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一炸两半顺带听个响”。这是边区造手榴弹在很多人眼中的印象。当然。和采用TNT装药的标准工艺制造出来的手榴弹想比。用黑火药的边区造能炸响给鬼子一定的杀伤力就算很不错了。
而《亮剑》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抗战军民战斗场景。这里面提到的边区造手榴弹完全能找到历史依据。质量虽差但还是供不应求。毕竟比空手上阵来的强。
这就是边区造的范本之一。土马上阵。没有工艺标准可言。
八路军的武器装备以步枪+手榴弹为标配。关键是步枪老旧(早期汉阳造也是高级货)。子弹又没几发。打仗靠缴获。步枪属于高科技产品仿不了。对于边区军民来说。可以开作坊批量生产的只有手榴弹。因此。各式各样的手榴弹就在热火朝天中造起来了。
最基本的造型就是一个铸铁弹头。里面装填上最简陋的黑火药。后面再装个木头把子。木头把子再钻个孔。里面装上裹了好几层厚纸鞭炮药捻。加上摩擦发火管。一颗能打仗的手榴弹就大功告成了。
严重的问题就是铸铁弹壳+黑火药。这个手艺和老祖宗发明黑火药时的水平比好不到哪去。所以听听响可以。杀伤力确实不尽如人意。
到了1939年。在爱国科学家、归国技术人员支持下。八路军掌握了制造钢制弹体的技术。然后。又成功制造出了硫酸。研制出了多种烈性火药和硝基炸药。手榴弹的所有技术难题迎刃而解。
这是“缸塔法”用以制造硫酸。用到的都是传统农用品。土洋结合。反正就是造出来了。
接下来就标准化了。我们不缺手艺人。在最重要的火药问题解决情况下。生产手榴弹变的正规多了。
标准的模具。修修边就可以用了。
地上一摆。大家开始组装。明显的所有配件都是标准化作业出来的。整齐如一。这时的威力就可以和日军的香瓜手榴弹相抗衡了。
抗日战场物质紧缺。武器弹药更是时常断顿。而作为抗战军民手中最重要的大杀器手榴弹。却一直保持供应。从简陋到标准、从炸响听声到威力十足。无不凝聚着军工的血汗。抗战八年。八路军和新四军共计生产手榴弹450万个。基本把手榴弹当子弹用。抗战不易。
其他观点:
质量真的不怎么样。八路军扔过去。日军都敢捡起来再给扔回来。。。
<手榴弹是八路军的重要武器>
(这位战士背的都是质量上乘的手榴弹。一看就是主力部队的。真实的“边区造”长得歪瓜裂枣的。如下图)
<但是。手榴弹的质量真的不敢恭维>
八路军自己也知道手榴弹质量如何。因此。制造精良的手榴弹。都供应给主力部队。县大队和民兵能拿到的手榴弹。都是质量更次的。
(文|勇战王聊历史)
其他观点:
虽然“边区造”手榴弹的威力不如二战时期的手雷更强。可靠性也不如手雷更高。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这种“劣质”手榴弹。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战时期我军兵工厂的技术水平不足。制造炮弹和子弹的能力都不强。唯独手榴弹结构简单。适合大量生产。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边区造”手榴弹生产了450万颗。这些手榴弹大部分都在和日伪军的作战中使用掉。由于“边区造”的生产数量较多。有时候士兵在一场战斗中使用的手榴弹。甚至比打出去的子弹还要多。可以说“边区造”手榴弹。是我军当之无愧的“抗战功臣”。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653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手榴弹,边区,都是,八路,质量,子弹,威力,步枪,抗日战争,军民
没想到大家都对《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一炸两半顺带听个响”。这是边区造手榴弹在很多人眼中的印象。当然。和采用TNT装药的标准工艺制造出来的手榴弹想比。用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