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首先我们确定一下哈。标题是要分析雍正王朝。那么我们就以雍正王朝代入。而不是以现实中胤礽生母的原因而入手分析。
但认真来说。康熙不只是对太子胤礽好。对其他儿子也不赖啊。不说雨露均沾。最起码也是对于亲情看重无比。说句不好听的。九子夺嫡的乱局就是因为康熙对于几个儿子太过宽容而导致的。用姑息养奸形容都不过分。
下面宋安之来给大家分析一番。
雍正王朝的开场是康熙四十六年。用康熙生命最后十五年的时间来将九子夺嫡的乱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今天的我们在回忆九子夺嫡这段往事时候。对于这段夺嫡战争为何会发生。各人有各的看法。有人认为是因为清朝不让皇子分封在外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康熙子嗣太多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康熙的纵容造成的。
而雍正王朝的观点是康熙纵容这么多儿子造成的。下面宋安之来举两个例子说明。
康熙四十七年的刑部冤案是建国以来最大的冤案。而太子负责的是刑部。
康熙对于太子的失望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因此没有让太子处理。而是说要任命一名皇子来处理。这就释放了一个很明显的政治信号。那就是要对太子下手了。
最终由老八与老十三共同审理此案。结果到了晚上老八夜审太子一党的肖国兴。打着康熙的名义。示意肖国兴把责任都推到太子身上。诱使肖国兴写了一份供词。其中必有对于太子不利的地方。
康熙收到这份供词以后。最后草草结案。肖国兴被图里堔连夜押着发配到宁古塔。
热河狩猎时。图里堔返回。向康熙汇报肖国兴的情况时。使康熙发现自己被老八摆了一道。发现此子用心真是险恶。气的康熙连说三次“其心可诛”。
结果呢。一废太子以后。康熙没有立群臣拥立的老八为新太子。反而趁机敲打了一番老八。但也仅仅是如此了。并没有采取下一步行动。
可能是康熙发现了老八的八爷党势力已经如此之大了。投鼠忌器所以对于老八并没有采取更加严厉的惩罚。但更多应该是念及亲情。八爷党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成长起来的。他为何没有在最初严加打击呢。还不是为了所谓的亲情。
热河狩猎事件是九子夺嫡的一个分水岭。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
先是太子偷情庶母郑春华被发现。康熙大怒。接着老十四伪造太子的手谕去找老八商量。最后造成太子要发动兵变的假象。使康熙简直气爆了。
康熙之后在张廷玉的提醒之下。才发现太子手谕是被伪造的。(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因此大发雷霆要彻查。张廷玉再次提醒最好先放一放。免得引起夺嫡之争祸起萧墙。因为当时毕竟在热河局势复杂。不在大本营北京。再加上刚刚发生了假兵变之事。稍有不慎康熙都有可能被伪造太子手谕的人趁乱加害。
所以康熙只能不了了之。并且先是加封了老大、老三、老四、老八为亲王。之后又把诸皇子叫入戒得居以后明确表示要废太子。要立一位新太子让大家好好表现。以稳人心。
康熙在热河时鉴于当时错综复杂的局势没有追究伪造太子手谕之事。可是回京大局已定以后也没有追究这件事。就让人奇怪了。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康熙还是念在亲情的份上。没有追究伪造太子手谕之事。
通过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康熙晚年还是很看重亲情的。并非一味的偏心于太子胤礽。对于其他儿子也是念及亲情。屡屡纵容造成了九子夺嫡的乱象。所以说康熙并不是只对胤礽一个人好的不得了。
经过九子夺嫡的激烈斗争。最终是老四笑到最后。成为新皇帝。老四登基以后。有感于康熙当年纵容皇子的恶性后果。所以对于三个儿子可以说是严加管教。后来为了避免九子夺嫡的惨烈再现。干脆狠心赐死了弘时。建立秘密立储制。因此九子夺嫡成为清朝最后一起大型皇子自相残杀的悲剧。
第78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其他观点:
康熙两次立胤礽为太子。并非都是出于对太子的好。
第一次康熙立胤礽为太子的时候。太子胤礽还是个孩子。那个时候太子胤礽的母亲赫舍里难产而死。处于愧疚。这使得年轻的康熙对这个儿子是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爱。还是孩子的胤礽便被立为皇太子就是最好的证据。更出人意料的是胤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公开册立的皇太子。
太子虽然皇帝的法定接班人。但是什么时候接班。或者能不能接班就不好说了。因为历朝历代不能够顺利继位的太子比比皆是。比如唐代的时候没有能够顺利继位的太子多达12位。不过通常情况下。太子被废多半是冤案。比如隋朝的太子杨勇。
因为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地位极高。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势力。如果老皇帝年纪大了。去世得比较早。太子顺利继位就没事了。可问题在于一旦老皇帝活得太久。非常容易发生悲剧。太子胤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正如他自己所说。那有当了三十几年的太子呀。如果父皇不是康熙。他多半是能够顺顺利利继位的。
