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把明朝贬低为“三无朝代”的人。是一个又胖。头发又长的胖子高晓松。他曾经给自己起过一个矮大紧的别名。矮大紧就是高晓松三个字反过来。
在网上讲明史的。拿史料说事儿的我一般不敢杠。毕竟人家有证据。你一杠。人家甩出来《明实录》《明史纪事本末》《国榷》《起居注》《明纪》《大明会典》。啪啪打你的脸。再不济也会拿出明史专家的二手研究著作教你做人。至于明朝的野史笔记人家随手拈来一则。跟你开个玩笑。算对你客气了。
不过诸位不要小看明人的野史笔记。如果你看多了这些东西。再去看张廷玉等人修的《明史》。你会发现。这帮老小子偷工减料。大段大段抄明人的笔记。都不带改一个字的。比如《明史》明英宗土木之变这一段。大段使用的《正统临戎录》和《否泰录》。
那些无凭无据。信口开河。又言之凿凿的。我不服气就要杠几句了。
比如网上有这么一派人。把大宦官魏忠贤捧上天。说什么魏公不死。大明不灭。不知这帮人受了谁的蛊惑。竟然把一个乱权干政。祸国殃民的阉人当成明朝最后的一棵救命稻草。真乃匪夷所思。
别的不说。那帮人但凡去翻翻《明实录》《明史纪事本末》和《崇祯长编》。看看魏忠贤乱权干政那些年。明朝积累了多少边关的欠饷。也不会把一个不识字的阉人捧上天。
有人如果不服。我给你们拿出证据来:
陕西巡抚胡廷宴疏言:临巩边饷缺至五六年。数至二十余万。靖卤边堡缺二年、三年不等。固镇京运自万历四十七年至天启六年共欠银十五万九千余两。各军始犹典衣卖箭。今则鬻子出妻。始犹沿街乞食。今则离伍潜迯。始犹沙中偶语。今则公然噪喊矣。乞将前欠银两 速发以奠危疆。《崇祯长编•天启七年八月》
看不懂文言文的我给诸位解释一下。陕西巡抚说。到天启七年。临巩的边军已经被欠饷了五六年了。也就是从天启二年前后。临巩边军开始欠饷。以至于边军士兵。偷卖朝廷发给他们的军衣和箭。卖完了就开始卖儿鬻女。儿女卖完了。就上大街上乞讨。
又:
甘肃巡抚张三杰疏言:平镇二千里长边。处处临外。以京运言之。节年累欠至七十余万。 天启六年年例尚该银一十五万余两。西安等处欠银自天启元年至今共欠八十余万两。西兵利 于马战而库如悬罄。乞借给十万金以济。
天启二年。正是魏忠贤开始上台的时候。这么五六年。魏阉在某些人眼里那么牛。怎么不把边军欠饷的问题解决了?史料里例子多的是。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还有你猜怎么着?为修陵。工部请求减半工费。崇祯帝准臣下所请。减半后也有总额四百万两。
边关将士饿得卖儿卖女。上街乞讨。皇帝修陵。动辄四百万两。
我举这些例子。就是想说魏阉没有些人吹得那么牛。真那么牛。明朝至于亡国?
这就是不认真看书。特别是原典。人云亦云的结果。把一个祸国殃民的阉贼。捧成了明朝救世主。
高晓松估计就是这类人。
高晓松说什么明朝无名君。无名将。无名士。真是一派胡言。
就说名君。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都是很有名的君主。就连明世宗。明神宗。名气也不小。如果这个名不是说出名。而是明君。那太祖成祖就名垂千古的明君。
就说名将。明朝初年徐达常遇春。不算名将?于谦以文臣而领导北京保卫战胜利。不比历代任何名将差!抗倭名将戚继光不算名将?明朝末年袁崇焕史可法不算名将?
名士明朝还少了?王阳明。徐文长。两个人足以映照千古。
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谁都能来不是。他高某自然也能。
其他观点:
这些话是一个又胖又矮又黑的人说。他的知识面广但是缺乏深度。他整天说中国这样那样。可是他本人确实是个美国人
其他观点:
首先。是高晓松所谓的公知说明朝是三无时代。因此你问的这个问题。就是错的!明朝是伟大的朝代。不是三无朝代!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549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明朝,天启,明史,名将,崇祯,巡抚,朝代,大明,长编,是一个
没想到大家都对明朝为什么被称为三无朝代,明朝真的存在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把明朝贬低为“三无朝代”的人。是一个又胖。头发又长的胖子高晓松。他曾经给自己起过一个矮大紧的别名。矮大紧就是高晓松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