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谢谢邀请。
都说刘禅(阿斗)是傻子。从这个关羽这个谥号上看。阿斗一点都不傻。还非常聪明的。
“壮缪侯”。壮字大家都理解意思。“缪”字就意味深长了。
“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缪是个贬义词。简单的说就是名不符实。
谥号。是对去世的人的高度总结。壮缪。“武而不遂。名与实爽”。就这个意思。
说白了。刘禅对关羽是贬低的。不认可的。
历史上谥号上有“缪”字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秦桧。秦桧病逝。追赠申王。谥忠献。后来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
那么。刘禅为什么要给关羽这么个谥号“壮缪侯”。这个意味深长的谥号。
刘禅从小生长在军营之中的。是在关羽等人身边长大的。刘禅应该尊关羽为二叔的。那么。从刘禅的角度。他给关羽这么个谥号。处于什么心理?
第一、对关羽的成绩不认可。蜀国的衰败趋势是关羽造成的。自从关羽发起樊城之战后。破坏了孙刘联盟。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果:荆州丢失。关羽身亡。张飞身亡。夷陵之战惨败。刘备身亡。
第二、对关羽为人的不认可。关羽严肃。不苟言笑。喜欢端着。不认识几个字。却到哪里都要拿本《春秋》看。表示深明大义。刘禅从小在他们身边长大。估计从小就最怕关羽。不逗小孩玩。还一脸严肃。
赵云谥号“顺平侯”很美好。张飞谥号“西乡桓侯”很中性。
正是因为对关羽的不认可才给了个“壮缪侯”。
阿呆认为。其实这个谥号是诸葛亮给的。谥号肯定是礼部提出。刘禅选。然后经过诸葛亮首肯。刘禅发布的。
这也是说明了关羽在诸葛亮心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武而不遂。名与实爽”
其他观点:
壮缪。当然不是什么美谥。根据谥法:“武而不遂、死于原野曰壮。”给关羽一个“壮”字。倒也事实求是。因为关羽确实武勇。但并不是功成身退。而是中途落败。在战场被俘而死。至于“缪”。根据谥法:“名与实乖曰缪”。也就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如果说“壮”还是褒中带贬的话。“缪”则完全是丑谥。这是勿庸置疑的。
丑归丑。却没有批评关羽“不顾大局。只是一味求忠义之名”的意思。只不过在刘禅时代。蜀汉政权对于关羽的评价。并不像后世那么高。要知道。刘氏集团之所以只能偏安益州。诸葛视的“隆中对”之所以不能按计划实现。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关羽没有完成刘备给他的使命。丢掉了荆州。刘备在世的时候。碍于情面。或许不太好批评关羽。所以干脆没有给其加谥。到了刘禅这一代。便没那么多顾忌。可以比较公正地评价关羽了。给他个“缪”字。并不过分。为什么?
首先是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作为主持荆州大局的关羽。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丢掉了荆州。那就是有负使命。这就是以成败论英雄。带兵打仗。不以成败论英雄。难道还以文章论英雄?
其次是关羽的失败。与他本人的刚愎傲慢有很大关系。对于刘氏集团来说。当时最基本的战略是联孙抗曹。关羽作为刘备属下坐镇一方的大将。当然要服从这一战略。想办法和孙权搞好关系。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可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处处给孙权难堪。结果把孙权彻底惹毛了。且不说孙权多少还算是个人物。就算孙权一文不值。关羽又有什么理由因为自己个人的喜好而破坏刘备的大局?从这一点上讲。关羽不但有取死之道。而且罪责难逃。
后世有人以为。缪通穆。其实还是美谥。这是因为后人把关羽抬得太高了。感情上总觉得关羽不应该得那么个恶谥。颇有打抱不平之意。事实上。“壮缪”就是恶谥。据《东华录》记载。乾隆四十七年上谕:“关帝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臣所谥。并非佳名。”可见即便到了乾隆年间。人们也还认为关羽的谥号不好。于是皇帝大笔一挥。下令“所有志中关帝之谥。应改变忠义”。这也是乾隆的毛病:作为皇帝。你要给关羽封个美谥。谁也管不着。可历史书上的恶谥。又如何篡改?
