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言由意。语由心”。李纨说“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就是她自己的真实人生。看似轻言淡语。透露出的却是铁铮铮的事实。
(第六十三回)李氏摇了一摇。掣出一根来一看。笑道:“好极。你们瞧瞧。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
竹篱茅舍自甘心。
注云:“自饮一杯。下家掷骰。”李纨笑道:“真有趣。你们掷去罢。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说着。便吃酒。将骰过与黛玉。
分析李纨所说不能从字面解释。否则会产生歧义。认为李纨是个无情自保的人。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群芳掣花签是对各自结局的影射。李纨的“梅花签”。与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薛宝钗的“牡丹花签”。贾探春的“杏花签”等一样。都是自身命运的展现。
她说“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对应的是“梅花签”上的那句注:“自饮一杯。下家掷骰子”。
花签要求“自饮一杯”。才有李纨说“不问你们的废与兴”。皆因“自饮一杯”只能顾及自己。无暇他顾。
李纨是贾珠遗孀未亡人。贾珠的死让她与儿子贾兰失去了敕造荣国府第一继承人的资格。损失不可谓不大。李纨对此毫无办法。
(第四回)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李纨是寡妇。贾家的规矩是寡妇不掌家。贾珠死后李纨交出权力由王熙凤代理管家。等贾宝玉成亲后。再交给未来的宝二奶奶。
作为贾家边缘人。一切兴亡造化都与她无关。她“心如枯槁”当个“佛爷”。实在是贾家一切除了贾兰都与她无关。她也无权置喙。
群芳夜宴掣花签。影射的是姑娘们各自前程。这些人自有父母长辈做主。好不好李纨这个寡嫂都管不了。也没资格管。所以她才有“自饮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李纨梅花签词“霜晓寒姿”“竹篱茅舍自甘心”。是曹雪芹又一次对她高评价。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对稻香村特别满意反映出对李纨这出身国子监祭酒之家的儿媳妇的德行、品质的高度认同。他说“勾起我归隐之意”。是有托付晚景。认为贾兰能够继承他的衣钵传承之意。曹雪芹善用“间色法”。公公不能随意对儿媳妇评头论足。借稻香村说法而已。
贾宝玉对稻香村的题额是: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采《风》《雅》《诗》。赞美李纨的品德。以及为贾家守护香火传承的可贵。
梅花签“霜晓寒姿”。借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德。预示李纨在贾家抄家后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仍旧能够不气不馁不改初心教育贾兰成才。其心可鉴,其情可明!
“竹篱茅舍自甘心”。说了两层意思。
第一。贾家富贵时。李纨并不贪图富贵繁华。她在大观园选择了竹篱茅舍的稻香村。住起来一定没有其他地方舒服。但她选择槁素之地。主要是培养儿子贾兰“富贵不能淫”的品德。
贾兰之所以能在贾家抄家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仍能与母亲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就在于李纨从小对贾兰的勤俭教育。让他更能接受家破人亡的生活。毕竟稻香村的竹篱茅舍与抄家后的竹篱茅舍。本质上是一类。
第二。贾家抄家后。李纨贾兰不可能侥幸保得住财产。原文用“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形容。自然是所有人一无所有。
贾家抄家是陷入“谋逆犯上”。保得住命还是因为他们涉入不深。且荣国府是“逢冤”被连累。与贪污犯罪被抄家不同。李纨、贾兰母子作为嫡系不可能幸免。
第一回甄士隐解读《好了歌》: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脂砚斋批语说明是[贾兰、贾菌一干人]。可见抄家后李纨母子经历过破袄难以御寒。竹篱茅舍的惨淡日子。
贾家抄家后“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李纨也不可能守在京城等死。她必须想办法回到娘家求助。所以根本不存在李纨对巧姐儿见死不救的错误解读。
巧姐儿会第一时间去到舅舅王仁那里。那时候消息不畅。隔条街都不可能知道消息。何况双方都不在一处。
李纨贾兰母子日子清贫却守得住本心。多年后贾兰金榜题名。高官厚禄。李纨终于在晚年母凭子贵得封诰命。凤冠霞帔。纵使黄泉路近。也自含笑九泉。正是“竹篱茅舍自甘心”。
“甘心”二字。才是李纨一生得与失的真谛。也是“我自饮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的由来。皆因“废兴”。李纨都正在经历。对命运已经看得开。
