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事四朝”的长乐老冯道是如何管国事的?
原创

“身事四朝”的长乐老冯道是如何管国事的?

好文

热门回答:

很多时候。冯道就是一个摆设。是一个祥瑞。所以。他是不管具体的大事的。

当然。偶尔也会受到重任。这时候。他也是能不管就不管。

比如后晋皇帝石敬瑭快去世时。找的托孤大臣就是冯道。

石敬瑭选择冯道作为托孤大臣是有原因的。据记载。冯道同志在国际间享有盛誉(主要在契丹)。契丹人相当重视这位冯道。当年阿保机还曾经派小分队到幽州准备抢冯道回去做官(没成功)。后面。冯道也曾经到契丹的西楼出过差。受到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隆重接待。

而石敬瑭大家知道的。他是靠着耶律德光当的皇帝的。为了争天下。还把幽云十六州送了出云。叫耶律德光为爹。每年还要上贡礼品。

所以。跟契丹的关系是后晋的重中之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日本跟美国的关系吧。

有这样的背景。石敬瑭相信冯道一定能够处理好晋朝跟契丹的关系。保持政局稳定过渡。

平心而论。石敬瑭的眼光相当准。用桑维翰执政。用刘知远管军。拿杨光远当枪使(这些人物详见我在今日头条的专栏《五代十国的枭雄们》)。都用在点子上。但估计石敬瑭最近病得脑子不清楚。没有想明白冯道是个什么样的人。

冯道并不是一个可以托付重任的人。冯道先生能成功活到现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曾经直言的孙鹤死了。什么事都担当的郭崇韬已经死了。什么事情都要管的方重诲已经死了。冯道先生还活着。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位置在那里。

谋逆造反的事不参与。改朝换代的不干涉。帝王嗣位的事情不管。揭老板老底的事情不干。除此之外。鼓励皇帝陛下关注民生的事情。迎接新帝王。给皇帝陛下讲典故、启迪智慧。主持一下庆典活动等等事情冯道先生经常干。

出来做官。安全第一。

从保昌殿出来之后。冯道的怀里还残留着石重睿身上的奶味。此时。日上三竿。天气闷热得让人发慌。冯道被官服包裹的身体已经湿透。向来处乱世而不惊的他也不禁有些困惑起来。

完了。本想老老实实当官。平平安安过日子。没想到石敬瑭把一个还在吃饭的小男孩丢到他怀里。这不亚于向他身上投了一枚原子弹。

想来想去。这样的高风险工作一个人实在承受不来。于是。他又找到了第二个人。

很多年前以。陕州。某位少年正在练习弓箭。在将弓拉起。瞄准目标。准备控弦一发时。有人上前。按住了弓。

“如果你的箭不能够穿透铁甲。不如不发!”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而挽弓当挽强。

这位少年叫景延广。指导他练箭术的是他的父亲景建。景段的这一句话有两个意思。第一。干什么事情都要先打好基础。练箭之前。先把肱二头肌练结实一些。

景延广领会了这一点。加强了对肌肉的锻炼。在箭术上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一帮军人当中。以挽强见称。但实质上。他父亲的这段话还有第二层意思。

箭不轻发。在没有把握达到目的之前。不要轻易做出你的决定。

景延广并没有领会到这个意思。

正是缺了这个觉悟。才导致了景延广的悲剧人生。

景延广。字航川。陕州人。长大之后。投入后梁军。隶属梁朝邵王朱友诲之下。不久后。朱友诲造反。当然。没成功。作为造反集团成员之一。景延广只好跑路。后经人介绍。又投到王彦章帐下。等王彦章中都战败。景延广又成了俘虏。连续换了二个老板。都把老板给混倒了。景延广可算得上人才市场的毒药。可这还不是大结局。景延广的第三个老板是朱守殷。

那里倒霉。那里就有景延广艰苦奋斗的身影。如果一二回只能说运气不好。但搞到三次。就不得不说是眼光问题。

朱守殷在汴州造反失败。景延广被抓了起来。按例是要斩头的。景延广的悲剧一生眼看就要画上句号。贵人来了。

因为有专业特长(挽强弓)。石敬瑭将他从牢里放了出来。让他赶紧躲一躲。等风头过去了。再来找他。

站在保昌殿外。冯道已经下定了主意。擦了擦满头的大汗。他转身找到了时任侍卫马步都虞候的景延广。

五代的禁军称为待卫军。首长是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而都虞候相当于副官。冯道跑去找副官的景延广。而不是直接找都指挥使是因为这位首长不在中央。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是石敬瑭的妹夫杜重威。现在正在郓州任节度使。

眼下。手中掌握兵权。实际控制局面的只有景延广。

听完冯道先生的介绍。景延广的身体因兴奋而微微颤抖起来。他意识到自己面对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扶助皇帝登基是每个大臣梦寐以求的好事情。而比这更好的是扶助幼帝登基。如果有得挑。大臣都愿意挑年轻的。原因不言而喻。年轻的听话。便于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控制局面。

但想了一会。景延广冷静了下来。

“国家多难。宜立长君!”

