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说到张居正。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由于这本书火得不行不行的。受其影响。许多人可能也感觉张居正就是一个生活奢侈的人。
有个叫陈泽敏的。豹眼没有查到此人的来头。他也说了一句话:“张居正有着天使与魔鬼的两面。但他也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一个孤独的英雄。即使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够懂他。”
豹眼认为陈泽敏说得有道理。因为任何一个史上有名气的人都是如此。张居正自然不会例外。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张居正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他的学生、史学家黎东方也认同其师的观点。说:“他不仅是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也是汉朝以来所少有的。只有诸葛亮和王安石二人。勉强可以与他相比。”
张居正作为一代名相。是没有争议的。在这里就不必多说了。针对题主的问题。说一下他生活奢侈的事吧。
《明朝那些事儿》提到张居正生活奢侈。这恐怕不是空穴来风。但究竟奢侈到一个啥程度呢?
有资料说张居正有一台三十二人的大轿。一半用来办公。一般用来休息。而且说此事出自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为此。豹眼专门查阅了关于张居正的传记部分。没有看到此类的记载。
豹眼认为此事并不靠谱。官员乘轿是有规制的。满大街上行走。如此张扬的事。张居正不可能违制去这么做。也就是说。如果符合规制。即便是六十四台大轿也不为过;如果违制。十六台大轿也不行。
按照明朝惯例。三品以上京官使用四人轿。出京可以坐八人大轿;外省封疆大吏都使用八人大轿。
皇帝的轿子皆称为”舆“。分礼舆、步舆、轻步舆和便舆四种。轿夫最多是十六人。
还有说法是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了讨好张居正。不仅送美女。还忘不了送补药。
戚继光老家特产海狗肾。这可是名贵的宝贝。男人的至爱。他就一件件打好包。持续不断地送往京城。孝敬张居正。而且戚继光还很谦卑。在给张居正的书信中。都称自己为“门下走狗小的戚某”。
戚继光讨好张居正。就如张居正讨好李太后及太监冯宝一样。都是出于政治的需要。为了自己的事业。做出的妥协。也可以看做是政治谋略。
男人嘛。就好这一口。总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恶补一下并不为过。
作为首辅大臣。何况万历小皇帝年幼不能亲政。张居正算得上当时明朝真正的大当家人。
豹眼认为。只要不违制。作为身居要职的人。生活上奢侈、腐化一些。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用圣人的眼光。去看待政治家。
在《明神宗实录》、《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史书记载、评述中。对于张居正的奢侈生活并没有多少记载。史学界对于张居正的诟病。也并非源于此。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去世。按照祖制。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期满才能起复为官。
当时。张居正主持的改革才刚刚开始。此时离开必使改革大业功亏一篑。于是。张居正做出了唯一的选择:夺情。
夺情是古代礼俗。官员遭遇父母去世须回家守丧。称作“丁忧”。朝廷根据情况。比如战事需要。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为“夺情”。
张居正为了大明朝的改革事业。就采取了这一方式。留任首辅。继续执政。没有“丁忧”奔丧。
明朝士大夫忠君尽孝的观念根深蒂固。不能尽孝何来尽忠?