太子胤礽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自然容易夜长梦多。康熙四十二年的时候。太子的外叔公索额图就积极的壮大太子党。甚至一度威胁到康熙个人。正如康熙自己所说。如果不是他先对索额图动手。弄不好索额图会逼宫。“朕若不先发。尔必先之”。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是由于和郑春华厮混被康熙发现。这其实是虚构的。不过诸子争权夺势倒是康熙有意维持的局面。这样最有利于自己。
假定各个皇子认为太子胤礽十拿九稳的会继承皇位。文武百官也这么认为。试问谁敢和太子争斗。久而久之。自然有些人就会动歪心思。慢慢的投靠太子胤礽。试问这种情况下。康熙的皇位还做得安稳么?电视剧中为什么太子会被再次确立。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当时八爷党的势力已经大到让康熙畏惧的地步了。这种情况下。康熙有点骑虎难下了。贸然的立一个新太子很危险。因为如果不是八爷。那么这个新太子自然斗不过八爷。结局和旧太子没有什么区别。如果立八爷为太子。文武百官都对八爷有拥立之功。什么时候逼宫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种情况下。康熙之类再次复立太子。重新稳定朝局。给康熙足够的时间来重新布局。所以胤礽第二次复立太子。并不是康熙对他好。而是康熙需要他。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其他观点:
电视剧《雍正王朝》。是从康熙年间黄河发大水开始讲起。而此时的胤礽已经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了。剧中并没有交代康熙皇帝初立太子的情形。因此。我们只能从史料中来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康熙皇帝第一次立胤礽为太子的呢?
一。第一次立太子。是出于对孝诚仁皇后的爱和思念。
胤礽出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他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的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没想到生胤礽时皇后难产死去了。康熙皇帝和赫舍里氏的感情非常好。在万分悲痛中。隆重的安葬了皇后。并亲自承担起抚养胤礽的重任。
俗话说。失去的永远是最好的。康熙皇帝也不例外。因此康熙皇帝把对孝诚仁皇后的思念全部倾注到了胤礽身上。并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胤礽刚满一周岁的时候下诏册封胤礽为皇太子。并于同年十二月十三举行册封大典。授胤礽以册、宝。正位东宫。
二。第一次废太子。是因为太子的所做所为让康熙皇帝很失望。
三。康熙皇帝为了打压诸皇子愈演愈烈的夺嫡行为。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决定复立太子。
出于多方面的衡量。康熙皇帝决心复立太子。这个时候。张廷玉。四阿哥胤禛。都在自己的奏折里保举胤礽为太子。正中康熙皇帝下怀。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太子复立。霸气侧漏的康熙皇帝。连复立的理由都不需要给(朕是皇帝。朕想立谁就立谁)。
小编以为。此时的太子胤礽。只是一个摆设而已。被废黜过的太子。在政治上已经残缺不全了。将来如何让天下臣民臣服。有这么个太子站在这。就可以堵住大臣们天天喊着立太子之口。而康熙皇帝。可以稍稍的喘口气。来培养自己心目中的真正储君。
四。太子复立后。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的做坏事。最后。康熙皇帝彻底废黜了胤礽。
综合考量胤礽的两立两废。不难发现。康熙皇帝第一次立太子。充满了对孝诚仁皇后的思念和对没了娘的孩子的爱;而复立太子。纯粹是政治需要。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康熙皇帝和太子父子反目呢?小编认为。封建社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拥有了皇权就拥有了一切。而这个权利。足以让父子反目。手足相残。
码字不易。在视频软件截图更不易。
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斧正。谢谢!
期待您的关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803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太子,康熙,皇帝,雍正,王朝,热河,皇子,手谕,皇后,八爷
没想到大家都对《雍正王朝》中康熙曾经两次立胤礽为太子,为何对他那么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首先我们确定一下哈。标题是要分析雍正王朝。那么我们就以雍正王朝代入。而不是以现实中胤礽生母的原因而入手分析。但认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