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杂牌军与中央军有哪些不同的待遇?
原创

抗日战争中杂牌军与中央军有哪些不同的待遇?

好文

热门回答:

1944年1月末。驻跸湘西的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兼74军军长王耀武。被正式晋升为第24集团军总司令。从此免兼军长职务。此时。急着转正当军长的副军长李天霞人在哪呢?他接到消息以后。正从贵州遵义坐火车发疯般地朝回赶呢。

(王耀武剧照)

在那干嘛呢?因为贵州遵义是第74军的“师管区”(跟日本人学的)。也就是专门划给第74军招募和训练新兵的指定地区。其它部队是不可以到这里来征兵和抓丁的。一般来说。嫡系各军都是由一个副军长兼任“师管区司令”。所以第74军副军长李天霞正是在遵义干这活呢。

在抗战中后期。第74军的兵源结构是:65%为贵州人、15%为湖南人、5%为江西人。其余为四川、浙江、安徽人。贵州兵多就是这个原因。到1947年整编第74师在孟良崮覆灭时。贵州兵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还是为数不少。毕竟底子在那。

那么有“师管区”就很了不起吗?绝对是的。1939年以后。在我国大部分人口稠密区已经沦陷的情况下。部队兵源补充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无论一个军或者一个师开战前有多少兵员。战端一开。几年下来。伤亡数量都是惊人的。完全达到可以换几茬兵的地步。

在兵源和兵源地紧张的情况下。只有最初的四个“攻击军”和后来一些中央军嫡系主力。才有资格获得“师管区”。多位于川、滇、黔、湘等几省。而杂牌军是没有这个待遇的。比如我们知道抗战八年。四川贡献的壮丁最多。达到了350多万。但是你必须明白。这些川中子弟可不都是补充进了“川军”。其中的绝大部分实际补入了中央军。

因为四川许多地区成为了中央军的“师管区”。由军政部兵役署统一调配管理。不是川军想征兵就能征的。许多川军将领都只能靠升格保安团、私拉同乡子弟或者在不是师管区的偏僻县区募兵。来维持自己部队的兵力规模和补充伤亡。随便招兵?门都没有。

兵源的有效补充。直接导致了各作战部队建制完整方面的巨大差异。辖有三个师的第74军。在抗战后期拥兵近50000人。其他中央系的甲种军(三师编制)一般在35000人左右。而杂牌军至多25000人。杨森的第27集团军退到贵州时。两个军拢一起才16000人。就是因为出现战损后补充不力。光有伤亡没有补充。哪个部队也无法一直保持完整建制。

其实这也是重庆当局削弱杂牌军的手段。中央军嫡系部队出现战斗损失后。不仅不撤番号。有时还会增编。反正后方可以源源进行补充。比如杜聿明第5军在野人山损失殆尽。回到云南反而扩充为第5集团军。而杂牌军一旦战损过大。军政部就变着法进行缩编、或者直接撤番。你上哪说理去?

第二个待遇是军费差距。通常情况下。中央军嫡系部队的一个满编师。抗战期间每个月可以领到20到25万元的军费。不但足额而且从不拖欠;杂牌军一个师每个月最多12万到15万元。还经常拖拖拉拉。一支部队要吃饭要发饷。没有军费怎么养活?所以军费的差距。也是杂牌军难以扩充队伍的紧箍咒。

而八路军在1940年之前。每个师每个月才能领到6万元军费。是中央军嫡系的四分之一、杂牌军的一半左右。这还不算。嫡系部队的将领多为老蒋亲信。每次晋见或者述职时。还经常都能领到一笔“特支费”。动不动一出手就5万块。既解决了将领的个人生活问题。也使嫡系部队“养兵”更容易些。

无论嫡系杂牌。跟八路军都不一样。“当兵吃粮发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发饷是要出问题的。“闹饷”和“开小差”是轻的。搞不好就得哗变。

第三个是武器弹药供给的差别。抗战后期已经有600多万军队。重庆的兵工厂加班加点。也不可能满足所有部队的武器补充和弹药消耗。那么军政部在作战物资分配上。当然是有偏有向的。嫡系部队领得多领得快。杂牌就得排队等着。就算勉强分来一点。还得给回扣找门子。否则还是拿不到手。

川军邓锡侯部刚刚到山西作战时。为啥抢了第二战区的军备仓库?穷的呗。要啥没有啥怎么打仗。然后就被阎锡山撵出去了。

至于外援武器装备。那干脆就没有杂牌军什么事了。比如1939年前后到来的“苏械”。基本都装备给了第1军、第2军、第5军和第74军。也就是四个所谓的“攻击军”。其他中央军部队或多或少可能会分到一点。而杂牌军啥也没看着。手里的家伙什不够硬。怎么打鬼子?