如此一来。人情汹汹。无论御史还是六部官员纷纷上疏。要张居正回家守制。这给张居正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此时。明神宗也就是万历小皇帝。还不能亲征。国家大政均需要张居正裁决。也不想让他回家守丧。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逝。神宗为之辍朝。
仅仅过了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就开始弹劾潘晟。神宗命其致仕。
潘晟是张居正生前提拔的官吏。他的下台。表明了张居正失宠。言官们迅速把矛头指向了张居正。神宗下令将张居正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其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差一点就遭到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
后来。在舆论的压力下。万历才终止了进一步的迫害。张居正在世时。所使用的一切官员。有的被削职。有的被弃市。
究其原因。张居正当国十年。所独揽之权。是神宗之权。虽然张居正是出于效忠国家的需要。为了大明江山社稷。但毕竟是剥夺了神宗的权力。作为神宗的老师。张居正对于万历皇帝过于严苛。神宗实质上是失去了自己的皇位。神宗敢怒而不敢言。在权力支配上。张居正完全处在神宗的对立面。这在神宗的心目中。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这就是神宗在张居正死后。疯狂报复的原因。
直到天启二年(1622年)。万历皇帝的孙子、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才为张居正复官复荫。
由此看来。张居正作为一代名相实至名归。至于生活上那些事情。奢侈、腐化一些。不为大过。不能以圣人的标准去苛求一位立志改革的政治家。
虽然没有具体的史料记载张居正生活多么奢侈。但只要不违背礼制。就没必要苛求太多。
对于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疯狂地报复。史书一般认为是张居正“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可以说。张居正是善于谋国。而不善于谋身。
在豹眼看来。无论张居正结局如何。还是其生活行为如何。都不失为一代名相。
其他观点:
张居正的私生活虽然非常奢侈。但是他的贡献却足以让人无视他的私生活。毕竟张居正所做的事情。在整个明朝是独一份。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敢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志气
相比于其他人。张居正的考试过程不是一般的一帆风顺。所谓一帆风顺。并不是说他是关系户。而是因为他是天才。
张居正十二岁考中秀才。十六岁考中举人。二十三岁考中进士。
要知道在古代一个人活了一辈子。要是能够考中一个举人。那就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毕竟考中了举人就说明有了当官的资格。
而张居正年仅十六岁就已经考中举人。顺便提一嘴。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活了一辈子。也就是一个秀才。
不入朝廷不知道。一入朝廷吓一跳。
当时的朝廷由严嵩把持。而严嵩是明朝有名的奸臣。他担任首辅期间。除了贪污受贿就是结党营私。陷害忠良。
张居正看着乌烟瘴气的朝廷心中愤恨无比。但是自己却只是一个翰林院的芝麻官。如果说胆敢与严嵩对着干。严嵩挥一挥手。自己就得灰飞烟灭。
不愿同流合污的张居正辞职回乡。到处旅游(张居正的先祖是盐商。有钱)。从嘉靖三十三年辞职到嘉靖三十六年。整整旅游了三年。张居正才从民间再次进入朝廷。
这三年张居正了解到了民间疾苦。了解到了百姓的不容易。也知道了他到底该干什么。
重新进入朝廷的张居正。就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对谁都笑呵呵。
张居正的老师徐阶与严嵩是死敌。这在当时几乎是公开的事情。所以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不敢光明正大的与徐阶来往。只敢在暗地里与徐阶来往。
