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价值: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记载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概况《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对《山海经》内容性质的认识。历代说法不尽相同
《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形法类。而刘秀(即刘歆)则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博物著作。西晋郭璞很推崇《山海经》。认为它是一部可信的地理文献。至明代。胡应麟认为《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始将该书列入\"语怪\"之书。清《四库全书》也把此书列入小说类。近代鲁迅也认为此书是巫觋、方士之书。然而。大多数学界论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经》(即“山经”)地理价值最高。
山海经部分异兽彘
【经文】 《南次二经》:浮玉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解说】彘(音智)是水怪。又是食人畏兽。样子像虎。却长着牛的尾巴。叫起来像狗吠。
九尾狐
【经文】 《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解说】:九尾狐多次见于《山海经》与古代典籍。是古代神话中的重要角色。《海外东经》记:“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大荒东经》又记:“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帝江
【经文】 《西次三经》: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解说】:西方的天山上。有一只神鸟。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除此之外。《神异经》记载的怪兽也叫此名。黄帝、共工氏首领在一些记载当中也被称为“帝江”。
朱獳
【经文】 《东次二经》:耿山。无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獳。其鸣自叫。见则国有恐。
【解说】:有一种兽。像狐狸一样狡猾。似鱼一样藏在水中。称为朱獳。它的叫声就是叫自己。据说一旦出现于某地。某地将产生恐慌。
毕方
【经文】 《西次三经》: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解说】:毕方是独足怪鸟。兆火之鸟。它的样子像鹤。白嘴喙。黑羽毛上有红色斑纹。青色。一足。不食五谷。整天叫着自己的名字。毕方被称为老父神、老鬼。又是木之精、火之精。
凤凰
【经文】 《南山三经》: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解说】:凤皇即凤凰。雄曰粉。雌曰凰;与麟、龟、龙合称四灵。凤凰为白鸟之王。有“羽虫三百六十。凤为之长”之说(李时珍《本草纲目》);凤又是南方朱鸟(李时珍)。是仁瑞的象征。
精卫
【经文】 《北次三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拓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絞。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长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解说】: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狸力
【经文】 《南山二经》:柜山。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
【解说】狸力是一种奇兽。它的样子像猪。脚上长着鸡距。叫起来像狗吠。见到它的地方。地面多起伏。所以猜测狸力善于挖土。
三青鸟
【经文】 《西次三经》: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
【解说】:三青鸟是为西王母取食的神鸟。广员百里的三危山是三青鸟栖息的神山。《山海经·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又《山海经·大荒西经》:“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鹙。一名小鹙。一名曰青鸟。”
五色鸟
【经文】 《大荒西经》:有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爰有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解说】:玄丹山的五色鸟是一种人面鸟、凶鸟、祸鸟。五色鸟是黄鸟的一种。《山海经》所记黄鸟有三类:一是治妒之鸟。二是镇守神药的神鸟。三是《海外西经》及本经之青鸟、黄鸟是祸鸟。是亡国之兆。
虽然 对《山海经》的性质各代的说法都不同。但不得不承认这是古人想象力的结晶!谁说中国人没想象力?
