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吗?
原创

你知道“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吗?

好文

热门回答:

“之”是文言文当中最为常见的一个虚词。它的用法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它、她(们)”等。

①具答之。(陱渊明《桃花源记》)之:代指桃花源人。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曹刿论战》)之:代指齐国军队。

③又数刀毙之。(蒲松龄《狼》)之:代指狼。

(2)指示代词。译为“这、此”。如: 入之甚寒.。

2.助词。

(1)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如: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如: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之”可不译。

(3)用于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如: 何陋之有? 正常语序为“有何陋?”

(4)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 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即:千里马。

(5)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不译。如: 久之。目似冥。意暇甚。(蒲松龄《狼》)

3.动词。译为“到。去。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其他观点:

作助词。相当于\"的\"如\"人之初\":作代词如\"知之为知之;作动词相当于\"到\"如

\"沛公引兵之薛\"(汉书)等。

其他观点:

“之”字在文言文中。有多种用法:

作动词。“到……去”的意思。如“吾欲之楚”(我打算去楚国);

作助词。与现代汉语“的”略同。如“蜀之鄙。有二僧”(蜀地的偏远处。有俩和尚);

作代词。“此、这”的意思。如“之二虫”(这俩虫);

作虚词。“之”字本身无义。其作用是取消句子中主谓结构成分作为句子的独立性。如“吾之学书久矣”(吾学习书写有很久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一桥孤寂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48:27

    代词,助词,定语,动词,译为,主谓,虚词,句子,独立性,可不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48:27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知道“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48:27

    “之”是文言文当中最为常见的一个虚词。它的用法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1.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它、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