我们八路军打鬼子最大的困难。就是弹药不足。根本无法发动大规模战役。而中央军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22次大型会战“没有一次出现弹药问题”。像我们看长沙保卫战。薛岳敢跟日本人对攻。九战区那是有重炮有大批轻重机枪有足够弹药的。一次会战轻易就消耗上百万发子弹、几十万枚手榴弹。

弹药补充总体情况是:八路军不及杂牌。杂牌不及嫡系。几大战区之间。也是陈诚、顾祝同、薛岳保障情况最好。这里其实还涉及到军粮的分配问题。不多说了。抗战后期美械援助到来以后。重庆当局更是偏心眼的厉害。美械军、半美械军基本都是中央军。至少也是“中央化”了的杂牌军。真正的杂牌军肯定是没戏的。

1941年底。守长沙的第10军(妥妥的嫡系)就获得了300支汤姆逊。这玩意在巷战中打鬼子。肯定强于中正式和三八大盖嘛。日本人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吃瘪。硬件差点意思也是重要因素。

第四个是部队使用方式的差别。武汉会战以后。中央军主力都置于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等战区。通通围绕着西南大后方部署。且各军实行“一个师为作战部队、一个师作预备部队、一个师在后方整训”的轮换制度。保证不出现全军被打垮的情况。而杂牌军全部顶在中日两军的接触线上。甚至是日军后方。

比如在河北、河南和山东地界。几乎都是东北军、西北军等杂牌部队。川军则被分配到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战场。桂军主力去了大别山打游击。既然在鬼子的眼皮底下。自然作战频繁损失较大。比如在台儿庄表现挺好的西北军庞炳勋。虽然也升了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但是部队并没有多少增加。

然后被派到华北敌后坚持抗战。老庞又不会打游击。最后被日军围剿后。走投无路当了汉奸。

老蒋带兵。至始至终都是“重视嫡系。歧视杂牌”。所以还有其他一些的具体差别。比如军装军鞋、单兵装具等等。之前的文章多有介绍。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条是军官素质的差距。中央军嫡系部队。分配和补充来的军官多为中央军校(黄埔)或各分校的毕业生。也不是说怎么厉害。好歹是科班出身吧?

杂牌军里面的军校生就很少了。基本都靠自己从士兵中提拔或者自设教导队来培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基层军官的能力差距。也是中央军嫡系部队在战争中的表现。整体上略好于杂牌的重要原因:没有合格的连、排长。没有合格的补充兵。什么样的将领也带不出优秀的部队来。

也正是在几方面原因和几多次骚操作之下。到抗战胜利以后再经过所谓的“整编”。老蒋“成功”地将中央军的份额。从抗战爆发时的四分之一提升到二分之一左右。这也是杂牌军越来越离心的主因。部队越打越少甚至打没了。谁愿意跟你混呐?

其他观点:

差别大。

中央军有编制。有补充。有武器。

比如说。中央军一个师1万多。空额三千但最少两个团能打。每个师长都有小集体也有大哥。哪怕卫立煌薛岳是嫡系之中的杂牌。待遇也差不到哪去。已半中央军化的粤湘等部。还有商震等各部。能得到七八成的待遇。

守四行仓库的德械师:

杂牌军。如桂系滇军还好些。西北军川军东北军这些就很麻烦。委员长需要的时候给点装备。平时军饷大打折扣。打仗损失也不给人员武器补充。最终打败了就被名正言顺裁撤。

德械师火炮:

比如晋绥军。抗战丢失太原后日子非常难过。以前有山西省的财政支持。有不差的军工厂。后面已经困难得和八路军分晋南十几个县。一线步兵残余2万人。要不是委员长需要牵制又怕其投降。早撤销裁剪番号。但阎军哪怕重新招募兵员。装备与军饷上已经被拉得很远。吃饭维持都是难题。1945年抗战胜利。晋军全部兵马12万编4个集团军8军24师。但去除直属总部人员。晋军一个师。估计比不上国军的主力团人多。