其他观点:
如何知晓《山海经》中记载的内容是否真实存在。首先就要先弄明白《山海经》是一本什么书。
一般介绍来讲都会将《山海经》列为是中国古代志怪典籍之一。具体年代不清楚。大概是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到汉代的初中期。也有人认为并非是一个作者也不一定是在同一时期完成。很有可能集结了许多代古人的智慧。全书现在留下来的一共有18篇。根据记载原书应当是有22篇。但是很多已经散佚。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版本的《山海经》是晋代郭璞的。但是早在《史记》中就曾提及过这本书。之后的《汉书·艺文志》中则收录了《山海经》的目录。记录共有13篇。其中书中包含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内容包括了传说中的民间可见的各种地理、风物知识。有山川、河流、民族、物产、药物、植物、动物、祭祀等等。也保留很多上古的神话在其中。比如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
然而。《山海经》中所记载的是否是真实的。在许多人看来几乎是毋庸置疑。一定是假的。因为无论从情节描述还是具体的事物描述上来看。很多记载都是天马行空甚至是不可能存在的。在已知的历史中也是难以认知的。司马迁就说过《山海经》的内容过于荒诞。不能当做史实而加以采用。鲁迅也认为这本书是古代的巫师或者是方士流传下来的书。可见其神乎其神。
然而。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是古人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好比远渡重洋发现新大陆的欧洲人在早期记录新大陆的=事物的时候所进行的描写来看。其中也有诸多荒诞之处。比如说巨人国。毛人国等等。事实证明这完全是由于古人囿于自己的认知而没有办法跳脱出来。进行恰当的描述。所以说即便是荒诞不经。在荒诞之中其实也包含着一些真实。
另一方面就是。这本书关于山川地理的记载其实还是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的。即便是风物。现代研究发现。很多的植物动物的描写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甚至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实物。比如说《山海经》卷十七《大荒北经》就记载“弄明(人名)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对这段文字的解读中有一种说法是。“犬戎”以白犬为族祖。也就是图腾。而犬戎正是一个在周朝时期活跃在中国西北部(今甘肃东部、宁夏一带)的游牧民族。
其实古代很多的史官都会在书中引用这本书作为地理参考的。比如说《隋书·经籍志》里《山海经》列史部地理类。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也将《山海经》置于《经籍考·史考》中地理书之首。
其他观点:
大多数人是把《山海经》当科幻小说看的。
刑天执干戚以舞
这部奇书中。山系、水文、动物、植物、矿藏、地理、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内容交织。故而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宗教学、民族学、医学等学科都能发现一些有用的记载。自古至今。不乏有学者穷已一生。研究这部奇书。
《山海经》舆地图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言:“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
司马迁的这个评价比较中肯。说明在太史公所在的西汉时期。已经很少人能读懂这本奇书了。
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中将《山海经》归入“形法”一类。即“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班固大概是将《山海经》列入地志类。
对于山海经的创造时代。学界尚有争议。其实应该从其内容中看其主要描写范围与重点。
《山海经》书影
《山海经》一书中《中山经》论述的范围大致在巴、蜀和以东的湘、鄂、豫部分地区。此地区叙述最为详细。可能是作者最熟悉的地区。近人徐显之在《山海经探原》有论:“中山地区。是夏的势力所直接控制的地区。也就是《中山经》的全部地区……所以《山海经》的调查者对于这块地方。既重视又了解。《山海经》的作者。也就不厌其详地加以叙述。”(徐显之:《山海经探原》。武汉。武汉出版社1991年版)。
由此可知。《山海经》的创作年代。至迟在夏朝。甚至更早。
《山海经》中的记载。还是有一定的可信性的。
如《中山经》记载:
又西九十里。曰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雄黄。其草多藷藇。多苦辛。其状如橚。其实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虐。杨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
有学者认为。“其实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虐”的意思就是。形状像瓜的果子。味道酸甜。吃了可以治病。其实说的就是酸甜可口的猕猴桃(又称奇异果)。
“其中多人鱼”的意思就是。这条河里有像人一样的鱼。当然不是美人鱼。而是娃娃鱼。因为娃娃鱼叫声似婴儿。故名。
而这个区域所对应的位置。根据“洛水”等判断。就是在秦岭迆东的余脉伏牛山一带。
而这一带就有号称“中国猕猴桃之乡”的西峡猕猴桃。也是河南省西峡县的特产。
西峡猕猴桃
就在河南省西峡县。还设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门保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
溪水中的娃娃鱼
综上所述:《山海经》这部奇书。内容记载还是有一定的真实性的。现代人读不懂很正常。早在两千年前的司马迁、班固都读不懂。正是因为其年代久远。古文字等长久演变。造成对其文字含义的扭曲与误解。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敬请关注@熊二History。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439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山海经,青鸟,经文,地理,山川,黄鸟,汉书,娃娃鱼,内容,女娃
没想到大家都对《山海经》里的记载是真的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