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万人齐卸甲,举国无一是男儿”这句话讲的是哪个国家的战争?
原创

“十八万人齐卸甲,举国无一是男儿”这句话讲的是哪个国家的战争?

好文

热门回答:

因为题主在问题中所提到的“十八万人齐解甲。举国无一是男儿”这句话是出自小说《雪中悍刀行》。是小说中徐骁灭楚之后。从上阴学宫中流传出来的一首位列于当世“哀诗”榜首的诗。

所以根据全诗:

“大凰城上竖降旗。唯有佳人立墙头。十八万人齐解甲。举国无一是男儿”以及小说全文来看。题主所问。我认为应该是《雪中悍刀行》中离阳对西楚的战争。

在《雪中悍刀行》中。西楚因为占据中原文脉正统。可谓是人才辈出。有天下第一国手李密。有“春秋十三甲”中的“兵甲”叶白夔。有曹家最为得意号称“官子无敌”的曹长卿。有诗歌冠京华的王擎。有杂学大宗师汤嘉禾。更有文豪斗酒诗百篇、美人姿色倾国等等。

除此之外。西楚还有十二万重甲大戟侍、六万重甲铁骑、数十万青壮。可谓是无敌于春秋两百年。而凭借着坚甲强弓、长槊大戟。西楚更是天下公认的除大秦王朝以来。从未曾有过的盛世。

可以说。西楚是中原的中心。而离阳王朝在西楚眼里。不过是边陲之地的野蛮人国度罢了。然而。就是这么一群野蛮人。却攻灭了西楚。这究竟是为什么了?

原因就在于文章开头提到的那首诗:

大凰城上竖降旗。唯有佳人立墙头。

十八万人齐解甲。举国无一是男儿。

由于这首诗。是《雪中悍刀行》的作者化用五代时期后蜀花蕊夫人所作的《述亡国诗》。再根据《宋史》中记载赵匡胤灭后蜀时所派出的军队不过数万人。

“十一月甲戌。命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武信军节度使崔彦进副之。将步骑三万出凤州道;江宁军节度使刘广义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署。枢密承旨曹彬副之。将步骑二万出归州道以伐蜀。”——《宋史·太祖本纪·卷一》

所以。我一开始认为西楚之所以会被离阳所灭。在于徐骁率兵至西楚都城大凰城后。西楚姜氏明明兵力占优。且坐拥坚城。可他们上到君王下至普通兵士却都没有勇气抵抗。反而都很没有骨气的选择了投降。

可事实却又非是如此。

在《雪中悍刀行》原著中。曹长卿在太安城外一人攻城时曾轻声道:

“春秋之中。风雨飘摇。有人抱头痛哭。有人檐下躲雨。有人借伞披蓑。唯我大楚绝不避雨。宁在雨中高歌死。不去寄人篱下活。”

以及《雪中悍刀行》原文中关于描述西楚的诸多细节来看。西楚作为一个国富民强。且拥有强大自信心的国家。在兵力占优。且坐拥坚城的情况下。他们的士兵不应该是没有骨气的人。

所以。西楚灭亡后之所以会有“大凰城上竖降旗。唯有佳人立墙头。十八万人齐解甲。举国无一是男儿”这首诗流传。原因在于徐骁奉命灭楚时。使得西楚男丁战死者颇多。以至于徐骁率兵至大凰城后。站在大凰城城墙上抵抗的西楚士兵。极有可能皆是女子。

也唯有如此。才解释得通。为什么小说中会将“十八万人齐解甲。举国无一是男儿”这首诗。称作是当世“哀诗”的榜首。

那么。离阳灭楚。或者说徐骁灭楚之战打得究竟有多艰难了?

根据《雪中悍刀行》原著记载。徐骁当时奉命率部南下。在战前虽有西楚守江的大将叛变并烧断铁索桥。但其战事却依旧非常艰难。大大小小的战事几乎不断。

而在这些战事中。又以“景河之战”、“妃子坟死战”以及“西垒壁决战”最为出名。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三场战役。才造就了离阳灭楚。或者说徐骁灭楚的胜局。

先说“景河之战”。当时西楚以十二万身披重甲的大戟侍守江。而这些被称为最强重甲步兵的大戟侍也被寄予众望。以至于没有人认为徐骁所部能突破大戟侍的封锁。

可结果了?

十二万大戟侍因为没有足够的骑兵协同。就被步骑兼备的徐骁所部视之为过时的鸡肋。当徐骁在付出一大半的精锐铁骑为代价后。就造就了所谓的“景河大捷”。并且徐骁出于对后续战事的考量。还在战后坑杀了八万西楚降卒。

而“妃子坟死战”。指的是西楚在景河之战后不得不退守西垒壁。而就在徐骁所部进行合围的关头。离阳朝廷却下令。让参加合围的非徐骁所部后撤。

此举不仅给了西楚喘息之机。更是让叶白夔抓住机会夺回了妃子坟。使得战事重新陷入僵局。

而徐骁则在李义山的谋划下。命令袁左宗率一万六千轻骑。拖住西楚最为精锐的四万重甲骑兵。

在这场一万六千轻骑对阵四万重甲铁骑的战事中。袁左宗是身先士卒。从骑战到步战。杀敌近两百人。待战至最后。他的身边只剩下十六名普通士卒。若非陈芝豹违令带兵救援。袁左宗说不定就要死在妃子坟。

可也正是因为袁左宗在妃子坟的这场死战。才让徐骁能和西楚做最后的决战。

最后则是“西垒壁决战”。根据《雪中悍刀行》原著相关情节的交代。待到西垒壁决战之时。徐骁所部六千铁浮屠重骑、三千大雪龙骑兵直插叶白夔中军。

而徐骁本人更是身先士卒。再加上徐骁的妻子吴素亲自擂鼓。言说城不破则鼓声不绝。

等到大战三个日夜后。徐字旗下号称死战第一的“鱼鼓营”只活下来十六人。坐镇军中的陈芝豹也是不眠不休。他身后负责号令的士卒更是换了六批十八人……

正是凭借着死战不退。徐骁所部才硬是拖死了西楚最后的数十万青壮。并赢得了西垒壁之战。

只是相比徐骁。在灭楚之后。被离阳朝廷封为“上柱国”、“北椋王”。西楚在当时留给世人的只有那首哀诗:大凰城上竖降旗。唯有佳人立墙头。十八万人齐解甲。举国无一是男儿。

其他观点:

《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八万人齐卸甲。举国无一是男儿。作者是五代时期后蜀的贵妃花蕊夫人。赵匡胤灭后蜀时。花蕊夫人应召侍寝。赵匡胤知道其有才。命她作诗此诗诞生在赵匡胤床上。

其他观点: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句话出自五代时期女诗人花蕊夫人写的七言绝句《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花蕊夫人是后蜀皇帝孟昶的宠妃。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冬。大宋仅仅只用了四十天的时间就灭了后蜀。后蜀十四万军队几乎不战而降。花蕊夫人随孟昶被迫北行时。写了这首满怀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的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少年狂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30:27

    西楚,一是,所部,举国,花蕊,男儿,战事,死战,雪中,妃子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30:28

    没想到大家都对“十八万人齐卸甲,举国无一是男儿”这句话讲的是哪个国家的战争?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30:28

    因为题主在问题中所提到的“十八万人齐解甲。举国无一是男儿”这句话是出自小说《雪中悍刀行》。是小说中徐骁灭楚之后。从上阴学