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抄家属于重罪还是轻罪?
原创

古代抄家属于重罪还是轻罪?

好文

热门回答:

首先弄清楚古代涉及到抄家几乎都属重罪。没有轻不轻的。可以说是仅次于灭族、斩首、流放之后的罪行。一旦被抄家那就意味着这个官员将失去权力、财富、官职、荣誉等一切。想想看。对于一个官员来说失去这些东西不等于要他的命吗?

当然在当时苏灿之所以在听到只是抄家后会笑。那是因为他本来犯的罪行乃是欺君大罪。如果真要追究乃是抄家灭族的大罪。可是最终却只落个抄家免官的结局。所以不得不让他开心啊!但是别忘记《武状元苏乞儿》严格意义来说是一部喜剧。很多时候你不能把它当正常的影视剧来看。不然你以为咸丰帝是真的傻啊?就凭那个吏部尚书几句话就能免了死罪?

不过如果试着把它与真实的历史来做比较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荒诞的背后早已注定这结局。首先我们要知道《武状元苏乞儿》的背景是在咸丰年间。而苏灿的身份是广州将军的儿子。他的全名叫苏.察哈尔.灿。我们大概只要知道广州将军和苏.察哈尔氏这两个意味着什么。或许你就直到苏乞儿为何只是被抄家啦。

广州将军地位高于两广总督。位列从一品

广州将军是清朝十四大驻防将军的其中一位。他是清朝驻广东八旗军的最高长官。也可节制广东省一省的全部绿营兵。品级为从一品。广州将军直接向皇帝负责。地方上的任何官员都无权管辖他。且即使是朝廷的兵部尚书也对广州将军无能为力。他和他辖下的八旗兵一切调动都只听从皇帝。其他人皆可不奉。

同时清朝规定驻防将军凡与总督同驻一城。如会同奏事。则以将军领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驻防将军的地位是要高于总督的。而在当时广州将军与两广总督的驻地都在广州。可以说当时在整个两广地位最高的不是两广总督。而是广州将军。

此外。当时清朝所有的驻防将军都只用八旗的子弟。比如八旗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等。其他的一概不会让其担任此官职。且能够在当时担任从一品的将军的。几乎都是八旗中的贵族。那么广州将军也不例外。

苏.察哈尔氏乃成吉思汗的后裔。蒙古贵族中的贵族

苏.察哈尔氏是蒙古大汗察哈尔.林丹的旁系子孙的分支。在当时察哈尔氏和苏.察哈尔氏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也就是说他们都算是黄金家族的子孙。当年苏.察哈尔的祖先。也就是林丹大汗的庶孙察哈尔.顾哈伦追随清朝开国君主皇太极一路南征北战。最终因功被封为镇国公。后顾哈伦的第三子察哈尔.土卜图。因功被封为二等台吉。后世居江苏按察使一职。其家族也逐渐在江苏苏州定居。后姓就改为苏.察哈尔。

但不管怎么改姓。察哈尔这个姓就注定显得与众不凡。熟悉蒙古史的人应该都知道作为黄金家族的后裔。这意味着什么。当然不要以为这黄金家族是有水分的。人家苏.察哈尔氏的先祖可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达延汗。所以可以想象苏.察哈尔氏的身份和地位有多么尊贵。

综上所述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在影视剧中苏灿的父亲地位是十分高的。他的广州将军的身份就注定他是朝中的重臣。且关系网绝对是错综复杂的。能与他有关系的。绝对也是“门当户对”的。可以说基本都是总督、六部尚书、军机大臣和大学士这一层的。最低也是巡抚一级的。再加上苏灿的父亲本就为蒙古的贵族后裔。在蒙古那边的地位肯定也不低。那些蒙古的王爷、旗主肯定也与之有亲密的联系。