不是不想招兵。没钱没装备啊。

杂牌军最恐惧的就是被吞并。土木系最喜欢玩这个。甚至直接包围缴械。把高级军官驱逐。彻底吞并。就连黄埔嫡系的胡宗南都差点被吞一个精锐师。所以抗战结束后土木系发展到13个军37个师。

其他观点:

1951年2月6日。朝鲜战场上。彭德怀的举动。让50军军长曾泽生感动得泪流满面(曾泽生是起义过来的将军)。

当时。彭老总说道:“50军打得好。你指挥很出色!以后。补兵、补充苏式装备时。优先给你们换。”

说完。还给曾泽生鞠躬了。

当时。曾泽生就流泪了。感觉到了深深的尊重。

曾经在国民党政府麾下的时候。曾泽生带领的地方军。跟后娘养得似的。得不到一点优先照顾。而彭老总却能这样对待他们。怎么能不流泪?

那么。在抗战时期。蒋介石政府对杂牌军和中央军。待遇上有哪些不同?

因为历史的原因。杂牌军的武器装备远远不如中央军。

但是。抗日战争开始后。应该一视同仁。但蒋介石政府并未如此。在调度补充的时候。先是顶着中央军。

或许。他们的原则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吧!

中央局的武器都是优质的武器。子弹几乎不限量。而杂牌军的武器落后。极其拙劣。

当然。那个时候国家各种紧张。杂牌军也能理解。但过于偏袒中央军。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比如。川军的武器中。80%都是川造武器。20%是汉阳造。而且使用时间比较久。严重老化。质量低劣。

一个川军师只有十几挺机枪和几门迫击炮。所谓的杀伤力较大的野炮、山炮。一个也没有。

不公平的装备待遇。其实会对抗日战士们的伤亡带来很大的影响。

我们举个例子。第22集团军司令邓锡侯。在带领部队出川抗日的时候。致电蒋委员长:“补充一些武器给川军吧!”

蒋介石答应得很爽快:“大军出发。到了西安就给补充。”

川军到了西安后。直接划拨到了第二战区。然后。上面的信息来了:“到战区补充!”言下之意。到了山西找第二战区长官阎锡山补充。

川军一路风尘仆仆到了山西。请求阎锡山补充武器。

阎老西哪有。有了也顶着自己部队用啊。因此。也展开了拖字诀:“嗯。我这里也紧张。我向南京申请!”

于是乎。川军的武器还没有解决。匆匆忙忙上了战场。结果可以预见。打了一个月的仗。损失就过半了。可惜了那些川军好儿郎。哪个不是热血青年?

后来。川军到了徐州。李宗仁看不下去了。直接帮助申请。

这一次。南京政府给了李宗仁面子。拨了一批武器。一看数量。川军心都凉了。只有二百多条步枪。这是打发要饭的吗?过分。

当然。杂牌军中。不仅仅是川军得到这样差的待遇。还有很多都是如此。

陆军第26师是贵州来的。旗下的各个连队。每个连队只有三挺机枪。50多支步枪。这么可怜的装备数量。会让多少士兵送命?

可能。唯有“桂军”的待遇稍微好一些。毕竟。李宗仁和白崇禧在那杵着。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对于杂牌部队来说。平常的国产武器都不容易补充。更不用说从外国支援过来的了。那些所谓的德械、美械。对来自地方的杂牌军来说“就是传说”。

说完了武器装备的提供。我们再说一下其它后勤物资的补给。

没有意外。也是很有区别的。对这一点。美国人史迪威写文章说道:

“各个师之间的物资补充差别很大。委员长的中央军优先补充物资。”

而很有爱国之心的李宗仁说道:中央军食丰履厚。杂牌军面有饥色!

史迪威和李宗仁的话说明了一切。

川军出川的时候。粮食和物资都很紧缺。蒋介石让其先自筹。

每一个川军战士。两件粗麻单衣。一个小被子。一个单席。两双草鞋。一个斗笠。就这装备。出来打仗。简直就是遭罪。

但比这更严重的是。川军没有担架队、没有救护队。没有后方医院支撑。轻伤的要自己往回走。重伤的直接就放弃了。让侵略者当韭菜一样收割生命。

一些伤了的川军喊道:“我们是来打鬼子的。受了伤就没人管了吗?”、“打国战就是这样打的吗?”.....

