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再冲辣条第一股,卫龙到底有多赚钱?
原创

卫龙再冲辣条第一股,卫龙到底有多赚钱?

好文

热门回答:

卫龙是当今辣条界的老大。创始人是湖南人。从小跟着母亲卖。当时的原料是大豆。他那个地区有这种风俗传统。用来养家糊口的。

2020年。卫龙整年的年营业收入高达41.2亿元。三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2.4%。也是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2021年5月份的时候。卫龙就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估值700亿元。创始人身家高达560亿元。而卫龙的创始人——刘卫平。仅仅凭借着一根小小的辣条。就能够在零食消费市场上独占鳌头。

其实早在二十年前。并没有辣条这样的名词出现。它是在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下。被人为创造出来的一种食品。刘卫平出生在湖南省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平江县。县里不适宜大规模耕种。又加上山路十八弯。交通不便。这样的条件导致当地的百姓无法靠种地为生。生活比较贫苦。

因此在当地。家家户户都会做酱干来养家糊口。平江酱干也成为了当地的特产。刘卫平从小也是跟着母亲学做酱干。做好了就走几十里的山路。拿到市场上卖。

在1998年。市场出现了剧烈的波动。酱干一下子就卖不出去了。原因就在于制作酱干的原材料是大豆。当年大豆的价格遇到了大幅度的涨价。从七毛钱一斤来到了一块五六一斤。如此水涨船高。酱干又不是必需品。自然而然就卖不出去了。

那时。平江县里有三位做酱干的师傅。在市场上打探了很久。认为只要能推出新品。肯定会有销量的。一位叫李猛的师傅在去到做米线的工厂参观过后。发现面粉价格十分低廉。于是突发奇想。抛弃了大豆。选择了面粉作为原材料。三个人在酱干的基础上。潜心研究了几个月。做出了一种新的面筋类食品。这便是辣条。

辣条一经推出。因为口味更迎合大众的需求。且十分便宜。一炮而红。三位师傅并没有把制作辣条的手艺当作独门秘籍。而是推广到了乡里乡亲。

虽然有足够的人生产辣条。但平江县有先天不足。那就是不种植小麦。原材料不够。于是平江县人开始北上。走进了小麦的种植地河南。这其中就有刘卫平。

由于辣条的制作成本低。手艺要求也不高。刘卫平又有多年做酱干的基础。到了河南漯河后。他就从自己一个人开始做起。自己当老板。走街串巷地去卖辣条。河南当地人对于辣条的口味接受度很高。刘卫平总能卖得不错。

2003年。刘卫平用这几年积攒下来的积蓄买了机器设备。并创立了卫龙。正式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辣条销量一直在稳步上升。然而殊不知。此时危机也悄然而至。

2005年12月。中央电视台就平江县辣条生产过程中违规使用了违禁添加剂一事。进行了曝光。一时之间。垃圾食品、地沟油等词层出不穷。辣条突然之间成为了众矢之的。

由于生产辣条的绝大部分都是中小民营企业。又没有明确的生产规范与标准。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也是意料之中。这既是一次行业危机。也是行业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刘卫平在这次危机中看到了机会。2014年。卫龙在搬进了新厂房后。邀请了专业的摄影团队来为厂房拍摄照片。全自动化的设备。全副武装的操作工人以及干净整洁的生产环境。都让这些照片一经上传。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消费者既然不相信。那我们就直接给他们看。”随后。刘卫平又邀请人在生产车间开启了直播。让消费者亲眼看到辣条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经过这次事件。卫龙的销量不减反增。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卫龙除了做辣条。还寻求零食的多元化发展。拓展了肉制类、魔芋粉、豆制品类等多种食品。

2019年。国家对于辣条终于有了统一的生产许可管理标准。卫龙又投入了三千万。建了座实验室。开始研发无添加剂的辣条。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食品安全永远是重中之重。在民营企业野蛮扩张。无序经营的背后。卫龙则更加注重规范化经营。这才能迎来发展的契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郎不知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26:38

    平江县,平江,亿元,大豆,销量,河南,原材料,去了,不出,师傅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26:38

    没想到大家都对卫龙再冲辣条第一股,卫龙到底有多赚钱?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26:38

    卫龙是当今辣条界的老大。创始人是湖南人。从小跟着母亲卖。当时的原料是大豆。他那个地区有这种风俗传统。用来养家糊口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