只有张居正敢光明正大的与徐阶来往。但奇怪的是。严嵩却并没有拿张居正当成徐阶的党羽。这到底是为何呢?原因很简单:
张居正不但与徐阶光明正大的来往。也与严嵩光明正大的来往。以此来麻痹严嵩。他张居正是个老实人。不结党。
什么叫高明?这就叫高明。
重新进入朝廷的张居正。只用了三年。就当上右春坊右中允与国子监司业。
右春坊右中允、国子监司业。虽然都是六品官员。但是却不是一般的有前途。
右春坊右中允负责管理太子的公文。等到太子继位。凭借自己与太子的关系。平步青云那是肯定的。而国子监司业则是中央大学的副校长。只要经过中央大学进入朝廷的官员。都能算得上是自己的学生。
这样一来。等到嘉靖驾崩。太子继位。他张居正那是要背景有背景。要势力有势力。
前途光明的张居正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千愁万绪。
由于严嵩的不作为。乱作为。以至于北方的蒙古屡次突破长城。广东、福建、江西等地不断爆发农民叛礼。倭寇在浙江一带横行。
国家千疮百孔。百姓流离失所。
张居正在与好友耿定的信件当中。将自己的忧愁一吐而尽。同时表示。必须要有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扫除廓清。方可改变局面。
这个磊落奇伟之士。很显然是张居正自己在指自己。
关于心中的理想。张居正一直未曾忘记。
宦海沉浮十一年。张居正亲眼目睹严嵩、高拱的倒台。老师徐阶的退休。终于坐上首辅之位。抛洒热血。倾自己所能。改变大明王朝。
开创盛世
万历元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考成法”。所谓“考成法”就是类似于现在的考勤。
根据考成法规定:官员要将今年所做的事情写在三本册子上。一本册子自己留着。一本册子送到监察部门。一本册子送到张居正的手中。
一到年末。张居正就会用官员手中的册子与自己手中的册子进行对比。一旦有哪一件事情没有做。轻则罚俸禄。重则降级。更重则直接开除。
有罚有奖。既然有罚就会有奖。如果说册子上的事情全部完成。而且优秀的话。不但会有奖金。而且还会提拔。
自从考成法诞生。大明帝国就进入了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
官府办事从不拖拖拉拉。而是讲究速度。
只要是朝廷颁布下来的命令。无论地方有多远。早上颁布。晚上就能够实行。
所谓的懒政行为。到这时已经不见了踪影。毕竟谁都不想自己将自己的饭碗砸碎。
万历六年。张居正颁布了两项重大决策:
第一、从此以后。田税、人头税、徭役。全部折合成银两上交国库。乍一看这项决策平平无奇。但其实暗藏玄机。
在当时如果说交田税、人头税。没有钱的话。那就有什么交什么。这就导致了有的人交苹果。有的人交咸鱼。有的人交棉花。
上交的过程中。不可能是皇帝亲自下来收。而是当地的官员负责收。当地的官员肯定不会老老实实的收。在收的过程中会挑三拣四。
你给他的明明是完好无损的。他偏偏说你的都是劣质货。只能够算一半。回去重新拿一半。老百姓只能够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还是轻的。到了交徭役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绝望。
人头税、田税都是有实物放在那里。只要官员不丧心病狂。在众目睽睽之下。肯定不敢说你没有交。但徭役就不一样了。
徭役说简单点就是白白给国家打工。你做了。他说没做。你能怎么着?张居正统一收钱。虽然苦了个别实在是没有钱的。但却照顾了大众。
第二、清丈田亩
每一个朝代到了中后期。百姓的生活肯定过得不怎么样。因为到了这个时候。田地兼并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所谓田地兼并。就是当地官府联合地主豪强。通过种种手段。强行用低价购买百姓的田地。这是原本有田的百姓。变成佃户(打工者)。
如果说地主豪强有良心。有多少田地就交多少税的话。对于国库而言是没有太大危害的。毕竟田无论是在谁的手里。所交的税都一样。
可是地主豪强都想着法兼并百姓的田地了。怎么可能会讲良心?不但联合当地官府兼并百姓的田地。还联合当地官府哄骗朝廷。
如果说有一千顷的田地。他顶多也就是报个一两百顷。甚至更少。
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国家的收入大幅度减少。而国家到处都要花钱。给官员发俸禄、边境打仗、各种工程。不透支才怪。
