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晚景》的诗意是什么?
原创

《春江晚景》的诗意是什么?

好文

热门回答:

感谢头条官方邀请回答问题!

以下是我对巜春江晚景》一诗的解读!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外的桃花到了开放的季节!刚刚探出少许几枝枝头。当然有花的枝头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诗人表达桃花刚开的意境手法!

春天的江水里。只有鸭子才能感知江水的冷暖变化!

蒌蒿已经满地了。而芦苇才刚刚发芽。生活在农村的朋友应该知道_蒌蒿比芦苇发芽要早!等芦苇发芽时。蒌蒿已经遍地了。

但正是这种气候。刚好适应河豚产卵。而河豚产卵的习性是到江的上流去产卵。所以才正是河豚正想着到上游去产卵。

再次谢谢头条官网邀请回答!谢谢头条友阅读!

其他观点:

野狐试答

题主好。这首诗是苏轼为北宋僧人惠崇的一幅寒汀图作的题画诗。诗歌以浅近口语出之。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广为传唱。深受后人喜爱。这首诗小学生都可以看懂一些。但即使读到博士。也有你玩味不尽的地方。这就是好诗。好诗通神。董仲舒说:“诗无达诂”此言不虚。一首好诗常会有着无限的意蕴。

在解说这首诗以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题画诗”。中国诗和中国画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好画常常充满诗意。好诗常常有画境。王维不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吗?王维只是一个代表。这种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

狭义的题画诗是题写在绘画空白处的诗歌。它和绘画内容融为一体。可进一步激扬绘画的内涵。这种现象在明清才大为流行。唐宋并无这样的习惯。广义的题画诗包括欣赏、评价绘画的诗歌。这种行为始于杜甫。杜甫题画诗计有二十多首。单题写画马的诗就不下十首。《丹青引 赠曹将军霸》写曹霸画马。但重点写曹霸的身世和遭遇。分明就是“借他人杯中之酒。浇自己心中块垒。”

苏轼也有不少题画诗。也都大都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自己某一方面的情怀。《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就是东坡很有代表性的题画诗。这幅图是苏轼的好友宋神宗的姐夫驸马王诜的杰作。王诜在乌台诗案发案前为苏轼通风报信。受此事牵连。最终被削职为民。苏轼诗中除去对画作的描绘。就是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山中故人招我归来篇”。分明就是借题画来抒发自己渴望归隐的心情。表达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了解了这些。就比较容易理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的诗意了。

这首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也就是“乌台诗案”后的第六年。苏轼上表请求定居常州获准之后的时候。惠崇是北宋僧人。擅长诗画。尤其擅长画寒汀远渚之象。惠崇死后二十年苏轼才出生。两人并无交集。苏轼竟然为他两幅寒汀图题诗。足见除去对画作的欣赏。更多的是有所寄托。借此说自己心里话。这也是诗中更为深刻的诗意。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图中所画:一片竹林边上。几只桃花含苞待放。几只鸭子在水面嬉戏。水边一片蒌蒿。嫩嫩的芦芽也破土而出。这是一幅小景画。画面简洁。苏轼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表现了什么?

可惜这幅画作失传已久。不过苏轼从画中看到的。你我们都能看到。但苏轼想到的必然和我们不同了。这幅寒汀图中的主景当然是鸭子了。苏轼由此自然会想到“春江水暖鸭先知”来。禽鸟对物候的变化要比人敏感得多。宋人有在诗中说理的习惯。此处不排除苏轼在讲这个道理。但野狐以为苏轼应该有更多的感慨和寄托在此:鸭子尚且识得水的冷暖。知道物候的变化。可叹自己对政治的气候如此麻木。以至于遭受牢狱之灾。狐言狐言。但绝不是胡言乱语。《论语 乡党》中有“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看见山梁上的野鸡见人颜色不善则飞去。就用此来自嘲自己不懂得趋利避害。不知审时度势。读《论语》至此。野狐总为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生出无限的敬仰。也为他不遇于时而唏嘘不已。苏轼孔子必然非常熟悉。他也是借“春江水暖鸭先知”来自嘲自己。和孔子叹雌雉是一回事。

苏轼的可爱和可贵就在于。无论处境多么艰难。无论日子多么苦。他都从中能找到希望和快乐。并把这种希望和快乐分享给世界。“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由眼前画中的蒌蒿、芦芽想到河豚这也是很自然的事。仲春以后正是河豚上市的时节。芦蒿、芦芽配河豚炖算是绝配。常州土人多用此法来吃河豚。

由苏轼说到吃。我们必会想到东坡肉。如果你听说了苏轼吃河豚的事。就会更为这个美食家而绝倒。苏轼谪居常州的期间。有士人家有烹制河豚秘方。就请苏学士去品评。苏轼到席痛吃不语。众人感到很是失望。酒足饭饱。苏轼打着饱嗝。直起身子。突然又拿起筷子。伸向盘中河豚。边夹边大赞:“也值已死!”在座无不绝倒。对菜肴的评点。恐怕没有比这更高、更好、更有味的评语了吧。此事。同朝人孙奕在《示儿录》中有记载。应该不是假的。河豚味美。但有毒。食之不慎会至人死命。所以苏轼有这样一说。

(《宋王诜烟江叠嶂图》现藏上海博物馆。是其镇馆之宝。)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苏轼的这首诗妙就妙在。既写出了\"画中态\"。又传出了\"画外意\"。使诗情、画意完美地结合起来。并把自己对待现实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很好的渗透在诗作之中。

其他观点:



一。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是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诗意 。其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此诗作于江阴。

其二 。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鲜为人知。实际上。第二首也写得很好。第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依依不舍。差点掉了队。并且在下一句。把这几只雁比作了“北归人”。是非常形象的。这就画活了景象。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郎不知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33:49

    苏轼,河豚,先知,春江,孔子,鸭子,晚景,桃花,竹林,芦苇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33:49

    没想到大家都对《春江晚景》的诗意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33:49

    感谢头条官方邀请回答问题!以下是我对巜春江晚景》一诗的解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