且电影的背景是在咸丰年间。那个时间满清早已烂的不像话了。官官相护。互相包庇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再加上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战争的接连爆发。导致清廷的吏治更为的腐败不堪。最重要的是在当时连咸丰帝自己都在卖官鬻爵。你说底下的官员能不腐败吗?连官职都能买。你说能有多好。

再者要知道在当时武举考试本就不受重视。也没有重要到哪里去。在乾隆之后武举考试作弊那是常有的事。连皇帝自己都知道。只不过因为武举对于朝廷没什么重要的。毕竟在当时清朝实施的是以文制武。很多时候都是以文官来代武官掌权。而且很多重要的武职都是由八旗子弟来担任。所以武举跟科举考试相比。那简直就是可有可无的。

所以说就算当时苏灿在武举中作弊也根本就没啥事。以苏灿父亲的人脉和当时清廷所处的环境。这种事根本就不叫啥事。而苏灿之所以会被弄成抄家。本来就是电影中那位咸丰的宠臣僧格林沁和赵无极在作怪。是他在背后作祟才最终导致苏灿落了个被抄家免官的下场。如果没有他们的作祟。根本就不会有事。但是实际上他们能做的就只是让苏灿被抄家。想让他死基本不可能。毕竟人家的身份就摆在那里。在当时清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想想看如果这个时候清帝杀掉了蒙古的顶级贵族。你让蒙古怎么想。虽然这样做不一定会让蒙古彻底的与清朝决裂。但是蒙古可能也会与清朝离心离德的了。

再加上苏灿的父亲数十年的经营。与朝廷大员的交好。他手中肯定有这些大官的受贿证据。或者其他把柄。如果咸丰帝要杀他而那些大员不救他。他势必会狗急跳墙将所有事情全部和盘托出。到那个时候这些大官可就不好过了。所以真到那个时候这些大官势必会想方设法去救他。所以说无论如何苏灿他们都不会死。而抄家其实就是对苏灿父子最严重的处罚。也是唯一能实现的惩处。

其他观点:

都别抢。我来答。

在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周星驰的扮演的角色苏灿因为科场舞弊、欺君。再加上父亲身为广州驻防将军贪污行贿。数罪并罚之下理应被处斩。但是在礼部尚书一顿鬼斧神工的操作下。硬生生的把处死改为抄家。连牢饭都不用吃。

譬如在明朝洪武年间发生了科场舞弊“南北榜”案。当时的主考官是刘三吾。结果考试下来中的士子全部都是南方人。一个北方人都没有。结果舆论哗然。朱元璋不得不再次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另行录用了61名北方士子。

在这场舞弊案中。依照朱元璋的暴脾气。不出意外的凌迟处死了二十多人。主考官刘三吾被摘了官帽。发配到边疆地区戍边去了。清朝顺治年间也发生了“丁酉科场案”。在考试中正考官曹本荣。副考官宋之绳。同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竟然互相翻阅试卷。

然后给那些行贿士子论定排名。事后落榜的考生都跑到文庙痛哭。曹本荣等官员也被检举揭发。顺治帝命令清查这件事。结果七个官员被斩首。家人妻子都被流放到宁古塔或其他岭南地区。后来清朝政府又借助“丁酉科场案”大作文章。抓了很多文人士子。

而像贪污行贿实际上还不算重罪。古代搞贪污的官员很多。皇上可怜他就抄他家。把官员流放就行了。稍微严重一点的就像和珅这种被赐死。而像魏忠贤起初崇祯皇帝也不过是让他到凤阳去守陵。最后时刻才起了杀心。

而抄家比起杀头来说肯定属于轻罪。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人还在。钱还是可以赚的。但是电影里的皇帝留了一手。处罚他们一辈子只能讨饭。所以当时苏灿的脸色立马就变了

抄家在古代也是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除了表示对犯人的惩罚之外。统治者也很喜欢抄家。这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但凡只要稍微有点权势的官员犯了罪。基本上都逃不掉被抄家的下场。

