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谢谢邀请!文化古籍是指古代诗词、文献等文化典籍。中国典籍浩繁。其中不少具有极大学术价值与历史价值。为人类文化的瑰宝。
文化典籍因为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巨大
1。《四库全书》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 。分经、史、子、集 4 大部分。共编集了古代到清初的著作 4,370 种。共计 79。070 卷。大约 9 亿 9。700 万字。 装订成 36,300 册。另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 卷。此书包括了我国几千年来的重要文化典籍。是空前的一部大丛书。对于我国的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 。全书包括本纪 12 篇、表 10 篇、 书 8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等。共 130 篇。合计 52 万余字。书中记载了有史以来到汉武 帝间 3,000 多年的史实。反映了从奴隶制转变到封建制的全过程。全书文笔生动。语言丰富。刻划人物生动鲜明。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名著。
3。《七略》是中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
由汉朝刘歆编 。它所采用的“七略分类法”是我 国第一部图书分类法。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分类法。 比欧洲第一个正式的图书分类表--1545 年德国吉士纳的《万象图书分类法》—要早 1。550 年。 它对我国 的目录学、图书分类法、图书编目工作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尔雅》 成书于西汉时代。书中对各种词语及 宫、器、乐、天、地、山、水、草、木、虫、鸟等等都作了解释。本书实为考证词义和古代 名物的重要资料。特别在我国语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5、《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著的 。全书 30 卷。共收 9,353 字(重文 1,163 字。实收单字8,190 个) 。本书首创部首编排法。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把所收的字分列为540 部。每字下有解说文字。共计133,441 字。
6、《永乐大典》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
明朝永乐年间(公元 1403-1408)由解缙总负责编纂的《永乐大典》 。全书共 22,877 卷。凡例和目录 60 卷。装订成 11,095 册。全书编制体例。以洪武正韵为纲。以韵统字。以字系事。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经书、史籍、工技。农 艺、医学、宗教等一切科目。它是我国珍贵的文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7《春秋》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编成的《春秋》 。书中对历史事件按照年月日顺序编写。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 年) 。到鲁哀公 14 年(公元前 481 年) 计 242 年的史事。本书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史料。在史学上有较高的价值。
8、《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原名《古今图书汇编》。系清康熙时期由陈梦雷等原辑。后由蒋廷锡等重辑于全书 10,004 卷。目录 40 卷。合计 1 亿 6,000 万字。是我国现存最大、搜集最博、内容最丰富的类书。书中按所收内容分类编排。分历象、方舆、 明伦、博物、理学、经济等六个汇编。乾象、岁功、历法等 32 典。6,109 部。每部先汇考、 次总论。有图表、列传、艺文、选句、记事等项目。集我国古籍之大成。是一部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9、《水经注》是水利学、农业学、考古学的一部古典巨著。
北魏杰出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我国第一部专门记述河道水系的著作《水经》为基础 。《水经》据考证成书于三国时代。本书共收河道 137 条。郦道元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撰成的《水经注》一书。补充河道增加到 1,252 条。详记魏晋南北朝各地河流水道、山脉、土地、物产、城市位置沿革等。内容极为 丰富。它不仅是历史地理。而且也是水利学、农业学、考古学的一部古典巨著。
10、《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兵书是战国时孙武著的《孙子兵法》 。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著作。书中 总结了我国当时的战争经验;强调了对待每一具体战争。必须从各方面考虑它的利弊。反对 鲁莽从事;并对战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论述。它对后代的军事科学和哲学都有很大 的影响。为研究先秦的阶级斗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它在中外军事学术史上也占有十分 显著的地位。
11、举世闻名的《金刚经》
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日期的雕版印刷的书。 是我国唐朝咸通九年 (公元 868 年)的《金刚经》 。 它是一部长约一丈六尺、高约一尺的卷子。由六张面积相等印好经文的纸粘缀而成。卷首另 有一幅扇画。画着释迎牟尼在抵园精舍向长老须菩提说法的故事。这卷举世闻名的《金刚经》 于 1900 年在甘肃敦煌发现。1907 年被英人斯坦因盗去。藏在伦敦博物馆。我国国内仅 存最古的刻本书。是 1944 年在成都一座唐墓中发现的唐刻梵文《陀罗尼经》 。现藏于四川省 博物馆。
1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于春秋时代的《诗经》 。全书 305 篇。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包括从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它反映了我国周代的社会面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书中大部分诗篇。特别是民歌部分。已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作品 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朴素优美的语言与自然和谐的音律。抒情真实。 描写生动。富于艺术感染力。三千多年来。它一直受到崇高的评价。对我国后世文学有极其 深广的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13、《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是南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昭明文选》 。全书 60 卷。选录了自先秦到梁朝的屈原、贾谊、司马迁、班固、张衡、曹植、陆机、陶潜等 130 个作家的各体文章。分为赋、诗、骚、表、 书、序、颂、碑文等 38 类。共计 480 篇。700 多首。
14、《全唐诗》是我国最大的一部诗歌总集。清康熙年间编的《全唐诗》 。全书 900 卷。收录了唐、五代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柳宗元、李贺、李商隐等 2,200 余诗人的诗歌 48,900 多首。按照诗人时代前后排列。其中白居易的诗有 2,000 多首。杜甫的诗有 1。400 多首。李白的诗也有 1,000 多首。
