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1946年7月。山东野战军攻击泗县失利。虽然战斗中消灭桂军172师3000余人。但是仅山野主力第8师就伤亡2700余人。而二纵和九纵也各有数百人伤亡。总数应该超过了4000人。战后山野参谋长宋时轮引咎辞职。而司令员陈毅也遭受到党内一些同志严厉的指责和批评。处境艰难。
同时。由于山东野战军没有及时南下增援华中野战军。也造成两淮保卫战的最终失利。毕竟华中野战军只有30000余人。寡不敌众。因此华中野战军主力被迫放弃两淮根据地北撤鲁南。整个华东解放区的面积缩小了一半。许多战士从富庶的苏北到达比较贫困的山东时。怪话不断:“反攻反攻。反到山东。手拿煎饼。口咬大葱”!
从1946年10月下旬开始。山东分局和华中分局在小镇子陈师庵连续召开会议。会上陈毅饱受批评。比如救援两淮不力、作战指挥不够优秀等等。整体局势被动。大家有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陈毅表现的非常大度。一方面非常虚心地接受了大家的批评。另外一方面其实自己也比较痛苦。他会议上曾经激动地说:
“别人是毛主席的好学生。我陈毅也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别人能打胜仗。我陈毅也能打胜仗”!客观来说。陈老总从南昌起义起。担任比较多的是政治职务。出任新四军代军长以后。受条件限制。并没有机会与日军进行大兵团作战。包括之前规模较大的黄桥决战。也是苏北指挥部的副手粟裕实际指挥的。因此当战争发展到新形势之时。出现一些不适应当属正常。
此时敌人也在调整部署和步步紧逼。经过加强后的蒋军。在华东战场的野战部队已达25个整编师。在抗日名将薛岳的统一指挥下。分多路向鲁南地区合围而来。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而在涟水西北举行的“陈师庵会议”(多次会议)上。着重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两个野战军如何统一指挥。毕竟在敌人的压迫下。山野和华野形成了事实上的会师局面。
在陈毅的力主和推荐下。会议决定由粟裕主要负责两大野战军的作战指挥事宜。并且得到了延安方面的批准。而面对敌人的多路进攻。陈毅经过认真考虑。选择先打沭阳方向之敌整11师和整69师。1946年12月11日。延安急电正在苏北盐城指挥保卫战的粟裕。既祝贺盐城保卫战的胜利。同时命令:“望粟即日北返部署沭阳作战”。粟裕接电后立即动身。至沭阳与陈毅汇合。
从这一天起。原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将军。就事实上成为两大野战军的统一指挥员。面对所谓的“名将”对手薛岳。陈粟决心调动24个主力团的兵力。以九纵监视和阻击胡琏整11师。集中主力歼击戴之奇的整编第69师。从而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指导思想。一举扭转苏北和鲁南的不利局面。12月15日。延安复电表示同意:“决心与部署甚好。战况望随时电告”。
战至1946年12月19日。我两大野战军仅用三天时间便胜利结束“宿北战役”。全歼中央军嫡系部队整编第69师。中将师长戴之奇兵败自杀。少将副师长饶少伟被俘。几十年以后。粟裕在回忆录中谈及宿北战役。将其评价为“华东的一个转折” 。尽管这次战役的规模跟以后相比算不得大仗。
但是粟裕认为:“这次作战是两支野战军会师后的初次协同。这仗打胜了。兄弟部队之间便产生了信任感。合并后的领导机构和所属部队也就产生了彼此和上下之间的信任。是无价之宝”!粟裕马不停蹄。指挥部队随即又发起鲁南战役。至1947年1月4日。全歼敌整编第26师、整编第51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共53000余人。取得空前大捷。
粟裕接手军事指挥权仅仅20天。便取得两战两捷。扭转了战争局面。其卓越的大兵团指挥能力显露无遗。尽显名将风范。也证明陈毅的眼光是非常准确的。鲁南战役结束后。敌方主将薛岳被南京方面撤了职。敌军进攻一时陷于停顿。而我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的合编问题。也在休整时期正式提上日程。
陈毅亲自组织起草了“华东野战军”组建的整编草案。并电告延安做了详细说明。1947年2月3日。延安复电“同意丑东电十个纵队的编制”。于是华东野战军正式宣告成立。以陈毅为司令员。粟裕为副司令员。
其他观点: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其他观点:
解放战争刚开始。国共双方几百万军队剑拔弩张。对阵的领军人物全是久经沙场的名将。
1946年下半年。双方一边高唱和平。一边积极备战。暗自摩擦。大打不断。小打天天。
国民党还都南京。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最先应该清除的。就是近在咫尺的苏中新四军。
国民党军队挟抗战胜利余热。坐拥美式军援。又接受了百万日军装备。占据大城市。依托交通线。可谓要风有风。要雨有雨。自然不可一世。
新四军敌后抗战八年。艰苦卓绝。由弱到强。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颗红心永向前。
一边是北大出身、黄埔四期。国民党第一王牌部队主官。后来被网上炒作成“抗日名将”的国民党军整编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
一边是没上过军校的、教导队学员班长出身、南昌起义上井冈山。北上抗日围剿幸存者、八年抗战洗礼的“常胜将军”刚由新四军改编的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
两个“名将”的交锋如何呢?