毕竟皇帝也不傻。知道这些官员家中有钱。所以抄几个家还能增加国库收入。皇帝何乐而不为呢?不过。如果皇帝想要一个人死。但只能判他抄家。这就确实属于轻罪了。不过这种事情在现实中肯定是不可能发生的。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代皇帝还是拥有生杀大权的。

抄家一般都是属于惩罚的延伸。皇帝觉得光杀头还不够。还要把他的家产、女眷全都抄收。钱财自然不必说。都是进入了国库。而像犯罪者家中的女眷家属。也都是该流放的就流放。该成为奴仆的就成为奴仆。

实际上。抄家在古代并不是一项单独存在的刑罚。它是其他处罚的附加和延伸。皇帝觉得留他一条后路。就可以不抄家。但皇帝要是觉得光杀头也不能发泄心头之恨。那么抄家肯定是不能避免的。除了抄家。还有连坐之罪。

凡是和犯人的案子有关的人肯定也都是不能幸免的。像年羹尧把雍正惹生气以后。那下场叫一个惨。生前堂堂一个抚远大将军。结果最后家人死的死。被流放的被流放。

遐龄及羹尧兄希尧夺官。免其罪;斩其子富;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极边。羹尧幕客邹鲁、汪景祺先后皆坐斩。亲属给披甲为奴。——《清史稿·年羹尧》

所以说。如果仅仅光抄家。那肯定是轻罪。但一般在古代都不会单独执行抄家。而是和其他刑罚捆绑在一起实施。所以这样一比较。《红楼梦》中贾府被抄家也只是轻罪了。

其他观点:

一般来说。上个世纪拍摄的香港电影并不尊重历史。尤其以周星驰为代表兴起的无厘头喜剧。很多时候都恶搞一下历史。但是那一代港片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影片并不单单是恶搞。而是用恶搞的方式去讽刺历史。假如这个历史一点都不真实。那还有什么意思。

在《武状元苏乞儿》这部电影中。讲述了广州将军的儿子苏灿为了博得怡红院如霜姑娘的青睐就北上投考武状元。然而苏灿虽然武功盖世。却对舞文弄墨一窍不通。为了能够考取武状元。苏灿的父亲买通所有考官。在文试的时候作弊。尽管最后考取了武状元。却在最后面圣的时候被人实名举报。苏灿因此被朝廷抄家。开启了从苏灿到苏乞儿的人物转变。

从历史严肃的角度来考量的话。根本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首先从科考的角度来说。苏灿属于买通考官作弊。在清朝有三大科举作弊案。辛卯科场案、俞鸿图舞弊案、戊午科场案。每一次处理都是极为严肃的。我忘了是从哪里看到哪一个皇帝的一句话。科举就是给天下读书人一条出路罢了。

如果科举不公平。是无法让读书人老实的。

其中戊午科场案。时间背景和苏灿科举时间差不多。发生在咸丰时期。当时考生向主考官行贿。考生因为贿赂主考官被判处死刑。而当时的主考官柏俊身为文渊阁大学士。是清朝正儿八经的一品大员。咸丰最后还是按照法律斩了柏俊。

也就是说。苏灿贿赂考官这件事正经查起来的话。斩首是跑不掉的。结果皇帝让吏部尚书来判(吏部是掌管官员考核、调动的。不知道为何会安排他来宣判。咱也不敢问啊)。

吏部尚书说:苏灿父子。罪犯欺君。按罪当斩。不过功臣之后。可免一死。贪赃依例充公。这里有意思的是。吏部尚书又问苏灿的父亲你执过法吗?苏灿的父亲说七年没去过军营。吏部尚书给出的解释是。没有执法也就没有枉法了。

最后连流放都没有判。只判一个抄家。苏灿父子不乐才怪呢!