反观王熙凤执迷不悟。才有曹雪芹借李纨[晚韶华]曲子“也要阴骘积儿孙”。用李纨的“得”。来讽刺王熙凤这类蝇营狗苟不积阴骘之人的“失”!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动手转发一下。没准您的朋友也爱看。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其他观点:
你好。我是眉画张敞。我来回答一下您的问题。
日。众人掷花签行酒令。轮到李纨掣时:
李氏摇了一摇。掣出一根来一看。笑道:“好极。你们瞧瞧。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注云:“自饮一杯。下家掷骰。”李纨笑道:“真有趣。你们掷去罢。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在《红楼梦》中。以花喻人是非常普遍的。此处即是一处。从花签来看。李纨对应的花应该是梅花。
花签名是“霜晓寒姿”。喻李纨年轻守寡。家族管理权和继承权旁落。苦熬多年。最终贾家败落、子孙流散之时。唯有其子贾兰中举。让李纨苦尽甘来。扬眉吐气。就如梅花迎霜斗雪。最终凌寒绽放一般。
“竹篱茅舍自甘心”这句花签配诗出自宋代王淇的《梅》: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竹篱茅舍”暗指李纨的生活。李纨在大观园中的住处叫“稻香村”。我们来看一下“稻香村”的布置: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青篱、茅屋俱全。所以这句诗暗合李纨的住处。也暗喻李纨的生活。
李纨看似无欲无求。如“槁木死灰”。唯知侍亲养子。其实李纨对自己的境遇是心有不甘的。李纨的内心正如“稻香村”里那几百株杏花。在青篱、茅屋中蕴藏着无穷的野心与欲望。
此处李纨看到花签。内心有认可的一面。认可自已如寒梅迎霜斗雪。但是她是不认可后面的“自甘心”一说的。李纨对人生自有规划。所以李纨才道“真有趣”。
说了这句话的缘起。我们再来看“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为什么说这句话表现了李纨的自私与冷漠?一、“我只自吃一杯”
我们来看看李纨在宝玉梦游幻境时看到的李纨的判词。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这里面包含了李纨的命运:与贾珠镜里恩情。转瞬即逝;年少守寡。大好时光虚度;虽然后来有封诰的荣耀。可惜无命消受;儿子贾兰虽然争气。但好景不长。英年早逝;到头来只落得一个苦尽甘来、出人头地的虚名而已。
但这里面有句话。“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这句话包含了对李纨的劝谏与评价。意思是:虽然说你不想老来受贫。这点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你也应该为儿孙积点阴德啊!
若不想老来受贫。对李纨来说。有两个选择。一是攒钱防老。二是养儿防老。
李纨心思深沉。在这两个方面应该都有准备。
1.攒钱防老
李纨在贾府中待遇是很高的。基本可以比肩贾母:
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足的又添了十两银子。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里的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有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大官中的。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
李纨的待遇很高。花费却很少。儿子在贾家家塾中基本花费全包。但李纨却十分吝啬。
办诗社带姐妹们去跟王熙凤要银子。王熙凤虽然调侃了李纨几句。但是还是大方地拿出了五十两银子。
据有人计算。李纨操办的诗社一次不过五六两银子。诗社办了两次就销声匿迹。这五十两银子中李纨有贪墨的成份。
所以有人又称李纨是《红楼梦》中第一悭吝之人。李纨可能觉得自已寡妇失业。家族的继承权又因为宝玉的存在难以得到。所以才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想法。
2.养儿防老。
李纨把翻身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贾兰身上。贾兰也因为在贾府中不受重视。而变得敏感而自尊。他的自尊化为了读书的动力。他是贾府子弟中读书最用功的。这也得益于李纨的教导。
因为李纨和贾兰明白。读书是他们母子成功逆袭的唯一方式。贾兰心中有此志向。在母亲的教导下沉默、安静地读书。
贾兰最终不负李纨的一番苦心。中举做官。可惜好景不长。竟然英年早逝。
所以李纨说“我只自吃一杯”。这包含了李纨自私自利的思想。也就是:我只管我自己。我只考虑我将来如何出人头地、老来尊崇。
这与李纨平日的作为是相符的:在金钱上吝啬。在教子上严格。
正因为李纨“不问你们的废与兴”。不管他人的兴衰成败。是死是活。甚至达到不管自家的骨肉后代的程度。所以在李纨的判词中。“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包含了对李纨的谴责:你攒钱防老、教子防老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你不能不为子孙积阴德啊!
那么李纨怎么不积阴德了?
