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省会西安,历史上三次成为迁都目标城市,为何都没有成功?
原创

陕西的省会西安,历史上三次成为迁都目标城市,为何都没有成功?

好文

热门回答:

自唐朝以后。黄河流域经济逐步衰落。长江流域经济开始崛起和壮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政治中心的东移。西安逐步失去往日的辉煌。所以。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城都集中在北京、南京、杭州等地。

但从历史上看。虽然西安失去了作为国都的地位。但是还是有几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使其再次成为一国之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未能实现。具体情况如下:

【一】第一次能够改变西安命运时刻的是在北宋时期。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之后。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北宋。因为开封地理位置的原因。没有可以作为守卫京城的天然的屏障。所以他提出:吾欲西迁。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终当居长安耳。以安天下也。因为没有天然的屏障守卫京城。只好派重兵守卫。但是重兵就要有大量的军费开支。这使得朝廷的负担加重。于是想迁往西安。但是由于其弟弟赵光义的极力反对。因为离开开封其就失去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最终没有成行。后在南宋时期。赵构在南京临时称帝。也想迁都。当时宰相李纲建议迁都西安。因为西安在当时全国的税收还是居于上游的。赵构也是同意的。但是由于权奸汪伯彦、黄潜善害怕李纲势力扩大对他们不利。所以诬告李纲。并怂恿赵构迁都临安(杭州)。最终又没有形成。

【二】第二次能够改变西安命运时刻的是明朝朱元璋时期。1391年即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去关中巡视。为迁都做准备。太子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两相做了比较之后。认为山西的西安非常适合作为国都。于是回来之后向朱元璋进献了陕西地图。但是太子朱标回来没多久就生病了。并在第二年就去世了。太子朱标的去世。对于朱元璋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于是此项工作就不再提及。

【三】第三次能够改变西安命运时刻的是清咸丰慈禧时期。李鸿章就针对外敌入侵的实际情况。对京城所处的位置提出过意见。认为北京离沿海较近。尤其是天津。如果外敌从海上进攻。一旦天津失守京城就岌岌可危了。1860年在英法联军在天津登录。咸丰帝带着爱妃逃亡热河避难。当时朝中大臣就提出将国都迁往西安。咸丰也动心了。正要实施的时候。奕䜣与英法谈判顺利。英法联军撤出北京。于是迁都事宜搁置。中日甲午海战。以及八国联军期间。京城再一次受到威胁。尤其是八国联军时期。慈禧西逃到西安。此时大臣们又提出借此机会定都西安。但是慈禧怎舍得北京花了无数银两建起来的皇家园林。还有数不胜数的宝贝。还是希望通过和谈来解决问题。最终割地赔款。八国联军才退出北京。后慈禧再一次回到北京。迁都西安彻底泡汤。

其他观点:

长安在古代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也号称“十三朝古都”。五代之后。中国政治中心东移。西安逐渐失去了其重要性。其后有三次想再次迁都西安。但都没有实现。这不是偶尔的。而是有着必然因素。

咱先说一下西安失去政治中心的原因

一、人为毁坏原因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唐王朝内部党派争斗。其统治日益腐朽。朱温逐渐成为了唐末时期最大的藩镇割据势力。他为逼迫唐昭帝迁都洛阳。从而便于代唐自立。于是。他将都城长安的宫殿拆得七零八落。最后一把火将其全部烧光了。唐昭帝迁都后。西安又被火烧。其政治、经济等地位直线下降。城市布局、结构等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曾经都城时期的辉煌成就一去不复返了。

二、生态环境原因

在唐朝之前。西安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因此人口众多。尤其是达官贵人、皇族等统治阶级聚集。使得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产力水平下滑厉害。并且人口众多。粮食需求极大。当地所产粮食仅九牛一毛。远远无法供应。需要从太湖、江南等地长途运输粮食。成本极高。

三、统治需要

西安位于中国版图的西部。离中原等地较远。不利于对中原、江南等地的统治。不利于政治命令的传达。而洛阳、北京等地比西安在地理位置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有利于加强对东部繁荣地区的统治。有效的维护了大一统局面。

