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众所周知。洛阳是十三朝古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王朝拟建都于洛阳。比如西汉、北宋等。不少对这些历史也许并不陌生。然而。如果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也曾打算迁都洛阳。你会不会觉得很吃惊呢?
话说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其来龙去脉。被记录在当时河南知府文悌的一卷文书中……
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河南府治所在洛阳。知府是文悌。慈禧通过河南省长官给文悌下命令。让他在洛阳勘察地形。修建行宫。以备临幸。《拟建都洛阳知府文悌查勘经过覆禀》。就是文悌实地考察后写给省里的禀文。
在禀文的开始。文悌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在省城。宪台(地方官吏对知府以上长官的尊称)当面给了他指示。并交给他一封密函。让他“谨读诵知”。
这名宪台在京城时。曾受到朝廷五次召见。离开京城时又当面接了懿旨:“近时各国连衡谋我中国。终有难于忍让之时。京师密迩海口。诸军不敢轻言开战。彼得乘势要挟。诸多牵制碍手。近有人奏。洛阳形势完固。欲令尔等借修万寿宫为名。踏看地基。修建行宫一所。预备临幸等因当由。”
说白了。慈禧之所以想迁都。是迫于当时的形势。为了不走漏风声。她提出“借修万寿宫为名”在洛阳悄悄修建行宫。可见已经过深思熟虑。
对慈禧的想法。其实这名宪台并不支持。他说:“河南七省通衢四战之地。若迁都于彼。恐非久安万全。”言下之意。就是真要打起仗来。洛阳也不安全。还是别往那里迁都了。
听了这话。慈禧很不高兴。耐着性子解释:“非欲迁都于洛阳。不过为暂时之计。使前敌能战可和。免为京师牵制。”嗯。朝廷没有想迁都洛阳。这只是权宜之计。你作为臣子。别说那么多话。赶紧把行宫建好就行了。
这一次。宪台明白慈禧心意已决。只好遵命。他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河南知府文悌。
文悌心里也明白。自己遇到了麻烦事儿。
文悌何许人也?简单地说吧。因为质疑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文悌被贴上了“保守派”的标签。并被视为慈禧的心腹。
根据《拟建都洛阳知府文悌查勘经过覆禀》中的记载。宪台让文悌悉心勘察。弄清六大问题:何处地基可建行宫?四境之外有何险要之地可以据守?本地储蓄若干?何路可通饷运?修工木石材料由何方取用?如何筹款修建?等这些问题都议妥了。再向朝廷奏明。
文悌知道这活儿不好干。也不想担责。就提出让朝廷“派督工大员来豫兴修”。结果朝廷谕旨“兴此大工。若一播扬。恐敌人先我而至。必须慎之又慎。密之又密”。意思是此事不宜张扬。免得敌人知道。你也别往外推了。赶紧好好干吧。
“文悌推辞不掉。只得选派人员。按要求开展勘察工作。这些人员包括嵩县知县郭建皋、洛阳举人张青莲、汜水县贡生牛春龄。还有河南营恭将黄正臣、河南府幕友分省候补知县徐炳麟、监生何墉基等。”吕土旺说。与此同时。文悌还打着续修《河南府志》的旗号。让各县学教官选拔熟悉当地情况的生童(指生员和童生)。交给他们具体的踏勘项目。让他们收集相关材料。
文悌是个聪明人。其间有人问他。朝廷是不是有迁都之意。他都瞒了过去。
众人报上来的材料。文悌会一一过目。亲自审核。他还派人到周家口、正阳关、淅川丹江、茅津渡、沁河等地勘察水路情况。这样经过数月。终于完成任务。
最后。文悌将勘察的“府境形势险要大略。绘画成图六幅。另缮写图说一扣”呈报上去。在禀文最后所附的《河南府属舆地全图说》中。文悌简要介绍了河南府及其所属洛阳、偃师、孟津、巩县、新安、渑池、永宁、宜阳、登封、嵩县十县的情况。签署日期为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这么说吧。可以把这看成一份迁都洛阳的“可行性报告”。这份报告中。文悌从建材、钱、粮、工匠、地理位置、工期、物资转运等方面一一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总体来看。文悌是不赞成迁都的。这不仅因为修建行宫难度太大。更因为“我能往寇亦能往”。为避乱而迁都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产生极大危害。