张灵甫一马当先。攻六合、占涟水。一路凯歌。
粟裕沉着应战。3万对12万。“七战七捷”。
由于国民党军队具有的兵力、装备、后勤等各方面的绝对优势。刚刚从游击战争中脱胎出来。1947年2月才成立的华东野战军。明显不具备决战的本钱。只能采取千里机动。寻机歼敌。陈毅把这叫做“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是不是很形象?
1947年在5月。国共大军云集沂蒙山区。
国民党军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仍以“名将”张灵甫整编74师为先锋。以八个精锐整编师20多万人。加上外围两个兵团25万人。围堵华野“狼狈逃窜”的“残余”部队。
要说围堵解放军的国民党部队。汤恩伯、李天霞、黄百韬……个个都是“名将”。咱不能一一列举。还是只说“名将”张灵甫。
张灵甫按照一兵团根据空军侦查和逃回来的俘虏供称的华野司令部在临沂蒙阴坦埠小山村的消息制定的作战计划进攻。因为山路崎岖。卡车牵引重炮难行。因此将重炮和战车留守临沂。考虑到华野早就“闻风丧胆”。估计“剿匪”进攻也是摧枯拉朽。依托公路和垛庄补给基地。因此。携行粮草弹药也不必太多。一旦遭遇大部队。也可迅速回到垛庄补给基地。依托坚固工事和有利地形坚守待源。或者迅速向左向右两翼护卫部队靠拢。形成合力。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撤可以迅速回临沂或者蒙阴城。
“名将”绸缪。是不是可算万无一失?
再看粟裕。一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缴获大量火炮坦克武器弹药。一边收编俘虏。改造解放战士。升级地方部队。招兵买马。悄悄壮大……
一边摆出临沂失守。部队不堪再战。深入沂蒙山区。四散逃跑。
一边积极寻找战机。在局部地区。集中优势兵力。一口吃掉一块。
当粟裕敏锐地发现国民党第一王牌部队“名将”张灵甫的整编74师孤军深入。脱离左右两翼保护一二十公里。给我军两翼穿插、分割包围、一举歼灭造成了战机。于是果断召集华野司令部首长紧急磋商。一致通过。下决心打掉这个第一王牌。
粟裕于是集中一、四、八、九纵队。分别阻击、穿插。形成包围。一边让六纵王必成部“飞兵激渡”出其不意抢占整编74师的补给基地垛庄。并封死了张灵甫的退路。以其他部队和地方部队、民兵。阻援打援。
结果是。“名将”张灵甫固守荒山孟良崮。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只听枪炮响。就是无法前进一步去救援。
孟良崮战役。歼敌人数并不太多。3200人。还不如之前的莱芜战役。56000人。
双方伤亡都很大。为啥成为解放战争经典战例。成就两个方面一批“名将”呢?
专家分析出来。就没啥意思了。评论区里有高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286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野战军,名将,部队,粟裕,华中,战役,延安,苏北,国民党,山东
没想到大家都对所谓的「名将」对战争的影响有多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1946年7月。山东野战军攻击泗县失利。虽然战斗中消灭桂军172师3000余人。但是仅山野主力第8师就伤亡27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