说完了西安为何失去了都城的原因。咱们再回到原来的问题上来。历史上有三次想再次迁都长安(西安)。这三次都发生在清朝末年。分别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甲午中日之后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廷震动。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清廷割地赔款。清朝高层中就有人提出来了迁都西安。因为害怕别的国家再次效仿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

二、甲午中日战争后。北洋水师大败。日本割占辽东半岛等地。距离北京较近。京城的危险与日俱增。迁都西安的想法再次被清政府提上日程。

三、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到了陕西。这一次。再次有人提出了迁都之事。

三次迁都都没有成功。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结果。

西安已经不再是唐之前的西安了。西安不管任何方面都比上北京。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根本无法与北京相比拟。试想一下。慈禧太后在北京的黄砖绿瓦的皇宫、碧水蓝天的颐和园等待惯了。能看的上西安的简陋吗?因此。三次迁都只是提提罢了。不可能真正实现!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朋友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咱们共同探讨。

其他观点:

西安所属的关中平原在秦汉时期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的天府之国也是指关中这块宝地。这也就使西安城有了十三朝古都的美誉。

汉初张良: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可是为什么自唐朝以后却没有一个朝代建都西安了呢?历史上曾有多次(仅清朝就不止3次)迁都西安的计划。为何都无疾而终了呢?

这里首先说一下唐朝之后西安没有再成为都城的原因。

三次衣冠南渡。经济重心南移。

西晋末“永嘉之乱”后。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

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徙至金陵(今南京)。建立南唐;

北宋末“靖康之难”后。宋高宗渡江。以临安(今杭州)为行都。建立南宋。

然而。历朝历代的心腹之患还是在北方。并且自西向东移动。西汉-匈奴(西北)、唐-突厥(约为正北)、明-蒙古(正北)-后金(东北)。这种方向的移动。使得北京的战略地位比西安更加重要!古代交通落后。定都南方难以有效防御北方外敌。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受尽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大运河的开通交通便利了些。统治者就大多定都北方。也对南方经济有了控制力。

言归正传。历史上有哪几次迁都西安的计划无疾而终?

第1次:朱元璋欲迁都西安。

第2-6次:晚晴时期曾5次想要迁都西安。三次比较成型。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咸丰帝逃到承德避暑山庄。询问大臣迁都事宜。有说迁都盛京(今沈阳。满清大本营)的。但呼声最高的是迁都西安。也得到了恭亲王奕钦大力支持!但是。阻力也不小。地方官吏很多持反对意见的。正在争论不休的时候。《北京条约》签订了。英法联军撤走。咸丰皇帝才放弃了迁都的念头。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前夕。康有为建议迁都西安:为了避难。如果迁都东北。那么距离日本更近。迁都河南的话。没有防守的屏障。迁都四川则太远。迁都山西则太近。哪里最好呢?还是西安。康有为还建议如果能够迅速迁都西安。这样就能尽快减轻日本对中国首都的威胁。为谈判赢得时间。可惜。康有为说话分量太轻。没有得到反馈。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逃到西安:西安本地官民十分拥护。捐了很多东西。勤王军队也在西安附近。随从大臣建议“乘此乘舆西行即可于秦中重建新都。成筑部宅丰之基业”。建议顺便迁都西安。慈禧太后独断。最后毅然决然回到了北京。如果慈禧坚持留在西安。也是有可能成功的!

或许。唐以后的西安落后了许多。经济上不如东南之地。但在战略上我认为确实是风水宝地。进可攻退可守。是天然的军事要地。但后期的王朝都不在怎么在乎军事了。反而经济显得更为重要。

关注历史。更关注被历史忽略的角落!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尬聊历史!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孤飘的蒲公英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02:47

    西安,北京,联军,英法,关中,都城,京城,等地,中原,时期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02:47

    没想到大家都对陕西的省会西安,历史上三次成为迁都目标城市,为何都没有成功?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02:47

    自唐朝以后。黄河流域经济逐步衰落。长江流域经济开始崛起和壮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政治中心的东移。西安逐步失去往日的辉煌。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