比如。文悌就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朝廷让河南省筹款修建。文悌根据当年乾隆重修中岳庙的花费。算出需要白银120万两。只有将本省每年上解户部的“漕折、漕项、京饷”等截留三年。将每年解往山东的“船料银”、解往山西潼关的“仓银”截留十年。才能筹得这笔款项。
(芋头)
其他观点:
在清朝时期。洛阳曾经有机会成为国都。如果洛阳真的作为大清的国都。那么现在洛阳的发展可能要比今天还要好上很多倍。可是历史不能重写。而且想要去洛阳的人是慈禧太后。一提到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件事情并不靠谱。结果也真是如此。洛阳虽然一度被看作是国都的热门之选。但是终究还是不了了之了。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洛阳曾经多次作为国都而闻名于世。例如在东周时期以及唐朝。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洛阳一直都是国都。即便后来的朝代没有在洛阳建都城。但是洛阳也始终是仅次于都城的重要城市之一。到了清朝末年。当时列强企图攻打京城。慈禧已经感受到了火药味。为了保命她开始计划着要迁都。在中国这么多的城市里。慈禧就相中了洛阳城。慈禧之所以看上了洛阳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继续呆在京城列强很容易就攻进来。所以考虑到避难洛阳确实是不错的选择。洛阳当地的地势更加利于防守。列强即便要强攻也要耗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这样在逃亡时更加顺利。考虑到这一点慈禧坚持要迁都洛阳。
于是慈禧就让当时的河南知府去调查洛阳的情况。河南知府在调查后给慈禧的反馈信息让她很失望。因为河南知府在经过了仔细的调查后发现。洛阳虽然地势有利于防守。可是要作为国都是不太合适的。想要在洛阳复制另外一个紫禁城那是不可能的。洛阳的地方小。宫殿的选址就成为了大难题。慈禧要迁都洛阳就没法过上这么逍遥自在的生活了。另外迁都是大事。如果朝廷真的决定要在洛阳建立都城。那么当时的百姓就要承受莫大的痛苦。不仅要开始投入到宫殿的修建工作中。也会因为朝廷的花费而增加更多剥削。这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后来河南知府为了安抚慈禧还提出了其他意见。他提出可以选择在山西省北部的大同建立行宫。虽然大同和洛阳相比经济要差一些。但是因为和京城比较近。所以来往更加便利。对于和这个提议慈禧太后自然是不会听进去的。她相中的地方是洛阳。去大同做什么呢。而且河南知府说了这么多弊端。慈禧想想迁都也确实麻烦。后来这件事情就搁置下来了。洛阳也失去了一次作为清朝国都的机会。
其他观点:
怕洋鬼子呗
北京地理位置北离沙俄不远。东靠大海。
其一
慈禧当时在戊戌变法后也深知西方科技军事文化的发达程度。心中也怕沙俄。西方国家突然哪一天打过来。要是留在北京跑都来不及跑。
其二
所以我们的慈禧老佛爷就打起了迁都的主意。我们这位老佛爷偏偏钟爱洛阳。于是就下令当地知府以给光绪修建行宫的名义去调查当地各种因素是否能迁都。当地知府给慈禧提出一些不适合迁都洛阳的理由。老佛爷也无心听取。
其三
恰巧此时八国联军打了过来。慈禧匆忙逃到西安。战争结束后。迁都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以上笔者粗浅看法
希望能帮到你
文:史努比行走历史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515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洛阳,慈禧,知府,河南,朝廷,行宫,国都,京城,嵩县,沙俄
没想到大家都对清末时,慈禧为什么想迁都洛阳?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众所周知。洛阳是十三朝古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王朝拟建都于洛阳。比如西汉、北宋等。不少对这些历史也许并不陌生。然而。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