15、《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代钟嵘著的《诗品》 。全书 3 卷。专论五言诗。本书对汉朝至齐梁时代较有成就的陆机、潘岳、陶潜等 100 多个诗人的文体与创作方法。都作了概要的论述。此书首创了诗歌的批评方法。对后世诗论很有影响。是一部优秀的古典文学批评名著。
16、《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有系统的文学评论专著。梁朝刘勰著的 《文心雕龙》。 此书分 10 卷。50 篇。主要论述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特征和历史演变过程。以及文章的作法、 作家的修养、文学的批评原则和任务、作家和时代的关系等等。它全面地总结了前代的文学 现象。 把文学批评的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成为我国古代古典文学批评史上杰出的巨著。
1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是东汉时代史学家班固著的《汉书》 。全书由 12 本纪、8 表、10 志、70 列传组成。计 100 篇。分 12 卷。书中记述了汉高祖至王莽时代的史实。包举 一代。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本书没有写完作者就死了。其中 8 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和马续两人编完。
18、《通鉴纪事本末》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的历史著作
是南宋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 。全书 42 卷。 它以历史事件为纲。把《资治通鉴》1,362 年的史事。总括为 239 事。始于战国时的“三家分晋”。终于五代时的“周世宗征淮南”。每事按年代顺序编写。独立成篇。起讫了然。阅读极为方便。
19、《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评。
唐朝刘知几著《史通》 。全书 20 卷。52 篇。分别论述史书源流、体 例、编撰方法、史官建制沿革、史书得失等。作者长期在史馆“掌知国史”。深悉当时史学的利弊。此书便是作者对唐代以前史学的总结。也是他毕生从事史学研究工作的结晶。是中 国最早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历史理论著作。
20、《禹贡》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地理志。
《禹贡》成书于战国时代。书中用自然分区的方法。有系统地介绍我国的地理情况。把全国分为九洲。还对九洲的划分、山脉、河流、土壤、物产。贡赋等。作了全面的叙述。因而。把夏禹治水的传说。发展成一篇珍贵的古代地理的记载。是我国第一部政治、经济、山岳、水文地理科学著作。
二、文化典籍因为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巨大。才能够保存至今
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葛剑雄讲述。保存至今的文化典籍。对今天的中国是国之瑰宝。也是世界珍贵文化遗产。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国古籍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历代的天灾人祸。一次次地使中国典籍濒临毁灭。但又一次次地依靠我们先民的智慧和勇气。依靠知识分子的担当。依靠广泛民众的守护。大多数典籍得以保存到今天。抗战期间。我们有很多重要的典籍西迁。或者隐藏在当地。在大家的努力下。基本保存完好。比如。有一部佛教重要典籍《赵城藏》。原来放在山西霍山广胜寺。日本侵略者欲蓄意抢劫这部典籍。当时八路军冒着生命危险把它转移到一个煤矿里。现在完整保存在国家图书馆。且已整理出版。
例如。当年乾隆下令抄写的《四库全书》分别保存在几个地方。其中一部保存在杭州的文澜阁。在太平天国战乱时期。杭州几次易首。造成这部典籍大量失散。战后通过当地人的共同努力。基本把它补抄全了。抗战时期。当时的浙江当局和图书馆为了使这部典籍不被再次毁坏。把它转移到了山区。战后又回到杭州。至今保存完好。
杨守敬、黎庶昌就大量收购这些中国已经失传的古籍珍本。并汇编成刻印《古逸丛书》。因为钱不够。杨守敬还拿中国的碑帖。甚至拿自己的书法跟日本换回了许多用金钱所无法买到的珍本。还搜集了大量日本人当时抛弃的汉文文书。其中一件是日本光明皇后手抄的佛经。由杨守敬带到中国。现在完好保存在上海图书馆。
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葛剑雄本人生长在一个以文化藏书著名的小镇——南浔镇。他第一次接触到《论语》。是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那时我10岁。姐姐进了初中。当时的初中课本分两册。一册叫做文学。一册叫做汉语。这个文学课本上选编了大量传统文化内容。其中第一课就是《论语》的“学而时习之”。也就从那时起培养了他对古文的兴趣。可以说是终身受益。
葛剑雄认为。有了纸、有了印刷。古籍的保存条件要好得多。承载的信息也大得多。也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今天。我们要保证古籍的传承。在物质条件上已经没有困难。但是在精神上还有不少的障碍。比如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怎么把古籍中蕴含的精华做出现代的解释。使青年们能够接受。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古籍保护的研究不能局限于物质部分。更重要是要传承古籍所蕴含的精神。这个重点不仅在学校。更应该面向公众。面向年轻的一代。
葛剑雄认为。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珍贵遗产。我们没有理由把古籍保护封闭、局限在自己这里。我们要跟海峡对面的同道、同行共同保护、整理研究这些古籍。也包括海外一切热爱中国历史文化的学者。包括珍惜古籍的人。我们一起来守护、研究古籍。现在的古籍保存条件已经非常好了。不必担心在我们这一代古籍再流失、再毁坏。比如复旦图书馆这些年一直在做这些工作。专门成立古籍保护研究院。除了继承传统的修补技艺。还与物理、生物、化学相关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结合起来。用科学的方法使这些古籍能够得到长久保存和利用。另外。很多图书馆都将这些珍贵的古籍实现数字化。
其他观点:
文化是一个民族实存的标记。典籍是保存文化的载体。
智慧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智慧文明的文化滋养了数千年的华夏儿女。至今的中国人还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强壮繁荣。抛弃了文明智慧的中华传统文化。就失去了中华民族的根。无根的民族就像漂泊的浮萍一般。
其他观点:
文化典籍是文化之根。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会越来越大。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温故而知新。是我们未来文化振兴的必由之路。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304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是我国,古籍,典籍,第一部,全书,文化,我国,书中,本书,中国
没想到大家都对保存至今的文化典籍对现代的中国人还有用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谢谢邀请!文化古籍是指古代诗词、文献等文化典籍。中国典籍浩繁。其中不少具有极大学术价值与历史价值。为人类文化的瑰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