贾家败落。抄家后子孙流散。李纨的儿子贾兰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看来贾兰与李纨是得到赦免的。而赦免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李纨是“节妇”。
李纨一直以来在贾府待遇很高、花费很少。且一直有积谷防饥的意识。所以李纨应该是攒下了不少的银子的。
所以李纨要想帮助贾府的后人。是既有机会。又有能力的。但估计李纨没有这样做。比如不救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儿。
我们再来看一下巧姐的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再看一下巧姐儿的“红楼梦曲”: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别的我们且不论。判词里面有“家亡莫论亲”句。而在“红楼梦曲”里有“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家破以后。巧姐儿被卖入烟花柳巷。李纨幸免于难。但对危难中的巧姐是不管不顾的。
刘姥姥一个庄户人家都有能力为巧姐儿赎身。那么一贯节俭、敛财的李纨肯定也有这个能力。可惜李纨“不问你们的废与兴”。哪管亲人与家族后代的死活。
所以曲中讽刺李纨不积阴德。结果儿子英年早逝。自己也很快郁郁而死。成为他人的笑谈。
巧姐儿的红楼梦曲中有“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句。这里面的爱银钱、忘骨肉的奸兄也很有可能是贾兰。
这个“奸兄”中的“奸”字。应该是指奸诈、狡猾。推测这个“奸兄”有欺骗巧姐的意味在里面。
贾兰受李纨的影响。也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
在茗烟闹学堂那一回中。众顽童乱成一锅粥。贾菌也要参战。贾兰将他一把抱住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一句话。自私自利。独善其身的本性暴露无遗。
贾兰可能在巧姐儿向他救助之时。欺骗巧姐儿。让巧姐儿空欢喜一场。
其他观点:
宝玉过生日。晚上怡红院里丫头们置酒庆贺。为了尽兴。又请了其他人如宝钗。黛玉。探春等。李纨也在被请之列。喝酒时。为了热闹。大家行占花名酒令。李纨的花名是“霜晓寒姿”的老梅。酒令是“竹篱茅舍自甘心\"。下面注有\"自饮一杯。下家投骰”。于是李纨笑道:
真有趣。你们投去罢。我只白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兴。
李纨这句话。看着云淡风清。细思却又有许多无奈与心酸。蕴含无限的孤独与萧索。
一。被剥夺了管家权。
李纨本是荣国府二房长媳。又拥有荣国府唯一的男孙贾兰。荣国府的应该是她去管理的。但因为丈夫早死。她被迫活成槁木死灰。每日除了与小姑孑们做做针线活。陪着孩子读读书。其他的竟是什么都做不了。
可是。李纨是有着管家才能的。她稻香村早早地就实行了包产到人的制质。王熙凤就说过李纨的稻香村。“个人取租子\"的话。这在大观园所有的院子都没有收入时。可是一个创举。李纨内心对管家一事也有着狂热的心。这从他对大观园人事了解的非常透彻。可以看出。而且也是可以管家的。这从王熙凤病后。王夫人让李纨替代她管家可以看出。但是。这一切因为贾珠之死。都化作了泡影。李纨不得不被迫缩在自己的方寸之地。只管自己的稻香村。
二。被剥夺了人生趣味。
贾珠死了。李纨的一切生机也被迫停止。她不能如一般的年轻人一样去梳妆打扮。连丫头都可以用的脂粉都不能用。第七十五回。尤氏去稻香村洗脸。就是使用李纨的贴身丫头的化妆品。如第四十九回。众人雪后观梅。别人的穿着争奇斗艳。只有她。穿着一件很朴素的哆啰呢外罩。其打扮直逼贾母。
三。被迫不问\"废兴\"
李纨曾经为筹办诗社经费。去找王熙凤要赞助。其中一句话非常震撼:“这些事我都不管。你只把我的事完了。我好歇着去。省得这些姑娘小姐闹我。”李纨为什么“这些事我都不管”?因为这些事已经不归她管。她若管。便是越俎代庖。便会夺了人家饭碗。便会有很多人不高兴。而这句不问\"废兴\"的活也是一样。这些废兴不是她不想问。而是不能问。李纨的淡泊无求。独善其身。不是她想。而是被迫。
贾珠之死。李纨的人生也被剥夺了。一切\"废兴\"与她都无关系。不是她冷漠。不是她无能。而是被迫。孀妇身份。逼得她青春年少。便成为\"霜晓寒姿\"。便成为枯寂老梅。她不得不不问世事废兴。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603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竹篱,茅舍,你们的,我只,红楼梦,姐儿,大观园,银子,笑道,梅花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纨笑道:“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为什么有人说细思极恐?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言由意。语由心”。李纨说“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就是她自己的真实人生。看似轻言淡语。透露出的却是铁铮铮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