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吗?
原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吗?

好文

热门回答:

有一次我在一个面馆吃面。遇到一位僧人也在吃素面。看他面容沉静。眼神随和。感觉这是一位有点修为的师父。

于是我过去攀谈。他也慈悲。对我的问题一一作答。

我那时对禅啊哲学啊。很有研究的兴致。于是问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吗?

他笑笑说:哲学是什么?哲学也是人对世界的一种认知学问。我们无论是学习西方哲学还是东方哲学。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定义。

像你说的这样。也是一个定义。你可以理解为是。也可以理解为不是。

如果你理解为是。只是站在某一个角度去认知六祖这句话。我不能说是错也不能说是对。我只能说。这句话怎么去理解。都有偏差。除非你实际证悟到这一步。那就不必多说了。

我问:其实我们凡人。只不过想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这样等于把这个世界的依据给拆散了。什么都没有了。难道不是唯心吗?这在哲学上就是唯心主义啊。

他说:唯心主义这个词。不过是一个片面的定语。为什么唯心就不好呢?我们的世界又是否都是唯物的呢。我们要打个问号。

这四句话。是六祖早期题写的偈诗。它代表着一种知见。这个知见认为真理是具有空性的。本来就在。无需多余造作。

任何多余的造作。都无法与这个空性亲近。这个知见在当时。可以说是悟道之语。所以六祖凭借这四句。成为衣钵传承者。

在对世界真相的根本。他用四句来做了一个表达。这个表达。基本上比较通达穷尽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哲学家。也从未做过这样的表述。

他们即使再聪明智慧。也无法达到真正通过修行而实际证悟到的境界。依然还守在思维层次。当然。思维层次有的已经很接近真理了。并且说出来的道理。与真理非常相似。

然而这还只是某些个别的哲学家。在沉静地个人修为里。得到了一点智慧的开启。但实际去做修证。亲自去验证的人。极为少数。

所以哲学上认为这是唯心主义。只不过他们和这个隔的距离比较遥远。用他们的角度来看。也只能做一个武断粗率的定义。

比如后来六祖说的。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在哲学家眼里看起来。更加是虚无缥缈的唯心主义。根本不足以相信。

试想一个习惯于以世间知识学问和大脑思维交织看待这个世界的人。又怎么可能突破知识的障碍去理解这样的实修境界表述呢?

知识学的越多。思考的越多的人。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更加不相信这些。他们困在已有的知识架构里无法出来。所以理解不了这些架构以外的东西。

还有一种是会毅然抛开知识束缚。转向对道的实际探索中去。因为这些知识无法解决他们内心的困惑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高级知识分子。也很喜欢学FO求道的原因。

但是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要学坲。最难办的就是脑子里的知识太多太杂太滑溜了。已经结网了定型了浇筑了水泥钢筋。忽然之间要他菩提本无树。本来无一物。这是很难改变的。满眼都是尘埃。动静皆是是非。在这些障碍里无法解脱。

所以学FO有成就的人。往往不是知识高的人。而是天真老实简单单纯的人。

我说:原来如此。那依法师如此说,哲学家比起修行者。会低一级别了?

他说:我们从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不会因为这些做标准。去定义高低。人人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平等无分别的心态。是一个修行人最基本的心态。

不在比量上纠结差别。人就不会扭曲地看待世界。看什么事什么人。都会平等平常。无圣无凡。不带各种我见偏见邪见见取见。这才是自在。

我说:多谢法师指点。今天的素面我请您吃吧。

他笑笑:我已付过款。今天与你有缘。说多了几句。施主的好意我心领了。

其他观点:

这不算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这只能算是佛教上的一种“导人慰人”的禅语。当时。慧能大师看到人生总是这么艰难地活着。不忍心。就写出:“菩提本无树”:(印度语。本意是指聪明。愚昧或烦恼。本来就不存在的。)。“明镜亦非台”:(就是台上的镜子。本来也是没有的。)。“本来无一物”:(人都是空空而来。又都是空空而去)。“何处惹尘埃”:(又何苦活着争来斗去呢)?慧能这首诗。一切皆冲着其师弟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作的。说实话。就时代而言。神秀较现实。试想。做人能真正做到像慧能所说的:因一切皆空。所以做人要与世无争。坦然活着(躺平)。这也是一种快乐啊。(但现实可以这样吗)

其他观点:

是的。我认为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而且表达的很精炼。轻松。佛教是唯心主义产物。这其中的大德高僧。说出來的应該是高水平的唯心主义。如果说他不算唯心主义。可要和你急!?

说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这些概念觉得很深奥。但回到我们生活中觉得就很平常。

在我们周囲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在哪。认为在我们之外。不受我们控制。是唯物主义:认为在我们内心。外面什么也没有。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万事万物在我们内心。外面看到和感到的是假像。是这种假像引起内醒。出现真事物。所以。唯心主义认为认识世界不用到外面。只在一个蔽静地方修行。坐禅、念经、内心豁然通达开朗。达到某个境界。成仙成佛。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我们之外。它的运行不受我们控制。而且。我们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认识它掌握它的运行规律。才能适应自由生存。

这是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我们的认识片面。有时错误。再经大脑分析形成外面的事物。而在大脑中的事物其实是概念。不是客观事物。是假像。我的生活经验告诉我。都是真的。含糊不得。路上迂到电车。千万别怀疑它是假的。

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多人多次。事物发展有阶段性。牛顿的力学定律。当时绝对权威。可当速度提高以后。就不对了。爱因斯坦相对论上台。在微观世界。量子力学上台了。而量子力学又出现了一些事件′。常规难于理。光子的运动形态。人一观测它就变了。认识观察者。匪夷所思。′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初心未变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11:21

    唯心主义,的人,慧能,哲学,都是,这是,知识,世界,哲学家,事物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11:21

    没想到大家都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11:21

    有一次我在一个面馆吃面。遇到一位僧人也在吃素面。看他面容沉静。眼神随和。感觉这是一位有点修为的师父。于是我过去攀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