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
原创

如何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

好文

热门回答:

《论语 宪问》里说: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句话的基本内涵。其他的答友已经说了。就是孔子并不赞同“以德报怨”。而是强调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平时人们在引用这句话时。常常只引用”以德报怨“。是对儒家原意的曲解。

但是。我觉得其他答友的回答还是太简单了。还可以进一步做一些解释。

一、谁主张”以德报怨“?

在《论语》的原句里。是”或问“。也就是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怎样啊?“。那么。这个人问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

是老子。

《老子 恩始章》里说: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所以。孔子这里的回答。是与老子思想的不同之处。老子为什么主张以德报怨?是因为在老子眼里。恩怨都是相对的。道德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本来就不需要对别人有怨。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反对老子呢?因为以德报怨将恩怨抹平。也就取消了公平正义。儒家是一种政治哲学。几千年来一直在实践如何在现实中维护公平正义。如果恩怨都无所谓。那么好人遭罪。坏人逍遥。好人的善良得不到维护。坏人的凶恶却无人惩处。那么社会秩序终将崩溃。而这恰恰是儒家要极力防止的事情。

二、为什么要”以直报怨“?

楼主提问。直。是什么意思?

直。从木从目。古人理解直。就是校正、使绳子不弯曲。引申就是直接。在这句话里。意思就是:用怨该得到的那种方式去回报怨。

也就是:以怨报怨。

《礼记 表记》里说: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

《礼记》的这句话。就是对《论语》这句话的详细解释:以德报怨。是一种没有原则的仁;以怨报德。这个人该死;以德报德。社会风气会越来越好;以怨报怨。老百姓就不会做坏事。因为做了坏事就会受到惩罚。

三、再讲个故事加深理解

儒家是非常重视行为与道德的相配的。如果坏人还得到庇护。这不叫仁爱。也不叫宽容。而是姑息;如果好事得不到表彰。那么以后就没有人做好事了。

《吕氏春秋》说: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故事的意思是:鲁国有规定。鲁国人在别的国家当下人的。如果能出钱赎回来。鲁国政府会给予奖励。子贡到鲁国去。赎了鲁国人。还谦让了鲁国政府的奖励。对此。孔子很不满:如果子贡办了事不拿钱。大家都说他很高尚。那以后别人办了事还拿钱。那岂不是被大家伙认为不高尚吗?本来。你办了事。拿钱是很正当的。你这么搞。以后再也没有人愿意去赎鲁国人了。

而子路救了落水者。别人送他一头牛感谢。子路收下了。孔子很高兴。认为以后大家遇到有人落水。都愿意去救人了。

这个故事应该是战国的人虚构的。子贡子路都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但是其基本的意思。和”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一致的。读者可以参考这个故事加深理解。

其他观点:

这句话的原句是: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抱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你要忍。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应该笑脸相迎。用爱去感化他。用情怀和胸怀去打动他。

这是多么伟大的节操呀。想想都觉得自己很神圣。我是不是圣人的化身。

其实。我们曲解了孔子的意思了,这是明显的断章取义。

孔子的意思是别人对你好。你也要对别人好。但如果别人来欺负你。你也要用板砖去削他。

这个直。就是你手里的板砖。

我们可以做好人。但不能做毫无原则的老好人。

其他观点:

儒家不是小绵羊!

在一般人的眼里。儒家就是温情脉脉的形象。因为儒家提倡爱。孔子提倡仁者爱人。我们不仅要爱自己和自己的父母亲人。还要爱朋友老师甚至是陌生人。

人们往往认为儒家讲究礼仪。特别的彬彬有礼。好像儒家个个都是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人们往往认为儒家是软弱的。逆来顺受的。你踢我一脚。我要是逃走。这就不地道。最好把屁股撅起来给人再踢一脚!

人们往往认为。儒家都是懦弱者。儒家造成国家的软弱无能。

但是。您真的了解儒家文化吗?

我们先从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说起吧。

《论语 宪问》里说: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中记载说。大概是儒家的一个弟子。秉承了儒家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理念。就去问孔子。要是别人对我不好。我用对他百倍的好。行不行?孔子回答说。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你要是用道德来对待对你不好的人。那么要是别人对你很好。那拿什么来回报呢?要用直来报怨。我理解的直。就是正的意思。。而不是对等的意思。孔子的意思是。别人怎么对你。你不一定怎么对他。但是一定要还回去。要用符合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来对待他。举个例子吧。别人打了你一拳。什么是正确的方式呢。第一种。捂着脸逃走。第二种狠狠地打他一拳。第三报告官府抓他。让他承担犯错误的后果。

第一种孔子肯定不同意。儒家其实也是强调勇的。被别人打了一拳捂着脸逃走肯定不是儒家所为。第二种孔子也不同意。孔子认为一个君子应该是文质彬彬。和而不同的。人家打您一拳是流氓。你不能也做流氓。第三种就是孔子同意的办法。要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进行反击!

这就是以直报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小新卖蜡笔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58:56

    儒家,孔子,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这句话,鲁国,的人,老子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58:56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58:56

    《论语 宪问》里说: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的基本内涵。其他的答友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