张居正严令下去。重新丈量田亩。谁敢糊弄。严加处置。
虽然哄骗朝廷的情况依旧存在。但毕竟是少数。弘治十五年全国的已垦田地有四百二十二万八千零五十八顷。到万历九年全国的已垦田地竟然有七百零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
虽然大幅度增多。但实际上的数字远不止于此。因为早在洪武二十六年。已耕田地数量就有八百五十万零七千六百三十二顷。
在处理内部的同时。外部张居正也不含糊。毕竟当年他曾经亲眼看到过边境的惨况。对此他在边境任用。戚继光、李成梁(倭寇早在嘉靖末年。基本上已经被戚继光肃清)。
戚继光在边境采用了与打倭寇一样的方法。那就是用阵法。
戚继光用车阵与蒙古的骑兵对抗。马无论多硬都没有车硬。马和车碰在一起。肯定是马吃亏。更何况。戚继光的车并不是普普通通的车。还有锋利的长矛。
在戚继光镇守边境期间。从未出现过大事。
李成梁与戚继光不同。李成梁擅长的是率领骑兵作战。直接以蒙古骑兵硬刚。人一旦不要命起来是非常可怕的。蒙古骑兵虽然强悍。当真正面对一群不要命的人。也得退避三舍。
大明帝国在张居正改革下。内外一致平定安稳。国力蒸蒸日上。史称“张居正变法”。
靠着变法。张居正能够与诸葛亮、王安石之流比上一比(个人觉得张居正胜于王安石)。要知道封建社会虽然两千多年。但敢于变法且成功的人。用一只手都能数得出来。
最能够直接证明张居正贡献的。必须得是国库。
张居正担任首辅的时候。国库整整亏空四百多万两银子。经济接近崩溃。张居正担任首辅十年。国库的存银高达一千多万两。粮库里的粮食可以整整支撑十年之久。
有的人或许会好奇。张居正大刀阔斧的对大明王朝进行手术。难不成就没有人反对吗?事实上反对张居正的人不是一般的多。可以说全部官员都反对张居正。
毕竟张居正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伤害到了他们的利益。别的不说就说考成法。一年得有多少人栽在这条法令上。可反对又有什么用呢?
当时的万历年幼。张居正是万历的老师。万历唯张居正是从。而最有话语权的李太后。则拿张居正当成依靠。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一人兼任两大最高太监职位的冯保是张居正的死党。
张居正、李太后、冯保三位当时权力最大的人结成铁三角。坚固不可撼动。
不干不净的私生活
按道理来说。像张居正这种位极人臣、一心为国的人。应该懂得低调收敛才对。可是张居正丝毫不懂得低调收敛。
在张居正担任首辅期间。有无数的人给他送过美女。而他对于这些人给他送过来的美女。都照单全收。只要你敢送。他就敢要。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也曾经给他送过美女。而且还不止一个。
堂堂一代首辅都已经五十多岁。还天天活在万花丛中。这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被人说是老不正经。
据说张居正就是因为身体透支过度。再加上高频率服用各种药物(其中主要是海狗肾)。以至于身体承受不了。直接崩溃。导致死亡。
美女都收了。钱肯定也收。
张居正贪污是公开的事情。毕竟给他送钱的人可不是偷偷摸摸的送。而是一车一车的给他送。其中除了钱之外。还有各种金银珠宝。
送美女。戚继光有份。送钱。戚继光也有份(必须要说明的是。戚继光送美女。送钱。都是为了稳固住自己的地位。方便为国效力)。
最能够体现出张居正不干不净的是。他的出行排场。
别人出行顶多是坐一顶轿子。而他出行坐的是房车。你没有看错。就是房车。只不过是古代版的。
张居正坐的轿子。有厕所、有卧室、有客厅、有阳台。整整三十二个人抬。
整天坐着这么个庞然大物出门。简直就是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不干不净。
张居正不但坐着这三十二个人抬的轿子在京城里出行。还出远门。
他回荆州老家。也是坐着这三十二个人抬着轿子回老家。而且一路上轰轰烈烈。各地官员还没等他到。就已经准备好他所需要的一切。
一路下来。浪费的银子。就像泄洪一样。
什么大鱼大肉的就不用说了。那是肯定的。难不成像张居正这样有身份的人。还能吃馒头、豆腐不成。估计张居正家里的狗看到了馒头、豆腐都会跑得远远的。
结语
张居正如果说生活过得没有那么奢侈。说不定就不会被万历清算了。