景延广虽然是一个武夫。眼光也相当不准。对权力更不抗拒。但他依然选择了对国家有利的选择。

冯道长松了一口气。本来就觉得扶立一个小孩子不靠谱。现在找到知音了。删除掉石敬瑭的选择。人选就很好立了。

也不用挑来挑去。合适的人选就一个:齐王石重贵。

七年以前。太原。后唐晋安寨投降后。石敬瑭起军南下夺位。临走时。需要有一人留在在太原看家。石敬瑭拿不定主意。就把儿子们都叫了出来。请干爹耶律德光帮忙拿主意。

看着排成一行的石二代。耶律德光扬起马鞭。指向了一个人。

“这个大眼睛的人可以。”

眼睛大就是占便宜。这位正是石重贵。

石重贵并不是石敬瑭的儿子。准确的说。他是石敬瑭的侄子。因为其父亲去世的早。所以从小过继给石敬瑭抚养。

当年耶律德光于一群人中看中了石重贵。他大概没有想到这位眼大的晚辈后代将直接挑战他的权威。

公元九四二年的六月十三。在冯道先生的主持下。景延广同志的维稳下。石重贵在石敬瑭的灵柩前即皇帝位。是为晋少帝。后面。他还有另一个称呼叫负义侯。

作为过继的儿子。石重贵能当上皇帝自然要谢天谢地谢同志。上任就一件事。全体官员大提拔。景延广因为出力最多。加特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正式成为禁军的总指挥。

对于自己的进步。景延广第一个要感谢冯道。正是冯道将扶立君王的大功分给了自己。可景延广因为武将出身。平时又不读书。混了几十年在政治上还处在小学生阶段。根本就不是政坛老教授冯道的对手。

冯道之所以找上景延广。不过是找个人往上顶住风险罢了。

在扶助石重贵当上皇帝之后没多久。冯道专门上了一道奏章。要求重新设立枢密使岗位。介绍一下。自从石敬瑭将桑维翰下放到地方没多久。石敬瑭就将枢密使的职位撤销。将枢密院的职能划分到中书省。也就是冯道们。

冯道表示。中书省事务太多。没有枢密使政府运转不过来。最好还是恢复枢密使的职务。

这就奇怪了。很多人都是拼命往身上揽事。比如景延广。而冯道却选择了分权。

在许多人把风险看作机遇的时候。冯道先生却把机遇也当作风险来看待。这是他混迹庙堂数十年不败的法宝。

枢密院管军事。管机密。管外交。这里面每一项都可以给人带权力。而同时。也会给人带来风险。

眼下的后晋朝就潜伏着一个巨大的风险。怎么处理跟契丹的关系。

现在。该向契丹知会石敬瑭的死讯吧。毕竟人家是耶律德光的儿子。儿子死了。报个丧是应该的。可怎么报大有学问。一般来讲。邻国之间死了最高领导人。发一个外交照会。古代称为书。两者之间是平等的。而石敬瑭向耶律德光称儿皇帝。向契丹称臣。地位要低一级。自然不能用书。而得上表。也就是汇报。

是用书还是上表?是称臣。还是独立自主?石重贵专门召开了一个常务会议。集体讨论后晋朝第一外交大事。

各位大臣还处在前朝的思维当中。纷纷表态。应该称臣上表。维持二国关系不动摇。这其中。以李崧先生为首。这位李仁兄当年劝李从珂嫁女没成功。自己倒没事。后唐倒了。在后晋朝接着干。

正当大家要接着跟随石重贵当孙子时。一个厚重的声音响起。

“称臣万万不可。前帝乃契丹主所立。称臣尚可。现圣上晋朝所立。何须称臣!”拍脑袋而起。声振大殿的是景延广。

听完景延广的话。石重贵先生的大眼睛盯住了冯道。

从心里来说。冯道不愿意发表意见。但眼下。枢密使还没恢复。自己又是首相。不表态是不行的。

于是。冯道先生出列。郑重的表了态。根据他的发言。可以归纳为。用书也可以。上表也行。称臣也可以。不称也没什么关系。

这就是官场里传说中的屁话。

坐在大殿之上。石重贵面临着他人生的第一次大考。终于。他做出了决定。

七年了。中原的珍宝运往了塞外。契丹的使者横行中原。满朝文武都抬不起头来。够了。一切都够了。石敬瑭已经去世。新的时代已经来临。这种旷古未有的奇耻大辱。我们再不愿承受。

给契丹去封信通报一下吧。

那么。后事如何呢?这个就说来话长了。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在头条的专栏《五代十国的枭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滴蜡泪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01:18

    契丹,枢密使,晋朝,皇帝,耶律,死了,的人,大臣,的是,是一个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01:18

    没想到大家都对“身事四朝”的长乐老冯道是如何管国事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01:18

    很多时候。冯道就是一个摆设。是一个祥瑞。所以。他是不管具体的大事的。当然。偶尔也会受到重任。这时候。他也是能不管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