其他观点:
根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记载“(景耀)三年(260A•D)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赵云传》也说“於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在《关羽传》明确记载“追谥羽曰壮缪侯”。于是有人就得出结论。根据《谥法解》:“名与实爽曰缪。”也就是说汉后帝刘阿斗给二叔(其实关老爷生于汉桓帝延熹二年。长昭烈帝一岁)关老爷的是一个恶谥号。
世界各地有华人之处。必有关老爷的香火。
但是这种说法完全是没事找抽。因为据卢弼先生所撰《三国志集解》中曾引明朝鸿儒程敏政(神童出身。多次担任经筵讲官)之言解释:
“按缪穆古通用。若秦穆鲁穆在《孟子》。汉穆生、晋穆彤(不知道是穆彤谁的去恶补《弟子规》)在史皆为缪。宋岳飞谥武穆。意与此同。今乃以为恶谥。如谥法“武功不成曰缪”。蔡邕《独断》“名实过爽曰缪”。岂理也哉!若果为恶谥。则史不应云追谥之典。时论以为荣矣。考谥法“布德执意曰穆。中情见貌曰穆”。《礼记•大传》“以序昭穆”。古本“穆”作“缪”。左传“穆”多作“缪”。是“穆”“缪”古今皆通。”
也就是说穆、缪是通假字。关老爷车的谥号应该是“布德执意”“中情见貌”的“穆”。
当然。一直以黑关老爷为己任的人绝不会善罢甘休。认为自己的训诂水平比明朝经筵讲官还要高明。于是又提出穆缪二字在虽然在上古可能是通假字。但在魏晋决然不是。并且反驳宋孝宗时加岳飞谥号为“武穆”。而在宋宁宗时。则把秦桧的谥号由“忠献”贬为“缪丑”。要是穆缪古今皆通。那么岂非岳飞和秦桧同谥一字。 并指出了陈寿同时代的例子。大概内容是:太傅何曾生前为人贪鄙。在礼官议论谥号时。博士秦秀提议谥为“缪丑”。虽然最终未获采纳。但可见时人明确“缪”为恶谥。断无和美谥“穆”相混的道理。两字非通假甚明云云。并由此得出。穆缪不但不是古今皆通。而且魏晋时也肯定不通。
能看得懂这部书的人。不多了。
这种说法是对古人谥法一知半解产生的一种谬论。因为在为数不算多包含“缪”字的谥号中。单谥(一个字谥号)都做“穆”。而复谥(两个字谥号)极少有以穆字起头的。而且所有的复谥中缪在谥号的第二个字时都是做“穆”解。 同时。很多人还忘了一个关老爷谥号中另一个字“壮”。在《谥法解》中没有壮字的解释。而壮字通庄。 后世于悲剧性人物多有类似谥号如冉闵为“壮(庄)烈”;清廷曾追谥明毅宗为“庄烈帝”。故关老爷的谥号其实应该是“庄穆”。《谥法解》云:
“兵甲亟作曰庄。
叡圉克服曰庄。
胜敌志强曰庄。
死于原野曰庄。
屡征杀伐曰庄。
武而不遂曰庄……
布德执义曰穆。
中情见貌曰穆。”
综合来看“庄穆”已经不是溢美之词。而如果是换上谬字就是主观恶意的诋毁。那也就不会“时论以为荣”。
又据陈寿撰《三国志》时在《蜀书•后主传》里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又国(季汉)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於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也就是说季汉的史料从一开始就多有遗漏。而在这种情况下将“庄穆侯”写成“壮缪侯”。也不是什么咄咄怪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004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谥号,关羽,的人,荆州,阿斗,老爷,刘备,通假,孙权,忠义
没想到大家都对关羽死后被刘禅给予“壮缪”的谥号,如何评价这两个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谢谢邀请。都说刘禅(阿斗)是傻子。从这个关羽这个谥号上看。阿斗一点都不傻。还非常聪明的。“壮缪侯”。壮字大家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