后。日本人占据东北地区。并将这里当做自己侵略中国的军事基地。工商业发展极其迅速。而这又需要更多的人口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这就为山东、河南、河北的迁徙人口提供了工作机会和生存条件。

创造了工作机会就能很好的生存么?显然不是。作为受压迫阶层。很多人闯关东后过着还不如家乡的生活。那个时代可不是朱明开国时期。随便找个荒地就能种。朝廷还有优抚政策。东北地区的良田一样被地主把控。交了租子以后。一样一样的很难苟活。而上文提到的矿业。林业等相关工作。他们的掌控者也无非是行业不同的“地主”而已。在这些垄断阶层的压榨下。很多人不甘压迫。或者觉得还不如自己的山东老家。所以选择了回流。

而最大的回流原因是解放区的不断扩大。还是以山东为例。随着打土豪。分田地的进行。收到同乡消息的人民踊跃回归家乡。这里有自己梦寐以求的土地。各种耕种资源被政府合理分配。这样一来不但农民回乡后有了稳定的生活。也为解放区的农业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他观点:

我是辽宁营口人,今年57岁。老家山东省登州府莱阳县。顺治八年。我老祖宗在营口当兵。是个小官。感觉营口很不错。就把家属接来了。当时登州府管到营口。加上山东。河北。河南生活很艰难。很多人吃了上顿没下顿。我身边的朋友。邻居祖上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胶东半岛。很少有鲁西南和河北河南人。记得我小时候(1969至1979住农村),每当碰到山东讨饭的。我爸爸不但要给吃的。还邀请上桌一起吃饭。虽然那时候吃的很简单。爸爸总是说:这是老家的人。虽然他们有时也会去偷窃。我们也不怪罪。回头再看看青岛人?不但排挤东北人。吃了事还嫁祸东北人。说他们是白眼狼一点都不过份。

其他观点:

东北的资源禀赋能够解决山东人的基本生存矛盾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夜深时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37:55

    土地,山东,东北地区,营口,人口,地主,很多人,东北人,河北,日本人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37:55

    没想到大家都对民国初年,山东人为什么要闯关东?关东当时是什么情况?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37:55

    很多文献把闯关东行为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其实就是穷的没办法、没活路以后的无奈之举。自古历代政权就围着土地转磨。始终没有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