这些呐喊的后面。充满了太多的无奈。

有一次。西北军的冯治安。看到很多士兵没有鞋袜。脚泡在水中。因此让长官冯玉祥向上申请“四万双鞋、四万双袜子”。

意外的是。何应钦拒绝了:“国家的章程里没说发这个东西。”老冯气了个半死。据理力争。终于获得“一万双鞋袜”。

就是这么不公平。杂牌军就像是后娘养的。

魏凤楼将军。在抗战之初。经过冯玉祥批准。回家自己组织武装进行抗日。没有分得国民党的一针一线。后来加入了共产党。

另外。杂牌军的军饷。本来就没有中央军多 。而且常常克扣。这让杂牌军怎么打仗?

孙良城的部队。实在缺钱缺物。伤员无法看病。连埋葬死者都买不起棺材。面临此种情形。官兵抱头痛哭。

对于物资补给。杂牌军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

在兵源补充上。国民党政府是根本不管杂牌军的兵源补充的。征的兵。几乎全部补充到中央军中。

杂牌军怎么办?自己招。

西北军的庞炳勋招兵的时候。一次。经过了几天的动员。竟然只补充了几个兵。后来。还是冯玉祥和地方举办军民联欢。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给庞炳勋招了8千人的部队。

补充兵源的时候。先顶着中央军。

但。派军队往前的时候。往往让杂牌军先行。拿我们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

在国民党政府眼里。中央军是嫡系。而杂牌军是庶出。杂牌军需要身先士卒地跑到前面当炮灰。

更有意思的是。当地方部队弱了。国民党政府不仅不补充兵源。而且。让中央军慢慢吞并了杂牌军。所以。有些杂牌军。打着打着。就被收入了中央军。

如此。有什么好处呢?

对蒋介石造成威胁的地方军会越来越少。

真特么是个人才。是一群人才啊!

打仗。避免不了的是有奖有罚。但是。对中央军的将领和杂牌军的将领。处理方式完全不同。

(1)刘峙和韩复渠

刘峙。是蒋介石曾经的五虎上将。是蒋介石曾经的福将。在抗战开始后。刘峙表现极其糟糕。一打不过就跑。在平汉路战役被日军打得一溃千里。被讥笑为长腿将军。

而且。刘峙在重庆担任警备司令的时候。犯了好几次大错。比如。一次防空措施不得力。防空洞里闷死了很多人。

对于刘峙是怎么处理的呢?没怎么处理。后来仍被重用。只是成为了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背景布。

反观韩复渠。一样是抗日不利。得到什么结果呢?枪毙。

(2)杨俊昌和汤恩伯

杨俊昌。第21集团军担任一个师长。因为丢了宿县。被推上了军事法庭。判处了十年徒刑。

这个挺冤枉。当时人家也在努力抵抗。没有主动放弃。后来实在顶不住。打电话请示了。结果消息没等到。日本鬼子打进城了。

这个冤枉。

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时。对于李宗仁的调度不怎么听。因此。台儿庄战役的进程被延误至少一周。对于这种过错。国民党政府视而不见。

这就是杂牌军将领和中央军将领被处理的区别。

抗日战争是要形成一个统一战线。但是。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央军和杂牌军。竟然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对待态度。

从以上四点看来。国民党的军队管理。简直就是一塌糊涂。内外有别。嫡庶有别。中央军和杂牌军有别。

正因为如此。导致了杂牌军对国民党政府离心离德。早期出现一批成为伪军的。内战时期出现很多起义的。这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国民党的军队管理。真不得人心。

不同的待遇。造就了中央军和杂牌军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前者视后者为炮灰。后者有时出工不出力。两者分歧严重。矛盾重重。分化了军队的整体实力。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看老蒋对待中央军和杂牌军的态度。说明了无法大范围凝聚人心。他麾下的军队。在内战中输给解放军。完全在情理之中。

参考资料:李峰《决战朝鲜》

何德廷《抗战时期杂牌军的待遇及其伪化问题》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北海茫月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50:00

    杂牌军,川军,中央军,嫡系,部队,都是,兵源,集团军,武器,管区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50:00

    没想到大家都对抗日战争中杂牌军与中央军有哪些不同的待遇?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50:00

    1944年1月末。驻跸湘西的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兼74军军长王耀武。被正式晋升为第24集团军总司令。从此免兼军长职务。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