苏灿考的是武状元。在清代作弊是经常的事情

其实苏灿考的是武状元。跟上面讲的考文状元还是两码事。武状元主要注重武艺。苏灿的父亲在影片中曾说过。这是考状元又不是招苦力。力气大去挑大粪好了。

虽然有一定的讽刺。中国古代从宋代开始逐步完善了武举考试。我们知道宋代是文官治国。提升武将文化水准也是重要的任务。因此宋代在武举考试中。比较看重文化成绩。只有文化考试合格的人。才能够参加武艺的考核。在这样的文化因素影响下。宋代武将很多文武双全式的人物。但是打仗猛的没几个。

到清朝时期。虽然依然有武举。却又是一番景象。清朝也采取重视文官的策略。但是清朝本身就是游牧民族。骑射本领一直被统治者看作是清朝立国之本。所以在真正武举当中并不像宋代那样注重文化考核。

然而。清朝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朝代。他是满洲八旗建立的政权。旗人拥有与生俱来的特权。使得旗人不用太努力就会有出路。因此。旗人并不十分热衷于科举。科举成了汉族地主士大夫们的专利。在清朝考试中。南方汉族文人学术氛围浓厚。甚至包揽了科考上的进士。清廷最后不得不设南北两个考场。

清朝统治者给旗人子弟的出路就是通过武举。让他们能带点光环。在《武状元苏乞儿》中参考科考的除了苏灿之外。另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就是博达尔多。他的亲叔叔僧格林庆(原型是僧格林沁)。在考试当中。不仅裁判吹黑哨。就连暗器都用上了。招来现场一片不满的声讨。这也许才是清代武举科考的真实形象。

从苏灿父亲的职位来看。苏灿根本就用不到科举舞弊

苏灿父亲是广州将军。是驻守在广州掌管八旗的军事主官。是清代中前期立国的根本。像这样的将军。清朝一共设立了14位。将军一般都是一品大员。是名副其实的地方实力派。地方上总督、巡抚、提督等职务都在将军之下。

《武状元苏乞儿》中的背景应该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这个时候虽然已经五口通商。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广州还是全国进出口贸易的集散地。在富的流油的地方当军事主官。想要不肥的流油都有点费劲。

正因为权力大大的。银子多多的。苏灿的父亲在广州地面嚣张的不行。就连清朝的支柱掌管清朝最后一支精锐骑兵的僧格林沁到了广州的地面也要忌惮苏灿父亲几分。

以苏灿的家世背景。想要有一个好的出路是没有问题的。武状元也不是什么问题。即使科举舞弊被揭发。估计皇帝都要替遮着挡着。害怕丢旗人的脸。

从苏乞儿的形象来说。被抄家一笑了之也正常

我挺佩服香港导演的一点是。他会在一部剧当中为一个角色注入多个历史原型。以《投名状》为例。李连杰扮演庞青云在苏州杀降时的历史原型是李鸿章。而在两江总督任上被暗杀则是清朝有名的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案。

周星驰扮演的这个武状元苏乞儿不止是以苏•察哈尔•灿为历史原型。如果以武状元科考案爆发为中间点。这个电影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旗人苏•察哈尔•灿为原型。后面则是以广东十虎当中的苏灿为原型。

广东十虎当中的苏灿原本也是过着富裕逍遥的日子。生性狂放不羁。沉迷武学。终日吃喝玩乐。挥霍无度。是当地一霸。然而在其父亲死后。苏灿遭遇人生重大的挫折和打击。退隐江湖。过着醉酒乞丐的生活。最终以开创了“醉拳”这种武术。最后成为广东十虎。

从这一点来看。放荡不羁本身就是这个人物形象的原型。

武状元苏乞儿用其悲惨的一生告诉大家一个道理。遇到挫折后没有一顿酒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亦久亦旧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17:57

    察哈尔,清朝,武状元,都是,将军,武举,广州,蒙古,乞儿,科举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17:57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抄家属于重罪还是轻罪?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17:57

    首先弄清楚古代涉及到抄家几乎都属重罪。没有轻不轻的。可以说是仅次于灭族、斩首、流放之后的罪行。一旦被抄家那就意味着这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