在他教万历的过程中。整天就是如何如何节俭。万历新年想加几道菜都被他制止。害得万历以为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谁知道他竟然是这么一个人。
强大的反差。让万历根本接受不了。好你个张居正。你享着乐。却让我吃苦。还有没有天理。要知道我可是皇帝。不清算你。都感觉对不起自己这些年受过的苦。
其他观点:
关于张居正生活奢侈的说法。还真是不少。
(影视剧中的张居正)
万历首辅张居正。谈到明朝就绕不开的人物。咱们先说说关于他生活奢侈的传言。看看可能性有多大。
首先。据说张居正回家的时候。专门定做了三十二人抬的大轿子。三十二人是什么概念?如果说一般的“八抬大轿”是豪华轿车的话。那张居正乘坐的就是“加长型超豪华房车”。里面肯定有卧室有书房。还有一群小丫鬟伺候着。如果真有这么一顶轿子。那确实是奢侈。
然后就是吃饭。据说张居正越到晚年。嘴巴越刁钻。一般的菜品都看不上眼。平时吃饭。桌子上菜品无数。还觉得没有自己喜欢吃的。无处下筷子。于是。传说他创造了一道神奇的菜:鸡舌羹。
这鸡舌羹顾名思义。就是用鸡舌头做的菜。鸡舌头虽然不名贵。但是一只鸡就那么一点点。想凑成一道菜。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咱也不知道张居正多久吃一次。不过能创造这样的吃法。想象力也是很强大的。
然后就是张居正妻妾成群。为了能应付这庞大的后宫。他不得不经常食用各种补品。比如登州渔民进献的滋补海产品“腽肭兽”。也就是海狗。据说吃了大补。浑身发热。数九寒天的时候都不能戴帽子。传说中张居正病死。就是因为补药吃多了。
那么。张居正真的这么奢侈吗?可能性不大。极有可能是被黑了。
(王世贞)
首先。说张居正补药吃多了才病死的。那是王世贞的说法。王世贞是张居正同时代的人。两人之间有“深仇大恨”。
起因是这样的。万历四年的时候。王世贞写了一道奏疏。说了一些关于兵饷的事情。关键是。在里面王世贞还加了一点“料”。说张居正的妻弟欺负了江陵知县。建议严惩不贷。
王世贞不仅直接找万历皇帝告状了。还专门给张居正写了封信:不好意思啊。我把你妻弟给告了。给你打声招呼!
张居正气坏了。这事儿你直接跟我说就是了。直接绕过我告到了大老板那。不给面子啊!
于是。张居正怀恨在心。直接把王世贞给弹劾了。您回家反省反省吧!
王世贞也是个倔脾气。憋了一肚子气。直接气病了。病好之后。忽然要求仙学道。拜了一个神神叨叨的小姑娘为师。各种疯狂。而且。为了求仙老婆孩子都不要了。最后。病死了。
所以。他写的张居正的黑料。可信度没这么高。
另一个有张居正黑料的史籍。就是大名鼎鼎的《万历野获编》。作者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张居正死的时候。沈德符还不到5岁。长大之后的沈德符搜集了万历年间的一些大小道消息。才写成的《万历野获编》。“野获”两个字。足以说明这本书中的内容。不如正史可信。
实际上。张居正担任首辅期间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触动了太多人利益。尤其是整顿吏治的改革。直接触动了明朝上下官员的利益。他们内心当中对张居正是极其不满的。一条鞭法的实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让地方上的官吏士族受到了损失。
所以。张居正一死。大群大群的官员迫不及待的开始黑张居正。
其实。咱们仔细想想也知道。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生活上略有一些上档次。是很正常的。但是说的那么夸张。应该不可能。主张节俭的张居正。很明白到处都有人盯着他。记恨他。一旦被言官抓住把柄。那就麻烦了。
所以。他不可能这么奢侈招摇。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552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张居正,万历,神宗,的人,明朝,奢侈,朝廷,官员,自己的,田地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明朝的张居正生活奢侈,但为什么却仍被称为一代名相?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说到张居正。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