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说“冻死迎风站,饿死不说没吃饭”,是因为死要面子吗?
原创

农村说“冻死迎风站,饿死不说没吃饭”,是因为死要面子吗?

好文

热门回答:

人活着要活出自信。活出志气。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相信自己。

其他观点:

原话是: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

虽是称赞穷人的骨气。讲的却是在亳州做官的宋朝文人陈师道的故事。

陈师道。宋仁宗嘉佑五年出生于彭城。后来成为苏轼的得意弟子之一。誉为苏门六君子。师道幼年。家里十分贫穷。常常揭不开锅。有时一天甚至吃不上一顿饭。但从童年起。陈师道就勤奋好学。虽然肚子常饿。却照样读书不停。到了宋哲宗时。因为文章出色。被多方举荐。朝廷派他到亳州做了个“司户参军”的小官。

这时。苏东坡正在颍州做太守。素知陈师道的文名。找来文章一读。不禁拍案叫绝。当即请朋友傅尧俞代表自己到亳州看望陈师道。

陈师道虽到亳州时间不长。但还有一件东西与文章一样出名。啥?穷!傅尧俞虽然早有耳闻。但一进陈师道的家。还是大吃一惊。屋里除了一床一桌。当真是一贫如洗。俩人谈古人。谈文章。过了午时。妻子竟然办不出午饭。傅尧俞本来揣了十两金子准备送给陈师道。但听他谈吐高雅。志趣淡洁。几次把手伸进怀里。始终没敢把金子掏出来。怕被陈师道看俗喽。

以后。苏东坡专程从颍州赶来看望陈师道。二人相见恨晚。结为至交。师道有一首诗。“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至”。就是记述此事。

陈师道有个连襟。叫赵一之。也在亳州为官。师道鄙薄他的人品。从不与他来往。这一年。天降大雪。冷得出奇。州官让全衙官员明天到郊外祭祀社稷坛。妻子看看天。雪如鹅毛。西北风嗖嗖如刀。再看陈师道。衣衫单薄。没有棉衣。在家里升个火还勉强支撑。一到郊外。寒风刺骨。恐怕忍耐不住。就一声不响地出了门。

第二日。雪还在下。陈师道正要出门。妻子拿来一件新棉袄。说:“相公。你把这件棉袄穿上吧。”

陈师道一看。是件黑缎子三面新的棉袄。用手一摸。又厚实又暖和。在身上一比。不长不短。就问:“这是谁的袄?”

妻子说:“你的袄。”

“我哪有这样的棉袄?”

“才给你做的。”

“不对。家里粮食尚缺。哪有闲钱买这样贵重的袄!这是哪里来的?”

妻子叫他问急了:“又不是偷的。人家送你件袄穿。你穿上不就好了。你看这天。没有棉袄。出得了门吗?”

陈师道一听是人家送的。立逼着问:“谁送的?”

“妹夫赵一之见你衣衫单薄。今天又是郊祭。才送件棉袄过来。”

“你说这袄是赵一之送的?”陈师道两眼圆睁。愤愤地说。“你真是妇人之见!你可知他的钱不干不净?我陈师道就是冻死。也不要他刮地皮刮来的棉袄。”说完。把袄一扔。冒雪出了门。

天气太冷了。陈师道只穿一套单衣。哪里抗得住。郊祭回来就冻病了。请先生一号脉。说是染了风寒。第三天。陈师道念叨着“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这两句话。就死了。

苏轼很佩服陈师道的操守。写下了许多纪念诗文。

其他观点:

“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说没吃饭”

告诉你。这说的不是一般人。这句话来源于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得意弟子。著名文人陈师道的故事。

有一年寒冬大雪日。陈师道应约要出门。可身上衣衫单薄。妻子害怕他受凉。便找妹夫赵一之借了一件衣服让陈师道穿着出门。但是陈师道非问清楚由来。妻子只好实话实说。陈师道说:“我就是宁愿冻死。也不要刮地皮刮来的棉袄。”说完就出门了。

可是他真的被冻坏了!回到家来就一病不起。请先生一号脉。是得了风寒病!第三天。陈师道念叨着“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这两句话就死了。

所以现代的人们学习农村老话一定要领会到它的精髓。“冻死迎风站。饿死不说没吃饭。”那是一种人的高尚气节的表达。你只要在原则问题上做到“宁折不弯”就好了。

我们钦佩古人。更要学会辨明是非。不做无谓牺牲。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大义凛然。钱财取之有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少女恶习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34:57

    师道,棉袄,亳州,妻子,衣衫,这是,单薄,有一,苏轼,妹夫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34:57

    没想到大家都对农村说“冻死迎风站,饿死不说没吃饭”,是因为死要面子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34:57

    人活着要活出自信。活出志气。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相信自己。其他观点:原话是: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虽是称赞穷人的骨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